最新章節(jié)
- 第81章 會求人是一門學(xué)問(3)
- 第80章 會求人是一門學(xué)問(2)
- 第79章 會求人是一門學(xué)問(1)
- 第78章 用小事結(jié)交情,有交情做大事(2)
- 第77章 用小事結(jié)交情,有交情做大事(1)
- 第76章 沒權(quán)時,做事的方法和步驟(2)
第1章 我貧窮,我奮斗(1)
窮人家孩子,是指這一輩是窮人家庭出身,父母都是無權(quán)無勢的普通人,自己在事業(yè)和生活上都不同程度陷入窮人的煩惱和困境的人。照這個觀點看,咱們身邊的大多數(shù)人都算是窮人家孩子。
從成家立業(yè)到終老一生,窮人家孩子需要為之奮斗的東西太多太多。戴爾·卡耐基說:“靠能力拯救自己,是成功的唯一準(zhǔn)則。”無論你是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小老板、初入職場的大學(xué)生,還是某個公司和集團的中高層骨干,只要是“窮人家孩子”出身,就應(yīng)該按照窮人家孩子的方式去學(xué)習(xí)、成長和奮斗,贏得一份好生活和好事業(yè),成為“真正的富人”或者“富人的老爸”。
昂頭不認命:光腳的窮人先立志
窮不是罪過,我們無需自卑,更不必掩飾,老話講得好:“窮不過三代”,年輕時是窮人,不代表將來還是窮人。我們無力改變生存的環(huán)境和周圍人的偏見,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不認命。
“我就是窮人”:坦然面對窮出身,不抱怨
窮人家孩子首先要做的,就是正視自己的出身。不怕小時候受窮,就怕自己看不起自己。
1.“再窮,也要看得起自己”
美國最偉大的總統(tǒng)林肯出生于一個鞋匠家庭。在一次國會辯論上,他的競爭對手搬出他的窮人出身想以此打擊他。林肯總統(tǒng)神情驕傲地對競爭對手說:“非常感激你讓我想起了父親,他已經(jīng)過世了,生前是一個偉大的鞋匠,我為自己是他的兒子而驕傲!或許我做總統(tǒng)永遠也沒有父親做鞋匠那么好,但如果某些人的鞋子不合腳,走歪了路,跌倒了,我會用小時候父親教我的手藝和人品幫助他!在場的所有人的鞋如果有問題,我都可以修理,但是有一件事是無法更改的:那就是我永遠無法像我父親一樣偉大!”這番話把眾人的嘲笑都化為掌聲,林肯也因此激動得熱淚盈眶。
一位民營企業(yè)的老總,在電視上講了自己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那時候,家里的經(jīng)濟狀況并不好,母親很早就下崗在家,父親是個普通工人,工資不多。每逢體育課,同學(xué)們都帶純凈水喝,母親也給我?guī)偸峭薰钠孔樱刻煸缭绲厝M我的書包里。一次體育課,同桌沒有帶純凈水,我就把自己的水遞給他喝。同桌喝了一口,懷疑地對我說“這水不像是純凈水”,其他同學(xué)嘗過后紛紛嘲笑我說“不會是假冒的吧,假冒的便宜”,“你看,連生產(chǎn)日期都看不見了”,“這分明就是涼白開”。
我拿過來嘗了一口,突然發(fā)覺真的很像涼白開,當(dāng)時我?guī)缀鯚o地自容,一進家門就質(zhì)問母親:“你每天給我?guī)У乃遣皇嵌际菦霭组_?”
母親點頭承認,解釋說:“外面的假純凈水太多,我怕你喝壞肚子就天天給你灌涼白開”。母親的答案讓我很沮喪,作為家里唯一的消費者,我沒有能力為家里掙錢,但總有義務(wù)為不富裕的家里省一些錢,喝涼白開和喝純凈水對我的身體來說沒什么影響,但我還是有莫名的自卑感。
母親覺察到我的情緒,問我:“同學(xué)里有人笑話你嗎?”我低下腦袋點了點頭。母親略加思索,說出了一段讓我終生難忘的話:“孩子,我們是窮人,這是個事實。窮不是錯,窮也不是罪過,窮人和富人有著各自不同的活法。窮人不可憐,只有那些笑話窮人的人才是真的可憐,從根兒上查去,哪一家沒有幾代窮人?再窮,人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也就窮了。心要是窮了,那就該一輩子受窮了!”
那天晚上,我想了很多。天亮的時候,我終于想通了母親的話:窮,只是一種相比較而言的生活狀態(tài),你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件丑陋破舊的衣裳,也許現(xiàn)在這件衣裳并不好看,但是將來你總有能力脫掉它,換上一件體面漂亮的新衣裳!
后來,再上體育課,我依然拿著母親給我灌好的涼開水。當(dāng)有同學(xué)故意嘲笑我“是不是喝涼白開”時,我一直以驕傲地語氣回應(yīng)對方:“是,我覺得這比礦泉水更有滋味!”
目前,中國的許多家庭依然還在溫飽線上掙扎,貧富差距是客觀存在的。對此,窮人家孩子沒必要拼命掩飾,更不必窮裝臉面?zhèn)窝b成“富人家孩子”。只有心理上健康、樂觀和不抱怨,將來才能有大出息。
2.窮是不幸,富是追求
有一次,孔子來到衛(wèi)國,感慨衛(wèi)國人很多,旁邊的人問他“人多該怎么辦呢”,身為教育家的孔子沒有說“教他們念書識字”之類的空話,而是干脆地回答兩個字“富之”。人多了是要教育,但在教育之前首先要讓這些人填飽肚子,富裕起來。只有生計無憂,這些窮人才有精力和意識去接受教育。吃不好穿不暖的時候,教書育人只是一句空話。對溫飽都解決不了的窮人大談教育,這種行為本身就不厚道。
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小兩口,在情人節(jié)那天,丈夫一咬牙給妻子買回一大束玫瑰,這時候妻子是什么感受?她絕不會欣喜若狂,十有八九會抱怨說:“真浪費,凈花冤枉錢,還不如送我一副毛皮手套呢。”當(dāng)過日子都緊張的時候,人是不會想著浪漫的,所謂浪漫只有有錢人才折騰得起。自然界中雄鳥追求雌鳥時,通常都送給雌鳥蟲子。一送蟲子,雌鳥就明白了:這家伙生存能力很強,跟著它,我和孩子都不會挨餓。這是一個連鳥都明白的道理,窮人家孩子也應(yīng)該明白。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自古以來,人只有吃好穿好,生活安定后,才能過上正常的生活。如果肚子餓得慌,你也許連父母的東西都會搶過來吃,兄弟的就更不用提了。
男人的不幸,民族的不幸,源于一個“窮”字。“貧病交加”、“窮兇極惡”、“窮途末路”都是被逼出來的。窮人家孩子必須明白“有錢真好”這句真理,你可以不會踢足球、不會打籃球,也可以不會做詩、彈鋼琴、做飯,但是步入社會后你必須要學(xué)會掙錢養(yǎng)家。有錢的大明星上廁所都會遭人圍追堵截,身家過億的富豪隨便說句話都會被捧為“至理名言”,這就是富人的地位和影響力!財富就是尊嚴,財富就是實力,財富就是別人像粉絲一樣用崇拜的目光仰視你。沒有財富,你也就沒有尊嚴,沒有實力,別人隨隨便便就可以擠對你,折騰你,給你臉色看。
孩子們喜歡公平的游戲規(guī)則,成年人渴望公平的競爭機會,但現(xiàn)實的情況是殘酷的:富人家孩子吃穿無憂、生活奢侈,窮人家孩子節(jié)衣縮食、艱難度日;富人家孩子吃膩了鮑魚燕窩,窮人家孩子只能天天粗茶淡飯;富人家孩子即使能力不強,也能憑借老爸的關(guān)系進入好單位,得到好工作,窮人家孩子即使工作努力卻收入微薄,有錢活命卻沒錢養(yǎng)家……“承認生活是不公平的,然后努力去適應(yīng)它。”這是比爾·蓋茨的觀點。承認生活不公平,不意味著屈從現(xiàn)狀,恰恰相反,只有接受這一現(xiàn)實,你才能擺正心態(tài),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定位。作為一名起點較低的窮人家孩子,若想日子過得好,就得加倍努力,一步步擺脫窮人的窘境,晉身中產(chǎn)階層和成功人士。
想成為富人就得有很多的錢。窮人家孩子不要管別人怎么說,有錢絕對是一件光榮的事兒,誰長大后不想為家里爭口氣?誰不想既能出名又能大把大把地賺人民幣呢?名利雙收就是你對父母最大的回報,人活著就要光宗耀祖、名揚四海,成為站在財富金字塔最頂層的人。
正確的心態(tài)和金錢觀,正是窮人家孩子奮斗的基礎(chǔ)。
3.竹子也是草
許多人都以為竹子是一棵樹,實際上竹子是一根“草”,一種長得最高的草本植物。路邊的野草一大堆,為何竹子會長得如此高大、如此結(jié)實呢?答案是竹子有頑強的生命力和“要與大樹試比肩”的強烈念頭。一般的小草在莖干處只有一個生長點,而竹子在每個竹節(jié)上都有一個生長點,趕上春雨滋潤,它便會一夜之間竄出幾米甚至幾十米。
比較富人家孩子和窮人家孩子的家底誰多誰少,那是愚蠢的;但如果比較發(fā)展?jié)摿ΓF人家孩子肯定勝富人家孩子一籌,因為他們有著強烈的奮斗意愿。每個窮人都要有“竹子也是草”的心氣,即使你只是一顆“無所依賴的小草”,也要積極奮斗,野蠻生長,拼命長成高高在上的竹子。套用一句時下流行的廣告語:“只要心夠決,就能拼出頭”。人都是在為需求而活,富人的各種需求都是高級的:吃美食,娶嬌妻,住好房,開好車,身邊朋友都是清一色的富豪名流,更不必說窮人對他們的尊重和羨慕了。
想獲得富人擁有的一切,就要在正視貧富差距的基礎(chǔ)上,“心夠決”,“膽夠大”,靠奮斗改變窮出身。
4.英雄不怕出身“囧”
戰(zhàn)國時的“合縱”謀略家蘇秦,是個要強的窮人。年輕時,他變賣洛陽家中的家產(chǎn),前往秦國實現(xiàn)抱負。當(dāng)時蘇秦火候還不到,秦惠王覺得他夸夸其談、華而不實,婉言回絕了他。蘇秦不死心,待在咸陽城,先后十次上書大談自己的抱負、理想,但秦惠王絲毫不為所動。后來蘇秦的銀子全部花光,連鞋子都沒得穿,只好自己編雙草鞋,背著又臟又爛的行李回到洛陽家中。妻子見他窮困潦倒的模樣,正眼都不瞧他一眼。父母更懶得跟他說話,嫂嫂也不給他做飯,蘇秦像個老鼠一樣垂頭喪氣地蹲在墻角里受氣。
痛定思痛,蘇秦總結(jié)自己失敗的原因是學(xué)識不夠,一咬牙決定從零開始,發(fā)憤苦讀,將七雄之間的利害關(guān)系吃透。在一年的苦讀期間,蘇秦沒吃過一頓飽飯,沒睡過一次好覺,用繩子將頭發(fā)拴在房梁上,每當(dāng)打瞌睡的時候,就拿鐵錐子刺痛自己,血流如注。在對時局了如指掌,制定出一套時勢戰(zhàn)略后,蘇秦再度出山,跑到北方弱小的燕國,向燕文侯提出一套使燕國強大的方針策略,開始了“六國聯(lián)手制秦”的合縱之路。蘇秦周游列國,“以三寸之舌為帝王師”,先后取得六個國家的相印。在蘇秦執(zhí)掌六國相印期間,秦國十五年不敢東出函谷關(guān)一步。面對第一次奮斗失敗的挫折,蘇秦沒有失去信心和不停地抱怨,而是很快找到原因,總結(jié)經(jīng)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國第一經(jīng)理人唐駿,小時候家境很“囧”(網(wǎng)絡(luò)火星文,同“窘”,意指處境困難、尷尬),父母是印染廠的普通工人,家里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一家五口人擠在30多平方米的舊平房里,連個衛(wèi)生間也沒有。唐駿的父親為給三個兒子各蓋一間結(jié)婚用的新房,拿出十幾年積攢下的2800元錢申請蓋新房,其間等了很多年,費了不少心,用盡各種辦法才打通關(guān)節(jié),在郊區(qū)拿到一小塊地。就這樣,13歲的唐駿,成了自家建筑工地的小力工,每天早上推著小翻斗車到運河邊,拿簸箕從河邊揀適合打地基用的磚石,雙腳浸在刺骨的河水中使勁摳石頭,奮力把盛滿碎磚石的簸箕舉過頭頂,放在一人多高的堤岸上。寒風(fēng)瑟瑟,刺骨的河水順著手臂灌進袖管,一直滲到貼身衣服上,那滋味真是有苦說不出。打地基大約需要500輛翻斗車的碎磚頭,父親給唐駿定的指標(biāo)是一年內(nèi)完成,母親每天催促他“怎么這么慢”。撿完一天石頭回家,唐駿總會滿身泥土,上炕倒頭就睡。夏天時唐駿還可以拎桶水在屋外面沖澡,冬天時就只能干挺著,忍著滿身的臭味。在不停地倒數(shù)“還剩多少車”的念頭中,唐駿度過了這艱苦的一年。
這段經(jīng)歷讓唐駿刻骨銘心,無形中磨煉了他的心態(tài)。每當(dāng)事業(yè)遭遇逆境和不順,唐駿總會對自己說:“小時候我就是這么過來的,什么苦我都吃過!我沒有什么可擔(dān)心的,也沒有什么不能失去!”
馮鞏和牛群的相聲中有一段很經(jīng)典的話:“朱元璋6歲開始要飯,孫中山15歲才有鞋穿;愛迪生賣過報紙,高爾基擦過皮鞋;陳景潤賣過雞蛋,馬俊仁打過豬草;倪萍撿過柴火,趙本山釘過馬掌;馮鞏撿過煙頭,牛群拾過煤碴……”窮人家孩子就像蝸牛,生下來就背負著重重的殼,他們沒有支撐,只能慢慢地爬著走。天空不會庇護他們,大地不會關(guān)照他們,一切都要靠雙手掙得。窮出身和被現(xiàn)實打磨出來的良好心態(tài),使他們在困境中依然樂觀向上,從不絕望,以“受挫——進步——再受挫——再進步”的經(jīng)歷,換來最后的成功。
窮人膽大,志氣更要大
志氣決定前途,膽量成就事業(yè)。沒有人愿意成為一個可有可無的三流角色,人這一輩子就該活出個人樣。
1.窮人,沒有什么輸不起的
為什么一流人才總是出現(xiàn)在軍界和商界?那是因為這兩個領(lǐng)域的競爭是最激烈、最殘酷的!對指揮官來說,你統(tǒng)領(lǐng)成千上萬的兵,你的一句話就能決定這些人的死活,你敢擔(dān)這個責(zé)任嗎?商界也是如此,投入兩個億,三個月后你很可能廠子倒閉、負債累累甚至家破人亡,干還是不干?相比之下,窮人家孩子只是家境不好,沒有任何掉腦袋的壓力,這樣的情況下還一味保守窩囊地過日子,遇到機會不敢想也不敢做,豈不是到家了?做任何事兒都會有風(fēng)險,更何況是脫貧致富這件事。畏畏縮縮、低頭走路的人注定發(fā)不了財。有了機會,就大膽地往前走,不要害怕失敗——已經(jīng)是窮人,還有什么輸不起的呢?
大中電器的創(chuàng)始人張大中,當(dāng)初做的第一單買賣是刷煤氣灶。1980年夏天,張大中在北京甘家口國家經(jīng)貿(mào)委的住宅樓下,背著個軍綠色的破包,在太陽底下躥來躥去,手里舉個牌子,寫著“刷煤氣灶:八毛錢一個”,破包里面裝有燒堿、清漆、銀粉等瓶瓶罐罐和一塊抹布。當(dāng)時,北京的普通家庭還沒有用上燃氣灶具,家家戶戶都用土夯的煤氣灶臺,日子一久,灶臺難免黑乎乎的。張大中干的活,就是清理和粉刷灶臺:先拿干抹布清理一遍灶臺,給灶臺抹上燒堿,用濕抹布擦一遍,再用清水把灶臺表面清洗干凈。之后,將清漆和銀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好,均勻地刷上去。在8月的三伏天里,張大中忙得滿頭大汗,一天下來刷完10家,晚上躺在床上一算賬:收入不到9元錢,使用的清漆、銀粉和燒堿成本加起來是7元多,實際上只賺了1元多。
當(dāng)時,敢在街上叫賣的小販?zhǔn)呛苌僖姷模坏┍缓檬轮舜剑f不定會被扣上個“資本主義”的帽子。甭管吆喝時多么心驚膽戰(zhàn)、折騰一天只賺一元錢,張大中畢竟是大膽邁出了奮斗的第一步。張大中本來是有一份工作的,當(dāng)時在北京郊區(qū)一家供銷社當(dāng)電工,一個月的工資30元,但他覺得這點錢不算是錢,總想著冒險干點什么:“我寧可‘不安分’地走出去做點小生意,也不愿死守著這份工作。”后來,張大中在自家廚房做出60臺落地?zé)簦嵙?60元錢,將這筆錢作為本錢開了“張記電器加工鋪”,隨著電器生意越做越大,張大中毫不猶豫地向單位領(lǐng)導(dǎo)遞交了辭職信,把“鐵飯碗”丟到一邊,專心忙活自己的電器事業(yè),直到今天成就資產(chǎn)超過20億的大中電器。
2.財富靠自己“闖”出來
窮人家的孩子沒有退路,只能大膽地往前走,就像當(dāng)年“闖關(guān)東、走西口、下南洋”的老百姓一樣,用自己的雙腳闖出一片希望。說起闖關(guān)東,那絕對是不折不扣的窮人奮斗史。中國版圖東北部的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區(qū)域,地處山海關(guān)以東,自古以來被稱為“關(guān)東”。清朝時,河北和山東的窮人,趕上鬧饑荒和年景不好,紛紛跑去關(guān)外尋找“未開墾的財富沃土”,總共有3000多萬人相繼闖關(guān)東。歷經(jīng)三百多年,那些不甘心挨餓的窮人,前赴后繼、歷經(jīng)艱辛地來到荒蕪寒冷的東北土地上奮斗和創(chuàng)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