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脫貧先換腦:窮人要懂得的“富”道理(2)
- 我貧窮,我奮斗大全集(超值金版)
- 水中魚
- 5623字
- 2014-03-18 09:46:45
成龍的轉變就更為明顯:年少成名時,他一天換一塊高級手表,天天擺POSE讓別人瞧瞧“我是多么有錢”;如今,他在公共場合都穿一件普通的長衫,如廁時用衛生紙都要精打細算。這一前一后的對比,就是從窮人到富人的“面子”觀念的轉變。
真正的富人早已實現了財務自由、超越了“花錢撐門面”的境界。習慣于揮霍消費的通常都是窮人,這也是他們無法真正在財富數量和財富氣質上跨進富人門檻的原因。
意識到這一點,窮人今后就不要在富人面前裝有錢了,請客時別總說“不差錢”,點菜時不能專挑大魚大肉,要針對請客的對象,因為“窮人愛吃葷,富人愛吃素”、“窮人吃肥腸,富人吃粗糧”。跟比你有錢的人吃飯,不要爭著搶著買單,這樣既多余又很虛偽;跟自己收入情況差不多的人吃飯,最好堅持AA制;只有在請客目的性很強的條件下,你才應該主動買單,但也要注意不能太奢侈,畢竟你目前還是個窮人,這一點對方也能理解。
3.好面子容易吃大虧
有些好面子的窮人還應該捂好錢包,警惕被別人忽悠。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窩里斗”的傳統,這一點在財富領域表現為窮人與窮人之間、富人與窮人之間的“騙中騙”。
“窮人騙窮人”的案例最為廣泛和明顯,常見的是街頭算命、看相、要飯、擺象棋、賣透視撲克、“免費”贈送產品等一大堆稀奇古怪的騙人招數。窮人很有同情心又時常“腦殘”,因而最容易受騙和上當。拿最常見的“街頭行乞”來說,丐幫弟子們的把戲真的是很豐富:“襁褓中哭泣的嬰兒”、“衣衫破爛的老頭可憐的目光”、“缺胳膊短腿的殘障人士”、“因上不起學而下跪要錢的年輕人”、“車站附近買不到返程火車票的母子”,種種煽情套路早已超越了瓊瑤阿姨的“愛情故事”。
一個著名軟件公司老總,提到過自己經歷的兩次刻骨銘心的“受騙”:
“第一次,是我剛參加工作時,那天剛好發完第一個月的工資,1500元,我下班后興沖沖地騎車回家,生怕被別人把錢搶去。道上碰到一個可憐的老頭,他說跟女兒在火車站走失了,在北京一個人無依無靠只好靠街頭行乞為生。老頭聲情并茂、老淚縱橫的講述,讓我的同情心開始泛濫,當時也不知道腦袋里哪根筋出了問題,就從兜里掏出700元錢給了老頭。回家后,我還沉浸在好人好事的滿足感中,但很快就遭到‘沉重打擊’:同屋人說三個月前他就在道上碰到過這個老頭,當時他和女兒可憐巴巴地說他倆迷路了。這件事讓我相當郁悶,恨不得腦袋撞墻、抽自己嘴巴,臉上還起了火癤子,疼了3個月才消腫。從此,我發誓再也不相信那些街頭的乞丐!”
“第二次,發生在我當上老板一個月以后。在街上我看見一個十六七歲的小男孩跪在地上,旁邊寫著一行粉筆字,說他餓了好幾天,希望好心人給他10元錢吃頓飯。我當時見這個孩子很可憐,就從錢包里掏出300元給了他,并叫他吃完飯坐車回老家。結果,第二天我又在原路碰到他以同樣的方式行乞,我當時那個氣呀,上前一腳就給他踹在地上,讓他快點滾,否則見一次揍一次。現在想想,挺奇怪的,一個沒錢吃飯的孩子,居然有能耐弄到粉筆。經歷了這兩件事,以后再遇到乞丐,我就看心情決定了,心情好就丟幾塊錢,心情不好就罵他們幾句,因為我知道這些人都是騙子!”
這位老總從窮人打拼到富人,由于身份的變化,使得他對待欺騙的態度也相應發生了變化:當他是窮人時,受騙后“很受傷”,因為他失去的是關乎生計的財富;當他成為“準富人”時,受騙后更加憤怒,甚至還出手打人,因為他失去的是富人所特有的辨別“常識”的能力,足見他雖然物質上有富人的“形”,骨子里卻缺少富人的“實”;當他對著媒體笑談當初被騙的糗事、對乞丐的態度隨心情而定時,表明他已經是真正的富人,即使以后繼續被乞丐騙,他也會坦然面對,因為這點錢對他而言微不足道——當然,他在心里已經明明白白地認清了“所有乞丐都是騙子”這一基本的社會常識。
人都是有同情心的,即使被乞丐騙了也是人之常情,不同之處在于,富人是不介意被騙的,窮人是被騙得心有余悸。當然,更多的騙術是利用窮人的“好面子”做文章。富人大多久經沙場、混跡江湖多年,早就練出一雙火眼金睛,任何鬼把戲都能一眼識破,況且他們都有穩定可靠的財富來源,犯不著對或真或假的橫財想入非非。窮人的原始積累很難,本想撈點便宜賺足面子,不想接二連三被“自己人”騙,越來越窮,想翻身都難了。
針對窮人急于翻身、不懂常識的心理,富人們開始了他們的騙術,其中最典型的當屬博彩業。博彩是一個產業,賣彩票的莊家手里拿著名為“中獎”的誘餌,吸引眾多彩民上鉤,然后散布多處投注點,把這些窮人的錢匯集起來,還適當地打廣告告訴你誰誰誰中獎了,中了多少錢,并拿出一部分錢作為獎金返還彩民。小賭怡情,大賭傷身,實際上如果你對“中獎500萬”的免疫力確實太差,干脆一張彩票也別買,一個賭注也不下,這樣最保本也最安全。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怎樣選號、怎樣投注上,只能證明你是個沒有翻身希望的窮人,妄圖從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的概率中勝出。所以,別讓自己的錢源源不斷地匯入富人的腰包,成為別人財富數字下的“萬骨枯”。
總的來說,富人騙窮人的事兒還是少數(或者說騙術太牛了,讓窮人毫無察覺),主要還是窮人之間相互在騙,比如說借錢。借錢人的動機大都很復雜,有的人借錢確實是為了應急,如親人動手術、孩子上學、老人辦喪事,趕上這樣的情況,對方又恰好是可靠的朋友,這錢就可以借;而有的人借錢時壓根就沒想到要還,純粹是“能拐就拐,能誆就誆”,這樣的人跟你的關系一般是馬馬虎虎,這時候即使再抹不開面子,也要委婉而堅定地拒絕他。
當然,最麻煩的情況,要數親戚管你借錢了。本著“救急不救窮”的原則,根據你和這個親屬的關系遠近以及你當時的財務狀況,要有針對性地“看人下菜碟”,該借的就借給他,順便加一句“本來這個錢是要做什么什么用的,但你確實有急事,咱倆怎樣的親戚關系,錢不著急還。”對不該借的主兒,就用一個對方挑不出理的借口拒絕他。千萬不要因為一個不恰當的理由和抹不開的面子,把錢借給不該借的人,否則將后患無窮。首先,你得像孫子一樣拐彎抹角地管人要錢,一旦對方幾次三番打哈哈,你就很難辦了:不要吧,心里窩囊、郁悶,錢就這樣打水漂了,一時半會接受不了;非要不可吧,太傷感情,即使你跟對方的感情一般,撕破臉皮還是對你不利,甚至對方會以此要挾你,逢人反咬你一口“守財奴”。因此,說一千道一萬,窮人家孩子可不能太在乎面子了。
掌握財富的“潛規則”
社會是由各種或明或暗的規則組成的。尊重規則,理解規則,利用規則最大限度地獲取成功,是窮人家孩子的一門必修課。
老話講:“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實際上臭皮匠就是臭皮匠,能當好好皮匠就已然不錯了,怎么能跟諸葛亮相提并論呢?二者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上!諸葛亮未出茅廬,就已經預言“三足鼎立”的發展趨勢,還敢玩“草船借箭”、“空城計”,親手幫劉備坐穩蜀漢皇帝的位子,這些事情有哪件臭皮匠能做出來?富人和窮人的思想差距,不是用數量的累加就可以縮短的。回到最初的觀點,富人總是能夠看透問題的本質,包括人性、自然規律及社會發展趨勢,做事看似冒險實則十拿九穩;窮人只是看到皮毛和表象,偶爾能誤打誤撞做對一些事,卻贏得糊里糊涂,“不知道怎么著我就賺錢了”。
財富就是如此,靠規則分配歸屬。拿吳思先生提出的“劉瑾潛流”來說吧,明朝一代宦官奸臣劉瑾,靠貪污、受賄和瀆職匯聚家中的巨額財富。他的事跡在中國歷史上可謂是“前有古人,后有來者”,同一朝代的就有王振、嚴嵩、魏忠賢等人,“黑金”、“暗花”的數量跟他比起來難分伯仲。司禮監太監劉瑾是四品官,法定收入只有日常的口糧和衣裳,折換成銀子還不及四品文官的十分之一。正常情況下,劉瑾要拿500多萬年的基本工資才能填滿家中的金庫,實際上他僅僅用了五年就做到富可敵國的程度。對此,地球人都知道:這太監肯定有“灰色收入”,通過“地表之下的潛流”將公家和別人家的錢流進自己手里。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財富的內在規則多如牛毛,這里主要講一下最基本、最隱諱的潛在規則,希望窮人家孩子能夠在實踐中尊重、遵守和運用它們——
1.思考力決定創富能力
我們所熟知的成功者,無不是勤于思考的智者,他們平時就經常訓練發現機會的能力,因而腦子里總能源源不斷地迸出各種好點子。美國一位久負盛名的金融業巨頭,每當做出重大決策之前,總會閉目養神休息5分鐘,在半放松狀態下進行思考,以激發自身的深度思考力和高度應變力。他解釋說:“每當閉上眼睛,我便能取用更高智能的活水源頭。”
美國堪薩斯州的蓋伊博士,一生發明200多項商業專利,為其帶來數千萬美元的財富。蓋伊博士是一位出色的商業天才,尤其是訓練思考力和創造力的法子,更是獨樹一幟——每當思考問題時,蓋伊博士總會走進一間被他稱為“個人溝通室”的房間。房間是隔音和避光的,里面有一張小桌子和一個沙發,桌子上放著一支筆、一疊書寫紙和一個可控臺燈。當蓋伊博士需要思考時,就會走進房間,關掉臺燈,放松地坐在沙發上集中精力思考。一旦頭腦突然“靈光乍現”,蓋伊博士會迅速打開臺燈,將靈感源源不絕地記錄在紙上,直到思路中斷以后,他才重新審視所寫的內容。實際上,這就是蓋伊博士“頭腦風暴”的主要手段。他依靠自己的思考力,為許多大公司和組織想出了一個個“價值連城的好點子”,獲得了巨額回報。
思考力決定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決定創富行為。思維方式大多以個人累積的經驗為主導,經由靈感激發而產生好點子。蓋伊博士就是根據已掌握的前提條件,清除心中已有的思緒,等待潛意識整理分析,迸發出“靈光一閃”的念頭,然后保存并整理下來。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就是根據類似的方法,制造出白熾燈、留聲機等多種具有創造價值的商業發明。窮人家孩子應該多采用類似方法,慢慢進行思考力和思維方式的訓練,為激發商機創造可能。思考越多越靈活,腦子越想越好使,多經歷這種“頭腦風暴”的洗禮,你對財富的敏感度就會逐步增強,迸發好點子的可能性也就越來越大。
在競爭壓力如此之大的商業環境下,窮人僅靠勤奮和吃苦就一定能成功嗎?未必!勤奮和吃苦固然重要,但是“1%的創造力”卻往往是決定財富多少的關鍵,這主要取決于你積累了多少知識和經驗,是否勤于動腦,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力和正確的思維方式。
21世紀什么人最值錢?答案是“富人”或者是“像富人一樣滿腦子鬼主意的窮人”。比如馮小剛電影《非誠勿擾》中葛優扮演的“秦奮”,在美國晃悠多年,雖然事業上沒啥發展,但是學會了美國富人的思維方式,因而在影片一開始,就能用“縝密”的邏輯和“忽悠”的語言從范偉扮演的風險投資人手里賺來200萬英鎊。之后,他又用類似的技巧將舒淇扮演的漂亮空姐弄到手。正是富人的思維方式,讓他從窮小子變成了百萬富翁。思考孕育新思維,創意激發新行動,財富多半是屬于這種勤于思考和善于表達的人。
2.富人的思維方式是簡單直接的
一個和尚對著枯死的樹說:“一死了得,萬劫皆空,善哉!”另一個和尚說:“此樹生前為人遮風雨,死后落得棄尸荒野,悲乎!”兩個和尚意見不合,爭辯起來。恰好有個財主經過,和尚們要他評個理。財主說:“什么好壞,能當柴燒就好。”說完,叫家丁掄起斧子把枯樹劈成碎塊,捆成一擔挑走。這就是富人的思維方式,簡單直接,一切以如何獲利為前提。
理發是一個普通的行當,理發師的做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理得快、價格便宜,希望更多人來理發從而賺得更多;另一種思路是盡量“磨”去你的時間,理發的同時還提供相關的個性化服務,讓顧客覺得服務好、檔次高,價錢上也相應很貴。對比之下,后者的做法更適合目前理發業的發展潮流。這就是用富人的思維方式做事,用你喜歡的方式賺你的錢。
窮人希望得到雞蛋,富人則希望得到母雞,因為有了母雞可以得到更多的雞蛋。就像一位美國總統的經歷:小時候同伴們戲弄他,往地上扔1元和5分的硬幣,他總是會撿5分的硬幣,因為如果撿1元的硬幣,就不會有人再扔給他硬幣了。這就是富人的財富復利思維,不怕麻煩,就怕沒錢賺。
一堆木料,用它做燃料,分文不值;將它賣掉,能值幾十塊;如果你有木匠的手藝,將它制成家具再賣掉,價值幾百元;如果你找到高級木匠,將它制作成高級屏風賣掉,那就值幾千元。這就是富人思維的產業化做法,想方設法用更少的資本賺更多的錢。
窮人總是會把簡單的東西復雜化,假使手里頭只有一個雞蛋,就開始考慮一二三四五六七,想到了“農婦山泉有點田”的好日子,繼而又開始苦惱娶小老婆和教育孩子的問題,一激動“啪”地把雞蛋捏碎了,什么都沒了,一下子傻了眼。
富人則是想著如何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他們從不會考慮“一個雞蛋引發的發財項目”,只是考慮怎樣把雞蛋吃掉或者折換成現金。富人習慣于把一個很復雜的賺錢項目,分解到最后變成“一二三”條問題,然后想辦法解決這“一二三”條問題。問題一旦解決,項目也就成了。
美國高露潔牙膏希望提高牙膏銷量,公司里有人建議投入更多的廣告,有人建議增加銷售人員,有人建議開辟新的地方市場,這些提案各有各的優點,但是最簡單的方法卻是老總的一句話:“將牙膏管的開口弄大一些,這樣人們使用一支牙膏的周期就會縮短。”最好的財富渠道往往是最簡單的,但同時也是最不容易發現的,只有習慣于“化繁為簡,另辟蹊徑”的富人們才能很快找到它。
在這個時代,成功是要以“短平快”為前提的。要迅速實現突破,就要凡事看透本質,把問題簡單化,尋求捷徑。這不是低級的“抄近道”,而是激發腦袋中的實用主義思路,用最直接、最簡單的手段解決問題、發現財富,在“快魚吃慢魚”的環境里勝出。
二戰時,一艘美國驅逐艦突然遭遇一大群水雷的威脅,這些水雷隨著退潮速度很快地向驅逐艦漂來。巡邏兵迅速通知值班員,值班員很快通知全艦官兵,艦長動員大家提出各種解決方案:有人說起錨躲開,艦長說“不行,沒有足夠的時間”;有人說發動引擎使水雷漂離,艦長說“完全錯誤,螺旋槳的轉動只會使水雷更快地漂向艦身”;有人說以艦上的魚雷引爆水雷,艦長說“不行,水雷太接近艦倉內的彈藥庫”;還有人說放下幾艘小艇阻擋水雷,艦長再次否決道:“除了水以外任何東西一碰水雷就會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