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日本思想全史作者名: (日)清水正之本章字數: 2085字更新時間: 2024-05-23 16:54:27
《古事記》與《日本書紀》——記紀的思想史
《古事記》均以漢字形式寫成。雖有使用原日本語發音,但意思以漢字呈現,因此至今仍被認為是變體漢文。漢字音、訓讀分開使用,以下再次引用原文開頭內容:
天地初發之時,于高天原成神名,天之御中主神。訓高下天云阿麻。下效此。次高御產巢日神,次神產巢日神。此三柱神者,并獨神成坐而,隱身也。
小字注解部分(訓高下天云阿麻。下效此)意在告訴讀者,“高”下面的“天”字讀作“阿麻(AMA)”,下同。沒有特別注記的地方,例如“天地初發之時”的發音即不確定。一說讀作“天地はじめてひらけしとき”,也有讀作“天地はじめておこりしとき”的。到底如何發音,眾說紛紜,尚不明確。
而《日本書紀》以漢文(中文)表記,一般認為是由精通中文者、使用日式中文者等數人執筆寫就。開頭部分如下:
古天地未剖,陰陽不分,混沌如雞子,溟涬而含牙。及其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淹滯而為地,精妙之合摶易,重濁之凝竭難。故天先成而地后定,然后神圣生其中焉。故曰:開辟之初,洲壤浮漂,譬猶游魚之浮水上也。于時,天地之中生一物,狀如葦芽,便化為神,號國常立尊。(至貴曰尊,自余曰命,并訓美舉等也。下皆效此。)次國狹槌尊。次豐斟渟尊,凡三神矣。乾道獨化,所以成此純男。一書曰:天地初判,一物在于虛中。
狀貌難言。其中自有化生之神。號國常立尊,亦曰國底立尊,次國狹槌尊。…… (巖波文庫《日本書紀》一)
宇宙的開辟以陰陽論描繪,可見受到中國思維的直接影響。這一點《古事記》的序言也與《日本書紀》一樣。不過《古事記》中開天辟地的神靈各不相同。此外,《古事記》中以故事形式記載的大國主神,在《日本書紀》中被簡單記載為:為蒼生施以“恩賴”(一書第六)。如上所述,《日本書紀》中神話傳說的部分是以連貫的文章寫就,而將其他說法以“一書曰”這樣別傳的形式呈現。由此可見進行編輯工作時對各種傳說、古代記錄的考量以及編者的意圖。其中有與《古事記》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之處。
《古事記》重視發語、發聲,而《日本書紀》致力于書面化的語言。這種差異也影響著對這兩本書的理解方式。據《紫式部日記》記載,紫式部因其漢文修養高被稱為“日本紀的御局⑦”。《日本書紀》誕生后不久就成為官僚的教育、學習對象。與此相對,除去一部分神道家,《古事記》幾乎已被人忘卻。《古事記》確實存在過,然而并未被廣泛閱讀。直至江戶初期才得以首次發行(寬永二十一年,即1644年),此后在解讀、公開《古事記》方面,本居宣長功不可沒。(《古事記傳》1764—1798年完成)隨著他的解讀,我們可以在這部作品中看到日本人的本質,即受佛教、儒教影響之前的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及社會形態。借用《古事記傳》中帶有序文性質的《直毗靈》中的話,可以說古代的日本,并不宣揚教(道),人們皆供奉著祖神與天皇,各司其職,安穩地生活著。
本居宣長認為《日本書紀》受“漢義”影響,因此低《古事記》一等。其理由之一是書名中“日本”這一稱呼本身也來自外界(中國),《日本書紀》的漢文體書寫方式也是一個問題。(然而本居宣長的《古事記傳》很大程度上是以《日本書紀》為參考,為《古事記》所作的注解)《古事記》以變體漢文寫成,保留了日語擁有文字之前的語言的古老形態。這與如何理解這兩本書中關于生死、性、冥界、人生以及自然、統治者與民眾的關系等問題息息相關。本居宣長于《古事記》看到了日本人大致的生活形態,即便我們不能輕易認可這一點,但不可否認,在自我意識的誕生這一意義上,這兩部風格迥異的著作,對后世的思想史有著極大的影響。(神野志隆光《何為古事記》等)
“記紀”中對神的信仰有時被稱為“古神道”。天臺、真言的神道論以及吉田神道、儒教神道等都是對神道的理論化所作的嘗試。這些嘗試大多源于《日本書紀》。本居宣長十分看重《古事記》,他死后,自稱其弟子的平田篤胤不斷地追尋《古事記》與《日本書紀》的原型,最終自創了“開辟論”。幕末至明治初期極具影響力的國學家都面臨著如何全面、客觀地看待這兩本書中神話解釋的問題。例如大國隆正認為,一方面與基督教相比,《古事記》與《日本書紀》如日月光輝,是無與倫比的;但同時認為以“記紀”為本源的當時“日本的四流神道”力所不逮。由此可見,神典絕對性的建立變得不再容易。繼而成形的國家神道,其實并非延續了幕末國學的紛亂與問題意識,而是將《日本書紀》中的神話世界進行了近代化改編的產物。
圍繞近世神話產生的各種思想上的研究嘗試與成果,雖形式有所改變,卻為明治以后的思想研究、神話研究所繼承。因戰前對國家神道的批判,戰后一段時間內,神話的研究是為人忌諱的。因此需要以新的角度來看待神話。比較一神教的文明與多神教的文明時,從哲學角度對神話傳說進行考察,對今后將大有裨益。
①天武天皇,673—686年在位。
②元明天皇,707—715年在位。
③天平文化,指圣武天皇(724—749年在位)遷都至奈良平城京后,直到8世紀中葉為止興盛的貴族、佛教文化。
④大化改新,645年日本進行一連串社會改革,主要內容是廢除當時豪族專政的制度,并效法中國唐朝體制成立中央集權國家,影響深遠。
⑤室町時代,1336—1573年。
⑥迦微,即神。
⑦御局,古時對女官的敬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