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79章 孩子遲早要遠行,不如趁早“趕”他出家門
- 第78章 不指責,不糾纏——教孩子學會“吾日三省吾身”
- 第77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太在乎輸贏的孩子只會患得患失
- 第76章 滿招損,謙受益,教孩子正確對待他人的批評和建議
- 第75章 愛人者,人恒愛之,大愛之心讓孩子受益一生
- 第74章 內心強大的孩子,做什么都有勇氣,永不退縮
第1章 優秀的父母都是最高明的“騙子”
“騙”這個字不太好,生活里誰也不想受騙,當然也不能去騙別人,那么為什么說優秀的父母都是高明的騙子呢?其實“騙”并非欺騙,而是讓父母發現孩子身上的亮點,或者說是給予孩子鼓勵和希望,這是一種教育的智慧。
一位媽媽去學校開家長會,老師建議她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下。她問:“怎么了?”老師說:“我懷疑你的孩子有多動癥,他在凳子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住。而且,他的成績在班里是最差的。”
媽媽聽了老師的話雖然很難過,但當兒子問她老師都對她說了什么時,她笑著說:“老師特別表揚了媽媽一個人,老師說你以前只在凳子上坐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而且你的成績進步最快,別的媽媽可羨慕我了。”孩子聽了非常開心。
從此,孩子似乎一下子長大不少,接下來的一次考試果然進步了好幾名。當然,每次開家長會,媽媽還是會被老師批評,但她從未責備過她的孩子。相反,她每次都告訴他說老師又表揚他了。到了初中,他已經擺脫掉了差生的頭銜,成績穩步前進。一次家長會后,媽媽又“騙”他說:“老師說只要你再努力一點兒就能考上重點高中。”
后來,這個男孩果然考進了重點中學,媽媽就這樣一路將他“騙”成了2002年江西省的理科高考狀元,他就是任樂。當他拿到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回到家里“撲通”一聲跪在媽媽面前說:“媽媽,我知道十幾年來沒有一個老師相信我是個聰明的孩子,只有媽媽您在一直鼓勵我支持我,沒有您就沒有我的今天。”母子喜極而泣,緊緊擁抱在一起。
心理學家曾經研究得出結論:想讓別人變成什么樣的人,就以他是什么樣的人來對待他。這句話換一種方式就可以這樣說:“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就要‘騙’他是什么樣的人”。比如用盡方法告訴孩子他是熱愛學習的,并且平日里也把他當成是愛學習的孩子對待,那么孩子就會去嘗試一下愛學習的感覺,在這個過程中,一旦孩子有任何愛學習的表現,我們就立即予以肯定,那么孩子的積極性就會越來越高,長此以往,孩子給你的驚喜也一定會越來越多。
這種方法不用責罵、不用體罰,就可以將孩子逐步引導成熱愛學習的人,因為孩子會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始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愛學習是他本來就有的狀態。當然,我們要注意這種方法并不適用于一切情況,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性,我們不能用此方法“綁架”孩子,比如孩子喜歡音樂,卻偏偏告訴孩子:“你是個繪畫天才。”那是不行的。
“騙”是一種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成功與否就在于你能不能恰如其分地“騙”孩子。如果希望你的孩子優秀,那么就“騙”他說:“你是非常優秀的。”如果希望孩子是做事努力的,那么就“騙”他說:“你做任何事都很努力,我希望你保持這個優點。”我們遵循這個方法,就意味著先把孩子定位為優秀的、聰明的、有愛心的,等等,說到底是一種對孩子的期許,并鼓勵他相信這種期許,以鼓勵孩子逐漸地往這方面靠攏。
一個學生語文只考了13分,媽媽問他為什么考不好,他說對語文不感興趣,上課沒認真聽。媽媽騙他說:“你不感興趣,沒認真聽都能考13分,說明你太厲害了。如果稍微花一點兒時間的話,一定會考得更好的。”
接下來這個孩子考了20分,媽媽又說他很聰明,稍微用點兒力就進步這么多,如果努力再多一點兒,那真是不可思議。在媽媽的“騙術”下,他一直不斷努力,成績越來越優秀。
這種“騙”并不是哄騙或者欺騙,“騙”的本質是愛。其實這是一份相信,相信孩子,并讓這種相信的力量感染到孩子,當孩子沮喪無力的時候,當孩子自信缺失的時候,我們可以“騙一騙”,點亮孩子生命里那團向上的火焰,讓孩子一往直前,毫不畏懼。家長做高明的“騙子”,就會有優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