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太岳山
- 劍廬酒香來飛客
- 枕流兄
- 2209字
- 2022-10-15 14:27:47
小哥含笑回道:“過了前面清遠城,再走半日就到了關口,過了關便是楚國地面了。”
康冉點頭道謝,要了一碗素菜,一碗清湯,一碗飯。
吃飽飯略略歇了歇,便朝那清遠城而去,走了半個多時辰,遠遠的便看到大路兩旁,乃是近郊的一大片村莊,農田房舍井然有序,大路盡頭一帶青灰色的城墻。又走了半個時辰,過了橋便到了城門口,進進出出的許多人,攔馬樁撤在兩邊,城頭一座門樓,甚是雄偉。城門上三個大字:清遠城。
城內地上鋪著青石,兩旁店鋪鱗次櫛比,叫賣聲、吆喝聲、往來人聲耳不暇聽,各色招牌、彩樓、幌子目不暇視。康冉此時穿著一件半舊的灰布小短衣,面色黝黑,肩上背著包袱,一副鄉下小子打扮,也沒人去注意他,他邊走邊四處打量,臉上毫不在意,心中思忖道:“沒想到這邊境的清遠城,竟比磁州城還繁華熱鬧幾分。”
進了一家舊書店,掌柜的是個三十余歲白凈的男子,捧著本書自顧自看著,見康冉進來只是微微抬眼瞧了瞧,也不招呼。康冉左看右看,拿起一本諸國山川志,翻了起來。翻到蜀國篇的時候,他仔細讀了讀,心中不由得嘆道:“這書的作者,真可謂壯游之士!不但把蜀國山川名勝記錄的如此詳盡,連名稱的變遷演化和地方風土人情,甚至俚語稱謂也都記錄在內。想必那太岳山,應該也能在這套書中找到。”
到了晚上,康冉在一間客棧的房內,點上油燈,將這一套十三本書擺在桌上,細細翻了起來。白天他和那書店老板講價好半天,最終花了三兩銀子買下整套書,此時身上銀子已然所剩不多了。在這小店中一連住了四天,終于在一本楚國名山志中,找到了一條記載:
泯水出北離山,下三百里與漢水匯,自白羊山向東三十里,過太岳山。太岳者,古玄岳是也,七十二峰東南星布,廣八百余里。西之極與白羊山相連。今之太和山,亦太岳山之謂也。其東有峰如指,峻削不可攀,上有大石,白如巨卵,鄉人謂之仙人峰是也。
康冉看到這條記錄,心中激動不已。收拾了行李,到城里買了些路上的干糧,一路往楚國關口而去。
那關口把持甚嚴,過關時又花費了僅剩的幾兩銀子,隨一個商隊一起混過去。
離了商隊,康冉一路邊走邊問,走了有十來天的路。此時已是仲秋,天氣頗為寒冷,他便把包袱里幾件衣裳全都穿上。
在城中一處舊書攤子,把除楚國篇外的幾本書都賣了,又找了一家當鋪,把破碎的塑像和玉盒子也都典當了。出乎意料,那玉盒竟然換了二十來兩銀子,這讓一路缺衣少食的康冉心中大喜。拿著錢去市場上買了干糧、棉襖、棉鞋等用品,歇了一夜,第二日換船走水路。
船上約莫三十余人,有婦人抱著孩子的,有老者牽著孫子的,也有作書生打扮的。船沿途遇到碼頭就停,下船的人連忙起身下夾板,等在岸邊的客人又紛紛上來。
到了中途,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穿一件玄色道服上了船,向船內眾人掃了一眼。當那少年把目光掃過康冉時,康冉只覺得全身一冷,似乎一股寒風從他身體里穿了過去,他不由得打了個寒顫。
那少年環顧一周后便收回目光,找了個空位坐了下來后,閉目不語。
康冉注意到,身邊其他客人也如自己一般,在剛才那位少年目光掃過中,都縮了縮脖子,不由得多看了那少年道士幾眼。船上人換了好幾撥,可唯獨康冉和那位道服少年一直未曾下船。
此時船工一聲吆喝:“龍潭鎮到了,有沒有下船的?”
康冉扎好包袱站了起來,那位道服少年也站起身來。上岸后康冉總覺得怪怪的,卻又說不上來哪里不對勁。便又朝那道服少年背后看去,少年似有所察,忽然回頭朝康冉微微一笑。康冉一怔,也擠出一個微笑。
上岸之后,江風寒冷,灰蒙蒙的天際邊,幾座高聳的山峰十分顯眼。
此處龍潭鎮似乎道觀極多,在街上行走不到一盞茶功夫,便遇到好幾個身著道袍之人。在一家小客棧問了伙計才知道,此地道教極為興盛,就是在整個楚國也小有名氣,大大小小的道觀不下百十余座,每年來此地燒香祈福的人,不計其數。
第二日一大早出了龍潭鎮,便往山中走去。一連走了十來天,那山中落葉滿地,溪邊飲水的小鹿,聽到人聲便一蹦一蹦的逃走了。一株株楓樹滿枝紅葉,如同火燒赤霞一般,絢爛奪目。山路砍柴的樵夫挑著柴,唱起山歌,悠揚的聲音在山谷中回響不絕。
康冉一路走一路看,心中不由得贊嘆:“真是好一個太和仙山呀!”
這日,終于遠遠望見前方不遠處,一座高山如一根指頭一般,直上云霄,山頂被云霧遮蔽,看不清楚。那山十分陡峭,山石縫隙中斜伸出一株株松樹,形態古樸。
“根據書中描述,應該就是這里了。”此時,康冉心中也不由得有些忐忑起來。
在山下找了處合適攀登的位置,康冉緊了緊腰帶,抓住石壁間長出的雜草,開始一點點往上爬。所幸此山也并非遠處看上去那樣筆直陡峭,山石之間生長著不少藤蘿,倒也可以攀援。越往上,耳畔的風聲也越發大了起來,腳下時不時有石塊跌落山崖,康冉只覺得雙手酸痛,兩條腿如灌鉛一般沉重,連掌心早已磨出了血都未察覺。
幾個時辰后,在一處不大的平臺上,康冉氣喘吁吁的癱坐在地上,拿出腰間裝水的葫蘆猛灌了幾口。坐在此處高崖上,下方山林村舍歷歷在目。
康冉看了一眼手心的血跡,心道:“那吳氏后人,要真有什么急事來此求救,沒被人滅族,反倒要在這里摔死!”
稍歇了歇,又艱難地繼續往上爬。面前是一塊高二十來丈絕壁,石壁如同刀削斧切一般光滑,數條如胳膊粗細的藤條從上面垂落下來,幾乎布滿了大半面石壁,藤條相互纏繞如同一張大網。康冉硬是用了半個多時辰才勉強爬上來。
看到眼睛景象,康冉卻面露古怪之色,只見眼前一條三尺來寬的石階,蜿蜒曲折直指山頂,而石階在這絕壁處卻忽然沒了,顯得十分突兀詭異。康冉不由得想到:“莫非原來有處石階直通山下,后來切斷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