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低頭多反省:我為什么是窮人(1)
- 我貧窮,我奮斗大全集(超值金版)
- 水中魚
- 3165字
- 2014-03-18 09:46:45
對財富的渴望是每一個人都有的,只是許多人為傳統的金錢觀念所桎梏,逃不出思維的牢籠,因而,渴望變不成現實。
15種性格導致貧困
傳統的家庭和學校教育培養出了很多高學歷的知識分子,但是他們卻往往對財富缺乏基本的理解,甚至對金錢持有不正確的觀念,更不用說去主動地理財和追求財富。結果呢,造就了我們身邊眾多的、“高智商”的窮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人的觀念更應該全球化,追求財富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提高“財商”——財富智商更是迫在眉睫!
本書的宗旨正在于“造就追求財富的贏家”!
我們先做一個假設,如果有一天你家隔壁搬來了一位特別富有的鄰居,那么你會有什么樣的第一反應呢?你有可能會在心底里鄙夷這個富人,想這家伙肯定是個腦滿腸肥的暴發戶。你也有可能會萌生一種向他討教致富方法的想法。如果你的第一反應是攻擊他,那么,幾乎可以肯定,這種“妒富”的性格就是你一直富不起來的根源!
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個性,有的性格對于賺錢是有幫助的,有的性格卻容易導致貧困。
大量的研究表明,至少有15種性格容易導致貧困和失敗。
第一,知足。
只要有吃有穿,腹飽體暖,就感到滿足,對于財富沒有追求,這種人對生活沒有一點欲求,是不會創造富有與成功的。
第二,自滿。
自己的總是最好的,甚至認為自己應該成為別人效仿的標準。這種人不愿與外界來往,他們根本不知道社會進步到什么程度,不可能有更高的追求。
第三,保守。
這種人的生活全憑過去的經驗,沒人走過的路他不敢走,沒人做過的事情他不敢做。這種人也許早已經看到自己的現狀不如別人,甚至相差得很遠,但他們不是去創造財富以迎頭趕上,而總是想到馬失前蹄。因此,新的東西沒有得到,舊的東西反而丟失了,這種人永遠不敢向新生活邁進一步半步,注定終生貧困。
第四,怯懦。
這種人膽子特別小,總是怕這怕那。哪一種成功不冒風險呢?所以,這種人總是眼睜睜地看著別人發財,而自己急得在家里團團轉,著急了就罵娘。
第五,懶惰。
一種是身體懶惰,另一種是大腦懶惰。身體懶惰的人光想不干,大腦懶惰的人光干不想。身體懶惰的人每次想的都是不同的問題,卻說不準常常還會想出些新鮮的思想和念頭,但什么都不干;大腦懶惰的人一輩子干的都是同樣的工作,但從來不考慮去改變什么。當然這兩種懶惰一般很少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因為身體和大腦同時懶惰的結局只有死亡。
第六,孤僻。
賺錢就是把別人的錢變成自己的錢。孤僻的人不擅長與人打交道,要想賺到錢就不太容易了。
第七,自以為是。
自以為是的人,一般都處理不好與周圍的人的關系。與人處不好關系,就不能形成長久的合作。與人合作不好,很難做成大事。
第八,狹隘。
一是心胸狹隘,二是視野狹隘,三是知識結構狹隘。這種性格的人,也是很難與人和社會相處的,并且最容易傷害人。這種人是天生的失敗者,沒有外援,只好又貧且困。
第九,自私。
不想奉獻,只想占便宜,這種人最終不會獲得成功和財富,他只能擁有自己——形影相吊,對影長嘆。
第十,驕傲。
有一點成績就忘乎所以,這種人也許會成功,但很快又會喪失他獲得的一切。這種人最容易犯錯誤,每個錯誤都是他失敗的積累。這種人的心理最脆弱,既經不起成功的喜悅,又經不起失敗的打擊。怎么能經歷得了事業的沉浮?
第十一,狂妄。
這種人無論在哪兒都不受歡迎,盡管他有很大才氣,很強能力,但是一定會招來周圍的人群起而攻之,以致丟盔棄甲,兵敗烏江,最終一無所有,成為可笑的項羽。
第十二,消極。
消極的人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去做。即使有再強的能力,終生也將一事無成。更可怕的是他卻自認為很聰明,什么都知道,因而看不起別人,其實可能什么都不知道。
第十三,輕信。
容易輕信的人,往往能給人一種有修養的錯覺,其實輕信是他的人性弱點。比如輕信朋友,輕信合作對象,包括輕信自己的智慧,或輕信知識,或輕信實力,或輕信權力,或輕信判斷,或輕信機遇,或輕信學歷,或輕信經驗……要知道,做生意賺錢是一種個人目的非常明確的事,也是一種以利益為根本的事,同時又是冒風險的事。所以,輕信的性格最容易把利益拱手讓給他人,或把成功交給失誤。
第十四,多疑。
輕信的另一面是過分的多疑,這是商家大忌。懷疑的最大問題是把能夠幫助自己的力量冷落在一邊,從而形成孤軍奮戰的艱苦局面,以致離成功越來越遠。
第十五,沖動。
沖動的人往往多情。一沖動起來就隨便許諾,信口開河。但許諾不能兌現,難免損害自己的信譽;而一旦輕率地泄露了自己的經營秘密,別人就會乘虛而入。沖動還有一個缺點是輕易做決策,或突然決定干什么,或突然決定撤消什么計劃。這種輕率的行為本身,很可能就是失敗。
當然,以上只是對導致貧困性格的大致歸類,但已基本上囊括了主要的影響我們賺錢致富的性格。既然我們知道了這些性格不利于我們致富,我們就一定要改變。有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那是不準確的。實際上,只要我們有恒心,有毅力,完全可以改變那些阻礙我們致富的不良性格。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多與成功人物對比來克服自滿的個性,可以通過強迫自己冷靜分析改變沖動的品性,可以通過學習逆境成功的典型去除消極的性格*。
不正確的財富觀
即使是在21世紀的今天,有些人對待財富的觀念仍是相當落后的,而落后的財富觀念也正是他們富不起來的原因。
有些人認為向往財富、崇尚金錢是一種庸俗行為,甚至還有人堅持“金錢是萬惡之源”。其實呢,追求財富是種光明正大的行為,是個人能力的一種表現。“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要發揮自己的才智去獲取財富,崇尚財富是光榮的!
事實上,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金錢對任何社會、任何人都是重要的;金錢是有益的,它使人們能夠從事許多有意義的活動;個人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在對他人和社會做著貢獻。財富對于社會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向往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們都需要擁有一定的財產:寬敞的房屋、時髦的家具、現代化的電器、流行的服裝、漂亮的小轎車等,而這些沒有金錢是得不到的。
金錢是商品交換的媒介,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品,是好是壞關鍵是看持有金錢的人怎樣去運用它,去發揮它的作用!
美國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著的《思考致富》一書,激勵了成千上萬的讀者通過積極心態去取得財富,《思考致富》中提到了下列一些人: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
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
發明大王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
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
這些實業界的富翁們建立了一些基金會,直到今天,這些基金會還有總計10億美元以上的基金,基金會撥出的金額專用于慈善和教育。這些基金會為上述事業捐助的財富金額每年都超過了2億美元。
由此可以看出,對某些人來說,崇尚金錢是一種優良品質。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在克利夫蘭讀書讀到高二就中途輟學了。一個重要原因是他父親反復地向約翰灌輸金錢和商業意識:“人生只有靠自己,獲取財富要趁早。”他父親一有機會,一有時間,總是不厭其煩地向約翰這樣說。約翰深受父親的影響,決定輟學從商,他對這個多彩的現實世界向往已久,年輕的約翰很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個富有的人。
“我要成為一個有10萬美元的人,我一定會成功的!”約翰毫不遲疑地想。十幾歲的少年,立下這樣一個目標,抱負可謂遠大。然而,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他后來得到的財富,要遠比他向往的不知多出多少倍!
高中教育雖然沒有使他博學,但卻鍛煉了他認真謹慎的好習慣,這為他在以后的事業中培養了良好的素質。不過,家庭教育才是約翰日后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
在約翰的一生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他父親。他父親望子成龍,不僅向約翰灌輸商業意識,還耐心地教約翰如何寫商業文書、如何準確而迅速地付款,以及如何清晰地記賬等實際的商業知識。他著重訓練約翰的細心、勤快和負責。因為父親知道,社會是冷酷的、現實的,所以他要孩子們在未踏入社會之前,就能堅強且精明地武裝起來。
金錢只是一種工具,但不是目的,不要做金錢的奴隸,要做金錢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