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手銃的改造

藍盛看著桌前的三張圖紙陷入了沉思。

早在歷史上就有記載,火銃的雛形起源于宋朝的突火槍,在元朝改良后變為火銃且達到盛行的程度。

而到了明朝初期,朱元璋根據實戰的需要將其發展成洪武系列火銃。

不過傳統的火銃,尤其是手銃在精準和射程上有很大的欠缺,直到永樂年間再通過朱棣的改良才成為了全新的制式裝備。

如今朱元璋下了令,明確要求虞衡司在手銃上加以改良。

似乎也是有意為后頭朱棣的北征做準備。

當然,這些都是藍盛自己的猜想。

咱們的陛下更多就是想看看,這位從未來的人該如何一步一步將大明推上頂峰。

藍盛除了精通歷史,其他都是一知半解。

不知道虞衡司內會不會有第二個穆琳瑯出現。

“藍侍郎,以我所見,目前手銃最大的問題應該先考慮其安全性,畢竟武器只是輔佐,人才是關鍵。如果我們能先減少其使用時的風險,也是一種進步。之后再去考慮其他。”

這不,說曹操,曹操就到。

說話的男人是虞衡司四主事之一,年近三十,卻不似其他官者愛留胡須。

頗有一股書生氣。

只可惜,家世低微,好不容易中舉,兢兢業業十幾年得到了現在的主事位置。

這些資料是藍盛上任前查到的。

黃亮此前就提出過馬具安全的問題,可惜差點被上司搞掉了官職,好在工部尚書是個愛才的,這才保住了他的位置。

“哦?黃主事有何見解,不妨說來聽聽。”

藍盛天生的好面相,溫潤儒雅,一看就是好說話的。

黃亮有些難堪得捏了捏自己的衣袖。

雖然對方看著面善,可不代表真的好說話,而且來歷太大,這次可不一定能像上次一樣僥幸得尚書大人相助。

但黃亮既然敢提這話,自然也有他的一套行事標準。

相比較馬具而言,火銃的威力更大,若是弄不好更容易讓士兵受傷。

“我認為首當其沖的應是在尾部加上手柄,最好能隔熱,這樣不僅方便拿取,也可以防止火銃發射彈藥后的殘熱導致士兵燙傷。

其次我認為應該對一次可發射彈藥的數量進行控制,避免過少的發射無力,或者過多的突然爆裂。但實際上還需要經過多次試驗才能得到精確的標準,花費的心力和時間會很多。”

黃亮到后頭的話越來越輕,似乎是因為另外三個主事的竊竊私語和藍盛的眉頭緊皺。

但實際上藍盛皺眉只是沒想到自己竟然能遇上,如此有見解的武器制造者,但對方已經沒有了信心。

“藍侍郎,我只是提出一些見解,具體的還是看您如何才是。”

黃亮學乖了不少。

工部尚書說過,有想法并不能代表全部,若連位置都保不住,其他的純屬瞎扯淡。

“我覺得黃主事說得非常有道理。那首先關于隔熱手柄的用料,我認為可以嘗試用鐵,我曾在一本書籍上讀到過,鐵屬于性能非常良好的導熱體,能夠減少熱量的傳遞。

而銅制雖能堅固銃體本身卻也是加劇了熱度的蔓延,所以作戰時不少士兵會因為握不住銃身而錯失落于下風。其次關于彈藥量的控制,或可嘗試制造出一種專門填裝彈藥的彈夾且因此還需要改造銃體本身,使得該彈夾方便裝填和取出,接著便是大批量生產彈夾分發于每個士兵手中,讓他們牢記每一次可發射彈藥的數量并熟練如何改換彈夾。”

話到這里,藍盛突然想起什么,問了一嘴:“對了,咱們現在的火銃彈藥是粉末狀還是顆粒狀的?”

黃亮這邊則是像在聽什么天書,滿臉激動得應道:“回藍侍郎,乃粉末狀。不過我認為若是能將其研制成顆粒狀,那或許改換彈夾這塊便能變為在一個彈夾內來回裝填彈藥了!如此對于士兵的攜帶上也會有所幫助!”

果然,跟聰明人說話就是簡單,其還能自己發散思維。

接著藍盛便在紙上畫出了自己想象中的手持火銃,如手柄安裝的位置,彈夾的樣式,還有火門蓋和木馬子等。

他對手銃體也做了改良,如前膛由直筒改為由筒口到藥室逐漸增大的形狀,即把藥室壁加厚加寬來方便彈夾的裝取。

至于這些東西要怎么實踐出來,藍盛不會懷疑大明的制造技術,畢竟朱元璋可是軍事上的天才,其登帝后沒少規范軍事,乃至武器的制造和用途,其次他也相信黃亮的能力一定會想辦法搞出來的。

最后就是時間的問題了,這可不是他能管的。

朱元璋收到藍盛承上的圖紙時眼一亮。

朱標更是驚嘆道:“父皇,依兒臣所見,藍盛小子的想法當真可取,其最先考慮的便是咱大明將士們的安危,再是在此基礎上盡可能的將手銃改造成火力和可行性兼備。而且瞧著那奏折的一開始,他還刻意舉薦了下頭的主事,將其的功名一道呈在您眼前。如此倒真是純良可用之才。”

朱元璋好笑道:“可即便如此,這小子的心中還是想著怎么跑路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城市| 临城县| 华蓥市| 双柏县| 贵港市| 疏勒县| 柞水县| 香港 | 璧山县| 南宫市| 玉环县| 德兴市| 新密市| 太湖县| 宁海县| 商都县| 阿图什市| 沁水县| 航空| 民权县| 荣成市| 新晃| 渝北区| 博野县| 西乌| 合山市| 逊克县| 左云县| 黄平县| 抚顺市| 共和县| 建始县| 太原市| 南昌市| 云霄县| 通辽市| 台安县| 芦溪县| 丰城市| 靖安县| 泗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