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溫胃湯 【《千金方》,下同】 治胃氣不平時脹,咳不能食。
干姜五分 附子 當歸 厚樸 人參 枳實 芍藥 甘草各一兩 蜀椒三合
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大半夏湯 治胃中虛冷,腹滿塞。
半夏一升 大棗二十枚 甘草 附子 當歸 人參 厚樸 茯苓 枳實各二兩 桂心五兩 生姜八兩 蜀椒二百粒
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二服。
附子粳米湯 治腹中寒氣脹滿,腸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
附子一枚 半夏 粳米各半升 甘草一兩 大棗十枚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米熟,去滓,每服一升,日三服。《集驗》加干姜二兩。
厚樸七物湯 治腹滿氣脹。
厚樸半斤 甘草 大黃各三兩 大棗十枚 枳實五枚 桂心二兩 生姜五兩
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內大黃,煮取四升,服八合,日三。嘔逆者加半夏五合;利者去大黃;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厚樸三物湯 治腹滿發熱,數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
厚樸半斤 大黃四兩 陳枳實大者,五枚
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內大黃,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腹中轉動者勿服,不動者更服。一方加芒硝二兩。
吳茱萸湯 治久寒,胸脅逆滿不能食。
吳茱萸 半夏 小麥各一升 甘草 人參 桂心各一兩 大棗二十枚 生姜八兩
右八味,(口父)咀,以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大桂湯 治虛羸胸膈滿。
桂心 生姜各一斤 半夏一升 黃芪四兩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半,煮取五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又方 治男子卒勞內傷,汗出中風,腹脹大饑,食不下,心痛小便赤黃,時白,大便不利。
生大黃 苦葶藶 寒水石 苦參 川黃連 (艸舌)蔞根各等分
右六味,為末,蜜丸,以豉汁和飲服,如梧子大二丸,日三,加至十丸。
半夏湯 治胸滿有氣,心腹中冷。
半夏一升 桂心四兩 生姜八兩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服七合,日三服。
半夏湯 治逆氣心腹滿,氣上胸脅痛,寒冷心腹痛嘔逆。
半夏一升 生姜 桂心各五兩 橘皮四兩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人強者作三服。亦治霍亂后吐逆腹痛。
奔氣湯 治大氣上奔,胸膈中諸病發時,迫滿短氣,不得臥,劇者便悁欲死,腹中冷濕氣,腸鳴相逐,成結氣。
生姜一斤 半夏 吳茱萸各一升 桂心五兩 人參 甘草各三兩
右六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
枳實湯 下氣治胸中滿悶。
枳實三枚 附子三枚 大棗十四枚 人參 甘草 白朮 干姜 厚樸各二兩 半夏五兩
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每服八合,日三。
又方 下氣治胸滿腹脹。
半夏一升 生姜一斤 人參一兩半 橘皮三兩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一方無人參,止三味。
又方 治氣滿閉塞,不能食,喘息。
訶藜勒十枚
右為末,蜜丸梧子大,食后服三丸,不忌,得利即止。
人參湯 安食下氣,理胸脅,并治客熱。
人參 麥門冬 干姜 當歸 白茯苓 甘草 五味 黃芪 芍藥 枳實各二兩 桂心三兩 半夏一升 大棗十五枚
右十三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每服九合,從旦至晡令盡,皆熱服,慎勿冷。
生姜泄腸湯 治大腸實熱,腹脹不通,口為生瘡。
桂心一兩 地黃十兩 生姜 橘皮 青竹茹 黃芩 梔子仁 白朮各三兩 大棗十四枚 茯苓 芒硝各二兩
右十一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二服。
張仲景三物備急丸 司空裴秀為散,用治心腹諸卒暴痛。
大黃 干姜 巴豆各等分
右皆須精新,多少隨意。先搗大黃、干姜,下篩為散;別研巴豆如脂,內散中,合搗千杵,即爾用之。為散亦好。下蜜為丸,貯密器中,莫令泄氣。若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刺痛,口噤氣急,停尸卒死者,以暖水或酒服大豆許三枚,老小量與,扶頭起令得下喉,須臾未醒,更與三枚,腹中鳴轉得吐利,便愈。若口已噤,可先和成汁,傾口中,令從齒間得入,極良。
瀉心湯 治老小下利,水谷不消,腸中雷鳴,心下痞滿,干嘔不安。
人參 黃芩 甘草各一兩 干姜兩半 黃連 半夏 大棗十二枚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并治霍亂。若寒加附子一枚,渴加(艸舌)蔞根二兩,嘔加橘皮一兩,痛加當歸一兩,客熱以生姜代干姜。
半夏補心湯 治心虛寒,心中脹滿,悲憂,或夢山丘平澤。
半夏六兩 宿姜五兩 茯苓 桂心 枳實 橘皮各三兩 白朮四兩 防風 遠志各二兩
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大黃泄熱湯 治心勞熱,口為生瘡,大便苦難,閉濇不通,心滿痛,小腸熱。
大黃 澤瀉 黃芩 芒硝 梔子仁各三兩 桂心 通草各二兩 石膏八兩 甘草一兩 大棗二十枚
右十味,(口父)咀,用水九升,先以水一升,別漬大黃一宿,余八升水煮諸藥,取二升五合,去滓,下大黃煮兩沸,去滓,下芒硝,令烊,分三服。
又方 治寒熱氣卒客于五臟六腑中,則發心痛。
生大黃 芍藥 柴胡各四兩 升麻 黃芩 桔梗 朱砂各三兩 鬼箭羽 鬼臼 桂心 (石卜)硝各二兩
右十一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先分朱砂作二分,每服內一分攪合勻服之。得快利,痛不止,宜服后方。
后方
赤芍藥六兩 桔梗 杏仁各五兩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五辛湯 治心腹疼痛。
細辛 蜀椒 桂心 干姜 吳茱萸 芍藥 防風 苦參 甘草 干地黃 當歸各一兩 梔子 烏梅 大棗各十二枚
右十四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桂心三物湯 治心中痞,諸逆懸痛。
桂心 生姜各二兩 膠飴半斤
右三味,取一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內飴,分三服。
烏頭丸 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附子 蜀椒各半兩 干姜 赤石脂各一兩 烏頭六銖
右五味為末,蜜丸,如麻子大,先食服三丸,日三,不知稍增之。范汪不用附子,服如梧子二丸。崔氏用桂心半兩,為六味。
又方 治虛冷腹痛,不下飲食,食復不消膨脹。
當歸 茯苓各五分 黃芪蜜制 紫菀各四分 高良姜 干姜各六分 鹿茸 桂心 昆布 肉蓯蓉 橘皮各三分 甘草二兩 烏頭一兩 大棗四十枚 桃仁一百枚 地骨皮 法曲 大麥糵各一升
右十八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半,煮取四升二合,五分服。下利加赤石脂、龍骨各三分,渴加麥門冬一升。
犀角丸 治心腹久痛,積年不定,不過一時間還發,甚則數日不能食,又便出干血,窮天下方不能瘥,甄立言處此方,數日即愈。
烏犀角屑 麝香 雄黃 桔梗 莽草 鬼臼 桂心 芫花各半兩 甘遂一兩半 光明砂 附子各六銖 貝齒五枚巴豆去皮,二十枚 赤足蜈蚣二枚
右十四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飲服一丸,日二,漸加至三丸,以微利為度。《古今錄驗》無雄黃。
高良姜湯 治心腹絞痛如刺,兩脅支滿,煩悶不可忍。
高良姜五兩 厚樸二兩 當歸 桂心各三兩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二服,日二。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須更服。強者為二服,劣者分三服。
當歸湯 治心腹絞痛,諸虛冷氣滿痛。
蜀椒一兩 當歸 芍藥 厚樸 半夏各二兩 桂心 甘草 黃芪 人參各三兩 干姜四兩
右十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二合,分四服,羸劣人分六服。《小品方》云:大冷加附子一枚,良。
又方 一名吳茱萸湯。治寒冷腹痛。
桂心 甘草 人參各一兩 生姜五兩 半夏 小麥各一升 吳茱萸二升 當歸二兩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半,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 治冷氣,脅下往來沖胸膈,痛引脅背悶。
當歸 桂心 人參 甘草 吳茱萸 白芍藥 大黃各二兩 茯苓 枳實各一兩 干姜三兩
右十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日三。治尸疰亦佳。《外臺》、仲景方無茯苓、枳實。
又方 治久寒疾,胸膈中痛,時下利。
當歸三兩 甘草 柑皮各二兩 附子一兩 干姜四兩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 治久寒宿疾,胸腹中痛,短氣時滯下利。
當歸 桂心各三兩 干姜四兩 附子一兩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日三。范汪無附子,用甘草二兩;云虛冷激痛甚者,加黃芪、芍藥各二兩。
溫中當歸湯 治心腹中痛,發作腫聚,往來上下,痛有休止,多熱喜涎出,是蛔蟲咬也。服二三劑后,若不效,有異,宜改方增損之。
當歸 人參 干姜 白茯苓 厚樸 桂心 桔梗 芍藥 木香 甘草各二兩
右十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溫五服,日三。不耐木香者,以犀角一兩代之。
羊肉當歸湯 治腹冷絞痛。
羊肉半斤 當歸四分 干姜 橘皮 黃芪炙 白芍藥 芎藭 桂心 獨活 防風各三分 吳茱萸 人參 甘草干地黃 茯苓各一分 生姜六分 大棗三十枚
右十七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半,先煮肉取一斗二升,出肉,次內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覆取溫暖。
溫脾湯 治腹痛臍下絞結,繞臍不止。
大黃五兩 甘草 附子 人參 芒硝各一兩 當歸 干姜各二兩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服,日三。
生姜湯 治胸腹中卒痛。
生姜一斤取汁 食蜜八兩 醍醐四兩
右三味,微火上耗,令相得,適寒溫,服三合,日三。
(艸舌)蔞湯 治胸痹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
半夏半升 薤白一斤 枳實二兩 生姜四兩 (艸舌)蔞實一枚
右五味,(口父)咀,以白胾漿一斗,煮取四升,服一升,日二。仲景、《肘后》不用生姜、枳實、半夏。
治中湯 治胸痹候,胸中愊愊如滿,噎塞習習如癢,喉中濇燥,唾沫出。
橘皮一斤 生姜半斤 枳實五枚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
茯苓湯 治胸中氣塞短氣。
茯苓三兩 甘草一兩 杏仁五十枚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六升,去滓,為六服,日三。未瘥再合服。
通氣湯 治胸滿短氣噎。
半夏八兩 生姜六兩 橘皮三兩 吳萸四十枚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用桂二兩,無橘皮。
細辛散 治胸痹達背痛短氣。
細辛 甘草各二兩 枳實 生姜 (艸舌)蔞實 干地黃 白朮各三兩 桂心 茯苓各五兩
右九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蜀椒散 治胸痹達背。
蜀椒 食茱萸各一兩 桂心 桔梗各三兩 烏頭半兩 豉六兩
右六味,治下篩,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
前胡湯 治胸中逆氣,心痛徹背,少氣不食。
前胡 甘草 半夏 白芍藥各二兩 黃芩 當歸 人參 桂心各一兩 生姜三兩 大棗三十枚 竹葉一升
右十一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四服。
又方
前胡 人參 生姜 半夏 麥門冬 甘草 白芍藥 白茯苓 膠餳各三兩 桂心 黃芩 當歸各一兩 大棗三十枚
右十三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熨背散 治胸背疼痛而悶。
芎藭一兩六銖 烏頭 細辛 附子 羌活 蜀椒 桂心各五兩
右七味,治下篩,帛裹,微火炙令暖,以熨背上,取瘥乃止。慎生冷如常法。
下氣湯 治胸腹背閉滿,上氣喘息。
杏仁四七枚 大腹檳榔二七枚
右二味,(口父)咀,以童便三升,煎取一升半,分再服。曾患氣發,輒合服之。
檳榔湯 主破胸背惡氣,音聲塞閉。
檳榔極大者四枚,小者八枚
右一味二品,(口父)咀,以小兒尿二升半,煮減一升,去滓,分三服。頻與五劑永定。
枳實薤白桂枝湯 治胸痹,心中痞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
枳實四枚 薤白一斤 桂枝一兩 厚樸三兩 (艸舌)蔞實一枚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再服。仲景方厚樸四兩,薤白半升,水五升,煮取三升半服之。
九痛丸 【《入門》,下同】 治九種心痛,及中惡脹痛,口不能言,連年積冷,流在心胸,腫痛上氣,落馬隊車等疾。
附子三兩 巴豆 人參 干姜 吳萸各一兩 狼毒二錢半
右為末,蜜丸梧子大,每三丸,空心溫酒下。
通靈散 治九種心痛。
蒲黃 五靈脂各一兩 木通 芍藥各五錢 每四錢水煎,臨熟入鹽少許,通口服。
散痛丸 治心氣痛不可忍。
陳茶一兩 乳香五錢
右為末,臘月兔血丸芡實大,每一丸淡酢湯下。
靈檳散 治心脾蟲痛。此方用肉味引蟲頭向上,用藥殺蟲。
五靈脂 檳榔等分
右為末,每三錢菖蒲煎湯下。隔夜先將豬肉鹽醬煮熟,令患人細嚼吐出,勿吞,卻將前藥空心服之。
燒脾散 治飲食生冷,停留。停留中焦,心脾冷痛。
干姜 草果 厚樸 砂仁 神曲 大麥芽 陳皮 良姜 甘草各等分
右為末,每三錢,淡鹽湯點服。
古二胡散 治心腹(疒丂)痛。
延胡索 胡椒各等分
右為末,每二錢,酒調服。
二妙香良散
香附 良姜各等分
右各炒為末,每二錢入鹽少許,米飲調服。若同炒則不效。
四味烏沉湯 治心脾刺痛。
烏藥 香附 砂仁 沉香各等分
右姜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