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編譯者前言
愛比克泰德(Epictetus,公元55年—公元135年),古羅馬新斯多葛派(Stoicism)哲學家、教師。童年時以奴隸身份來到羅馬,嚴酷的懲罰使他落下腿疾。后來他被尼祿釋放,做了大臣。他從師于斯多噶學派教師魯弗斯(Rufus)學習哲學,并在羅馬教學,直到公元90年被羅馬皇帝趕出了羅馬。于是他便退居于伊壁魯斯的尼柯波里,并在那里寫作和講學,度過了好幾年,并于此處與世長辭。他的一個叫阿利安的學生編纂了愛比克泰德《語錄》(Discourses)和《手冊》(Encheiridion),從而保存了他的思想。
斯多葛派是公元前4世紀由芝諾于雅典創立的一個哲學學派。也譯為畫廊派、斯多亞派、斯多阿派。因其講學的場所在一個彩色畫廊而得名(希臘文Stoa,意為畫廊,音譯斯多亞)。斯多葛派思想的傳播和影響在希臘、羅馬持續了約5個世紀。斯多葛派的研究重心是倫理德行學。他們強調人生應該追求的目的不是快樂而是德行,即“順從自然”。在他們看來,宇宙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存在著一種支配萬物的普遍法則,即“自然法”。在政治思想上,斯多葛派最早系統地論述了自然法。他們認為自然法就是理性,是至高無上、普遍存在的,是宇宙一切事物,包括國家和個人所必須遵循的法則。斯多葛派關于自然法、世界主義、人類平等和安于現狀、順從命運等觀點,對羅馬政治思想以及基督教教義的形成,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本書選譯了《語錄》的大部分精粹,較充分地體現出這位大師的思想精華。盡管作為斯多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愛比克泰德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如文中提及“宙斯”和“神”,但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我們發現,歷經千秋萬代,滄海桑田,愛比克泰德的思想至今仍然閃爍著熠熠的光輝,引導著人們,告訴他們怎樣獲得靈魂的寧靜,怎樣擁有高尚的人性,怎樣理性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問題,等等。
這是一位哲學大師循循善誘的教導,在這里,你會發現意志的力量有多么強大,它能把紛繁蕪雜的外物都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使它們臣服于你,困難不再是困難,而只會為你帶來益處;沒有人會使你惱怒,你不再受任何事物的蠱惑而誤入歧途,你的欲望都能實現,你想避免之事都不會發生;“你將一往直前,暢通無阻,你將不再哀嘆,不再抱怨,也不再諂媚任何人。”總之,你會從中發現很多生活的智慧,你會懂得如何生活得更加美滿。
在大師樸實無華的訓誡里,“意志”、“支配能力”、“理性”、“欲望”、“憎恨”、“自然法則”、“好”或“善”與“壞”(或“惡”)、“認知”、“表象”是提及最多的詞匯,它們都是這位大師主要闡述的對象,所以在閱讀中把握它們的概念,思考它們的本質,有助于更加透徹地理解大師的生活之道。
這是一部充滿生活智慧的箴言集。我們不妨踏著大師的足跡,“去為思想的寧靜、自由和寬宏奮力拼搏吧。”
最后,誠懇希望廣大讀者對書中的不足之處予以指正,以便今后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