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自序 成就此書的姻緣
20世紀的前35年的時間里,美國共出版了20多萬種圖書。絕大部分書都是枯燥無味甚至是無人問津的,一點都不夸張,是絕大部分。全球最大出版集團的總裁曾說,雖然他們有著75年的豐富經驗,還是面臨每出版8本圖書就有7本賠錢的問題。
你可能會問,出版業面臨如此困境我為什么還要堅持寫下這本書呢?我怎么能保證您能在20萬種圖書中拿起我的這本呢?
下面我就來回答您的這兩個問題。
我從1912年開始,就為紐約的商務精英們上培訓課,開始我教的是公共演講。課程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實踐增強成年人獨立思考的能力,便于他們在商務洽談及公眾場合更加清晰明朗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隨著課程的逐漸開展,我發現成年人欠缺的不僅是溝通上的技巧,他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同樣需要加強。
就在那個時候,我發現自己也非??释@方面的培訓?;厥淄?,我為自己待人接物的笨拙和同情心的缺乏感到羞愧。如果20年前我的面前能有這樣一本書,那該有多好!我一定將它視作無價之寶。
人際關系是你我生活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對于從商者,這點尤其重要。也許您是個家庭主婦、建筑工人或者工程師,無論您是做什么的,人際關系都無處不在。幾年前卡耐基教學基金會出資做了一項調查研究,他們得出的結論后來被卡耐基科學技術學院加以證實。調查結果顯示,即使是在以技術為主的崗位,比如工程行業,取得成功也只有15%是因為個人的專業能力,另外的85%是因為“人類工程學”,就是人格的魅力和領導能力。
多年來,我每個季度都會給費城的工程師和美國電氣工程師協會紐約分會的會員們講課,有大約1500個人參加過我的培訓。因為多年來的工作經驗讓他們發現,他們中收入最高的工程師并不是專業能力最強的,所以他們向我尋求幫助。其實無論是工程師、會計師、建筑師還是其他行業,都是專業性很強的,有較強的專業水平都能順利找到工作。但是如果想拿到高薪,除了較強的專業能力外,他們還需要具備表達能力、領導能力和激發他人熱情的能力。
約翰·洛克菲勒在他人生最輝煌的時候曾經這樣說過:“如果說人際交往能力是像糖或咖啡那樣能夠買到的商品,我愿意付出高于任何其他商品的價格購買?!?
你也許會想,既然這種能力這么重要,那么在我們的大學校園應該設有培養這種能力的課吧?至少在我寫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沒發現有哪所學校開設了這個實用性這么強的課。
芝加哥大學曾聯合美國基督教青年會學校發起過一項調查研究,他們研究的就是成年人渴望學到什么。這項歷時兩年的調查耗資2.5萬美元。他們調查研究的最后一站選在了美國一個典型的小鎮——康涅狄格州的梅里登市。這個小鎮上的每個成年人都參與填寫了一份有156個問題的調查問卷。問卷的問題涵蓋從事的行業、接受過的教育、休閑方式、收入狀況、業余愛好、職業規劃、生活難題和渴望學習的領域等。最終的調查結果顯示,成年人最關心的是健康問題,其次就是人際交往的問題,比如說怎樣待人接物、怎樣理解他人、怎樣討人歡心以及怎樣讓他人贊同自己的觀點。
項目調查委員會最終決定就在梅里登市開設關于人際關系的課程。決定后他們就想找到一本合適的書作為教材,卻一直沒有找到,所以他們向成人教育領域的權威人士求助,詢問有沒有合適的書推薦給他們。權威人士答道:“沒有,我們知道成年人渴望學點什么,但是滿足他們需求的書到現在還沒出現呢。”
我的親身經歷證明他說的是實話,我曾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想要找到一本關于處理人際關系的書,也一直沒遇到。
由于市面上沒有我想要的書,所以我決定自己親自為我的課程編撰教材,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原因,真心希望您能喜歡。
在寫這本書的前期,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我閱讀了與這個課題有關的所有材料,包括報刊文章、民事訴訟案件記錄、古哲學家文獻和現代心理學家名著等。除此之外,我還聘請了一個能力超強的研究員,陪同我在各大圖書館補了一年半時間的被我遺漏的知識。我們潛心鉆研心理學,查閱了上百本期刊文摘,研究了無數的傳記,想要找到從古至今取得卓越成績的領導們在人際交往中的獨到之處。我們研讀了所有偉人的生平事跡,涵蓋范圍從尤利烏斯·愷撒到托馬斯·愛迪生,光是關于西奧多·羅斯福的傳記我們就讀了上百本。我們不遺余力地深入挖掘從古至今人們處理人際關系的實踐經驗。
我自己采訪過多位名人,其中不乏舉世聞名的各界領袖,包括馬可尼、愛迪生等發明家,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詹姆斯·法雷等政治家,歐文·揚這樣的實業家,克拉克·蓋博及瑪麗·碧克馥等電影明星,以及包括馬丁·約翰遜在內的探險家。我希望通過訪談的方式能總結出他們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
掌握了這些資料后,我準備了一次主題為“如何贏得朋友并影響他人”的小座談,這個座談后來持續了一個半小時。多年來,這個座談一直在繼續,我每個季度都會在紐約的卡耐基學院開展這個座談。
我會時常提醒學員們在商務洽談和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原則,然后在課堂上給我們分享他們的實踐成果。學員們都將這些實踐當成一種有趣的實驗,這是他們第一次接受有關人性方面的實驗,他們都躍躍欲試,享樂其中。
所以這本書絕不是簡單的語言堆砌,而是像孩童成長起來般有血有肉,通過對世界的探知逐漸構建起來的。這些探索包含著上千名學員的親身經歷。
開始,我們將總結出來的經驗印在小卡片上,但是很快小卡片已經裝不下了。我們將小卡片擴大到明信片大小,接著又擴大到海報大小,又裝不下了我們就做成了一個個小冊子。這就是這本書的成長歷程,它是歷時十五年的試驗與研究。
我們在此的經驗之談,絕不是紙上談兵。這些經驗能產生奇跡,我就曾目睹這些經驗如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我舉例說明一下。我有一個學員是名企業家,他手下有340名員工。多年來,他對員工毫不客氣,常肆無忌憚地責罵員工,從未對他們表示過感謝,也沒說過鼓勵的話。在學習了本書中的經驗之后,他的為人處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公司面貌煥然一新,他的員工變得熱情起來,團隊合作緊密起來。他多了340個朋友,少了340個敵人。他引以為豪:“以前在公司里大家都不愛理我,看到我走近就扭過頭假裝沒看見?,F在我們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連清潔工都敢直呼我的姓名了?!?
這位企業家的事業如日中天,生活也越來越幸福。最主要的是他從家庭和工作中獲得了比以往更多的快樂。
掌握了我們的技巧,銷售人員的業績能取得顯著增長,那些曾拒他千里之外的企業也都變成了他的新客戶。管理者的職責更多待遇更高了,其中有位管理者告訴我們,這些技巧給他帶了提薪的機會。另一位費城天然氣公司的管理者,在參加我們的培訓時已經65歲了,他在培訓前因為自己的強硬態度和領導能力的欠缺正面臨著降職,培訓后他成功擺脫了這一危機,還得到了升職加薪的機會。
每年我們的結業典禮上,都會有人過來特意告訴我,謝謝我們的培訓,因為他們的伴侶自從參加了培訓后,他們的家庭生活變得比以前愉快多了。
學員們對自身改變給他們帶來的影響感到震驚,他們稱之為奇跡。他們如此迫不及待地想要和我分享他們的喜悅,有時候都等不及第二天上課,周日就打來電話。
我們有一節課講的技巧讓一位學員如獲至寶,和同學們討論到深夜。凌晨三點,人們陸續離去,他還陷入思索中。他在那一刻似乎一下意識到了自己之前的種種不對,頓時覺得豁然開朗起來了,好像美好藍圖正在面前展開,那天他激動得一宿沒睡。
是因為這名學員太過膚淺幼稚,才會對新觀念這般癡迷嗎?顯然不是,他可是一位博學多才的藝術品經銷商,也是當地的社會名流。他先后在兩所歐洲大學里讀書,能熟練使用三種外語。
在寫這篇序言的時候,我收到了一封來信,這位德國貴族紳士的先輩曾在霍亨索倫王朝的軍隊中擔任要職。他在橫渡大西洋的游輪上給我寫了這封信,字里行間都充滿著興奮與感激。
一位生長在紐約,擁有大型地毯工廠的富豪經銷商說,他在14周里學到的東西比他在哈佛四年學到的還要多??赡苣銜X得這種說法很可笑,不管你是怎么想的,我都想告訴你,這個功成名就、嚴于律己的哈佛畢業生是在1933年2月23日晚上,在紐約的耶魯俱樂部當著600名聽眾說出這句話的。
哈佛大學著名教授威廉·詹姆斯曾經斷言:“與人類所擁有的潛能相比,人們仍舊處在蒙昧階段。人類的潛力只有很小一部分得到了發揮。換句話說,受自身習慣的影響,人類能力遠遠沒發揮到極致?!?
這本書的唯一宗旨,就是要幫助您挖掘您“與生俱來的各種能力”,幫助您最大限度喚醒您的潛能,讓您從中受益。
普林斯頓大學前校長約翰·希本博士曾經說過:“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在您讀過本書前三章后,如果并未覺得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有所增進,那么本書對您而言堪稱失敗。誠如赫伯特·斯賓塞所言:“教育的最大目的并非增進知識,而是增進行動?!?
這本書,就是一本改變行動的書。
戴爾·卡耐基
193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