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從來沒有變過
- 籌謀十年,朱元璋能聽見我心聲
- 最愛油潑面
- 1982字
- 2024-01-23 00:51:43
“慕,慕先生,我怎么覺得前面那個不像是人啊...”
藍盛說這話時上下兩排牙都在抖動。
“嗯?”慕羽皺起眉頭。
“您看啊,首先對方如果是站著的話,那這體型看上去只有幾歲的孩童?可如果對方是像我們這般貓著身子的話,為何又能看到腿和上半身的區分...”
藍盛和慕羽所處的大樹已經在暗渠最外圍房子的邊上,周邊沒了茂密的林子,所以借著月光和屋宅里頭的燈火,大致能看到對面崖壁邊的樹上明顯有一個人的黑影。
不過這黑影正如藍盛形容的,非常奇怪。
身體部分的輪廓勾勒出來,頭和短小的四肢都連接在一個粗大的橢圓形身子上。
當然藍盛是知道侏儒這個概念的,身軀肥胖些也能理解。
最奇怪的是有一陣強風吹動了它周圍的樹葉開始搖曳,可那個黑影卻是穩如泰山,絲毫沒有一點的晃動。
好比只要是活物,哪怕是尸體好了,身上無論是衣物還是毛發都是會被風吹動的。
除非是塊重量足夠的石頭或者木頭...
但哪又有這種形態的呢?
“世上根本沒有什么鬼神一說,你少嚇唬自己了?!?
慕羽拍了下藍盛的肩膀繼續道:“我們先去找李通,那邊若是有動靜,大不了就是一戰?!?
果然是武林高手,動不動就是來戰。
可我不會武啊,我連跑都跑不過你們這幫人。
就在慕羽提著藍盛準備飛身時,突然一塊石子從兩人中間的縫隙穿過。
準確來說,慕羽又救了藍盛一命。
若不是他氣勁大把藍盛往邊上推了一把,這石子大概能直接嵌進藍盛臉上的肉里,或者藍盛就從這么高的地方摔下去變成肉泥了。
“槍王慕羽?”
待兩人平穩從樹上落地后,只見到是孫武吉被慕羽推出去的長槍震退了好幾步。
“這是怎么回事?”
孫武吉收起了手中的長刀,急匆匆上前抓著懵逼的藍盛轉了一圈,確認他沒事才抒了口氣。
“此地不方便說話,先去找李通?!蹦接鸪谅暤?。
“好,三哥就在議事堂里?!睂O武吉并沒有多問便帶起了路。
而三人剛走到議事堂的小院前又遇上了急匆匆趕來的袁毅雄。
“藍勝侄兒?!你小子沒事太好了!”
袁毅雄激動得捶了一下藍盛的胸口,藍盛只覺得胃里翻騰倒海,差點沒忍住把早上的飯都給嘔出來。
各位還真是我的好叔叔啊...
“行了,都進來說話吧。”李通的聲音從里頭傳出來。
藍盛約莫幾天沒有見到李通,他現在這樣子看上去既蒼老又疲態,和之前朱標死后再見到朱元璋的感覺一樣,孤寂還有些無力。
“那個,還是先確認下那顆樹上的存在到底是什么?”藍盛被幾人盯得有些發毛,悻悻道。
慕羽率先提著槍就去了,孫武吉跟在他后頭,兩人算是做個照應。
見狀,藍盛走到李通身邊輕聲說了幾句,袁毅雄也不好奇,只自己坐在那里靜靜等著。
李通臉色越來越難看,尤其是聽到趙明懷可能出事的時候。
議事堂內陷入沉默,藍盛退在一旁也不在言語。
不過十分鐘,慕羽和孫武吉回來了。但孫武吉的手上抱著一個橢圓罐子,兩側是從內部伸出來的小臂,底部則是伸出來的小腿,還有罐口露出的女人腦袋,看上去慘白毫無血色,雖然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才沒有腐爛,可這正是早已經死去的柒言。
啪嗒—李通手里的茶杯摔到了地上,砸得稀爛。
藍盛強壓著泛起的惡心。只聽過把活人做成人彘,怎么還有人會用死人做這種事...
怎么做的意義在哪里?
難道是專門來惡心暗渠的?
議事堂內又是好一陣的沉默。
好半響,李通走到了罐子面前,伸手摸上柒言的頭頂。
“老八,你且讓言之去把柒言埋到后山那排墳里屬于她的位置吧,如今也算是回家了?!?
“是,三哥。”孫武吉的嗓音明顯有些哽咽。
李通的另一只手背在身后,藍盛清楚看到他的手一直在抖。
“對了,你再把十五給喊回來,咱們該是把事情捋捋了?!崩钔戳搜厶旎ò宓?。
藍盛還是壯著膽子看了眼那罐子。
趙明懷說他本來把柒言埋在了蘇州一處好風水之地,想著等事情都結束了就把她給接回來和兄弟們埋在一起。
可憐她死后竟還是落到如此,但也像李通說的,怎么都算是回家了。
有一股怒氣隱隱在藍盛心中升起。
袁毅雄看了眼慕羽,隨后也走到李通身邊說了幾句。
“慕羽跟老二為好友,他既來此便是暗渠的朋友,你且去把寧姑娘一道叫來吧。”李通淡淡道。
藍盛大概明白了李通的意思,發生了這些事,也是該攤牌的時候了。
而且這些人都應該是李通和趙明懷覺得可以相信之人。
就是他這個身份,實在是尷尬,其他人沒什么,就是不知道慕羽和寧桑會做什么反應。
小憐看到藍盛的時候松了口氣道:“藍公子,你沒事實在太好了?!?
藍盛苦笑了下。
跟著袁毅雄一道進來的除了寧桑和小憐,還有青衣和齊讓。
后腳孫武吉跟周博也回來了,他們本來發現藍盛和陸劭不見后,按著李通的意思不能再跑遠,只在周圍搜一圈看看,剛好就被孫武吉遇上慕羽帶著藍盛回來。
李通把整個屋子里的人都掃視了一圈,突然有些感慨。
“當年我們這幫人聚在一起的時候,一大半也都是如此年輕者,各個都心有家國和抱負?!?
許是知道了暗渠太多的過往,藍盛透過跳動的燭火好像看見了當年三十人在此熱鬧的場景。
他們身上如此氣盛,只為心中的道義,又有多少人放棄了原本可以隱世的太平生活。
接著開始有人走出這間屋子,有的回來了,有的再沒回來。
人來人往間,唯獨這個議事堂多年來從沒有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