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黃仁宇先生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他始終把握著“關懷人生,指導未來”的史學終極處,就在于他始終把握著“關懷人生,指導未來”的史學終極目標,高屋建瓴,宏觀把握,娓娓道來,孜孜不倦。讀者往往在面對大師博大精深的著作時而望洋興嘆。本書是以黃仁宇先生的著作為依據,通過作者本人對黃仁宇先生的研究理解,將大師的學術思想、治學精神疏理成通俗文字,幫助廣大讀者更好、更深刻地理解黃仁宇先生的“大歷史觀”及其他相關作品。
倪端 ·史學理論 ·16.4萬字
拂去歷史的塵埃,解密遺落的檔案。芳香的書頁里,有修身的“青云梯”,有齊家的“規矩”,有治國的“利器”,有平天下的“他山之石”。踵武前賢,敦勉后學,思想在路上……作者從曾國藩存世的兩千余道奏章中精選出四十七折,并對這些奏折的時代背景、相關情事以及它在當時的作用、歷史上的影響等加以評點解析。該書在原折之后附有譯文,以便讀者更好地閱讀和理解原折內容,而在譯文之后的作者評點部分則犀利精到,讀者從中可以一窺晚清復雜微妙的官場文化。同時,在評點之后還有寫作簡析和要言妙道部分,分析奏折中的寫作技巧以及精彩文句,并指出其于報告類文體寫作的可資借鑒之處。
唐浩明 ·史學理論 ·25.3萬字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連續發展至今的文明。自黃帝姬軒轅時期算起,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而所謂上古史,則是指有文字記載之前的人類歷史,在中國一般指商周之前的歷史。由于沒有可靠的文字記載,即使是后來補載的文獻資料也常以謬傳謬,使得后人對于上古人類史的認識非常模糊,甚至錯誤。因此,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大背景下,追尋中華民族的真實源頭,探尋我們究竟從哪里來,有助于激發國人的自信心和民族的凝聚力,有助于我們站在更高的角度審視人類族群和個體生命的存在意義。
北軍 ·史學理論 ·12.1萬字
《維米爾的帽子》是著名漢學家卜正民的代表作。作者通過七幅油畫、一件荷蘭產的青花瓷盤上的細微之處,探尋其背后的世界。于是,我們可以在看似無關的普通器物中,看到荷屬東印度公司興盛的跨洋貿易,看到軍官的氈帽里隱藏有尋找中國之路的熱情,看到一條由歐美和日本流入中國的白銀之河、煙葉數十年間便風靡世界各地。17世紀的人們,依托航海技術的發展,跳脫出囚困自己的周遭,想象并追尋萬里之外的異域。他們賭上故鄉,奔赴各地,將世界連為一體。一些普通人也被貿易旋風吹起,撒落到異國他鄉。世界曾經孤立的的地區被連接成一個全球交流網絡,這個變革沒有人預測得到,也無人能夠扭轉。四個世紀以后的我們,對此恍若相識。
(加)卜正民 ·史學理論 ·16萬字
《清代地方政府》是著名歷史學家、社會學家瞿同祖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于學術巔峰時期用英文撰寫的一部經典之作。本書由哈佛大學出版社1962年首版,為瞿同祖在世界范圍內贏得了巨大聲譽,至今仍是西方漢學界相關教學和研究中的必讀書。民間有言“天高皇帝遠”,學術界也有個論題是“皇權不下縣”,作為最小行政單元的清代州縣級地方政府,直接與普通百姓打交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清代地方政府》一書的寫作目的就是描述、分析和詮釋清代州縣級地方政府的結構與運作。瞿同祖先生通過各種手稿和筆記,同時參考大量的官方資料,以極簡潔的文字,介紹了州縣官和他的四個輔助群體,即書吏、衙役、長隨、幕友的職能、地位、收入、貪贓形式和紀律控制等,強調了清代地方政府實際上是以州縣官為中心的“一人政府”。此外還重點討論了士紳階層在地方行政中的角色。《清代地方政府》是經典學術著作,但作者瞿同祖寫作時的預期讀者是對傳統中國缺乏了解的英語世界的學子,故其敘述深入淺出,簡明易懂,即便是無學術背景的普通讀者也能閱讀無礙。
瞿同祖 ·史學理論 ·32.2萬字
《清朝簡史》原書名《清史講義》,是孟森先生1931年,在北大兼任主任,講授清朝歷史時的講義稿,是當時印發給學生的教材,在當時頗受歡迎。全書共分兩篇,第一篇總論,提綱挈領之用。第二篇各論,下面分為開國、鞏固國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轉危為安這五章,對清朝歷史進行了全面論述,并加以精準點評。孟森先生治史嚴謹,善于發現疑問,然后便大量查證史實,深入探索,求明真相原委。所以,這本《清朝簡史》是比較貼近歷史真相的,具有史料研究價值,是清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孟森 ·史學理論 ·28.8萬字
本書介紹了決定論與非決定論,歷史個人作用的前提,歷史個人作用的機制,歷史個人作用的方式,個人歷史活動的動機與效果等內容。這本書的篇幅不大,但涉及的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席文啟 ·史學理論 ·7.1萬字
本書研究利用了大量的日文原始檔案資料,探討1936年日德締結防共協定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這段歷史時期,日本對德同盟政策的發展和演變軌跡,揭示了在對華侵略戰爭和太平洋地區擴張戰略中,日本謀求對德結盟的目的性和策略性,力求還原日德同盟內部存在的利益算計、戲中有戲的事實,從而揭露了日德軍事同盟關系的實態。
武向平 ·史學理論 ·25.1萬字
本書是克羅齊歷史學理論的代表作,根據2007年克羅齊著作國家版修訂(或譯出)。上編探討歷史學的理論,首先嚴格區分歷史和編年史,進而劃清真歷史和形形色色偽歷史(語文性歷史、詩性歷史、演說性歷史、實用性歷史、傾向性歷史)的界限,并提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著名論斷。下編回顧歷史學的歷史,從希臘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浪漫主義、實證主義史學,直至19世紀“新史學”。此外,還收錄涉及書中理論要點的札記和評論23則。該書思想深邃、語言生動、影響深遠,是兼具理論性和可讀性的西方經典。
(意)克羅齊 ·史學理論 ·18.8萬字
本書歸納整理了關于抗日戰爭30個重大熱點、疑點、難點問題展開敘述與研究,對于糾正人們思想認識的誤區、回歸歷史真相將產生巨大正能量,對于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主義教育,從而堅定對中國共產黨正確歷史的認識,無疑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本書并非是本書作者的完全原創性著作,其編寫的出發點決定了本書旨在把大量的抗戰史研究成果介紹給讀者。書中既有對郭德宏等關于抗戰史的綜合性研究成果的借鑒與吸收,又有對徐焰、劉統、賀正誠等抗戰史研究專家發表的熱點文章的引入與轉述,從中可以看到一些抗戰史研究的最新成果。閱讀本書,就會對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政治上的遠見卓識、軍事謀略上的超人智慧、實踐上的堅韌不拔有新的深層次認識。
柳建輝 孫新編著 ·史學理論 ·25.9萬字
本書是一部有關中國自先秦至元末歷史的漫筆集,列舉了從春秋戰國到元順帝北撤約2000年歷史中的幾十個重要人物,細致入微的分析了中國歷史進程因果。以人物為中心,通過其人其事及在歷史關鍵處的作為,探究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特點,并以今天的立場加以分析。其重點則在用“大歷史觀”論述中國歷史,及表彰中國歷史有它的特色,經過各朝代及政治上分裂的階段,前后連貫。各篇雖大致以人物傳記之體裁為主,所敘事之影響,已遠逾當時人之人身經驗。
黃仁宇 ·史學理論 ·13.4萬字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風流一時的英雄人物都已“俱往矣”。但他們所留給后人的功過是非與政治智慧卻投有因時代的流逝和朝代的更替而消失。相反,正是隨著時間的流失和朝代的更替,我們對這些帝王將相的一些精辟言論所透露出來的智慧謀略才倍加折服。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身為天子、將相他們有責任和義務維持社會的秩序,保持國家的安定,而這前提就是要對其統治下的國家,當時的時事要具有深刻的認識,這關乎國家的興亡,社會的治亂。因此,他們對時事的論斷往往準確而又精辟。
秦榆 ·史學理論 ·21.6萬字
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以“國體”之名,讓包含殖民地在內的全日本帝國籠罩在強烈的國家意識形態支配下,對戰爭、天皇、國家極端狂熱,進而深化其大亞細亞主義與玉碎思想。通過考察日本人的鎖國性格與自卑感、知識分子的思想歷程、國家的強制力,以及國家與人民的關系,鶴見俊輔精辟地剖析日本如何從一個在明治時期走向富強,精神思想自由、開放的國家,轉變為保守、狹隘,法西斯主義橫行的侵略國。他進而解釋日本知識分子對國家主義的掙扎、反省、抵抗為何會失敗,又如何在受到壓迫后屈服“轉向”,成為軍國主義的“共犯”,最終在國家發動戰爭時,宣傳并正當化軍國主義和超國家主義,致使日本走向玉碎之路。
(日)鶴見俊輔 ·史學理論 ·13.1萬字
科舉制度創立于605年,至1905年停廢,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1300年之久,是全世界存在時間最長的考試制度。孫中山先生認為:“中國的考試制度,就是世界各國中所用以拔取真才的最古最好的制度。”雖然歷代統治者制定了防范作弊的各種條規,為科舉營造了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但是由于科舉考試競爭異常激烈,能脫穎而出者實乃鳳毛麟角,并且一旦科舉及第則可以讓讀書人的人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不少考生為了能早日實現金榜題名的夢想,不惜鋌而走險,以各種方式舞弊。作為制度設計者和實施者的統治者為維護科舉的公正與公平則嚴厲打擊科舉舞弊者,甚至不惜大開殺戒,因而在中國歷史上演的一起起科場舞弊案真可謂是驚心動魄。
李兵 ·史學理論 ·15.7萬字
德川幕府所在的江戶城,是日本史上空前未有的復合建筑群,而“大奧”,是這建筑最深處的存在,亦是位于權力中心的女性所建立的組織結構。大奧的世界,因幽閉而引人遐想。至高統治的背后,將軍與執掌大奧的御臺所,如何度過一日三餐的常規生活?位分森嚴的種種規制之下,暗藏著怎樣生動的人情細節?兩百年的大奧一夢,如何開始,又如何落幕?“衹園精舍鐘聲,流響諸形無常,沙羅雙樹花色,顯示盛者必衰,驕奢者不久長,猶如春夢一場,強梁者終敗亡,恰如風前微塵。”一部隱秘的幕府史話,悲歡虛實,從頭道來。
(日)茂呂美耶 ·史學理論 ·11.7萬字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的最高峰,它寫了一個富貴家族的興盛與衰亡,《紅樓夢》被認為是一部現實主義的杰作,作者應該有一定的生活體驗,或者是他親身經歷的,或者是他自己見聞過的,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有不少學者認為,《紅樓夢》是曹雪芹的自傳,寫的就是他家自己的事情。那么,這本書真地寫的是曹雪芹的家事嗎?《紅樓夢》從完成到傳世也很不容易,幾經波折,險些就被毀掉和失傳了,我們今天還能看到這書,是因為有很多愛書的人冒著種種風險保護它,而作者曹雪芹也為這書付出了很大代價。因為《紅樓夢》是在清代文字獄最盛的時代經過千難萬險幸存下來的,那么在這本書的完成過程中,又有哪些未解的謎團呢?
柯嵐 ·史學理論 ·11.8萬字
本書在史學理論的基礎上,借鑒國際政治(關系)學理論和國際法學等學科的相關研究成果,利用大量的檔案文獻(主要是俄文文獻),梳理了國內外關于中東鐵路問題的研究現狀,論述了中東鐵路的修筑對中國東北的影響,分析了俄國遠東政策的實施與中東鐵路的修筑,闡述了蘇聯在中東鐵路問題上態度的變化,以及中蘇關于該問題的交涉。本書內容涵蓋了中東鐵路從修筑到歸還中國的半個多世紀的滄桑歷史,是國內外系統研究中東鐵路通史的專著。
馬蔚云 ·史學理論 ·43.8萬字
三國的魅力經久不衰,其核心正在于謀略,而謀略則出于軍師。三國的精彩,七成在于軍師;軍師的精彩,九成在于謀略。謀略有大有小,有成有敗,有遠有近,有得有失。大謀者左右時局發展,影響歷史走勢,小謀者則尋求進階之道,以期安身立命,兩者均不可或缺。三國謀略穿越千年,之所以至今仍被津津樂道,原因是它已經融入了中國人的文化基因,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本書講述三國軍師、謀士代表性事跡,分析其謀略之道,以現代人的視角,萃取其智慧,讓讀者讀三國、懂三國、用三國。
趙丹陽 ·史學理論 ·13萬字
歐戰后的歐洲,人們對社會文化危機的反省,存在兩個取向:一是以馬克思主義為代表,主張無產階級的社會革命;一是反省現代性,它集中表現為非理性主義思潮的興起,批判理性對人性的禁錮,轉而強調人的情感、意志與信仰。長期以來,學術界對于馬克思主義及社會主義思潮東漸的研究,成果豐碩,而對于反省現代性思潮在中國的反響,研究卻十分薄弱。
鄭師渠 ·史學理論 ·42.9萬字
該書是英國著名史學家卡爾的一部享譽世界的歷史理論名著,作者在書中對“歷史”從各個側面進行了剖析,廣征博引,提綱挈領,提出了“歷史就是與現實不斷的對話”的著名命題。
(英)愛德華·霍列特·卡爾 ·史學理論 ·16.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