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黃帝素問

金匱真言論

南風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脅,故仲夏善病胸脅。

【注 俞者,經氣之所注也。此言臟氣實則病氣,臟氣虛則病臟也?!?

陰陽別論

三陰三陽俱搏,心滿腹發盡,不得隱曲,五日死。

【注 三陰三陽者,五行之氣也。陰陽二氣,俱搏擊而不和,故盡五行之數終而死也。心滿,陽搏于上也。不得隱曲,陰搏于下也。腹居身半之中,陰陽相交者也。腹發盡者,陽盡發于上,陰盡發于下,而無陰陽中見之和也。】

一陽發病,少氣、善咳、善泄,其傳為心掣,其傳為隔。

【注 一陽者,少陽之氣病也。食入于胃,濁氣歸心,脾胃受傷而為泄,故心虛而掣痛矣。《靈樞經》曰:脾脈微急為膈中。又曰飲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此皆少陽之木邪干土。】

刺熱篇

心熱病者,先不樂,數日乃熱,熱爭則卒心痛。

【注 此內因之熱,外感之風寒,外內交爭,熱干神臟,故卒然煩痛也。】

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脅滿。

【注 肝脈環陰器,抵小腹而上脅肋,故腹痛脅滿。】

脾熱病者,腹滿泄。

【注 腹乃脾土之郛郭也。】

腹中論

帝曰:人有身體髀股胻皆腫,環臍而痛,是為何?。酷唬翰∶?,此風根也,其氣溢于大腸而著于肓,肓之原在臍下,故環臍而痛也。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濇之病。

【注 此論邪留氣分而為伏梁也。氣行于肌腠之間,是以身體股胻皆腫。風為陽邪,傷人陽氣,此風邪傷氣而留于臍腹之間,故曰此風根也。大腸謂大腸之外,空郭之間,風邪之氣充溢于大腸之外,而留著于膏肓,肓之原出于脖胦,正在臍下,故繞臍而痛也。不可動者,不可妄攻以動之也。蓋風邪之根,留于臍下,動之則風氣淫佚而鼓動其水,水溢于上,則小便為之不利矣?!?

舉痛論

帝曰:愿聞人之五臟卒痛,何氣使然?岐伯對曰: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無益者,或喘動應手者,或心與背相引而痛者,或脅肋與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陰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積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間復生者,或痛而嘔者,或腹痛而后泄者,或痛而閉不通者,凡此諸痛,各不同形,別之奈何?岐伯曰:寒氣客于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蜷,縮蜷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則痛久矣。

【注 莫子晉曰:太陽,日中之火也。太陽主諸陽之氣,陽熱之甚者也,此受天之寒邪,得吾身之陽氣以化熱,故痛立止?!?

寒氣客于經脈之中,與炅氣相薄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按也。寒氣稽留,炅氣從上,則脈充大而氣血亂,故痛甚不可按也。

【注 榮血行于脈中,陽氣行于脈外,寒邪在脈,與陽氣相搏,則血氣淖澤而脈滿矣,脈滿故痛而不可按也。寒氣稽留于脈中,陽氣惟升而從上,血氣不能相將而循行,則亂矣?!?

寒氣客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按之則血氣散,故按之痛止。

【注 寒氣客于腸胃膜原之間,則內引小絡而痛。氣為陽,經絡為陰。如邪客于脈外之氣分而迫于經絡為痛者,或得炅,或按之而痛止,蓋寒邪得氣而易散也。如邪入于經絡而為痛者,甚則不可按,或雖按之無益,蓋陰分之邪難散也。此邪在膜原之氣分,牽引小絡而痛,故按之即止?!?

寒氣客于俠脊之脈則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無益也。

【注 俠脊之脈,伏沖之脈也,伏沖之脈上循背里,邪客之則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無益也?!?

寒氣客于沖脈,沖脈起于關元,隨腹直上,寒氣客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故喘動應手矣。

【注 夫沖脈之循于背者,注于經,其浮而外循于腹者,至胸中而散于脈外之氣分。故脈不通則氣因之而喘動應手,謂脈逆于胸之下,而氣因病于胸之上。喘動應手者,人迎氣口喘急應手也?!?

寒氣客于背俞之脈,則脈濇,脈濇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

【注 背俞之脈者,足太陽之脈也。太陽之脈循于背,而五臟六腑之俞皆在太陽之經,故臟腑血氣皆注于俞,故寒客之則脈濇而血虛,血虛則痛矣。夫心主血脈,五臟六腑之俞皆注于心,故相引心而痛。心為陽中之太陽,與太陽之氣,標本相合,是以按之則熱氣至而痛止矣。】

寒氣客于厥陰之脈,厥陰之脈者,絡陰器,系于肝,寒氣客于脈中,則血濇脈急,故脅肋與少腹相引痛矣。

【注 肝主血,故寒氣客于厥陰之脈,則血濇脈急。肝脈布脅肋,循陰器,故脅肋與少腹相引而痛?!?

厥氣客于陰股,寒氣上及少腹,血濇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陰股。

【注 厥陰之脈上抵少腹,下循陰股,故腹痛引陰股。蓋言經氣上下相通,故邪正相引而為痛。】

寒氣客于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濇不得注于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

【注 蓋邪在于外內之絡脈者,必轉入于大經而后乃代謝,如血氣稽留于絡脈,則宿昔而成積矣。宿昔,稽留久也。大經,臟腑之大絡也?!?

寒氣客于五臟,厥逆上泄,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氣復反則生矣。

【注 寒氣客于五臟,臟陰之氣,厥逆于上而從上泄,則陰氣內竭,陽熱之氣未入于內,則里氣虛傷,故卒然痛死不知人,陰陽之氣復反于內則生也?!?

寒氣客于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

【注 寒氣客于腸胃之間,從胃上出,故痛而嘔。】

寒氣客于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注 此言寒氣客于小腸之間,轉入于腸內,故不成積聚而為后泄腹痛也?!?

熱氣留于小腸,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干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

【注 熱氣者,寒氣稽留而化熱也。小腸為赤腸,乃心臟之腑,故感火氣而化熱。小腸主液,腸中熱則液消而為癉熱矣。液消熱燥則受盛之物堅干而不得出,故痛閉不通矣?!?

厥論

手心主、少陰厥逆,心痛引喉,身熱,死不可治。

【注 手心主者,手厥陰包絡之氣。手少陰者,心臟之氣。君相二火并逆,將自焚矣,故死?!?

奇病論

帝曰:人有尺脈數甚,筋急而見,此為何病?岐伯曰:此所謂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見則病甚。

【注 皮膚為陽,筋骨為陰,是以筋病則尺脈數。諸筋之會,聚于宗筋,沖脈者,主滲灌溪谷,與陽明合于宗筋,是以筋病而腹必急。夫十二經之筋病,惟手太陰甚則成息賁,脅急吐血;足少陰筋病甚者,死不治。是以白色黑色見者,則病甚也?!?

標本病傳論

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脅支痛,五日閉塞不通,身痛體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注 心先痛者,病先發于心。欬者,一日而之肺;脅支痛者,三日而之肝;閉塞不通,身痛體重者,五日而之脾。此皆逆傳其所勝,是以三日不已而死。心為火臟,冬之夜半者,水勝而火滅也;夏之日中者,亢極而自焚矣。】

腎病,少腹腰脊痛胻酸,三日背(月呂)筋痛、小便閉,三日腹脹,三日兩脅支痛。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注 病先發于腎,則少腹腰脊痛。三日而之膂膀胱,則背(月呂)筋痛,小便閉;三日而之胃,則腹脹;三日而之肝,則兩脅支痛。冬之大明在辰,土旺而水滅也;夏之晏晡在亥,水絕而不能生也?!?

肝病,頭目眩脅支滿,三日體重身痛,五日而脹,三日腰脊少腹痛、脛酸。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注 病先發于肝,則頭目眩,脅支滿。三日而之脾,則體重身痛;五日而之胃則脹;三日而之腎,則腰脊少腹痛。三日不已死,夏早食者,寅卯之時木氣絕而不生也;冬日入者,申酉之時金氣旺而克木也?!?

脈解篇

少陽所謂心脅痛者,言少陽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心脅痛也。所謂不可反側者,陰氣藏物也。物藏則不動,故不可反側也。

【注 九月少陰心主氣,少陽為君火之相,故至九月為心之表,其氣更甚。然君相之火,為時所遏,故心脅痛。九月收藏之時,少陽不能樞轉,故不可反側。】

陽明所謂胸痛少氣者,水氣在臟腑也。水者陰氣也,陰氣在中,故胸痛少氣也。

【注 此無形之水氣上乘而為之也?!?

氣交變大論

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腹痛、溏泄、腸鳴。

【注 諸甲之歲,土運太過,雨濕流行,腹痛乃腎臟之病,土勝而水傷也。】

歲木太過,風氣流行,民病腸鳴、腹支滿。

【注 諸壬之歲,木運太過則勝土,腸鳴腹滿,脾病也。】

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熱,煩心躁悸,陰厥,上下中寒,譫妄心痛,甚則腹大腹滿脛腫,寢汗出,憎風腸鳴。

【注 諸丙之歲,水運太過,寒氣流行,故邪害心火。寒氣上乘,迫其火氣外炎,故身熱。心煩心悸者,水氣上凌于心也。躁者,火氣不交于陰也,陰氣寒甚,故厥逆于上。上下中寒者,三焦之火衰也。心神不寧,故譫妄也。】

歲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胸中痛,脅支滿,郁冒曚昧,心痛暴喑。

【注 火運不及,寒乃勝之,則陽氣不能施化,故為此諸痛,所謂寒勝則痛痹也。郁冒曚昧,寒濕之氣冒明也。水寒乘心,故心痛。心主言,故暴瘖?!?

歲水不及,濕乃大行,復則大風暴發,痛于心腹。

【注 水弱土勝,木后復之,故大風暴發。風氣入于膈中,在上則痛于心,在下則痛于腹也?!?

歲木不及,燥乃大行,民病中清,胠脅痛,少腹痛,腸鳴。

【注 中清,中氣冷也。胠脅少腹痛,肝木之病。肝氣虛逆,更兼中清,故腸鳴?!?

歲金不及,炎火乃行,復則民病口瘡,甚則心痛。

【注 六乙之歲,金運不及,則所勝之火氣乃行。金弱火亢,水乃復之,故水寒之氣上乘,迫其心火外炎,故民病口瘡,甚則心痛?!?

歲土不及,風乃大行,化氣不令,草木茂榮,飄揚而甚,秀而不實,上應歲星,民病飧泄、霍亂、體重、腹痛、寒中胸脅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

【注 六己之歲,土運不及,木反勝之,由是風木傷土,民則有飧泄、霍亂、體重腹痛,肌肉之病?!?

五常政大論

少陽司天,火氣下臨,肺氣上從,心痛,胃脘痛,厥逆膈不通。

【注 《靈樞》曰:厥陰心包絡所生病者,心痛煩心。胃脘痛者,木克土也。土位中央,膈不通,則上下厥逆?!?

太陽司天,寒氣下臨,心氣上從,熱氣妄行,寒乃復,善忘,甚則心痛。

【注 寒氣下臨,藏氣上從,而熱氣妄行,霜寒以復之,是以神氣傷而善忘,甚則心痛也?!?

太陰司天,濕氣下臨,腎氣上從,胸中不利,厥逆,心下痞痛,少腹痛,時害于食。

【注 太陰司天,則太陽寒水在泉。心下痞者,上下水火之氣不交也。少腹痛者,腎病于下也。時害于食者,水上乘土也?!?

六元正紀大論

金郁之發,民病咳逆,心脅滿,引小腹,善暴痛,不可反側。

【注 此受司天在泉之勝制,郁極乃發,以報復其歲氣?!鹅`樞》曰:足少陽是動,病心脅痛不能轉側?!?

土郁之發,民病心腹脹,腸鳴而為數后,甚則心痛脅(月真),嘔吐霍亂,飲發注下,胕腫身重。

【注 腹脹腸鳴諸證,皆感土氣而發。】

水郁之發,民病寒客心痛,腰椎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堅腹滿。

【注 腰睢,腎之腑,關節屈伸,筋骨之病,腎主骨而筋屬于節也。厥逆痞堅腹滿者,陽氣下藏中氣寒也?!?

木郁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

【注 此受司天在泉之勝制,郁極乃發,以報復其歲氣。如下卯丁酉歲,少角木運而上臨陽明,壬子壬午歲,太角木運而陽明在泉則木氣皆郁矣。胃脘痛等病,木勝而土傷也。】

太陰所至,為積飲痞膈。

【注 此春病之常也,土位中央而分旺于四季,故四時為痞積中滿之病。】

太陰所至為積滿。

【注 此夏病之常也。】

太陰所至為中滿。

【注 此秋病之常也?!?

至真要大論

少陰司天,熱淫所勝,民病胸中煩熱,心痛肺(月真),腹大滿,膨膨而喘咳。

【注 少陰司天,子午歲也。胸中煩熱諸證,乃火淫而金傷也。】

厥陰司天,風淫所勝,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飲食不下,腹脹。

【注 厥陰司天,已亥歲也。胃脘痛等病,乃木淫而土傷也。】

太陽司天,寒淫所勝,民病厥心痛,胸腹滿,手熱肘攣,腋腫,心淡淡大動,胸脅胃脘不安。

【注 太陽司天,辰戌歲也。心痛諸證,乃寒凌心火,逼其火熱上炎,而水火寒熱交爭也?!?

陽明司天,燥淫所勝,民病腹中鳴,心脅暴痛,不可反側。

【注 陽明司天,卯酉歲也。腹中鳴,寒清于中也。心脅暴痛,肝經病也?!?

歲少陰在泉,民病腹中常鳴,氣上沖胸,喘不能久立,少腹中痛,腹大。

【注 少陰在泉,卯酉歲也。腹中鳴氣上沖胸,火氣上奔也。熱在下焦則少腹痛,熱在中焦則腹大也?!?

歲厥陰在泉,風淫所勝,民病心痛支滿,兩脅里急,飲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則嘔,腹脹善噫。

【注 厥陰在泉,寅申歲也。厥陰肝脈上貫膈布脅肋,故為心痛支滿等病。腹脹善噫,木淫而土病也。】

太陰之勝,火氣內郁,心痛胃滿,少腹滿。復則體重中滿,飲食不化,陰氣上厥,胸中不便。

【注 心痛者,木盛而傳于火也。胷中,膻中也。宗氣之所居,陰氣上逆,故胸中不便。】

厥陰之勝,胃膈如寒,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腸鳴飧泄,少腹痛,甚則嘔吐,膈咽不通。復則少腹堅滿,里急暴痛,厥心痛。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2-27 05:53:20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兴市| 晋宁县| 龙岩市| 武川县| 广宗县| 武宁县| 宾阳县| 邵东县| 石嘴山市| 镇平县| 利津县| 莲花县| 枝江市| 五常市| 克什克腾旗| 乌兰浩特市| 山阳县| 岳阳市| 林西县| 郯城县| 仁化县| 巴马| 印江| 荣成市| 莒南县| 桂平市| 岐山县| 金山区| 图们市| 革吉县| 南乐县| 黑水县| 中超| 周口市| 榕江县| 衢州市| 晋城| 吉水县| 邵阳县| 诸城市| 南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