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前言(1)

現代生命科學研究表明,基因、蛋白質和細胞構成生命基礎,由此起始,出現了微生物、植物和動物等生命體。微生物中的病毒,只含有基因和蛋白質兩個生命基礎要素,有的像朊病毒,甚至僅由蛋白質構成。除病毒以外的其他微生物,如細菌、酵母菌、霉菌、藻類等,與植物和動物一樣,都同時含有基因、蛋白質和細胞三個生命基礎要素。微生物除蕈類真菌外,它與動植物的顯著差別是,個體微小,通常無法用肉眼來觀察。植物和動物,雖然都含有三個生命基礎要素,但是,兩者之間的基因、蛋白質和細胞卻存在著很大差異。就細胞來說,動物細胞缺少植物細胞中的細胞壁,也不含葉綠體,而且囊狀液泡也不像植物細胞那樣明顯。這使得動物不能像植物那樣,可以把無機物合成為有機物,它只能通過吃下有機物,用以維持和延續自己的生命。21世紀以來,生命現象,特別是生命體及其生態狀況,引起眾多專家和學者的關注,他們從不同領域、不同角度,以及不同方法來研究生命體問題,從而使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世界科技成果總量中占有很大比重,由此產生了豐富多彩的創新信息。本書把國外21世紀以來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作為考察對象,集中分析微生物、植物和動物等生命體方面的創新成果,在充分占有原始資料的基礎上,抽繹出典型材料,精心設計成研究生命體領域創新信息的思維脈絡和框架結構。本書由三章內容組成:

第一章 微生物領域研究的新進展

1.國外在原核生物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1)細菌生理及功能研究,揭示出幽門螺旋桿菌生理機制、痢疾桿菌生理機制、百日咳桿菌生理機制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理機制,破解了腸道菌群的生理現象、人體細菌生理現象和海洋細菌等生理現象,還發現了納米比亞珍珠硫細菌、抗輻射菌、屎腸球菌等細菌具有的特殊功能。

(2)細菌種類研究,培育出降血壓乳酸菌種、可部分替代抗生素的新益生菌,開發出首個可用的人造細菌菌株;發現含有新限制酶的細菌突變種、炭疽桿菌的新變種,以及一種生存在極端環境中的新型古生菌;還發現了一些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新細菌。

(3)細菌開發利用方面的研究,利用細菌清除工業廢水、汞、鈾和鹵代化合物等污染物質,利用細菌制造氫氣、尋找海底石油,以及把一氧化碳變成燃料丙烷等來推進能源開發,利用細菌研制青蒿素、防病健康食品、殺蟲劑、抗菌藥物、減肥藥物、單糖和乳酸等生物醫用產品,同時,還利用開展各種實驗活動。

(4)細菌致病及防治研究,揭開炭疽桿菌和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機理,破解金黃色葡萄球菌、結核桿菌和綠膿桿菌的耐藥機理。同時,發現人體擁有抵抗艱難梭菌的天然機制,研制對付A型鏈球菌、炭疽桿菌、李斯特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腦膜炎奈瑟菌等細菌的新疫苗,并開發出一系列抗菌滅菌新物質、檢測細菌新技術,以及滅菌消毒新方法和新設備。

(5)藍藻研究,從藻青菌基因組分析生物體光合作用的起源,發現微藻與巨型細菌可交換多個基因,發現單細胞藻類毒素的致病機制,發現高濃度二氧化碳影響海洋藍藻的長期適應性。同時,培育出營養豐富的新型螺旋藻,開發有毒藍藻暴發早期預警技術,利用轉基因藍藻可制造化學燃料。

(6)其他原核生物研究,開發鉤端螺旋體的快速檢測法;創造出人類歷史上首個實驗室合成支原體,并成功制造出人體生殖支原體;發現孕婦有衣原體性病將大幅度提高孩子患白血病概率,開發出沙眼衣原體的無細胞培養體系。

2.國外在真核微生物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1)真菌研究,發現真菌及所有食用菌類均會發光,發現地衣真菌具有豐富的多樣性,揭示出真菌分布和多樣性的全球模式。利用真菌降解塑料,研制出抗真菌疫苗,由土壤真菌研制出新藥物。

(2)酵母菌研究,培育出耐鹽堿釀酒酵母菌,從葡萄和木瓜中提取出新酵母菌,發現可生產石油、可用于乳酸品加工,以及能“永葆青春”的新酵母菌。發現酵母基因組中存在的新基因,并用高清三維圖片等新技術推進酵母菌基因和細胞的研究。發現酵母菌可憑人類基因生存,還發現酵母菌在食品和衛生等方面的多種新用途。

(3)霉菌、食用菌與黏菌研究,發現霉菌中可提取治療脊髓損傷和藥用生物堿的物質,完成黑曲霉基因組測序計劃;發現蘑菇中有益心臟的膳食纖維,發現靈芝對治療艾滋病有輔助作用,發現某些食用菌重金屬含量高;發現黏菌有可能成為一種新的制藥資源。

(4)真核藻類研究,發現外來影響可改變團藻繁殖方式,發現褐藻合成酚類化合物的機制;利用海藻制成賀卡專用紙漿、海藻酒,以及萬能型超級原材料。同時,利用海藻開發新能源產品和生物醫用產品。

(5)原生動物研究,發現四膜蟲可大幅消除食物中膽固醇,并發現它在生物技術領域的新用途;證實阿米巴蟲能吃掉活腸道細胞,研究防治阿米巴蟲污染的新措施;研制預防杜氏利什曼原蟲寄生蟲病疫苗,揭示枯氏錐蟲制劑的抗癌機理。

3.國外在非細胞型微生物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1)病毒種類研究,發現一種能殺死癌細胞的無害病毒,發現有望幫助治愈乙肝的轉基因病毒,并發現多種巨型病毒;還發現多種能使人和動物患病的新病毒,以及病毒特異核糖核酸片段和病毒新變異毒株。

(2)埃博拉病毒研究,探明埃博拉病毒感染細胞、讓免疫系統“癱瘓”的致病機理,發現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關鍵蛋白質;發明快速、高效檢測埃博拉病毒的新技術和新方法;開發出治療埃博拉病毒的新藥物。

(3)流感病毒研究,發現甲型流感病毒細胞內復制機制,發現流感病毒的分子結構細節,研制出甲型H1N1病毒三維模型、流感病毒預測模型,以及流感A病毒外殼模型;發現咳嗽往往包含大量流感病毒,發現海洋哺乳動物能感染甲流病毒;發明禽流感病毒快速檢測法。

(4)古病毒研究,大膽假設遠古病毒參與了人類進化;從3萬年凍土中復活長達1.5微米的大病毒,從700年前糞便中復活病毒,還將復活封存3萬年的史前巨型病毒。

(5)其他病毒研究,發現腺病毒的傳播機理,揭開天花病毒的生化機制秘密;估計中東呼吸系統綜合征冠狀病毒暫不會大范圍流行,找到新型冠狀病毒從駱駝傳染給人的直接證據;獲得呼吸道合胞病毒三維圖像。

(6)病毒抗體及病毒利用和防治研究,開發出預防西尼羅熱等新疫苗,發現能阻斷非典病毒、治療亨德拉病毒和登革熱病毒的新抗體。首次批準把病毒用作食品添加劑,把病毒改造成只殺死癌細胞的“安全衛士”,通過培育溶瘤細胞病毒來治療癌癥。研究檢測病毒的新技術,研究防治病毒感染的新方法、新設備和新藥物。

第二章 植物領域研究的新進展

1.國外在植物生理與生態方面研究的新成果

(1)植物基因研究,發現控制植物莖干生長的基因,發現控制植物葉片生長的基因,發現決定和影響植物開花的基因。同時,創建植物基因組學研究平臺,發現基因優勢是植物顯性遺傳的原因,還從南極草中發現抗凍基因等。

(2)植物光合作用研究,發現植物合成能量過程能夠促進光合反應,發現植物體內光合作用“單位”的立體結構,發現熱帶雨林中樹木越高光合作用能力越強,發現調控植物光合作用的新“開關”,發現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會強化植物光合作用。同時,推進人工光合作用技術的開發,并編制出植物光合作用的蛋白質目錄。

(3)植物生理研究,發現植物能通過裝病躲避蟲害進攻,發現阻礙植物生長素合成的抑制劑,發現植物能為授粉者提供食物獎勵的授粉新方式,發現植物體內存在“信息通道”,發現蕨類植物通過合作決定性別比例,發現葉綠素能幫助植物加強自我防御,發現變異植物具有更強大的抗毒能力。揭開海洋植物生長、農作物增產和豬籠草“捕蟲袋”的生理機制。發明觀察植物生理現象的新技術,設計含有木質素植物可崩解的細胞壁。

(4)古今植物體研究,成功培育出遠古植物的植株,從蕨類化石分析該類植物體的演化狀況,確認發現白堊紀植物化石。同時,發現一棵攜帶有萬年前遺傳物質的云杉,發現罕見的巨型食肉豬籠草植株。

(5)熱帶雨林研究,研究表明熱帶雨林難以改變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認為亞馬孫森林正走向生物物理紊亂狀態,認為亞馬孫森林一半樹種可能會“滅絕”;發現熱帶森林損失遠超聯合國預期,發現熱帶雨林多樣性生態系統面臨嚴重退化。

(6)植物生態研究,發現空間聯結良好的植物有利于抵抗疾病,發現砍伐濕地森林會讓世界變得更潮濕,發現把非洲草原轉為耕地將會得不償失,發現月球引力或許能掌控地上植物的運動。發現生物多樣性減少會導致植物分解速度放慢,發現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穩定的關鍵。此外,還研究了植物生態與氣候的關系,以及恢復和維護多樣性植物生態的措施。

2.國外在糧食作物方面研究的新成果

(1)糧食作物整體研究,認為全球30%糧食作物產量已達極限,嘗試利用衛星數據估測糧食產量。研究能利用鹽堿地的糧食作物,通過合理利用水資源來緩解糧食危機,開發更安全健康的功能性糧食。

(2)水稻研究,培育出抗寒水稻、抗洪水稻、節水型水稻、可制茉莉花香糙米的水稻、超級富含鐵水稻、可加工成免煮即食大米的水稻、適合糖尿病人的水稻、不吸收重金屬鎘的水稻。同時,發現水稻籽粒容易脫落基因、稻瘟病病原菌遺傳基因、水稻增產基因、抑制鎘蓄積的水稻基因、水稻米粒變大基因。運用基因工程使鹽堿地水稻高產、提高水稻耐鹽性。

(3)麥類作物研究,培育抗鹽小麥、高蛋白質小麥、可在鹽堿地中維持高產的小麥,以及抗病高產的大麥和小麥。發現能控制小麥開花和大麥開花期的基因,發現小麥抗穗發芽基因,利用野生小麥基因提高營養含量,加強轉基因小麥田間試驗監管。另外,發現燕麥具有保健功效,發現人類食用燕麥可追溯至舊石器時代。

(4)玉米與高粱研究,開發出能抵抗條紋病毒的玉米、生物質含量高的玉米、維生素強化的玉米,以及抗鹽堿性的高產玉米。揭開玉米身世之謎,敲定玉米馴化路線,發現由于數千年來的基因修飾讓玉米變得無殼且美味。與此同時,批準“超級高粱”種植試驗,還從高粱種子中提取出光致變色材料。

(5)薯類與豆類作物研究,開發出高功能甘薯淀粉;培育出可預防糖尿病馬鈴薯、含乙肝疫苗馬鈴薯、能夠自動殺蟲馬鈴薯、風味獨特且有益健康的彩色馬鈴薯,以及優質高產馬鈴薯。培育抗芽腐病大豆,培育出轉基因大豆新品種。

3.國外在經濟作物方面研究的新成果

(1)園藝作物蔬菜研究,開發營養健康與環境保護雙效益的超級蔬菜,開發防治蔬菜軟腐病的基因技術,把廢棄防空洞改成蔬菜基地,嘗試在海底培育蔬菜水果,打造機器人控制的無人蔬菜農場。培育出有藥用價值西紅柿、抗干旱西紅柿、有檸檬和玫瑰香味西紅柿,還培育成同時結出西紅柿和馬鈴薯的植物。培育出有藥用價值的辣椒,破解大蒜有性繁殖的難題,發現洋蔥皮營養成分高。利用芥菜和擬南芥消除環境污染。培育出“超級保健”水芹和更利于鈣吸收的胡蘿卜,同時,發現嫩竹尖也是保健佳品。

(2)園藝作物花卉研究,延長牽牛花開花時間,破解矮牽牛花藍色之謎,培育出黃色牽牛花。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藍色玫瑰,發現對玫瑰花香形成至關重要的水解酶。培育出含青蛙基因的轉基因杜鵑花,通過基因重組培育出藍色大麗花。發現觀賞植物馬齒莧能分解環境荷爾蒙雙酚A,發現一種能讓花開得更鮮艷的蛋白質。

(3)園藝作物瓜果研究,從西瓜中提取高純度西紅柿紅素,開發以南瓜為原料制成的新凝膠;發明測試水果棒曲霉菌的方法,研制出水果和蔬菜的烴類混合物保鮮劑,加緊酸性水果的基因測序和品種改良。同時,推進蘋果、葡萄、柑橘、柚子、草莓、木瓜、石榴、李子和椰棗等水果的開發利用。

(4)纖維作物研究,開發“蛛絲”轉基因棉花,運用基因技術促使棉籽除去毒性,開發出可食用的轉基因棉籽。同時,開發出可避免殺死蠶蛹的抽絲新技術,培育生產人膠原蛋白的轉基因蠶,培育成能吐出蛛絲纖維的轉基因蠶,并成功地從野蛾繭中抽出長絲。

(5)油料和糖料作物研究,培育出含脂肪酸的轉基因亞麻籽等新油料作物,發現油料作物渣滓可吸附重金屬離子保生物健康;培育能長到3米高的超級甘蔗,發現使用鉬可降低甘蔗種植成本,開發以甘蔗為主要原料的乙醇燃料。

(6)飲料與嗜好作物研究,發現茶葉有防治癌癥的功能,有促進脊髓神經元復活、幫助減肥的用途,有預防自身免疫性疾病、老年癡呆癥的功效,還有降低艾滋病病毒傳染性的作用。找到決定咖啡品質的基因,并研制出以基因測試技術辨析可可豆優劣。發現嗜好作物煙葉能生產抗病毒抗體,能提煉治療腎病的蛋白質,能制成抗艾滋病藥物原料;同時,對吸煙損害身體健康研究有了新發現,戒煙研究也有了新進展。

品牌:知識產權出版社
上架時間:2017-09-13 14:54:26
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知識產權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邑县| 安吉县| 巴林左旗| 柳林县| 班戈县| 土默特左旗| 阿瓦提县| 崇礼县| 锦屏县| 富平县| 德惠市| 兴城市| 鄄城县| 瓮安县| 高唐县| 无极县| 石狮市| 绥阳县| 阜城县| 连城县| 朝阳县| 本溪| 富平县| 习水县| 宜昌市| 沙田区| 博湖县| 微山县| 根河市| 隆安县| 梨树县| 宁南县| 苍南县| 英超| 嵊泗县| 土默特左旗| 武乡县| 通海县| 收藏| 建水县| 百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