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籌謀十年,朱元璋能聽見我心聲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遷都
洪武二十五年春。
二月二,正是龍抬頭的日子。
今日朝會。
朱元璋高坐于龍椅之上,面色平靜,但任誰來看了都知道,他此時的心情非常不好。
皇帝要么怒氣沖沖,要么喜上眉梢,向來不愛掩蓋情緒,事實上也沒有幾個人可以讓他忍耐自己的情緒。
所以,一旦他看著波瀾不驚時,多半就是有事要發生了。
群臣盡皆低頭不言語,眼觀鼻鼻觀心,連與他對視一眼都缺乏勇氣。
“遷都之事,可商議出個章程來了?”
掃視群臣一圈后,朱元璋聲音淡淡。
沒人作聲。
關于皇帝陛下為何如此,這一問,大家心里便都有數了。
雖然宮中并未聲張,但大家都知道,太子殿下朱標最近身體欠佳。自從去歲太子被派去關中、洛陽一帶考察遷都事宜,回京后便一病不起。
這事兒不小,卻沒人敢提,尤其是在朱元璋面前。
皇帝對這位太子爺可謂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以前要是有人敢在朝會上參太子一本什么,不必東宮出聲,陛下就會先把人罵個狗血淋頭。
不過事實上也沒人敢如此。
畢竟滿朝文武都很清楚,在皇后娘娘薨逝后,全天下能在皇帝發怒時勸住他不要大開殺戒的,恐怕也只有太子一個人了。
不說討好太子,起碼也不能跟東宮硬抬杠,否則真禍到臨頭了誰來救他們啊?
再者,早在十幾年前開始,太子殿下便開始坐鎮文華殿,替皇帝處理公務,皇帝有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由他幫忙分擔的,而太子的處事方式比皇帝要寬厚太多了,眾臣都打心眼里希望這位太子能早些登基——
沒有咒皇帝陛下死的意思,就是一種美好的祝愿。
現在,朱元璋這幅模樣,大家都隱隱有了些猜測。
多半是太子又不大好了……這可怎么辦?
太子能不能順利登基先不說,這最重要的問題是,千萬別牽連到自己身上啊!
“尸位素餐,酒囊飯袋。”
看著這幫齊刷刷低頭不敢言語的家伙,本就心氣兒不順的朱元璋那股邪火都快沖上天靈蓋了。
他猛地一拍龍椅扶手,怒道:
“太子去歲就親自到關中視察過,寫的多篇疏論都翔實真切,爾等坐在應天府里等著他給喂飯吃,如今半年都過了,還沒議出個章程,咱給你們俸祿是專吃干飯的嗎?!”
終于發火了!
奉天殿內所有人都紛紛松了口氣。
不怕皇帝發脾氣,就怕他憋著憋著來個大的啊!
工部尚書上前一步,趕緊把黑鍋給接住,再給其他人一人一份:
“啟稟陛下,遷都之事非同小可,照史書上來看,歷朝歷代遇到此事,議上數年都是有的,實在不是三月半載便能安排妥當的。”
“太子殿下親自趕赴關中,傳回的消息對商討大有裨益,但此事需六部協同商議,人多便有不少意見分歧,例如我工部需做宮城規劃,戶部要列出遷都需要的錢糧人手,兵部要分析新都城周邊的兵力布置,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還請陛下息怒,此事急不得啊。”
此言說畢,不論立場身份,殿內群臣紛紛朝工部尚書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敢在陛下面前請他多給點時間,實乃勇士也!
而收到眾人注目禮的工部尚書,則是往后退了一步,隱沒于群臣隊伍之中,深藏功與名。
龍椅上。
朱元璋聽到他的發言,心里剛剛才撒出去的那股火又再次升騰起來。
他是開國之主,且親自執掌朝政多年,凡事親力親為,自然知道工部所言屬實。
遷都向來都是大工程,數年都說得少了,要在不過度耗費民力財力的情況下辦妥當,恐怕歷經兩代皇帝才能順利竣工。
但問題是,這事兒是標兒親自去辦的,甚至還因為此事染了病,回到應天府后就重病臥床,太醫天天就住在東宮也沒見好。
當爹的怎么能不急?
朱元璋一來是想讓這事趕緊落定,告訴兒子,也算是沖個喜,讓標兒高興高興。二來也是擔心標兒性情寬和,遷都事宜若拖到自己死后標兒登基,很多事情怕是就又要平添不少阻力。
著急,才是正常的。
可偏偏大臣們說得又不是假話,這事根本也急不出個結果來,哪怕他一怒之下砍幾個腦袋,拿著刀追在他們身后,沒商量好就是沒商量好,砍頭也逼不出來。
想到這些,朱元璋心里那股火幾乎就要沖上天靈蓋了,立即想再發通脾氣斥責群臣。
但正此時,他耳中忽然傳來了一個年輕男子的聲音。
【嘶,這朱重八果然名不虛傳啊,對朱標跟對眼珠子似的,這會兒朱標應該已經病重了吧,他怕不是想趕緊弄好遷都的事情,讓朱標安心?】
【聽說現在新都城是在長安和洛陽倆地方選,嘖嘖嘖,老朱如今怕是想破腦袋都想不到,真正的下一任都城,居然是在北邊。】
【也罷也罷,這事兒我懶得摻合,算算日子,朱標還有兩月就要病逝了,到時候老朱就會大開殺戒,洪武四大案中的藍玉案也要提上日程了。我這身份估計都活不過今年,考慮那些干嘛?還是趁早想辦法坐船出海,趕緊跑路為妙!】
朱元璋神色一凝,目光如炬,一雙如鷹似狼的眼睛在殿內眾人臉上逡巡。
他想找出來,是誰敢在此時此刻說出這等大逆不道之言,若讓他找見,定要當場砍了這廝腦袋!
可惜,他失敗了。
不僅沒找到人,而且朱元璋還發現,群臣面色如常,還是跟剛才一樣緘默不敢說話,似乎壓根就沒有聽見那個聲音一樣。
這么大逆不道的言語,殿內有任何一人聽見,都不可能熟視無睹。
這……見鬼了?
朱元璋目露驚疑,但他罕見地掩蓋住了自己的情緒。
似乎是想試驗自己心中猜想,朱元璋沉著臉,又道:
“太子最近身子不大好,許多事情,咱年紀大了,一人處置有些費勁,諸卿還是多勞心,莫要讓咱再在一些小事上費神了,不大重要的就壓后再議,等太子病愈了不遲。”
【病愈?老朱啊老朱,我特么也想你兒子能病愈啊,問題是他注定要死,老子救不活能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