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每天突破一點經驗定勢(2)
- 每天學點創意學大全集(超值金版)
- 靈感
- 3970字
- 2014-03-24 15:11:09
有一個商人想推銷他的氣壓表,為了證明氣壓表的靈敏度和實用性,他找到了工作性質不同的三個人,一個物理學家、一個工程學家和一個畫家,讓他們分別用氣壓表來測量一座塔的高度。于是,他們利用職業特點,使用了各種不同的方法來測量塔的高度。物理學家的做法是,他登上塔頂,通過手表來計時,然后輕輕松手讓氣壓表作自由落體運動,并且記錄下氣壓表落到地面所需的時間,最后再根據自由落體公式,計算出了塔的高度。但是物理學家這種使用氣壓表來計算塔高的辦法,商人并不滿意。輪到了工程學家,他的做法是,先在塔底測量了一下大氣氣壓,然后登上塔頂又測量了一次氣壓,得到塔底和塔頂氣壓的差值,再根據每升高12米氣壓下降1毫米汞柱,最后計算出塔的高度,商人非常滿意。最后輪到畫家,這對于畫家來說,可能是個難題,因為他沒有物理學家的學識,也沒有工程學家的經驗,但是這倒也不是件壞事,因為他沒有經驗,更談不上思維定勢,所以可能會有更多的方法可以選擇。于是畫家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辦法,他把氣壓表送給看守塔的人,作為交換條件,他讓看守塔的人到儲藏間把塔的設計圖找出來,通過看了塔的設計圖畫家得到了塔的精確高度。商更高興了,因為畫家尋找到的設計圖,精確地驗證了工程學家用氣壓表測量塔高的結果。
看來,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有時候也會成為人們的思維障礙,暫時拋棄你的經驗,你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發現,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更為簡便的方法。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創始人福特就曾經說過:“一個人按照舊的辦法辦事,在生活上是許可的,但在經營上是注定要失敗的。”因此面對我們既有的經驗,我們一方面要認識到它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價值,應該吸取其中有實用意義的部分,另一方面,我們還要看到經驗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對于那些妨礙束縛我們進行創意思考的陳舊經驗,一定要拋棄。
克服你的經驗思維
經驗能影響我們對新問題的解決,那么如何改變經驗帶來的負面影響呢?
第一,學會經驗的遷移。在已解決的舊有問題與將要解決的新問題之間尋找類似的方面,看看以往經驗對解決眼前面臨的問題有哪些幫助和啟發。在遷移過程中涉及三個方面:一是對某一問題解決的結果如何;二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有哪些;三是提出需要解決的新問題。前兩個要素是已知的,后一個要素是未知的。從需要解決的問題出發,把以前諸多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升華,再重新尋找使新問題得到解決的辦法和途徑,這就是經驗遷移的過程。
“發明大王”愛迪生思路開闊,善于創意。他搞科學研究擅長采用“系統研究法”來積極拓寬自己的思維視野。比如,他認為電燈只不過是屬于整個系統中的一環,還有其他一系列的東西,如發電機、儀表、開關以及許多零件都應屬于這一系統。這種“系統思想”曾使愛迪生迸發了持久的創意激情,并獲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一思維方式對于考慮同類性質問題的確能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在解決不同性質問題時,如果生搬硬套這種知識,又往往會造成凝固、僵化的思維局面,不利于新的問題解決。
愛迪生發明電燈以后,花了3年時間研究直流輸電線路和輸電系統問題。盡管采取了種種措施,輸電距離最遠還是不超過3千米。正當愛迪生百思不得其解時,他看到了在國外最新采用的通過變壓器來升高電壓、減少電能消耗的輸電系統,深受啟發,于是對這一新技術作了進一步的改進,把從發電機發出的直流電變成高壓交流電,取得了遠程大規模輸電的圓滿成功,從而克服了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給自己帶來的不利影響。
第二,多培養自己的聯想能力。聯想屬于思維的深層次,更具靈活性。它不易受條條框框的制約,能跳出知識和經驗思維的束縛,從更多的角度,以更新的方式,使問題在瞬間找到解決的辦法。聯想離不開一定的記憶表象,記憶表象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留下的痕跡,是客觀事物的直接反映,沒有記憶表象,聯想也就無從談起。聯想的本質是新形象的創意,其最主要特點是形象概括性,也就是說,它是借助于具有一定程度概括性意向的聯結與組合。聯想是創意思維的重要品質,它能使我們超越已有的知識經驗,使思維插上翅膀,超越邏輯思維的束縛,使思維達到新的境界。
聯想是人的頭腦中種種記憶表象聯系的紐帶。學會聯想能豐富你的思維內容,更新你的思維方式,使你從經驗思維中解脫出來,進入一個新的思維境界。
第三,在解決某一學科的問題時,要學會從其他不同學科中尋找解決的辦法。如一道數學題,既可以用代數方法解,也可以用幾何方法解,甚至還可以用三角方法解。再如要解決生物學中的環境污染問題,可以從物理學、化學、歷史學、地理學、經濟學、人口學以及社會學、戰略學、決策學等諸多學科進行思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舉一反三”。又比如,學習數學知識有利于物理學習,學習物理的知識又有利于化學的學習。這就是學科間的“觸類旁通”。這樣的遷移有利于對已有知識和經驗進行概括與分析,并能與面臨解決問題之間的產生聯系。當然,知識和經驗遷移的成功與否也與一個人的心理、生理狀態及工作方法有很大關系。
實際上,任何具體問題都是綜合的,所以,運用諸多學科和方法對具體問題作綜合分析,對于克服經驗思維是必要的。這樣才能不斷拓寬思路,頭腦才能豁然開朗,使問題的答案迅速產生。
有重塑自我的勇氣
公元前333年的冬天,古希臘的亞歷山大率領大軍進入亞洲的格爾迪奧恩城。城中的神廟內有一個著名的“格爾迪奧斯繩結”,十分難解。據當地流傳的神諭說,誰能解開這個繩結,誰就能成為亞細亞之王。
盡了最大的努力,亞歷山大都沒有把它解開。最后他對自己說:“我為什么要遵守他人的規則呢?我要建立自己的規則。”說罷便拔出佩劍,將繩結一劈兩半。
后來,亞歷山大果真成為亞細亞之王。
我們要提高思維能力,就要有敢于打碎自我,重塑自我的勇氣,必須打破舊有的思維模式,打破舊有的規則,以一種全新的角度來看待和理解我們所面對的新問題。要在原有的思維習慣和思維觀念上進行變革,因為這會改變你整個的外在世界和內心世界。
20世紀70年代,中國科學家在發展火箭技術時,遇到了一個難題:火箭的推動力不夠,擺脫不了地心的引力,不能把大型的人造衛星送入運行軌道。怎么辦呢?當時不少人提出了很多解決的辦法,比如改進火箭助推劑,或者增加火箭串聯的數量,以進一步增強推動力。但事實證明這些都解決不了問題。
后來,中國的科學家集思廣益,突破了以前所形成的思維習慣,產生了一個新的設想,就是在火箭的下面再捆綁四個小型火箭,以增加火箭飛行時的助推力。經過嚴密的計算、科學的論證和幾次實踐檢驗,這個辦法終于獲得成功。這樣一來,火箭的初始動力的速度就達到了擺脫地心引力的程度。于是,一個長時間使專家們束手無策的技術難題,由于這樣一個新設想的提出,很快便得到了解決,從而使中國的航天技術迅速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這就是中國新型的捆綁式長征系列火箭。這為以后的載人飛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打破經驗定勢,還要善于把看起來無關聯的事物有意識地將它們聯系在一起,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改變原有的思路,直到出現新的、有價值的東西來,比如,我們首先可以列出所面對的各種事物或各種問題,然后提取它們相關聯的屬性,然后利用想象力把它們結合在一起,就可以尋找新的思路。
我們常常會把某些習慣視為理所當然,殊不知許多偏見就是這樣形成的。請想一想,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項目,有“最佳男演員獎”和“最佳女演員獎”之分,以性別來劃分獎項的“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女主角獎”不也一樣荒謬嗎?但是我們愿意接納它,其原因不外乎習以為常,從沒想過要質疑。為什么不是該頒獎給“最佳白人男演員”“最佳黑人男演員”或者“50歲以上的最佳女演員”?所以,如果一件事情在我們生來就已經存在,自然會把它納為生活的一部分,就很難對它提出自己的疑問。
我們還可以利用類別變動法來克服經驗思維定勢的束縛,提高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打破思維認知功能上的固有性。如列舉出“盒子”的不同用途,如裝水果、裝衣服、裝玩具都屬于“容器類”。我們還可以從“裝飾類”“玩具類”等不同角度列舉其用途,達到擴展思維認知功能視野、提高思維靈活性的目的。
下面再介紹幾種能夠突破經驗思維定勢的技巧與方法。
對于外界的信息,我們大部分是通過感覺得來的,而在我們所有的感覺中,由視覺獲得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5%以上,正是由于這個原因,過分發展的視覺反而妨礙了其他感覺功能的發揮。下面這個訓練,就是通過暫時取消視覺的方法來充分發揮其他感覺的功能,使你獲得意想不到的豐富的外界信息,沖淡單純依賴視覺形成的思維定勢。
用一塊黑布蒙上雙眼,也可以直接閉上雙眼,控制自己不看外界的物像。首先在室內走上一圈,再到室外自己熟悉的地方走一圈,最后可在一位朋友的引導下,到陌生的地方走上一圈。在整個過程中,完全依賴你的聽覺和觸覺的方向感與平衡感。這樣訓練幾次,你在對事物的感受和認知上肯定會有新的理解與收獲。
走不出眼前的困境,說明就沒有走出思維定勢的不良影響,而只有突破思維定勢,才能突破眼前的障礙。要超越自我,就要對習以為常的事物多質疑,多提出問題,多從相反的角度去考慮,多做一些與自己習慣和愛好相反的事情。喜水的不妨登山,坐船的可以改為乘車,下棋的不妨打球,等等,這都是打破思維定勢不錯的途徑。
我們也可以參考國外思維訓練師稱之為“喬治熱身練習”的辦法來打破思維定勢的影響,以區別日常習慣性思維中的合理部分與不合理部分。
(1)在家里看喜劇時,你會不會大聲笑出來?會不會跟在電影院里看喜劇一樣頻頻大笑,而且笑得那么放肆?為什么?
(2)如果你穿70碼的鞋,有一雙鞋標著66碼,卻很合腳。你會不會拒買這雙鞋?為什么?
(3)你第一次抽煙或第一次喝酒,是獨自一個人,還是跟其他人一起?
(4)你有沒有向醫生請教過與醫藥無關的問題?為什么?
(5)你喜歡歌劇嗎?為什么?
(6)如果政府拿走你財產的10%,你會大發雷霆嗎?
(7)你的觀念與信仰是否跟父母相同?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