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69章 創意成敗:成與敗都是一種收益(4)
- 第68章 創意成敗:成與敗都是一種收益(3)
- 第67章 創意成敗:成與敗都是一種收益(2)
- 第66章 創意成敗:成與敗都是一種收益(1)
- 第65章 每天落實一點企業創意(2)
- 第64章 每天落實一點企業創意(1)
第1章 每天掌握一點創意對象的性質
創意對象,就是人的思維所指向的目標。你在思考的東西、想解決的問題、想改進的產品中的“東西”“問題”“產品”就構成了創意對象,通過對創意對象的思考,你可以從中獲得某種創意性的結果。
創意對象最根本的特點就是“無窮多”。這個特點分別表現在三個方面:無窮多的屬性、無窮多的數量、無窮多的變化。
創意具有無窮多的屬性
所謂“思維對象的屬性”,也就是每一種事物或現象所具備的性質。這種性質使得一個事物區別于其他的事物。當兩個以上的事物在一起作比較的時候,它們各自不同的屬性就能夠充分地顯示出來。
從整體上來說,創意思維的對象具有無窮多的屬性。從每一個具體的思維對象來說,它所具有的屬性也是無窮多的。比如,一塊普通的面包有烤黃的、松軟的、有香氣的、有甜味的、長條型的、白面做的、溫熱的、特定面包廠生產的、特級師傅做的、在特定季節、特定時候做的,等等,這些都是面包的屬性;再比如,冰箱的高度、顏色、價格、產地等是用來描述這臺冰箱特征的,這些都是冰箱的屬性;還比如,在你隔壁房間的某個人,他是男性,是黑頭發,是平板足、中等身材、高鼻子、態度和藹,既是爸爸也是兒子,有時是學生有時是教師,是某女士的丈夫、某男士的朋友,還是乘客、旅客、顧客、觀眾、消費者,某學會委、某書作者等,這也是他的屬性。
人們可以根據需要把對象的某一屬性提到首要地位去研究,即人們可以從特定方面、不同的角度去研究某一對象。例如,“水”這一對象具有物理方面的本質屬性,也具有化學方面的本質屬性。當人們從物理性質方面來考察“水”時,是研究它的物理形態:液體、具有漲縮和壓力,它是無色、無味、密度為1、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點為100℃、冰點為0℃的液體;而當從化學方面考察“水”時,就首先考慮到,它是由氫和氧構成的最簡單的化合物,其化學分子式H2O……所有這一切,都是人們根據生產、生活、工作等方面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研究水的屬性的表現。
創意對象的屬性有的是特有屬性,有的是共有屬性。對象的特有屬性是指為一類對象獨有而為別類對象所不具有的屬性。人們就是通過創意對象的特有屬性來進行創意活動的。正因為如此,我們能夠發現,每一種具體的事物和現象都不同于任何別的事物和現象,都是獨一無二的東西。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給當時的國王講哲學。萊布尼茨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國王不相信,就讓宮女們到后花園去找“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結果不用說,宮女們折騰半天,一個個空手而回。
別看一片小小的樹葉,如果細細考究起來,它所具有的屬性同樣是無窮多的:長短、寬窄、厚薄、色彩的濃淡、邊緣的鋸齒形狀、中間的脈絡走向……其中的每一種屬性都可以再細分出許多種。要想找出兩片其各自無窮多的屬性完全吻合的樹葉,顯然是辦不到的。
樹葉是這樣,每一種事物都是這樣,每一種現實問題也都是這樣。然而,我們的創意思維經常受到各種因素的約束,對同一種事物和現象只能夠看到它的一種或少數幾種屬性,并且以此為滿足。在思考問題時,我們對某個問題能夠找到一種答案就以為萬事大吉了,不愿意或者根本就想不到去尋找第二種乃至更多的解決方案。這些想法都限制了創意活動的進行。
創意具有無窮多的數量
物質是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總根源,意識或精神不過是物質形態的屬性。我們這個世界上存在著無窮多的事物,產生著無窮多的現象。在自然界,大到日月星辰,小到塵埃微粒,無窮多的事物散布在我們周圍;在人類社會,春種秋收、集會游行、殺人放火……有無窮多的事件發生在我們周圍。正如希爾伯特所言:無窮是一個永恒的謎。而破謎、揭秘是人的天性,它為人們的創意提供了無窮多的可能。
所有這些客觀的事物和主觀的現象,都有可能成為我們創意思維的對象。換句話說,創意的素材遍地都是,創意的機會是無窮多的,只要我們仔細觀察,開動腦筋,思考任何一種事物或現象都能夠產生創意。這方面的事例多得不勝枚舉。有一位教授洗完澡后,拔下澡盆的活塞放水。他發現水流在排水口形成了漩渦,是向左旋的。這件不起眼的事引起了他的好奇。他又拿其他器具做實驗,并且觀察河流中的漩渦,結果發現它們都是向左旋的。教授于是聯想到,這種現象大概與地球自轉的方向有關。果然,在南半球國家,孔道水流的漩渦是向右旋的;而赤道地區的孔道水流并不形成漩渦。最后,這位教授總結出了孔道流水的規律,提出了一種新觀點,在研究臺風等方面具有實用價值。
當我們的頭腦只思考一個問題或者一個事物的時候,也同樣面臨著數量無窮多的可供思考的對象。因為實際事物總是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相互聯系著、制約著。比如說,今天你喝酒喝醉了,除了要考慮酒的問題(度數太高、數量太大),還要考慮菜的問題(是否解酒),還要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精神狀態,還有喝的時間等因素。從追根究底的觀點來看,造成一次醉酒的因素其實是無窮多的。
一個商場只要對外營業,就會樹立起自己的社會形象。請讀者朋友認真想一想,構成或影響一家商場的社會形象的因素有多少種呢?第一,從商場的一般特征來說,其因素有:經營歷史、社會知名度、在商界范圍的滲透程度、商場的目標市場等;第二,從商場中的商品特征來說,其因素有:品種齊全的程度、商品的質量、商品的適應性及其更新速度、商標名稱的使用等;第三,從商品的價格特征來說,其因素有:總體價格水平、質量價格比、與同行業競爭者的比較等;第四,從職員的服務特征來說,其因素有:員工的儀容儀表、售貨員的態度、業務技能、服務方式和設施、對消費者利益的關心程度、消費者的反應等;第五,從商場的物質設施來說,其因素有:商場建筑的外貌、所處路段和周圍環境、內部裝修水平、顧客的走道和升降設備、商品的布局和陳列、清潔衛生程度等;第六,從商場的宣傳特征來說,其因素有:廣告媒體的使用、發布商品信息的數量和速度、宣傳的真實程度等;第七……
如果邀請我們設計或者重塑這家商場的社會形象,那么我們需要考慮的因素其實是無窮多的。
面對周圍如此多的事物或觀念,我們究竟應如何展開創意思維活動呢?其實,我們在自覺地做任何事情時,心中已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目標是創意的龍頭,其他所有思想和行動都是圍繞這一目標展開的。面對眾多的事物或觀念,我們的頭腦首先要圍繞某一目標對它們進行篩選,選取與目標相關的若干對象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這樣,原本無窮的可供思維的外界對象就變成數量有限的對象了。
這樣一種簡單的道理,為什么許多人認識不到呢?在很多人的眼光中,這個世界上的東西絕大部分都已經完美無缺,沒有改進的必要。他們認為,椅子就是椅子,設計椅子就不必考慮桌子的問題。當我們能夠打破這種狹窄的目光,而把更多的事物和現象納入我們思維的時候,新奇的創意便會自然地浮現出來。
一杯咖啡的味道取決于哪些因素呢?我們可以列舉出如下一些:產地、品種、成熟程度、采收質量、炒法、粉碎程度、存放時間、水的品質、水的硬度和溫度、咖啡與水的接觸方式、煮過后的保溫度、放置時間,等等。其中的每一種因素又可以細分為更小更多的因素,比如“炒法”,就有方式、溫度、用具、環境、工人的熟練程度等方面的區別。因而我們可以說,能夠對一杯咖啡的味道產生影響的因素,實際上是無窮多的。因而,我們對于咖啡味道的改進就具有無窮多的可能性,或者說,具有無窮多的改進方法。比如,種植一種新品種,產生了一種新口味;換了一種烘炒法,又產生了一種新口味;采取不同品質的水,口味又發生了改變……客觀對象無窮無盡,創意思維也就永遠不會枯竭。
從創意的對象上看,由于事物現象間的因果關系是復雜多樣的,它不僅僅以鏈式形態存在,而且現象間更以立體的鏈式網狀結構存在著,總是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相互聯系著、制約著。
準確地選取與特定問題有關聯的外界對象,從創意思維的角度來說,是獲得新創意的基本前提,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進入思維過程的對象并非所有的對象,還有無窮多的對象,因為我們主觀上認為它們與目標“無關”而遭到舍棄,但舍棄的對象卻不一定與目標真的無關,在一定的情況下,打破常規,擴大選取范圍,把原先摒棄的對象重新納入選取,有時會產生奇妙的創意。
創意具有無窮多的變化
辯證法告訴我們,那些乍看起來凝固不變的事物,其實都是漫長變化過程當中的一個小小的片斷,其自身也在不停地變動。所以恩格斯說,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具有徹底的革命性。當我們眼盯著一件物品,想對它進行改良的時候;當我們面臨一個棘手的難題,絞盡腦汁想解決它的時候;也許我們并沒有注意到,這件物品和這個難題,是一直處在變動之中的。
古希臘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出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任何人都無法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我們的面前站立著一位權威,他金口一開,便“句句是真理”,他巨手一揮,便橫掃千軍如卷席。但是,辯證法告訴我們,他以前曾經不是權威,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說過錯話,辦過錯事;他以后也不會永遠是權威,他的學說會陳腐,他的力量會消逝。目前的這位傲然而立的權威,不過是從一個普通人走向另一個普通人的過渡階段而已。我面前是一張書桌,穩穩地站立著,絲毫看不到變動的跡象。但是,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它曾經不是書桌,而是一棵柳樹;它以后也不再是書桌,而是一堆朽木。所以說,我眼前的這張光滑而明亮的書桌,不過是一棵綠樹變為一堆朽木的漫長過程中間的一個短暫的階段而已。
1948年秋,瑞士工程師梅斯特拉從森林中散步歸來,發覺襪子上粘了很多刺果。他想:別的植物并不掛在衣服上,刺果的刺是不是和一般植物的刺不一樣呢?果然,在顯微鏡下他看到刺果刺的端部呈鉤狀。不久,他就發明了尼龍搭扣。
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的年輕人特別講究衛生,幾乎到了“人人成潔癖”的地步。年輕女人尤其如此,在她們眼里,到處都沾滿了細菌。她們不坐公園的椅子,不坐地鐵的座位,而寧愿站著,雙手抓住用手絹包著的扶手。
當這股“潔癖潮”流行起來的時候,精明的企業家立即意識到賺錢的機會來了。于是,三菱鉛筆公司推出了殺菌圓珠筆,每只售價100日元,而每月銷量將近一百萬支。殺菌襪、除臭鞋、香味內衣之類的產品供不應求。最奇怪的是一種“除臭藥片”的問世,服用這種藥片能消除大便的臭味。本來它是專為長期臥床的病人使用的,沒想到“除臭藥片”在普通人群中也流行開來,特別是受到女秘書們的歡迎。
相反的例子是,那些對事物的變化無動于衷的人們,終究要碰得頭破血流、損兵折將。
春秋時代,楚國準備渡河去攻打宋國。傍晚派人測量了河深,發現水很淺,但是當凌晨大軍涉渡時,卻淹死了1000多人——因為當晚上游的洪水下來了。
當汽車發明以后,歐洲生產馬具的工場受到了影響。但是,只有極少數精明的馬具商看到了那場變動中的歷史意義,轉而生產皮鞋、提包等革制品。而漠視變革的大部分馬具商們都落得個破產負債的下場。
事物的變動是對人們智力的考驗,對于充滿創意的頭腦來說,變動意味著發展的機遇;而對于因循守舊的頭腦來說,變動無疑是一場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