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廬酒香來飛客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壽宴
西蜀國,南方群山當(dāng)中。
兩條山脈呈南北走勢,綿延七百余里,中間一條大河,便是泗水。泗水過雞頭山,河谷開闊,千百年泥沙淤積,堆出來八十余里的一塊沖擊平原。其后若干年,人口稠密起來,漸漸筑起了一座城池,因此地盛產(chǎn)白瓷,地方便取名作磁州城。
七柳村距離磁州三十里路程,住著八十來戶人家。
此時正是三月間天氣,桃蔭柳綠。才過了早飯時間,村外山間的一條大路上,一個年輕婦女挑著擔(dān)子,一頭籮筐蓋著紅布,一頭籮筐坐著個男孩子。孩子不大,六七歲樣子,留著壽桃頭,一雙小眼睛四處看。身后跟個小姑娘,十來歲的模樣,頭上扎著兩個牛角髻,似剛才賭氣,臉上掛著淚,一邊走還一邊抽泣。
年輕婦人見對面一個牽牛的老者過來,停住腳步笑著打招呼:“喲,二爹,放牛吧?”
老者似乎耳背,瞇著眼看了半晌,答非所問道:“二丫頭來了?給你老爹做壽吧?”
年輕婦人似也看出來他耳朵不好,伸手比劃著大聲道:“嗯,六十了!”
老者似乎終于聽清楚了,說道:“就六十了么?才幾年光陰。這是你兩個娃娃,長得這樣叫人疼愛?”
“快叫外祖公!”婦人催促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都未開口。婦人又笑道:“孩子不懂事,不知叫人,二爹休怪!”
老者沒太聽清楚這一句,站在道旁笑著看他母子三人過去。
三人上了一個小坡,到了村子后一戶人家院門前。院門開著,兩邊一帶竹籬笆院子,中間一條甬道進(jìn)去,正面五間半新的木房子。右邊出來半間披廈,是廚房。此時廚房外幾個婦女正蹲著洗菜,有說有笑的。一個胖婦女抬頭正好看到進(jìn)院子的母子三人,帶著笑連忙朝屋里喊:“玉紅來了!”
廚房里一個扎著圍裙的中年婦人聞聲走了出來,臉上含笑,連忙去接擔(dān)子。年輕婦人則對其以嫂相稱。讓到正屋里,請坐奉茶。
年輕婦人一邊推辭說:“我還客氣什么,嫂子今日有的忙哩。我喝口水,再來給你打下手。”說著,又讓兩個孩子叫舅媽。男孩倒也伶俐,小口一張喊道:“舅媽!”
中年婦人含笑而答,伸手撫摸著男孩的壽桃頭。
女孩子似還在慪氣,淚痕未干,小臉別到一邊不說話。
年輕婦人見女兒如此不懂事,伸手就要打。手剛舉起來未落下,女孩似有舅媽撐腰,忽的又哇哇大哭起來。
中年婦人笑著一把將小姑娘攬在懷里,哄道:“我的兒,乖!不哭了不哭了,待會舅媽去說你娘,這么好的女兒怎么舍得下手?去到后面看你冉哥哥寫字去!”
外面洗菜的幾個婦人聽見動靜,也紛紛笑了起來,拿話來哄小姑娘。幾個婦女正七嘴八舌說的熱鬧。
后院一個不大的書房里,一個花白頭發(fā)的老者聽見前面動靜,皺了皺眉,沒說什么,只輕嘆一聲。對面前一個少年說道:“你寫吧,就寫一筆的。”
少年聞言,把筆在硯上掭了掭,輕抖手腕,桌上那張全紅的紙上,頓時寫了一個草書“壽”字。老者捻須微笑,面露滿意之色。
老者姓康,原在磁州坐堂看病,數(shù)年前才在七柳村落戶安家,其醫(yī)術(shù)遠(yuǎn)近頗有些名氣。他一家原本也不是此地人氏,三十年前中州動亂,本族死傷無數(shù),一家人一路向西到了磁州。眼前寫字的少年名叫康冉,便是其孫,今年只有十二歲年紀(jì),白白瘦瘦的一個孩子,聰穎非常,六歲起便送到附近鎮(zhèn)上開蒙讀書,教書的先生換了三個,都夸此子靈性,不似鄉(xiāng)間孩童。因這孩子上面原本有一兄一姊,都不幸早早夭折了,因此一家人越發(fā)的疼愛這個獨子。
康冉祖父行醫(yī)幾十年,在周圍一帶也算得是德高望重。如今六十歲大壽,自然少不了一場熱鬧。康冉的母親一大早忙里忙外,請了村里幾個賢惠的媳婦來家,幫著洗碗切菜燒火。康冉父親今天也沒有出診,在村子里各家借盤盞、桌椅板凳。
剛才外面打孩子的正是康冉的小姑。祖孫二人走出后院,那女孩子也不哭了,兩個孩子進(jìn)屋磕頭給外公拜壽。康老醫(yī)師開懷大笑,伸手拉了起來。
中堂上貼了全紅壽字,兩個孩子又跟屁蟲似的跟在康冉后面。不一會兒功夫,一撥撥的親戚朋友都來了,院門外鞭炮不曾停歇。屋子里不夠坐,便在院中搭起彩棚,康冉跟著小姑端茶倒水,忙的腳不沾地。大姑姑和另兩個婦女則挑著一擔(dān)烤餅、一擔(dān)果子,到村中挨家挨戶散禮。
到了開飯時間,屋里屋外十八個桌子,各處歡聲笑語。每張桌子八碗八碟十六菜的魚翅席,一時間推杯換盞,舉箸談笑熱鬧非凡。一對對賓客紛紛起身到老壽星桌子前敬酒祝壽,老壽星不能飲酒,便以茶代酒還禮。大家正吃的熱鬧,門外一掛鞭炮響起,眾人便紛紛放下筷子來,知道是壽星要祝壽詞了。
康冉祖父緩緩起身,清癯的臉上有了幾分喜色,朝眾人拱了拱手,從桌上拿起一杯酒來,說道:“今日老朽生辰,有幸諸位親友肯賞臉,家里做不出什么好菜招待,大家包涵。我康家來此地三十余載,有今天靠的是在座諸位的幫襯。老朽和犬子行醫(yī)這些年,憑著一點微末之術(shù)各處走動,諸位抬愛照顧,老朽一家都記在心上。無以為報,請大家吃好,喝好!”
眾人聞言,紛紛起身來還禮。
“老伯言重了……”
“老叔過謙,您的醫(yī)術(shù),我們有目共睹……”
不少人紛紛恭維道。
一頓飯足足吃了兩個多時辰,客人才慢慢道謝離去。傍晚時便又是村里人來家中祝賀,帶著雞蛋、糍粑之類的禮品。晚間留幾個過硬的親戚在側(cè)廳吃晚飯,正屋里康冉的母親和兩個姑姑待客。
側(cè)廳里飯后撤去桌子,煮上雨水茶來吃。眾人當(dāng)中一個黑胖漢子,四十余歲,摸著嘴巴說道:“老叔如此高壽,精神卻還是這么健碩,足見養(yǎng)身有方!”
這黑胖漢子是康冉父親一個至交好友,姓韓,在磁州府做了幾年的幕僚,如今家中頗有財富。此人雖模樣粗魯,卻頗有文墨,好丹青。因他畫畫的出名,常在州府衙門里走動,所以消息靈通。
康冉祖父聽韓胖子恭維,擺手道:“老朽這把年紀(jì),活一天上一天算,哪里敢說什么養(yǎng)生有道的話。”
韓胖子說了這一句沒頭沒尾的話,與康冉父親對視兩眼,便只是低頭吃茶。康冉父親是個文士打扮的中年人,看韓胖子如此,心領(lǐng)神會。臉上笑著說道:“韓兄,前幾天我無意得了一張畫,你去幫我瞧瞧,看值不值二兩銀子錢。”
二人起身出門,到后面一間書房。書房不大,幾架書,一張木案,案上兩塊硯,一架筆。旁邊是四張椅子,一張茶幾。墻壁上掛著兩張畫,一張萬壑松泉圖,一張風(fēng)雨歸牧圖。
兩人對坐下來,韓胖子朝后面墻壁上看了一眼,笑道:“這兩幅畫送你,我倒是有些不舍得。”
康冉父親笑著問他:“你剛才在外面作精作怪,有什么話要躲著人說?”
韓胖子嘆了口氣,便把磁州城這幾日得到的秘聞,一一說了出來。康冉父親起初還鎮(zhèn)定自若的聽著,一副將信將疑的神色。聽到后面忽然面露驚容,騰的一下站了起來:“什么,韓老將軍也死了?”
當(dāng)下也顧不得外面還有客人未走,急忙出去叫康冉祖父過來。
原來本月初,不知何故,那越國糾集重兵突襲青州城,三天時間,青州、辰州接連被攻破。蜀國朝野震動,急忙派出求和使者,不料使者接連被斬,蜀皇大怒,急調(diào)飛騎將軍韓世忠,領(lǐng)磁州、萊州、并州十萬兵卒阻敵。數(shù)日前前線傳來噩耗,久經(jīng)沙場的韓世忠忽然暴斃。越軍已攻下了并州。且在前線對陣中喊出話來,蜀國割讓萊州、磁州,越國三十年不再對蜀國動兵。磁州乃是進(jìn)入蜀國的咽喉要道,城防堅固易守難攻,如將此城割讓無異于引頸受戮,蜀皇言辭拒絕。
康冉祖父聽罷,滿臉陰沉,有些不解的問道:“素問越國國力不如我蜀國,如今這般卻是為何?”
韓胖子食指朝上壓低聲說道:“詭異啊。那邊有高人出手!”
康冉父親一怔,疑惑道:“高人?”
韓胖子轉(zhuǎn)頭朝窗戶掃了一眼,低聲道:“仙人!”
康冉祖父和父親面面相覷,等韓胖子下文。
韓胖子看了他二人一眼,嘆氣搖頭道:“莫說你們不信,我原也覺得是無稽之談。但前線將領(lǐng)接連暴斃,就是赫赫威名的韓老將軍,前一日還在陣前對敵,半夜就死在大帳里,滿營守衛(wèi)竟沒有一個聽到動靜,何等詭異呀!早前派駐到越國的暗子也曾提到,越國宮中半年前便有兩個神秘方士活動,當(dāng)時上面并無人在意此事。可據(jù)前線對陣的官兵說,每次對陣時,越國軍隊中總有身著道袍方士的隨行。幾處交戰(zhàn)之地逃出來的村民,也傳出黑夜里看到人影在天上飛的謠言,且言之鑿鑿。不是仙人所為,又有什么呢?”
見韓胖子說的確切,屋內(nèi)一陣沉默。
這時康冉祖父緩緩說道:“老朽幼年時,也曾聽家中長輩,偶爾談及過,說這凡世之中,確有天資絕倫之輩,在高山野嶺中,餐風(fēng)飲露,修長生之術(shù),能騰云駕霧,壽命千百年不死,不曾想竟真有此事。他們?nèi)粝霘€把人,倒的確是輕而易舉。”
正說著,突然窗戶上一聲響動,屋內(nèi)三人毛發(fā)皆豎。韓胖子和康冉父親慌忙跑出屋查看,只見窗下黑影處,一個孩子摔在地上,一旁倒著張斷腿的椅子。兩人見此松了口氣,原來是康冉在外偷聽長輩說話。康冉父親訓(xùn)斥兒子了兩句,便帶進(jìn)了書房,依舊關(guān)好門。
康冉父親坐下后問道:“依著韓兄的意思,這磁州無論如何是保不住了?”
韓胖子攏著袖子道:“我今天來這里,就為此事。前方兩軍要休戰(zhàn)五日,你一家早做打算。”
康冉祖父抱拳,鄭重道:“多謝!”
韓胖子擺了擺手又道:“那越國為鼓勵前線將士,凡是攻陷的城池,可隨意燒殺搶掠。此地不宜久留啊!”
送走了韓胖子,一家人也沒心思留親戚過夜,匆匆送走后便關(guān)了院門。康冉領(lǐng)著兩個姑姑的孩子去了后面玩耍,一家人坐在正堂上。
康冉祖父便說起戰(zhàn)亂之事,這幾日就要收拾家當(dāng),做速找安身之地的事。眾人先是大驚失色,而后面色沉重。如何走,何時走,往什么地方去,七嘴八舌商量了大半夜。兩個姑姑家中都有雙親,且不是年邁就是有病在身,孩子都還年幼,難以拖家?guī)Э诔鎏印W詈筮€是康冉祖父一錘定音,兩日后夜里三更天出發(fā),能來的便一起走,不能來的在山中盡早找躲避的山洞,以防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