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烏藥沉香湯 治一切氣,除一切冷,調(diào)中補五臟,益精壯陽,暖腰膝,治嘔瀉,療癥癖疼痛,風(fēng)水毒腫,冷風(fēng)麻痹,及中惡心腹痛,蠱毒鬼氣,宿食不消,天行瘴疫,膀胱冷氣,攻沖背膂,俯仰不利,婦人血氣攻心,胃腹撮痛。

烏藥一兩 沉香五錢 人參三分 甘草四分

右為末,每五分入鹽少許,姜煎服?;蚣酉愀健⑸叭?、陳皮、半夏,或加枳殼、神曲、麥芽、莪朮、青皮、木香,隨宜加入。

草豆蔻丸 治客寒犯胃作痛,得熱即止,熱痛亦可暫服。

草豆蔻一錢四分 澤瀉小便數(shù)者減之 麥芽各錢半 半夏一錢 吳茱萸 益智仁 陳皮 白僵蠶 人參 黃芪各八分生甘草 炙甘草各三分 當(dāng)歸 青皮酢炒 神曲 姜黃 柴胡各四分 桃仁七枚

右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食遠,斟酌多少用之。

小草丸 治胸痹心痛,逆氣隔中,飲食不下。

小甘草 桂心 川椒 干姜 細辛各三兩 附子二分

右為末,蜜丸,梧子大,每三丸米飲下。忌葷膩生冷。

抽刀散 治心脾痛。

白姜五兩,用巴豆一錢同炒赤,去巴豆 菖蒲五兩,半生半炒 良姜五兩,用螌蝥二十五枚同炒黑,去螌蝥 糯米六兩一分,炒黃

右為末,每二錢空心溫酒下。昔一人醉臥星夜,天明脾疼攻刺,百藥罔效,后服之頓愈,乃知風(fēng)露入脾,故用二姜、菖蒲散邪,巴豆、螌蝥借氣伐根,繼以養(yǎng)脾之劑調(diào)之,更不復(fù)作。

連附六一湯 治胃脘痛甚諸藥不效者,熱因熱用也。

黃連六錢 附子一錢 姜棗煎,熱服。

莎芎散 治曾服香燥熱藥,以致病根深固者。

香附子 川芎各一兩 黃連 山梔仁各五錢 木香 干生姜各三錢 檳榔 黃芩酒浸,炒 芒硝各二錢

右為末,每二錢用姜汁同滾白湯調(diào),痛時呷下

煮黃丸 治大實心痛。

雄黃一兩 巴豆五錢 白面二兩

右研勻,水丸,梧子大,取十二丸用漿水煮熟,濾入冷漿水內(nèi),沉冷,每一時,冷漿水下一丸,一日盡十二丸。如得利,不可再服宜古槁蒼湯以去余邪。

古槁蒼湯 治大實心痛,及心頭迭痛者亦好。

槁本五錢 蒼朮一兩 水煎服。服煮黃丸后,宜此斷根。

古歸朮散 治心脾疼痛。

當(dāng)歸八兩 白朮一兩

右為末,每二錢沸湯點服。

二六丸 治氣血俱虛,挾食積痰火心痛。

白朮五錢 白芍 砂仁 半夏 當(dāng)歸各三錢 桃仁 黃連 神曲 陳皮各二錢 吳萸錢半 人參 甘草各一錢

右為末,蒸餅為丸服。

梔姜飲 治胃熱作痛,如用此及劫痛藥不止者,須用元明粉一錢服之,立效。

山梔仁十五枚,炒焦 水一盞,煎至六分,入生姜自然汁三匙令辣,再煎少沸,熱飲;或入川芎一錢尤妙。

梔萸丸 治氣實心痛。

山梔仁炒焦,三兩 吳萸 香附各五錢

右為末,蒸餅丸,如花椒大,每二十丸,生地黃酒洗,同生姜煎湯服。

萸連梔子丸 治濕熱心痛,引小腹欲作疝者。

吳茱萸 黃連 山梔仁炒 滑石細末,各五錢 荔枝核燒存性,三錢

右為末,姜汁糊丸服。

海石散 治脾痛疝痛。

海石二錢 香附一錢

右為末,川芎、山梔煎湯,入姜汁令辣,調(diào)服。實者可煅牡蠣粉二錢,酒調(diào)服。

白螺殼丸 治痰積,胃脘作痛。

白螺螄殼火煅 南星 滑石 蒼朮 山梔仁 香附子各一兩 枳殼 青皮 木香 半夏制 砂仁各五錢 春加川芎,夏加黃連,秋冬加吳萸,為末,姜汁浸,蒸餅為丸菉豆大,每五十丸姜湯下。

失笑散 治心氣痛及小腸氣痛不可忍。

蒲黃 五靈脂各等分

右為末,每二錢,先以酢調(diào)成膏,入水一盞煎,空心熱服。

單干漆丸 治九種心痛,惡心吐水,腹脅積聚滯氣,婦人瘀血作痛,尤效。

干漆炒煙盡

右為末,酢糊丸梧子大,每五七丸,熱酒或酢湯下。

延胡索丸 治死血作痛神效。

桃仁三十枚 延胡索一兩半 桂心 紅花 滑石 紅曲各五錢

右為末,蒸餅為丸服。

芎朮散 治痰積作痛,脈滑小便不利。

川芎 蒼朮 香附子 白芷各等分

右為末,磨木香姜汁,點熱湯調(diào)服。

酒煮當(dāng)歸丸 治小腹寒痛。

當(dāng)歸一兩 黑附子 良姜各七錢 茴香五錢,四味酒一碗煮,焙干 甘草 苦楝 丁香各五錢 延胡索四錢 全蝎炒黃,三錢柴胡二錢 木香 升麻各一錢

右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五七十丸,空心淡酢湯下。忌油面酒膩生冷。

木香分氣丸 治一切氣逆,心胸痞悶,腹脅虛脹。或加丁皮、藿香、姜黃、砂仁、檀香,常服寬中進食。

木香 甘松各一兩 甘草六兩 香附一斤 莪朮半斤

右為末,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姜湯、橘皮煎湯任下。

木香順氣丸 治一切氣逆,心腹脹痛。

木香 蘿卜子 大腹皮各五錢 枳殼 陳皮 故紙 香附各一兩 黑 六兩

右為末,水丸梧子大,每五十九,溫水下。

沉香降氣湯 治陰陽壅滯,氣不宣通,胸膈痞悶。

沉香鎊二錢 縮砂仁五錢 生甘草一兩二錢 香附四兩

右為末,每二錢入鹽少許,白湯調(diào)服。

退熱清氣湯 治氣逆身熱,中脘痞滿。

柴胡 橘皮 茯苓各一錢 香附七分 半夏 枳殼各八分 川芎五分 縮砂仁七?!∧鞠恪「什莞魅帧〗鍦胤?

枳橘湯 治胸痹,胸中氣塞短氣,須審氣滯何部分以引經(jīng)藥導(dǎo)之。

橘皮八錢 枳殼一錢半 生姜四錢 郁甚加姜黃少許,水煎,食遠溫服。

橘皮一物湯 治血氣攻刺,及感風(fēng)寒暑濕,初證通用,凡酒食所傷,中脘痞塞妨悶,嘔吐吞酸。

橘皮洗凈一兩 新汲水煎,溫服。

清膈蒼莎丸 治因濕熱痰火氣滯。

蒼朮二兩 香附一兩半 黃芩 黃連各五錢

右為末,用紅熟(艸舌)蔞去皮,搗糊和丸菉豆大,每三十丸,溫湯下。

大建中湯 治虛勞寒澼,飲在脅下,決決有聲,飲已如從一邊下決決然也,有頭并沖皮起,引兩乳內(nèi)痛,里急,善夢失精,氣短目(目巟)(目巟),惚惚多忘。

蜀椒二合 半夏一升 生姜一斤 甘草二兩 人參三兩 飴糖八兩

右六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三升,去滓,內(nèi)糖,溫服七合。里急拘引,加芍藥、桂心各三兩。手足厥,腰背冷,加附子一枚。勞者加黃芪一兩。

金鈴子散 治熱厥心痛,或作或止,久不愈者。

金鈴子 延胡索各一兩

右為末,每服三錢,酒調(diào)下,痛止與積朮丸。

烏頭赤石脂丸 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烏頭炮一分 附子炮半兩 干姜炮 赤石脂 蜀椒各一兩

右五味,為末,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效稍加服。

(艸舌)蔞薤白半夏湯 治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

(艸舌)蔞實一枚 薤白三兩 白酒一斗 半夏半升

右四味同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扶陽助胃湯 治寒客腸胃,卒然心腹大痛。

附子炮去皮臍,二錢 干姜炮,一錢半 草豆蔻 益智仁 人參 炙甘草 官桂 白芍各一錢 吳茱萸 陳皮 白朮各五分

右銼如麻豆,都作一服,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

桂枝生姜枳湯 治心中痞,厥逆心懸痛。

桂枝 生姜各一兩 枳實五個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果附湯 治寒氣心痛。

附子 草果 良姜等分 以酒煎服立效。

二姜丸 養(yǎng)脾溫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寬胸下氣,進飲食,及一切冷物所傷,并皆治之。

干姜炮 良姜

右等分為細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后陳皮湯。妊娠婦人不宜服。

木香丸 治食積心痛。

白蔻一錢 木香 丁香 三棱 蓬朮 青皮 陳皮各二錢半 檳榔二錢 巴豆肉十五粒,用酢煮令無白心

右為末,酢糊丸麻子大。

硇砂丸 治一切積聚痰飲心痛。

硇砂 三棱 干姜 白芷 巴豆去油,各半兩 大黃末 干漆各半兩 木香 青皮 胡椒各一分 檳榔 肉豆蔻各一個

右為細末,釅酢二升,煎五七沸,后下三棱、大黃末,同煎五七沸,入硇砂同煎成膏,稀稠得所,入諸藥和勻,杵丸如菉豆大,年深成塊,生姜湯下四五丸。食積,熟水下;白痢,干姜湯下;赤痢,當(dāng)歸湯,蔥酒亦得。

麻黃桂枝湯 治外因心痛,惡寒發(fā)熱,內(nèi)攻五臟,胸腹拘急,不得轉(zhuǎn)側(cè)。

麻黃去節(jié),湯浸,焙 桂心 芍藥 細辛去苗 干姜 甘草炙,各七錢半 半夏 香附各五錢

右銼,每五錢,水盞半,生姜五片,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大便秘,入大黃,量虛實加減。

檳桂湯 治心疼甚效。

檳榔 桂心 葛根 甘草 細辛 半夏制 桔梗 枳殼 川芎 防風(fēng)

右等分,惟甘草半之,水煎服。有人心疼,諸藥不效,服此愈。

化蟲丸 治蟲積心胃痛。

鶴虱 檳榔 胡粉炒 苦楝根去皮,各五十兩 白礬飛,十二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口县| 六安市| 陆川县| 汉川市| 乌兰浩特市| 晋中市| 什邡市| 叙永县| 安阳县| 建始县| 屏南县| 普洱| 墨竹工卡县| 太仆寺旗| 阿拉善左旗| 遂昌县| 迁西县| 乐亭县| 治多县| 江阴市| 宜川县| 武义县| 民勤县| 新平| 涞水县| 韩城市| 武义县| 禹城市| 巴林左旗| 屏南县| 吉首市| 宁海县| 邛崃市| 大新县| 安陆市| 密云县| 凉山| 贵定县| 中西区| 广饶县| 铜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