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一部通俗易懂的《易經》讀本,歷史故事經典重現,深度詮釋易學哲理,讓你輕松把握為人、成事、興業(yè)的奧妙玄機。本書從《易經》64卦的本意出發(fā),生動而具體地講述了如何修身養(yǎng)性、立身處世、把握與人交往的分寸,成功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事業(yè),極具實用性和趣味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大眾讀本。
史冷金 ·中國哲學 ·20.3萬字
本稿以時代為序,從先秦到現代,分十八講深入淺出地系統(tǒng)講述中國哲學,尤其是對莊子思想、陽明心學、近代哲學思潮等的講解,體現出作者的獨特見解和哲學思想,實為作者楊國榮的哲學理論、哲學思想的結晶版。本稿不僅適合哲學專業(yè)學生學習閱讀,也適合廣大哲學愛好者閱讀。
楊國榮 ·中國哲學 ·28.5萬字
《王學研究》由貴陽學院陽明學與黔學研究院主辦,圍繞陽明學研究,征集國內外學者的論文,匯集陽明學最新研究成果。本輯有六個欄目:王陽明思想研究、陽明學與佛道思想、海外陽明學研究、陽明學比較研究、陽明學的當代價值研究、學術專稿。《王學研究》具有獨特、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中國陽明學研究的重要陣地。
陸永勝 趙平略 ·中國哲學 ·21萬字
《傳習錄》是王陽明的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集,集中而系統(tǒng)地闡釋了陽明心學: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內涵,是一部簡明而有代表性的古典哲學著作。它所闡述的修身、養(yǎng)心、處世之道對于現代生活依然有巨大的指導意義,可以說,這是一本充滿實踐性的生活哲學讀本。
(明)王陽明 ·中國哲學 ·21.4萬字
《反思與境界》主要內容:2005年11月5-7日由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市哲學會、國際儒聯、南陽市政府和馮友蘭研究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紀念馮友蘭先生誕辰110周年暨馮友蘭學術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馮友蘭先生去世后至2005年其間共召開過規(guī)模較大的六次學術研討會。第六屆研討會應該說是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來自國內各高校、研究機構和香港、臺灣地區(qū)及美國、韓國、日本等近200余位學者出席了此次大會。北京大學老校長、原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孫,著名作家宗璞,馮友蘭家鄉(xiāng)河南省南陽市的代表等參加了會議開幕式?!斗此寂c境界》收錄了這次研討會上的經典論文。
胡軍 ·中國哲學 ·40.4萬字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共七章,通過對儒家經典文本如《大學》、朱熹《近思錄》、王陽明《傳習錄》的分析,勾勒出傳統(tǒng)中國士人的道德觀念,進而將其與清末民初知識分子如梁啟超、劉師培、蔡元培等的倫理學意識相對照,展現出轉型期的中國在面臨西方的挑戰(zhàn)時重新建構一套道德新理論的嘗試?!跋缕笔杖胨钠由煨哉撐?,主要圍繞孔廟文化,闡釋儒教的宗教、俗世雙重性格。第五篇讀書心得則試圖勾勒出西方思想史研究近百年的發(fā)展軌跡。
黃進興 ·中國哲學 ·21.5萬字
我們要了解傳統(tǒng)文化,首先必須了解儒家的學術思想。要講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學術。要講孔子的思想學術,必須先要了解《論語》。《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言語行事的重要儒家經典,相關章句注疏累代不絕。南懷瑾先生曾于1962年至1975年間三次講述《論語》。第三次講記結集出版時,南先生定名為“別裁”,意謂其講述是個人所見,別裁于正宗儒者經學之外。南先生認為歷來對《論語》的講解,錯誤之處,屢見不鮮,主要問題在于所講的義理不對,內容的講法不合科學。他講述《論語》,“別裁于正宗儒者經學之外”,重在“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地體驗”。
南懷瑾 ·中國哲學 ·26.4萬字
本書是著名學者張京華教授《莊子哲學辨析》的修訂本。《莊子哲學辨析》獲得著名學者李學勤、張岱年等推薦,出版后好評不斷,在學界有著一定的影響力。是書出版至今逾二十年,市面上已難見到,因此決定推出新版。按照依張京華教授本意,新版書名定作《莊子哲學——邏輯、概念及其思想體系比較研究》,并做修訂。新版中,引文凡古籍均用夾注注明篇卷,主要古籍并列出版本信息;凡近人著作均按出版社統(tǒng)一要求用腳注補注出版項及頁碼;書后并附“莊子研究知見書目”,替代原來的“部分引用和參考書目”;全書主題、結構及最后結論,歸結為“儒道二家‘天←→人’關系坐標體系”,故再依本書原稿草圖,補繪一份示意圖。
張京華 ·中國哲學 ·23.6萬字
《周易》在中國傳統(tǒng)典籍中是最有特色的,儒家以它為“五經”之一,道家以它為“三玄”之一,歷來被認為難讀難解?!吨芤住方泜魇逯v(第二版)分八卦、六十四卦卦畫、卦爻辭、義例、成書、《易傳》、《彖傳》、大小《象傳》、《文言傳》、《系辭傳》、《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等部分,深入淺出,對《周易》經、傳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闡釋,書后并附有經、傳原文,是一本很好的“易學”基礎讀物,一編在手,可通門徑。本次出版修訂版,吸收了近年《周易》研究的新成果,對卦爻辭的讀解更精審,并增加了新的出土文獻資料。
廖名春 ·中國哲學 ·22.5萬字
《老子學集刊》由老子學研究會、鄭州大學老子學院、鹿邑老子學院(研究院)共同主辦,面向海內外道家、道教研究者,對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老子學、道家、道教展開多方位、多視角的探討,明道立德,法真貴樸。每年出版兩輯,每輯設一主題。
王中江主編 ·中國哲學 ·22.6萬字
關于《莊子》一書,迄今為止,存在著兩種主要的研究路徑。其一為分段注釋其二為系統(tǒng)的解釋。前一種方式往往失于支離,后一種方式則常常失于空疏。本書則力圖找到一種居中的路徑;其主旨是按照作者自己先行確立的解釋框架給予《莊子》一書以一系統(tǒng)的哲學解釋,但是同時又力圖將這種解釋建立在對文本的全面、系統(tǒng)、嚴謹的注釋和分析基礎之上。為此,作者采取了一種全新的寫作方式,即:打破《莊子》原書的形式,將其中的所有相關的部分,并在這樣的系統(tǒng)中解釋《莊子》一書中的人生意義的問題和治世問題。
韓林合 ·中國哲學 ·22.7萬字
本書運用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文獻考據與義理闡釋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儒學由先秦至漢代的轉變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將儒學由先秦至漢的發(fā)展歷程劃分為儒學的淵源、確立、分化與發(fā)展、“危機”“調整”與“復興”、官方經學的確立幾個時期;揭示了儒學各發(fā)展時期的基本思想主張、學術理念及其在思想史、學術史上的突出特征,重點考察儒學在每一時期與其前思想主張、學術觀點的差異;分析各時期儒學發(fā)展轉變的深層原因,探討其轉變對當時思想文化的影響與作用;考察漢武帝以后,儒學官方經學地位確立對漢代士人人生命運、思想意識的影響,以及漢代“儒學獨尊”情景下思想文化與學術思潮的實際狀況。
梁振杰 ·中國哲學 ·44.4萬字
《周易》為六經之首,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文化經典,是中華文化重要的源頭活水,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集中體現。易學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而不斷變化,在各個歷史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不同的易學家和易學派別從各個角度對《周易》一書進行解說、詮釋,從而形成了異彩紛呈、博大精深的《周易》文化。本書共收易學及相關論文20余篇,為易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對了解易學研究前沿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張濤 ·中國哲學 ·30.1萬字
本書是作者的哲學隨筆,主要內容圍繞哲學及人生的理論思考展開,或暢談哲理,如“哲學與自然科學”“知識與智慧”“哲學要永遠關注現實”“流行哲學與哲學的流行”等篇;或反思歷史,如“人道主義在歷史觀中的地位”“用發(fā)展的觀點看人的本質”“爭論不休的異化問題”“人和人的歷史”等篇;或感悟生活,如“生存與享受”“幸福與滿足”等篇。全書凝聚著作者睿智而深刻的哲思,對年輕人塑造人生觀、價值觀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書曾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陳先達 ·中國哲學 ·20.4萬字
本書是張居正對《論語》的講評和解析,每一段《論語》原文的后面,都附上了張居正的詳細點評,可謂字字珠璣,飽含深刻的哲理。張居正曾先后擔任明穆宗隆慶皇帝的侍講侍讀,明神宗萬歷皇帝的知經筵官,可謂兩代帝師。他對《論語》的講解集歷代名家大儒思想之大成,同時又有自己的獨特見解。能夠幫助讀者更加清楚明白地了解論語,了解儒家思想。
張居正 ·中國哲學 ·25.9萬字
本書是為了溯元中華傳統(tǒng)儒道兩學的精神本質而進行的探究之作。將《大學中庸》與《道德真經》合成一書進行釋譯既體現出儒道同源的思想理念也方便讀者深入的學習研究。本書適合國學愛好者、研究者閱讀,并可作為相關專業(yè)學生的參考用書。
閻建中釋譯 李思齊校訂 ·中國哲學 ·24.6萬字
本書以《論語》自然篇章為序,先列出有誤解的《論語》原文,繼而列出古今誤例,然后做出有理有據的勘正??闭龝r,主要采取訓詁法、文獻互證法等,以強有力的訓釋和文獻依據來糾正誤解,確定其正解。
高尚舉主編 ·中國哲學 ·38.3萬字
本書沿著上書的思想脈絡,圍繞聞道之方,系統(tǒng)論述了中國古代名實觀、知行觀和真理觀等認識論內容。本書還結集有關中國古代哲學的文章27篇,分別敘述了先秦哲學、漢代經學、魏晉玄學和隋唐哲學,闡述了中國哲學與唯物辯證思想的內在關聯、中國古代唯物主義者與自然科學家的聯盟,以及對唯心主義哲學的理論與作用的評價。
方立天 ·中國哲學 ·34.9萬字
本書為《周易》入門書,從易經、易傳、易義、易理、易卦、易象、易爻、易辭、易流、易占等方面系統(tǒng)、全面地介紹了周易知識。行文簡明流暢,將難讀難懂的《周易》介紹得明白易懂,有助于一般讀者了解《周易》,能夠正確理解其理,明白其意,清楚其弊,旁及由此而延展出來的術數,并洞曉術數的內在機理與悔吝得失,由此增加一個觀察社會、人生的視角,進而修心養(yǎng)性,化成人格,對未來的成長和發(fā)展有所裨益。
曹勝高 劉銀昌 ·中國哲學 ·21.1萬字
《春秋》對于古人來講,長期都被尊為政治哲學的圣典,并被認為是所有儒學經典中一部孔子親手編撰的作品,因此而受到了極高的重視,其地位長期凌駕于儒家所有經典之上。但《春秋》同時又是費解的,甚至連遍注群經的朱熹都退避三合,孔子的微言大義在歷代經學家的解讀之下變得越來越蕪雜,越來越讓人看不清楚。我們若想從《論語》、《春秋》等經典的字面本身來了解儒家思想,這幾乎就是一種緣木求魚式的努力,因為真正在中國歷史上發(fā)生巨大影響的那些所謂儒家思想、孔子真義,其實和孔子本人并沒有太大關系,和我們所熟知的“四書五經”、“十三經”本身也沒有太大關系,而真正發(fā)生巨大影響的卻是何休版孔子、杜預版孔子、鄭玄版孔子、孔穎達版孔子、朱熹版孔子、王陽明版孔子……這是一個人們不斷地賦予經典以意義的過程,同時也是人們給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賦予意義的過程,這些被人們所賦予的意義反過來又深刻影響著人們自身。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對經典的種種所謂正解與誤讀不斷地沖突、互補、融合、滅亡、新生,許多由不靠譜的考據引申出來的“大義”真實地在現實社會政治思想中發(fā)揮著巨大影響,又不斷衍生出新的義理與新的政治思想。
熊逸 ·中國哲學 ·2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