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后記 更新時間:2024-05-23 16:55:47
- 日本思想史年表
- 參考文獻
- 后記
- 結語——二層結構的哲學
- 生命倫理學的定位
- 應用倫理學的問題——關注事件發生的現場
- 關注事件本身
- 戰后哲學的傾向
- 新學院派的哲學
- 3. 戰后的哲學及其變遷
- 戰后思想史的轉折點——新的相對化和后現代主義思想
- 生活的視角——鶴見俊輔
- 大眾與思想——吉本隆明
- 戰后價值觀的相對化或深化——竹內好
- 圍繞著內心習慣之思考,或對日語的哲學性分析
- 森有正——二元方式和第三人稱
- 家族的演變
- 2. 戰后思維的相對化——主體、作為的理解方式
- 何謂近代主義
- 戰后思想的發展與轉變
- 何謂近代的主體
- 自然與作為
- 戰后價值觀的思想——丸山真男
- 1. 戰后思想的開端
- 第五章 現代
- 戰敗預感之中——《日本的靈性》與《先祖的故事》
- 近年的動向
- 近代主義——丸山真男
- 現象學立場——土田杏村
- 漢學的傳統——津田左右吉
- 唯物論、馬克思主義——永田廣志與三枝博音
- 從文獻學到解釋學——和辻哲郎
- 德國文獻學與國學——芳賀矢一與村岡典嗣
- 10. 近代的日本思想史研究與哲學
- 近代日本的哲學史
- 倫理思想史的研究
- 《作為人間學的倫理學》及其體系
- 和辻哲郎——倫理學與文化研究
- 西田哲學的發展
- 西田哲學的誕生
- 講壇哲學的產生
- 哲學這一用語
- 思想史與哲學
- 9. 近代日本的哲學
- 轉變立場
- 近代的超克
- 戰時體制下的其他思想
- 戰時體制下的思想與哲學
- 何謂超國家主義
- 北一輝及其思想
- 超國家主義的抬頭
- 8. 昭和的超國家主義與戰時思想
- 新女性
- 多種多樣的思想
- 美濃部學說
- 吉野作造與民本主義
- 大正民主的起因
- 7. 大正民主思想及其歸宿
- 森鷗外、永井荷風
- 夏目漱石
- 浪漫主義、個人主義——北村透谷
- 6. 轉而研究內面
- 社會主義的思想
- 社會問題與工會運動
- 5. 社會主義思想
- 新渡戶稻造
- 內村鑒三與不敬事件
- 基督教與國家主義的沖突
- 由儒教的啟蒙主義產生的反宗教
- 西村茂樹——世教與世外教
- 4. 國民道德論與基督教
- 志賀重昴與《日本風景論》
- 自由民權運動的衰退與國權派的崛起
- 中江兆民的思想
- 植木枝盛
- 自由民權運動的思想
- 自由民權運動的開端
- 3. 自由民權運動
- 西周
- 福澤諭吉
- 明六社與《明六雜志》
- 2. 明六社及其成員
- 對西方科學的接受
- 西方文明的吸收與近代化思想諸相
- 1. 明治啟蒙思想及其發展
- 第四章 近代
- 近世、幕末的民眾宗教(新宗教)
- 吉田松陰
- 洋學者——佐久間象山
- 會澤正志齋
- 藤田幽谷
- 水戶學
- 幕末的儒學
- 儒學的實學化
- 蘭學
- 9. 蘭學與幕末諸思想
- 農民思想家——二宮尊德
- 有特點的思想家——安藤昌益
- 懷德堂——大坂町人的學舍
- 石田梅巖
- 石門心學
- 近松門左衛門
- 井原西鶴
- 町民、商人的獨特思想
- 8. 町人、農民的思想
- 平田派與幕末國學
- 平田篤胤
- 宣長知識世界的風景
- 物哀論與理的批判
- 宣長的思想——歌論與歌物語
- 賀茂真淵——“似同實異之心”的風景
- 契沖
- 戀的發現——不倫之戀
- 戶田茂睡
- 前期國學
- 何謂國學
- 7. 國學思想
- 近世佛教的思想
- 《葉隱》
- 《三河物語》
- 武士的存在
- 6. 武士道與近世思想諸相
- 寬政異學之禁
- 新井白石
- 多樣性學問的發展
- 5. 儒教學問與教養的發展
- 荻生徂徠
- 白日十字街頭之學
- 伊藤仁齋
- 4. 古義學、古文辭學的成立
- 山鹿素行
- 熊澤蕃山
- 中江藤樹與陽明學
- 貝原益軒
- 對朱子學的懷疑——關于“理”
- 3. 儒教思想的多樣性發展——朱子學與反朱子學
- 山崎暗齋與崎門派
- 朱子學與陽明學
- 儒教的發展與朱子學
- 林羅山與朱子學
- 松永尺五
- 藤原惺窩
- 由禪至朱子學
- 2. 朱子學派的登場
- 新的世界觀
- 天主教與日本思想
- 知性人物群像
- 對宗派具體形態的看法與宗論
- 無之宗教與天主教
- 上帝與神
- 天主教的教義
- 基督教傳入東亞
- 1. 天主教的傳來及其思想
- 第三章 近世
- 五山思想與文學
- 民間藝能與歌謠集
- 水墨畫、庭園、茶湯、花
- 歌論與連歌論
- 鎮魂的形式
- 井筒
- 時分之花、離見之見
- 《風姿花傳》
- 世阿彌與能的思想
- 自然的慰藉與無常
- 了知無常
- 《徒然草》與無常觀
- 中世歌論的審美意識 ——和歌與幽玄
- 室町時代與其思想文化
- 5. 藝道論與室町文化
- 對其他宗派的批判——四格言
- 日蓮——《法華經》的行者與題目
- 道元——修證一等
- 絕對他力
- 往相回向與還相回向
- 惡人正機說
- 親鸞——對絕對他力的信仰
- 稱名念佛之行
- 《選擇本愿念佛集》
- 鐮倉的新佛教——凈土信仰與法然
- 4. 凈土教與鐮倉佛教的思想
- 伊勢神道
- 給后世的影響
- 正統與正理
- 神國日本
- 3. 《神皇正統記》——正理與歷史
- 《平家物語》——諸行無常
- 中世人慈圓
- 歷史下降的必然性與超越性存在
- 因事見理
- 王法與佛法
- 2. 《愚管抄》與《平家物語》
- 榮華的記憶——《大鏡》與四鏡
- 武士的登場
- 1. 歷史物語、中世史書的思想——貴族的榮華與武士的登場
- 第二章 中世
- 凈土信仰的發展
- 惠心僧都源信與凈土信仰
- 政治思想——日本律令的成立與變化
- 凈土信仰的產生
- 自負、憂愁、躊躇
- 貴族的生活與思想——從《紫式部日記》談起
- 物語的成立
- 和歌的隆盛
- 平假名文學
- 平假名的出現
- 國風化的意義
- 7. 王朝文化與思想
- 何謂密教
- 中國佛教與天臺宗、真言宗
- 《十住心論》與心階
- 《三教指歸》——東亞思想俯瞰
- 空海
- 本覺思想
- 差別與平等
- 最澄與天臺思想
- 平安佛教的成立
- 6. 佛教的深化——平安佛教的思想
- 何謂奈良佛教
- 對太子的信仰
- 二世界說
- 5. 圣德太子的傳說
- 神與佛
- 因果報應的觀念
- 佛教的接受史與《日本靈異記》
- 佛教傳入日本——“佛相貌端嚴”
- 何謂佛教
- 佛教的接受與思想史
- 4. 佛教的接受與發展——古代佛教的形態
- 《萬葉集》中的思想史
- 《萬葉集》的時代——社會變革
- 地方與民眾
- 詩歌的形式——雜歌、相聞歌與挽歌
- 世界——人、自然與神
- 古代詩歌的集大成者——《萬葉集》
- 《萬葉集》與思想史
- 大國主神與出云神話——詩歌的誕生
- 歌的誕生
- 3. 詩歌的誕生與《萬葉集》
- 《古事記》與《日本書紀》——記紀的思想史
- 何謂神
- 國讓——高天原神的降臨
- 天地初始的神話
- 編撰歷史方面的嘗試
- 《古事記》——神話思維
- 2. 神話中的思想
- 他人眼中的日本——中國史書與地緣政治學位置
- 列島的形成
- 自然史與思想史
- 1. 日本的境域
- 第一章 古代
- 接受與選擇、外與內——思想史中的相對主義觀點
- 何謂日本思想
- 前言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前言
- 何謂日本思想
- 接受與選擇、外與內——思想史中的相對主義觀點
- 第一章 古代
- 1. 日本的境域
- 自然史與思想史
- 列島的形成
- 他人眼中的日本——中國史書與地緣政治學位置
- 2. 神話中的思想
- 《古事記》——神話思維
- 編撰歷史方面的嘗試
- 天地初始的神話
- 國讓——高天原神的降臨
- 何謂神
- 《古事記》與《日本書紀》——記紀的思想史
- 3. 詩歌的誕生與《萬葉集》
- 歌的誕生
- 大國主神與出云神話——詩歌的誕生
- 《萬葉集》與思想史
- 古代詩歌的集大成者——《萬葉集》
- 世界——人、自然與神
- 詩歌的形式——雜歌、相聞歌與挽歌
- 地方與民眾
- 《萬葉集》的時代——社會變革
- 《萬葉集》中的思想史
- 4. 佛教的接受與發展——古代佛教的形態
- 佛教的接受與思想史
- 何謂佛教
- 佛教傳入日本——“佛相貌端嚴”
- 佛教的接受史與《日本靈異記》
- 因果報應的觀念
- 神與佛
- 5. 圣德太子的傳說
- 二世界說
- 對太子的信仰
- 何謂奈良佛教
- 6. 佛教的深化——平安佛教的思想
- 平安佛教的成立
- 最澄與天臺思想
- 差別與平等
- 本覺思想
- 空海
- 《三教指歸》——東亞思想俯瞰
- 《十住心論》與心階
- 中國佛教與天臺宗、真言宗
- 何謂密教
- 7. 王朝文化與思想
- 國風化的意義
- 平假名的出現
- 平假名文學
- 和歌的隆盛
- 物語的成立
- 貴族的生活與思想——從《紫式部日記》談起
- 自負、憂愁、躊躇
- 凈土信仰的產生
- 政治思想——日本律令的成立與變化
- 惠心僧都源信與凈土信仰
- 凈土信仰的發展
- 第二章 中世
- 1. 歷史物語、中世史書的思想——貴族的榮華與武士的登場
- 武士的登場
- 榮華的記憶——《大鏡》與四鏡
- 2. 《愚管抄》與《平家物語》
- 王法與佛法
- 因事見理
- 歷史下降的必然性與超越性存在
- 中世人慈圓
- 《平家物語》——諸行無常
- 3. 《神皇正統記》——正理與歷史
- 神國日本
- 正統與正理
- 給后世的影響
- 伊勢神道
- 4. 凈土教與鐮倉佛教的思想
- 鐮倉的新佛教——凈土信仰與法然
- 《選擇本愿念佛集》
- 稱名念佛之行
- 親鸞——對絕對他力的信仰
- 惡人正機說
- 往相回向與還相回向
- 絕對他力
- 道元——修證一等
- 日蓮——《法華經》的行者與題目
- 對其他宗派的批判——四格言
- 5. 藝道論與室町文化
- 室町時代與其思想文化
- 中世歌論的審美意識 ——和歌與幽玄
- 《徒然草》與無常觀
- 了知無常
- 自然的慰藉與無常
- 世阿彌與能的思想
- 《風姿花傳》
- 時分之花、離見之見
- 井筒
- 鎮魂的形式
- 歌論與連歌論
- 水墨畫、庭園、茶湯、花
- 民間藝能與歌謠集
- 五山思想與文學
- 第三章 近世
- 1. 天主教的傳來及其思想
- 基督教傳入東亞
- 天主教的教義
- 上帝與神
- 無之宗教與天主教
- 對宗派具體形態的看法與宗論
- 知性人物群像
- 天主教與日本思想
- 新的世界觀
- 2. 朱子學派的登場
- 由禪至朱子學
- 藤原惺窩
- 松永尺五
- 林羅山與朱子學
- 儒教的發展與朱子學
- 朱子學與陽明學
- 山崎暗齋與崎門派
- 3. 儒教思想的多樣性發展——朱子學與反朱子學
- 對朱子學的懷疑——關于“理”
- 貝原益軒
- 中江藤樹與陽明學
- 熊澤蕃山
- 山鹿素行
- 4. 古義學、古文辭學的成立
- 伊藤仁齋
- 白日十字街頭之學
- 荻生徂徠
- 5. 儒教學問與教養的發展
- 多樣性學問的發展
- 新井白石
- 寬政異學之禁
- 6. 武士道與近世思想諸相
- 武士的存在
- 《三河物語》
- 《葉隱》
- 近世佛教的思想
- 7. 國學思想
- 何謂國學
- 前期國學
- 戶田茂睡
- 戀的發現——不倫之戀
- 契沖
- 賀茂真淵——“似同實異之心”的風景
- 宣長的思想——歌論與歌物語
- 物哀論與理的批判
- 宣長知識世界的風景
- 平田篤胤
- 平田派與幕末國學
- 8. 町人、農民的思想
- 町民、商人的獨特思想
- 井原西鶴
- 近松門左衛門
- 石門心學
- 石田梅巖
- 懷德堂——大坂町人的學舍
- 有特點的思想家——安藤昌益
- 農民思想家——二宮尊德
- 9. 蘭學與幕末諸思想
- 蘭學
- 儒學的實學化
- 幕末的儒學
- 水戶學
- 藤田幽谷
- 會澤正志齋
- 洋學者——佐久間象山
- 吉田松陰
- 近世、幕末的民眾宗教(新宗教)
- 第四章 近代
- 1. 明治啟蒙思想及其發展
- 西方文明的吸收與近代化思想諸相
- 對西方科學的接受
- 2. 明六社及其成員
- 明六社與《明六雜志》
- 福澤諭吉
- 西周
- 3. 自由民權運動
- 自由民權運動的開端
- 自由民權運動的思想
- 植木枝盛
- 中江兆民的思想
- 自由民權運動的衰退與國權派的崛起
- 志賀重昴與《日本風景論》
- 4. 國民道德論與基督教
- 西村茂樹——世教與世外教
- 由儒教的啟蒙主義產生的反宗教
- 基督教與國家主義的沖突
- 內村鑒三與不敬事件
- 新渡戶稻造
- 5. 社會主義思想
- 社會問題與工會運動
- 社會主義的思想
- 6. 轉而研究內面
- 浪漫主義、個人主義——北村透谷
- 夏目漱石
- 森鷗外、永井荷風
- 7. 大正民主思想及其歸宿
- 大正民主的起因
- 吉野作造與民本主義
- 美濃部學說
- 多種多樣的思想
- 新女性
- 8. 昭和的超國家主義與戰時思想
- 超國家主義的抬頭
- 北一輝及其思想
- 何謂超國家主義
- 戰時體制下的思想與哲學
- 戰時體制下的其他思想
- 近代的超克
- 轉變立場
- 9. 近代日本的哲學
- 思想史與哲學
- 哲學這一用語
- 講壇哲學的產生
- 西田哲學的誕生
- 西田哲學的發展
- 和辻哲郎——倫理學與文化研究
- 《作為人間學的倫理學》及其體系
- 倫理思想史的研究
- 近代日本的哲學史
- 10. 近代的日本思想史研究與哲學
- 德國文獻學與國學——芳賀矢一與村岡典嗣
- 從文獻學到解釋學——和辻哲郎
- 唯物論、馬克思主義——永田廣志與三枝博音
- 漢學的傳統——津田左右吉
- 現象學立場——土田杏村
- 近代主義——丸山真男
- 近年的動向
- 戰敗預感之中——《日本的靈性》與《先祖的故事》
- 第五章 現代
- 1. 戰后思想的開端
- 戰后價值觀的思想——丸山真男
- 自然與作為
- 何謂近代的主體
- 戰后思想的發展與轉變
- 何謂近代主義
- 2. 戰后思維的相對化——主體、作為的理解方式
- 家族的演變
- 森有正——二元方式和第三人稱
- 圍繞著內心習慣之思考,或對日語的哲學性分析
- 戰后價值觀的相對化或深化——竹內好
- 大眾與思想——吉本隆明
- 生活的視角——鶴見俊輔
- 戰后思想史的轉折點——新的相對化和后現代主義思想
- 3. 戰后的哲學及其變遷
- 新學院派的哲學
- 戰后哲學的傾向
- 關注事件本身
- 應用倫理學的問題——關注事件發生的現場
- 生命倫理學的定位
- 結語——二層結構的哲學
- 后記
- 參考文獻
- 日本思想史年表
- 出版后記 更新時間:2024-05-23 16: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