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理性的自我思考
- 大師教你生活之道:愛比克泰德語錄
- (古羅馬)愛比克泰德
- 1028字
- 2019-03-07 16:33:10
每一種技能和能力都能夠自我思考特定的事物。當這種技能和能力自身與思考對象相似時,就必須同時進行自我思考;但如果這種技能和能力自身與思考對象不同,就不能進行自我思考。比如,鞋匠的技能要在皮革上體現,但是技能本身與皮革這種物質毫不相干:因此,技能不能進行自我思考。再比如,文法家的技能要在暢達明晰的演說上體現;那么,技能本身就是暢達明晰的演說嗎?絕非如此。因此,它是不能自我思考的。天性為什么賦予我們這種自我思考的能力呢?是為了正確運用表象。自我思考本身又是什么呢?是一種特殊表象體系。所以它本質上就有自我思考的能力。我們擁有理智是為了思考什么呢?“好”、“壞”以及不“好”也不“壞”的事物。理智本身又是什么呢?是“好”。缺失理智呢?是“壞”。你沒發現“好”的理智一定是既要思考自我又要思考其對立面的嗎?因此,考查和明辨表象并通過考查甄選表象,是哲學家的主要和首要任務。在似乎與我們利益有關的鑒幣事情上,瞧瞧我們是如何發明了一種技能,分析家采用了多少方法,從外觀、手感、氣味、音響來鑒別錢幣價值的吧。分析家把錢幣拋落在地,傾聽它的音響,他不滿意于一次聽音,而由于他對聽覺的高度敏銳,他成了一位鑒幣“音樂家”。同理,我們估計某個地方出錯與否,就會使結果截然不同,因為我們會對那里付諸高度重視,以發現迷惑我們的東西。但由于我們可憐的支配能力沒有意識到這種危害,于是我們就打著呵欠,昏昏沉沉,稀里糊涂地接納了所有的表象。
想想你失去視覺和被蒙騙的感覺,你就會明白自己對“善”與“惡”的辨別是多么粗心草率,對于無關緊要的事情又是多么意興盎然,你還會發現,你與本該具備的善惡感知還相距甚遠。“但是,要具備善惡感知,需要做好諸多準備,付出艱苦的勞動,還要努力學習知識。”那么,你希望事倍功半地掌握最重要的技能嗎?不過,哲學家的主要原則是簡明的。如果你想了解,就去讀齊諾的論著吧,你會明白這一點。如果伊壁鳩魯[16]要說“善”一定在于肉體;那么,千言萬語闡述也是必要的,我們就一定能學到我們的主導原則、基本原則和實質原則是什么;但是既然蝸牛的“善”不可能在外殼里,而人的“善”就有可能在肉體里嗎?但是你,伊壁鳩魯,擁有比肉體更多的東西。在你的身體里,是什么在深思熟慮,是什么在考查每一件事,是什么形成了對于肉體的評價,是支配能力嗎?為什么你為我們點上燈火,為我們嘔心瀝血,寫下這么多論著?是為了讓我們牢記真理嗎?我們是誰,對于你來說我們是什么?因此,這個話題就需要長篇累牘的論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