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為末,面糊為丸桐子大。小兒疾病多有諸蟲,或因臟腑虛弱而動,或咽食甘肥而動,動即腹中疼痛,往來上下攻心痛,則笑不休,合眼仰身撲手,心神悶亂,嘔噦涎沫,或吐清水,四肢羸困,面青色黃,飲食雖進,不生肌肉,或寒或熱,沉沉默默,不的知病處。一歲兒服五丸,溫漿下,入香油一兩點,打勻下之,米飲亦得,其蟲自下。
補金散 治諸般蟲痛。
鶴虱生 雷丸 定粉 錫灰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三錢,空心少油調下。又用豬肉一兩燒熟,摻藥在上,細嚼亦得。用翎毛掃甘遂末一錢,與前藥一處服之,其蟲自下。
木香三棱散 治腹中有蟲疼痛,面色痿黃,一切積滯。
黑牽牛半生半炒 大腹子洗 檳榔 三棱煨 錫灰酢炒 雷丸 蓬朮煨 木香 大黃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用蜜水調下,或沙糖水亦可。須先將燒肉一片口中半嚼之,咽下,吐出口中肉汁后,服藥。
甘草粉蜜湯 治蛔蟲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作有時,毒藥不止。
甘草二兩 定粉一兩 蜜四兩
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內粉蜜攪令勻,煎如薄粥,溫服一升,瘥即止。
海蛤丸 治痰心痛。
海蛤燒為灰,研極細,去火毒 (艸舌)蔞仁帶瓤同研
右以海蛤入(艸舌)蔞內,干濕得所,為丸,每服五十丸。
又方 治脾疼。
海蛤粉 香附末 用川芎,山梔,生姜汁煎,辣湯調服為佳。
走馬湯 治中惡,心腹脹,大痛不便。
巴豆二枚,去皮心,炒 杏仁二枚
右二味,以綿纏,槌令碎,熱湯二合,捻取白汁飲之,當下。老少量服。通治飛尸鬼擊等病。
川芎散 治妊娠卒心痛,氣欲絕。
川芎 當歸 茯苓 厚樸各等分
右,水六升,煎二升,分二服。
白朮散 治妊娠卒心痛,氣欲絕不可忍者。
白朮 赤芍藥各二兩 黃芩一兩半
右,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半日令盡。微下水令易產。忌桃李、雀肉。
和氣散 治男婦一切氣疾,他藥不瘳者。
白芷 白芨各一兩 地骨皮 山蜈蚣 藿香 甘草炙 木香 紅內消 山慈姑各半兩
右焙干為末,每服二大錢,空心鹽湯點服。余鄉村有一老醫,數世習醫,凡婦人氣疾,惟憑此藥,百發百中。
(艸舌)蔞薤白白酒湯 治心痛,脈小緊數者。
(艸舌)蔞實一個搗 薤白半升 白酒七升
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薏苡仁附子散 治胸痹緩急者。
薏苡仁四兩 附子炮一枚
右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益智散 治傷寒陰盛,心腹痞滿,嘔逆瀉利,手足厥逆,及一切冷氣攻心脅,臍腹脹絞痛。
川烏炮去皮臍,四兩 益智仁去皮 干姜炮 青皮去白,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二盞,生姜三片,棗二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前。
又方 治胸滿氣噫,下部冷,臍腹(疒丂)痛。
吳茱萸五十粒,湯洗泡 生姜六兩 陳皮四兩 桂枝一兩 半夏二兩,制
右(口父)咀,用水十升,煮取四升,分五服,冷再溫,空心食前服。
五靈脂湯 治中暑腹疼不已。
五靈脂 香附各等分
右為末,白湯調服。
芍藥甘草湯 治腹痛。稼穡作甘,甘者己也,曲直作酸,酸者甲也,甲己化土,此仲景妙方也。
芍藥二兩 甘草一兩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煎服。
當歸丸 治三陰受邪,心臍少腹疼痛。
生地黃 當歸 川芎 白芍各半兩 防風 獨活 全蝎各五分 續斷一兩 苦楝 延胡各七錢 木香 丁香各二錢半茴香一兩,炒
右為細末,酒糊丸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三五丸,大效。
四物苦楝湯 治心脾疼痛。
四物湯四兩 延胡索 苦楝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酢湯任下。
又方 治腹中攪痛,不可忍。
延胡索 當歸 白芍 川芎 干姜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
又方 治前證。
延胡索 桂心各半兩 當歸
右為細末,熱酒調下。
七氣湯 治虛冷上氣,及寒氣、怒氣、思氣、喜氣、憂氣、愁氣內結積聚,堅牢如杯,心腹絞痛,不能飲食,時發時止,發即欲死,此藥主之。
半夏湯洗,五兩 人參 甘草炙 肉桂各一兩
右為粗末,入半夏令勻,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生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稍熱服,食前。
索氏三和三倍加白朮湯 治心胃疼痛。
白朮 厚樸 陳皮各三兩 木通一兩 檳榔 紫蘇各二兩 甘草 海金沙 大腹皮 茯苓 枳殼各一兩 水煎服。
調胃白朮澤瀉散 治痰病化為水氣傳變,水谷不能食。
白朮半斤 澤瀉 芍藥 陳皮 茯苓 生姜 木香 檳榔各一兩
右為末,治腹腫如神。若心下痞,加枳實;若心下盛滿,加牽牛。
枳朮湯 治脾胃虛,食不化,胸膈支滿,腹痛。
枳實七個 白朮二兩
右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腹中軟,即當散也。
木香化滯湯 治脾胃郁滯,脹滿疼痛。
白豆蔻仁 陳皮 大腹子 白茯苓 砂仁 人參 白朮各一錢 青皮酢炒 檳榔 木香 姜黃各二錢 甘草炙,四分 白檀 藿香葉各二分 桔梗五分
右為細末,水二大盞,煎至一盞,稍熱服,食前,沸湯點服亦得。
木香順氣湯 治濁氣在上,則生(月真)脹。
木香 蒼朮 草豆蔻面裹煨,各三分 厚樸制,四分 青皮一錢 益智 陳皮 澤瀉 白茯苓 半夏 干姜 吳茱萸湯泡,各二分 當歸 人參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一分
右(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益智和中丸 【東垣,下同】 季秋合,治心腹中大痛煩躁,冷汗自出。
草豆蔻仁四錢 益智仁一錢三分 砂仁七分 甘草炙,二錢半 黃芪 當歸身 人參 干姜 麥冬 曲末 陳皮各五分 木香二分 桂枝 桂花各一錢半 姜黃三分 大麥糵炒,三錢半 黃連 生地各一錢
右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溫水送下,細嚼亦得。
厚樸湯 治脾胃虛寒,心腹滿,及秋冬客寒犯胃,時作疼痛。
厚樸姜制 陳皮二兩 茯苓一兩 甘草炙 干姜各五錢 戊火已衰,不能運化,又加客氣聚為滿痛,散以辛熱,佐以苦甘溫,以淡泄之,扶持胃氣,以平為期也。
益智散 治傷寒陰盛,心腹痞滿,嘔逆瀉利,手足厥逆,及一切冷氣攻心脅,臍腹脹滿絞痛。
川烏炮去皮臍,四兩 益智去皮 干姜炮 青皮去白,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二盞,生姜三片,棗二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前。
溫中丸 治食積肚痛。
白朮 香附童便浸 針砂各四兩,酢浸,炒紅 山楂肉 神曲炒,各八兩 川芎半兩,春則用,夏去之 吳茱萸半兩,湯浸,冬則用,春減之 蒼朮米泔浸,二兩半 苦參一兩
右為末,酢調面糊為丸如桐子大。一方去山楂、神曲、川芎,加半夏、青皮、黃連。
黑芥丸 【《普濟方》】 治冷痰,胸膈痞滿。
黑芥子 白芥子 大戟 甘遂 胡椒 桂心
右各等分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姜湯下。
桔梗半夏湯 【《活人書》】 凡傷寒腹脹,陰陽不和,以此主之。
桔梗 半夏 陳皮各三錢
右(口父)咀,姜五片,水二鍾,煎一鍾服。
寬中丸 【《指迷方》】 治脾氣不和,冷氣客于中,壅遏不通而為脹滿。
白朮二兩 橘皮四兩
右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木香湯送三十丸。
又方 治心痛。
管仲 白芍藥 梔子炒,各三錢 乳香末,二錢 甘草五分
右水煎服,一劑即止痛。此方專治火痛也,又治呼號口渴者神效。
升陽除濕湯 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腸鳴腹痛,泄瀉無度,小便黃,四肢困倦,并宜服此。
蒼朮一錢 半夏 益智 澤瀉 羌活 防風 神曲 柴胡 升麻各半錢 豬苓 陳皮 麥糵各三分
右(口父)咀,作一服,水三盞,生姜三片,棗二枚,煎至一鍾,去滓,空心服。如胃寒腸鳴者,加甘草三分。
葶藶丸 【《河間六書》】 治涌水,疾行則腹鳴,如囊裹水漿之聲。
葶藶隔紙炒 澤瀉 椒目 杏仁 桑白皮 豬苓各五錢
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蔥白湯下,以利為度。
養胃丹 【《中藏經》】 治脾胃不和,全不思食,中脘停塞,嘔逆惡心,臟寒泄痢,腹痛腸鳴。常服溫中養胃,散飲思食。
丁香兩半 甘草炙 白豆蔻 半夏曲各半兩 人參三分 干姜三兩,炮,用干生姜尤佳
右同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溫湯化下,空心食前服之,或細嚼湯下亦可。
又方 治胸中痰飲,腸中水鳴,食不消,嘔吐水。
檳榔十二枚 生姜 杏仁研 白朮各四兩 半夏八兩 茯苓五兩 橘皮三兩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