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唐時明月》是朱紅近十年來文化隨筆的結集。朱紅專治唐代文學,但她擅長從詩文入手,以對細節的敏銳捕捉,來達到還原歷史現場、呈現古人日常生活的效果。在書中,從節氣禮俗到飲饌食物,從唐代詩壇到盛世朝廷,將作者閱讀的廣度與深度、表達的分寸與舒展、論說的精密與從容,無不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古人的精神面貌、審美情趣、生活樣態,隨之躍然紙上。
朱紅 ·隨筆 ·9.5萬字
本書是關于南京城歷史、文化的作品集。作者通過自己收藏的有關南京的老廣告,來還原過往南京的風俗風情,講述與南京相關的人物故事;以一張張舊年的招貼畫、廣告紙為引子,揭開南京城過往的面影。本書從相對微觀的角度切入,觸發聯想,涉及南京歷史、文化的諸多方面,比如文化名人、特色美食、流行妝容、衣著時尚、體育運動、商號洋行等等,呈現了南京都市生活的細節。除本身的史料價值外,還可以使讀者直觀地觸摸到歷史的細節,對南京城建立起一個整體性的印象。
由國慶 ·隨筆 ·4.6萬字
幽是隱微,玄是奧妙的黑,幽玄原指枯淡之心的深邃境地,諸行無常的人生真義。形而上的幽玄,在一首首和歌中發展出豐富的美學意涵,隱蔽、枯寂、妖艷、寫意,最后調和成一種在陰暗中追求的美感,攏之在內,時空無限,內在充實。引進陰影,而不是光。從陰翳中發現美,又為了美的目的利用陰翳。日式庭園、和室、壁龕……昏暗美感的空間中進駐了永恒的閑寂,靜謐、悠遠的幽玄余情,成為帶有神秘色彩的的東方美學經典。
(日)大西克禮 ·隨筆 ·11.8萬字
千年前,紫式部在《源氏物語》中寫出了日本人最早的美學表達──物哀。哀是憐憫,也是感嘆、贊揚,是內心直接發出的聲音。花鳥風月,四季推移,大自然反映人事無常、發出死亡警告,萬物都是一期一會。古典的物哀追憶歲時,風花雪月,心向往之。日本國學大師本居宣長將物哀定義為“知物之心”,物哀是感受風物的姿態變換,讓無法言說的可以呈現。物哀情感的經典對象是落櫻。看櫻花落下,我們感受到美與死亡。人生一瞬,所以有了客觀下的漠然、熱情,或哀愁,一切正符合了美的定義。唯美的物哀,象征人類認識了生命局限后的凈化與超脫,轉身談論真實情感。
(日)本居宣長 大西克禮 ·隨筆 ·11.1萬字
《手繪儒生:<儒林外史>的二十種風雅》以明清時期文學經典《儒林外史》為藍本,選取其中二十個片段,重新進行文學再創作,匯集成二十篇故事新編,細致生動地刻畫了古代儒生的二十種風雅。二十篇故事既各自成篇,又藕斷絲連,情節更加豐滿,構思更加精巧,語言采用現代白話文風格,流暢活潑,兼具趣味性和可讀性。為了滿足讀者的視覺體驗,《手繪儒生:<儒林外史>的二十種風雅》還配有二十幅原創國畫插圖。作品從每篇故事中,選取一個獨特的視角精心繪制,或小家碧玉,或遺世獨立,濃淡干濕,點染揮灑,既與文字故事相得益彰,又具備獨立的美學欣賞價值。同時,將二十篇故事所對應的《儒林外史》原文片段,用小楷抄錄成小卷,擬放在每篇篇首,作為開篇手札。小卷以豎排繁體寫成,套印紅色句讀標識,風格古典雅致,可單獨欣賞,更是讀者從閱讀故事到重溫經典的一把鑰匙。
金龠文 祁偉威繪 肖建軍書 ·隨筆 ·5.6萬字
1985年安徽省文科“高考狀元”、魯迅文學獎得主盛瓊,幾年前提出的“快樂教育”法則,曾被媒體譽為“狀元育女心經”,給很多中國家庭帶來啟迪和影響。如今,她的女兒盛羅蘭已經長大成人。本書是她和女兒關于成長主題,首次合作完成的最新文章合集。在這本書里,青春靚麗、好學敏思的女兒,真實地記錄下自己的成長腳步。而人到中年、勤于反思的母親,回望自己的人生,也寫下了諸多感人肺腑的身心體驗。兩代人,因為平等、坦誠、開放的交流,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知己和朋友。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讓我們跟隨這對母女,分享她們一路相伴、一路對話、一路成長的真誠感悟……
盛瓊 盛羅蘭 ·隨筆 ·15.1萬字
本書作者方梁是小兒麻痹癥患者,左上肢殘疾,供職于廣州市殘疾人聯合會,因自身及工作原因,十分關注國內外殘疾人事業和殘疾人工作的發展。本書所收錄文章看似游記,實際上關注的并非風景,而是當地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并通過所見所聞反思國內殘疾人事業的發展狀況,其中不乏胸懷寬闊、態度誠懇的學習姿態,也不乏積極的對策建議。
方梁 ·隨筆 ·9.2萬字
本書是一本文化隨筆。作者通過描寫隨州下轄的千年古鎮洛陽小鎮的人物、風俗、歷史、文化故事,為讀者細細道來洛陽鎮的前世今生及洛陽小鎮的人文風貌,表達了作者濃濃的鄉情。契合當下特色小鎮的建設,有助于推廣有文化底蘊和地方特色的小鎮。
李輝 ·隨筆 ·6.5萬字
本書不僅對企業,做人、做事的原則和規矩進行了最完美的詮釋,而且將幫助企業建立一個紀律嚴明的團隊。旨在使“講原則,守規矩”深植于每個人的大腦中,讓他們懂得“無規矩不成方圓”不僅是每個人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事業成功的關鍵因素!
郭昭輝 ·隨筆 ·13.4萬字
這是一套看著看著饞蟲會叫的書,這是一套讀著讀著心向往之的書。書中,蔡瀾以尋味為目的,開啟全球美食之旅。一路行,一路玩,一路吃,不僅僅記錄美食、美景,更記錄人生百態,體味人間煙火氣。那味,是珍饈之味;那味,是美景之味;那味,是妙人之味。人間百味,非酸甜苦辣可以概括;世態萬千,豈INTERNET可以盡覽。若是不能親歷,那么自是翻開這套書,看蔡瀾說說也好。追根溯源,尋味中國。從最熟悉的潮汕美食到念念不忘的青島腌蟹再到香港亞皆老街的生活百態,感受熱熱鬧鬧的中國大食會,跟隨蔡瀾先生再來一次舌尖上的中國之旅吧。這本書按照地域飲食的特點,分有“粵味風情”“京韻悠長”“滬上味道”“魯菜尋蹤”“川渝爭鋒”“閩菜傳承”“江浙吃鮮”“閩菜傳承”“且歌且行”等9個篇章,較為全面地呈現了蔡瀾版的“中國美食地圖”。
蔡瀾 ·隨筆 ·8.9萬字
這是一套看著看著饞蟲會叫的書,這是一套讀著讀著心向往之的書。書中,蔡瀾以尋味為目的,開啟全球美食之旅。一路行,一路玩,一路吃,不僅僅記錄美食、美景,更記錄人生百態,體味人間煙火氣。那味,是珍饈之味;那味,是美景之味;那味,是妙人之味。人間百味,非酸甜苦辣可以概括;世態萬千,豈INTERNET可以盡覽。若是不能親歷,那么自是翻開這套書,看蔡瀾說說也好。《尋味日韓:割烹縱意》里蔡瀾一路向東,尋味日韓。書中有回憶、有重游、有新探,佳肴不斷,美景不絕,妙人不盡。蔡先生帶著讀者走出方寸陋室,浸浸柔滑溫泉大啖野生海鮮,品品日本清酒游賞浪漫櫻花,再來一場讓人如墜云端的韓式按摩。讀者們縱不能親身領略,亦可嘆日韓之一二。
蔡瀾 ·隨筆 ·8.4萬字
這是一套看著看著饞蟲會叫的書,這是一套讀著讀著心向往之的書。書中,蔡瀾以尋味為目的,開啟全球美食之旅。一路行,一路玩,一路吃,不僅僅記錄美食、美景,更記錄人生百態,體味人間煙火氣。那味,是珍饈之味;那味,是美景之味;那味,是妙人之味。人間百味,非酸甜苦辣可以概括;世態萬千,豈INTERNET可以盡覽。若是不能親歷,那么自是翻開這套書,看蔡瀾說說也好。穿越黑夜,尋味歐洲。從英倫三島開啟,深入探索法國、意大利、匈牙利、捷克、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北歐諸國。酩酊產酒區,饕餮古堡行。一枝手杖,內藏乾坤。這本書按照不同國別或地區,分為“英倫三島”“浪漫法蘭西”“閑情意大利”“冰雪北歐”“伊比利亞半島”“匈牙利、捷克”“美食路上”等7個篇章,為您呈現“舌尖上的歐洲”。
蔡瀾 ·隨筆 ·8.7萬字
這是一套看著看著饞蟲會叫的書,這是一套讀著讀著心向往之的書。書中,蔡瀾以尋味為目的,開啟全球美食之旅。一路行,一路玩,一路吃,不僅僅記錄美食、美景,更記錄人生百態,體味人間煙火氣。那味,是珍饈之味;那味,是美景之味;那味,是妙人之味。人間百味,非酸甜苦辣可以概括;世態萬千,豈INTERNET可以盡覽。若是不能親歷,那么自是翻開這套書,看蔡瀾說說也好。愛美女,愛美食,愛玩樂,愛享受的風流大才子蔡瀾帶我們尋趣、體味“南半球”。暢快游遍東南亞、南亞、大洋洲、非洲、南美洲,大吃大喝,大玩大樂,大快人心、大俗大雅!他愛珍饈佳肴,也愛路邊小食;他結交高朋雅士,也流連漁市菜場。以食為詩,以酒為歌,以景為伴,真乃人生大暢快!
蔡瀾 ·隨筆 ·9.6萬字
本書是不僅是一部百科全書,也是作者張岱眼中的大千世界。夜航船是古代南方水鄉苦途長旅的象征。人們外出都要坐船,在時日緩慢的航行途中,坐著無聊,便以閑談消遣,談話內容包羅萬象。《夜航船》并非高深莫測的古書,而是用較為淺顯的文言敘述的文化常識段子,這些條目絕大多數都是人們應該熟知的內容,包括天文部、地理部、人物部、考古部、倫類部等二十個章節。《夜航船全鑒》對其內容進行了精心的注釋與翻譯,便于讀者在忙碌之余輕松閱讀。
(明)張岱 ·隨筆 ·13.9萬字
《野味讀書》分為三輯。第一輯“書里書外”,“書里”收錄孫犁自述的讀書經過;“書外”則是可能影響孫犁精神成長的文化生活。如果我們把文化生活的內容也算作一種“讀書”,則“書外”的部分也算該是孫犁讀書生活的一部分。第二輯“書前書后”,部分是孫犁的讀書筆記。因為愛書,孫犁常在書上施以封皮,而因書衣多在書前書后,我們就為本輯取了這個名字。“書前書后”里的文章乍看有些雜亂,但除去不多的孫犁對文學作品(及其作者)——古代多列入集部——的評論,這部分文字的大宗在古代屬于史部。第三輯“書長書短”,是愛書人孫犁在買書、得書、藏書等方面長長短短的敘述,進而延伸至新的契機境界:“讀中國歷史,有時是令人心情沉重,很不愉快的。倒不如讀圣賢的經書,雖然都是一些空洞的話,有時卻是開人心胸,引導向上的。古人有此經驗,所以勸人讀史讀經,兩相結合。這是很有道理的。”
孫犁 ·隨筆 ·19.9萬字
《古文觀止》是清代文人吳楚材、吳調侯編選的一個古文選本,上起先秦,下迄明代,共十二卷,選文二百二十二篇。本書所選以古代散文為主,間收少量駢文、韻文,絕大多數稱得上歷代古文的精華,而且篇幅長短適宜,又有注釋評析,便于初學者熟讀記誦,反復揣摩,從中領悟文章立意、布局、措辭、造勢等,找到學習寫作的門徑。正是由于具備以上優點,本書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刊行以來,廣為流傳,深受學者喜愛,影響至今不衰。
(清)吳楚材 吳調侯 ·隨筆 ·16.7萬字
本書是對先秦諸子經典的國學著作中圣賢智慧的總結,書中重新解讀了孔子、孟子、老子、莊子、管子、韓非子和荀子的文化智慧。通過閱讀本書,希望讀者能夠了解古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中汲取心靈的營養,并對其中的精華做到繼承和發揚,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范宸 ·隨筆 ·8.9萬字
《中國文化的精神》聘請樓宇烈教授講述:反顧20世紀中國文化的處境,主要有兩個不平衡:一是人文與科學的不平衡,二是傳統與西學之間的不平衡。這兩大不平衡造成了中國社會的諸多問題和國人的心靈困境。環顧現今世界文化,其發展呈現出兩大動向:即向傳統的回歸,以及對東方愈來愈關注。在此大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值得我們重新審視。首先要澄清的是,關注和學習傳統是否要求我們盲從?其次,西方世界在歷史上及當今是如何看待中國文化的?在世界文明之林中,中國文化的特點和根本精神是什么?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釋、道又有怎樣的內涵?
樓宇烈 ·隨筆 ·1.6萬字
本書選取了民國時期九個頗具代表性的名人愛情故事,以三男三女以及三對夫妻作為本書的主角,力求把故事講得精彩透徹,而又刪繁就簡。“何事秋風悲畫扇”部分的三個男主角分別是胡蘭成、郁達夫、李叔同;“恨君不似江樓月”的三名女子為蕭紅、蘇青和呂碧城,“那年花好月正圓”部分,選取了三對夫妻,分別是溥杰與嵯峨浩,徐悲鴻與蔣碧微,胡適與江冬秀。
張溥杰 ·隨筆 ·14.9萬字
實體書店曾是人們獲取圖書的主要途徑。雖然在網絡競爭之下,實體書店不復往日繁盛之勢,但在愛書人眼中,這些散布于城市或者鄉村各個角落的書店,始終是最具溫情的理想之地。在《我的書店》中,數十位當代美國作家各自選取一家自己鐘愛的書店,將他們與書店之間甚至長達數十年的情誼凝結為文字。這些書店支持了作家的寫作之路,讓其作品為更多讀者所接受;同時,書店也作為社區中心融入作家的個人生活,變成他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東北的佛蒙特,到西南的加利福尼亞;從大都會紐約,到愛達荷州小城凱徹姆,遍布全美的一家家書店聯結起一個個社區,默默支撐著文學世界的繁盛。
(美)羅納德·賴斯 ·隨筆 ·17.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