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脫貧先換腦:窮人要懂得的“富”道理(3)
- 我貧窮,我奮斗大全集(超值金版)
- 水中魚
- 5490字
- 2014-03-18 09:46:46
正在全艦官兵滿臉沮喪、絕望之際,艦長微微一笑,下達了命令:“大家站成一排,用消防水管往海面上噴水!”艇員們立刻明白了,一排消防水管在驅逐艦和水雷群之間的海面不停噴水,制造出一條天然的水流,把水雷引向四面八方,當水雷漂遠后,艦長下令用炮彈開道引爆水雷,將驅逐艦駛離了危險區域。事后,有人追問艦長為什么不早一點下命令,艦長笑著說:“我想看看大家能否提供一種比我想到的更好的辦法。”后來,二戰結束后,艦長光榮退伍,成了一家著名造船廠的經營者。
一理通,百理通。像艦長這種具備正確的思維方式、遇事善找捷徑的人,從商自然也會干得出色。富人的解題辦法往往最直接最有效,盡管如此,他們還是會集思廣益,尋求更簡單更有效的辦法,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富人的事業總是會越做越大。
財富規律告訴我們:新思路才能帶來財路。那么,如何能快速更新思路呢?四個字:不斷思考。財富源于頭腦:腦袋空空,口袋空空;腦袋轉轉,口袋滿滿。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是脖子以上的部分,一提到賺錢就只想到開公司、搞店鋪,顯然是不對的。實際上,發財的機會遠不止那么幾條道,關鍵看你怎么去想,怎么去琢磨。
一個猶太人走進紐約一家銀行的貸款部。貸款部職員問他需要什么服務,衣著光鮮的猶太人說道:“我想借貸1美元,”貸款部職員有點不可思議,追問道:“只要有擔保,再多貸一點也無妨。”但猶太人堅持只貸1美元,并從高檔皮包里取出股票、債券之類的東西放在寫字臺上作為抵押品。
事后,冷眼旁觀的銀行行長,走過來對貸款部職員說:“這個猶太人實際上想保存股票之類的貴重物品,所以才想出這個巧妙的法子。這樣一來,他需要支付的租金實在是太便宜了,只有1美元。”
“噢,原來如此,為什么我沒有想到!”貸款部職員恍然大悟。
“如果你想到了,你就是銀行行長了”,銀行行長面無表情地往辦公室走,“從明天起,小額借貸的利率立即上調10%,貸款最低限額是1萬美元!”
很顯然,這種金錢方面的貓膩,只有富人們才能彼此看出來。猶太人的想法很詭異,貴重物品寄存,按理說應該存放在自家金庫的保險箱里,這對許多人來說也是唯一的選擇,但是猶太人沒有囿于常理,想到了把債券鎖進銀行保險箱里的辦法。從可靠性和保險性的角度看,后者顯然更好并且收費更低。
用“不走尋常路”的方式占了相當大的便宜后,猶太人一定會暗自竊喜,殊不知銀行行長的后手更牛,不僅避免了以后再出現類似“鉆空子”的行為,還直接破壞了猶太人的如意算盤。當然,這一切如果沒有銀行行長的解釋,貸款部職員是很難理解的,因為他是窮人,不懂得富人之間的博弈。不管怎樣,猶太人在思維方式上的“精明”,是窮人家孩子需要學習的。以富人的思路去思考,你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和好處。
3.凡事利益優先,錢和感情要分開
富人把利益和情感一向是嚴格區分開的:感情是一回事,利益是另一回事,絕不能因為感情而失去理智,也不能用金錢去買感動。美國石油巨頭洛克菲勒參加2000萬美元的慈善捐助活動,第二天早上卻向在他公寓借宿的每個人收取10美元的住宿費。洛克菲勒認為,這種象征性的收費,既是對朋友的尊重,也是對財富的尊重——每一個友善的言行都不應造成生意場上的尷尬。
香港著名喜劇明星吳孟達,很感激好友周潤發當年“不借錢”給自己的事。上世紀80年代,吳孟達是香港無線培訓班的優等生,畢業后拍戲走紅,年少輕狂,很快沾上賭癮,負債累累并遭到無線雪藏。走投無路的吳孟達向同班好友周潤發借錢,但周潤發拒絕了他:“借給你錢,你又會拿出去賭!是男人的話,欠下的債自己還!”周潤發的做法看似“無情”,實際上是在幫吳孟達。幫助一個債務人的最好方法不是借給他錢,而是切斷他的全部退路,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債務問題。吳孟達當時雖然“恨”周潤發不講義氣,但多年之后終于想通,用數年時間把債務還完,成為香港影壇的“金牌綠葉”。這件事表面上看是這樣的,實際上也暗藏著一種利益考慮:把錢借給沒有償還能力的賭徒是最不明智的決定,無論這個人是你的親人、朋友還是父母,像蔡少芬與濫賭的母親斷絕母女關系,明星夫妻結婚前的財產公證都是類似的“利益壓倒感情”做法。沒有永遠的感情,只有永遠的利益。如果利益一致,相信薩達姆和小布什也會坐在一起“殺雞頭,燒黃紙,結拜為兄弟”的。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假設你和老婆在北京打拼多年,決定一起貸款買下一套房子,那么房產證上究竟是署你的名還是署她的名呢?感情上講這是個麻煩事,按說大老爺們應該照顧媳婦的感受,署媳婦的名,但是以后的事誰也說不好,萬一兩人感情破裂了,離婚了,老婆大人翻臉不認人,恐怕你只有天天住單位宿舍,甚至有可能無家可歸。其實,這件事從財富的角度考慮很簡單,那就是“誰拿大頭,就屬誰的名”,這樣既公平又不會有異議,當然只要你買房時出錢了,就應該有權利得到房產中應得的一部分或者金錢上的相應補償。在中國這個感情觀念很重的國度,遇到類似的情況,也應該堅持“利益優先”的原則,以免后患。
4.不尊重財富,永遠賺不到錢
財富是人立世存身的根本,是維持生存的成本與資源,是用來證明能力與成就的標準。財富和知識是同等高貴的,如果不對它尊敬有加,那你就什么也別想得到。文人或者所謂的知識分子,向來對財富嗤之以鼻,郁達夫曾經把稿費放在鞋里,戲稱“你壓迫我,我也壓迫你”。這種做法著實迂腐可笑,真正有骨氣何不把稿費施舍給別人呢?
做人要純粹,求財要直接,別玩那套過時的“欲拒還迎”的矯情做派。財富對自視清高的“天才”敬而遠之,對于尊重財富和現實的人才趨之若鶩。善待財富的人,總能得到財富的垂青,手里的財富會變成富足的金礦脈。像老百姓家家戶戶掛財神的做法,就是尊重財富的最明顯表現。
尊重財富首先要懂得如何創造財富。尊重財富的行為,表現在按照財富的規律辦事:忌貪婪,不盲目,不隨大流;堅持開放、耐心和無懼的心態,按照正確的適合自己的方式追逐財富;專注且成熟,拒絕攀比財富的數量和成色,不被別人的觀點輕易左右。窮人家孩子真正成為富人的標志,是他對于財富本質的成熟認知以及在此基礎上做出正確的創富行為,比如花更多的錢投入子女的精英教育以獲得未來的財富競爭優勢。
5.致富要趁早,否則過期作廢
曹雪芹縱然寫出傳世不朽的名著《紅樓夢》,卻也只能是每天“舉家食粥”,他的人生成就再偉大,也只能在餓死之后才被別人景仰,活著的時候,無論是他自己還是家人都不能從中得到任何物質上的實惠。從財富的觀點看,這樣的人生無疑是失敗的。
埋沒在地下幾萬米的金子,要過一萬年后才可能被人發現,但是你能等到那時候嗎?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同樣,“致富也得趁早”,人生匆匆,你沒有時間去等待別人送給你錢,只有挖地三尺刨出金子來,早一步跨入“富人”的行列。
人這一輩子最最郁悶的事就是“人活著,錢沒了”,也許有一天,當你滿頭白發仍在靠撿垃圾為生時,就會徹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哈蘭·山德士上校折騰到66歲,終于找到賣吮指炸雞的好事業,一舉翻身成立風靡全球的快餐品牌“肯德基”。他的老當益壯、大器晚成,固然令人尊敬,但是如果他早一點找到適合自己的致富門路,也就不必揮霍60年的光陰,做鐵路消防員、養路工、輪胎抵銷員和加油站服務人員之類的工作了。年輕人最應該做的,就是多看財經書、多長見識,認清哪條路能讓自己“早一步”成為富人。
時間是財富的一個重要籌碼,想賺錢不能急功近利,要有“放長線,釣大魚”的心理準備,具備長期投資的觀念、毅力和耐心。猶太圣經《塔木德》中這樣說:“時間可以使錢‘無中生有’。”在快速、高效率的生活節奏下,充分利用時間并非易事。對此,猶太人的觀念是:“要在兩列火車擦肩而過時做交易。”這當然是個比喻,但是如此“高難度”的要求,恰恰體現了猶太人珍惜空閑時間實現商業價值最大化的理念。
喜歡讀書的人,當然希望閑暇時間全部用來讀書;喜歡Shopping和逛街的人,當然希望利用每分鐘去淘寶選貨。關于個人愛好,任何人都無權干涉,只是在商業至上的時代,如果你不愿利用休閑時間進行理財或者投資自己,那么你未來的發展將會非常有限。
“時間”與“金錢”的價值是畫上等號的。你每浪費一分鐘時間,別人就從你的口袋里掏出一元錢。趁著現在年輕或者不算太老,合理地利用好時間,進行商業投資和知識積累吧。
吃透一行,找到自己的金飯碗
窮人家孩子既不必看輕自己,也不要異想天開;既要相信自身獨一無二的優勢,也要認清自己的不足和劣勢。
1.知道自己能干啥
窮人家孩子最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不了解自己。他們不知道自己擅長做什么,適合干哪一行當,有時候寧肯相信身邊人的指手畫腳,也很少相信自己的直覺和判斷。
知道自己該干什么、能干什么,是一種能力。窮人家孩子既不必看輕自己,也不要異想天開;既要相信自身的優勢是獨一無二的,也要認清不足和劣勢。不要總羨慕他人的成就,更不必模仿成功者發展的軌跡,重要的是認清專長,提高自身獨特的競爭力,然后找到合適的飯碗打拼。從事不靠譜的職業,做不擅長的事,工作中既得不到成就感,又無法在這一行成為頂尖人才,心里郁悶不說,自信也會逐漸被磨掉。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有句名言:“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自己認為不喜歡、不值得做的事,就一定無法做到最好。窮人家孩子,應該為最喜歡的事業而奮斗。“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激發自己的斗志、熱情和智慧。每個人生來都有某些方面的專長,即使看起來很笨的人,也有杰出的才能。愛因斯坦當不了一個好學生,卻可以提出相對論;梵高的人生很失敗,但在繪畫方面他是個天才;柯南道爾當醫生并不出名,寫偵探小說卻名揚天下……
人一旦踏上了某一條道路,就很難再重新選擇,因為重新選擇的成本太高。當發現“此處爺不適”、“這行我不行”,“另謀出路”就是一個重要的命題。在某個圈子里長期干不出成績,莫不如改行做更適合自己的事業。當你發現走錯時,必須要勇敢地重新選擇,選擇最適合你的那條路。拋棄虛榮心,哪怕降低一個檔次,只要能發揮這個特長。你想干什么和你能干什么是兩碼事,必須在能干的范圍內選擇你想干的事。不做可干可不干的事,不做可有可無的人,這就是做正確的事。
穿上一雙不適合自己的鞋子,即使看起來漂亮,走起路來也會很痛苦。窮人家孩子需要穿上一雙合適的鞋子,讓自己跑得更快、更遠。無論是成功還是成長,從某種意義上都是尋找的過程,找到適合奔跑的那雙鞋,端上合適的飯碗,你也就成功了一半。
老漁翁隨便拿一根漁竿就能釣到大魚,因為他懂得釣魚的技巧。現實中,許多窮人空有釣竿卻沒有釣技,難免會辛苦半天而一無所獲。窮人家孩子的命運,取決于初入江湖時所走的第一步:路走對了,便容易取得好成績,將來日進斗金或是成為富翁;路走錯了,就可能走許多年彎路,甚至最后徹底輸掉人生。
2.喜歡才能干好
選擇怎樣的工作和職業,對于未來發展相當重要。通常來說,興趣是決定你事業選擇的主要因素。被國家發改委評選為“中國改革之星”的影視大亨鄧建國,最早只是在家鄉林場做一個普通的電影放映員,就是因為非常喜歡電影,才會懷揣1000元,只身闖蕩廣州拍電影、搞影視。一路走來,鄧建國投拍電視劇30多部,制作劇集約700集,幾乎全部賺錢。能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他無疑是成功的。許多人覺得鄧建國沒有任何專業知識,卻能在影視圈里所向披靡,實在令人費解。面對質疑,鄧建國總結了自己成功的兩點經驗:興趣和口才。他解釋說:“我做了五年的放映員,這份工作讓我真正喜歡上電影。之后不管下海做什么,我都會不自覺地往這個方向上靠。另外口才是我的優勢,讓我認識了許多影視圈的朋友,從做音像出版開始,一步步進入影視圈。”
鄧建國的經歷告訴我們:第一,窮人家孩子要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所從事的行業和領域,要與你的興趣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系,至少在主觀上你是很喜歡或者不排斥做這一行的。正如鄧建國所說:“如果不是對影視業情有獨鐘,我不會做這么長時間。盡管我現在轉做酒業,但是不代表我會放棄做影視,影視是我的根本,無論如何我都不會放棄。”第二,即使你沒有學歷、沒有權勢、也沒有錢,至少也要有行走江湖的一技之長,比如鄧建國那種“三句話把陌生人嘮成朋友”的口才。
2009年央視春節晚會上,憑借小品《不差錢》的服務員一角“一夜走紅”的小沈陽,就是靠“二人轉”這條路成名的。“小沈陽”原名沈鶴,是遼寧省鐵嶺市開原市一個家境貧困的農村孩子,15歲時他就跟哥哥一起走街串巷表演“二人轉”,為鄉里鄉親唱紅白喜事。高中畢業后,小沈陽求父母出錢報名讓他參加鐵嶺藝術團學習二人轉表演,父母起初不太同意,但是小沈陽的態度很堅決,撂下狠話說:“我真的很喜歡二人轉,我要唱‘二人轉’讓家里不再過窮日子。你們不讓我去,我就會恨你們一輩子!”小沈陽對二人轉的執著打動了父母,他憑借不錯的藝術底子進入鐵嶺藝術團,經過專業老師的系統輔導、多次下鄉演出和自己不斷創新,小沈陽的二人轉自成一體,深受東北老百姓的喜歡。后來,在師父趙本山的幫助下,幾經坎坷,小沈陽總算“苦盡甘來”,站在萬眾矚目的央視舞臺上,如今他的演出身價也從最初的500元漲到了10萬元。
小沈陽出名后心態很平靜,正如他常說的一句話:“干好哪一行,付出都不能少。只要你工夫下到了,回報該到自然到。”常言說得好:“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如果小沈陽走其他的路,還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嗎?犧牲個人的本意,去做不愿意做的事,很難有什么好結果。現如今選錯行的“跑偏的人”實在不少:該做老師的人做了買賣,該做企業家的卻跑去當了老師;該做文案的跑去做推銷員,該做推銷的卻做了編輯;能做最好的醫生,卻跑去當了最差的律師……這些人注定要失敗的,因為他們沒有選擇自己最擅長和最喜歡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