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 第30章 開書公告
- 第29章 吳衍子大談天下局,公子興尋投縱橫門(二)
- 第28章 吳衍子大談天下局,公子興尋投縱橫門(一)
- 第27章 王書院毀于暗流,晉安邑飲之論酒(二)
- 第26章 王書院毀于暗流,晉安邑飲之論酒(一)
- 第25章 公子興奇遇山中猿,嬴道平歇息梁新縣(三)
第1章 楔子 西萊仙千壽大會宴,曉風干一言洞天機
古人云: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自華夏伊始,諸部落并入于古,始開紀年;古并入于夏;夏并入于商;商東遷殷;殷分諸侯;諸侯并入于西周;西周亡于狄族而東遷洛邑;周幽王之子姬宜臼東遷洛邑,重新建國,史稱“平王東遷”。姬宜臼是為東周平王。自此,天下重分于諸侯征伐亂世。
華夏之北為狄。狄有百族,三族建國。是為長狄,義渠,中山。其余部族皆附為三國之屬。華夏之南有蠻。蠻有百族,四族建國。是為南越,北越,閩越,滇越。其余部族皆為四國之屬。華夏之西有羌。羌有一國,曰大西域國。國內有三十諸侯,對內征戰(zhàn)不休,對外則團結一致。華夏之東曾經有夷族一國,后被周之諸侯齊國所滅。
華夏大地有東周之諸侯三百。洛邑周圍千里之地八十一城,謂曰王畿。王畿之東,齊、魯為強;而王畿東北,燕國獨大;王畿之北,晉國單坐;王畿之西,秦國拱衛(wèi);王畿正南,楚國勢利;王畿東南,吳越是霸;王畿周圍,鄭、衛(wèi)、未、陽、蘊五國共立。
東遷伊始,禮樂崩壞,天下戰(zhàn)事自諸侯起。平王勵精圖治,厲兵秣馬,韜光養(yǎng)晦,消滅周圍十余諸侯,擴大王機之地。
此舉引起列國不滿,天下百余諸侯聯(lián)兵反周,與周對峙于洛水長原。周室敗北妥協(xié),天下重歸亂世。自此周室漸微。
平王薨,其子周王姬海繼位,是為周勉王。自勉王起,至厭王、習王、安王、樂王、毋行王,莫無諸多諸侯挑釁王畿。
勉王三十三年,楚公問鼎王畿;厭王元年,齊國西巡王畿;習王四年,燕晉會盟與陽蘊二國相戰(zhàn)于洛邑城下;樂王十二年,衛(wèi)國射鼎于洛邑;毋行王四年,吳越北上陳兵于洛邑。
然而周勢衰微,周《禮》仍在,文化仍在發(fā)揚光大——厭王八年,鬼谷子修為觸碰仙境;厭王九年,孔丘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習王十一年,老聃創(chuàng)立道家學派;自樂王起,百家學說盛行——凡畎畝之中,莫無百家學派紛爭;凡版筑之間,莫無穡夫于中修身明德;凡宇宙之內,莫無修士結行參天而成仙。在這種世人皆奮力拼搏學習的時代,在這個華夏文化最璀璨的時代,凡有氣血者皆有爭心!
毋行王三年建造洛邑名街,專供百家士子開辦學館,至毋行王薨,名街學館已有百多余家。
平王東遷后,獻渭水長川于羌胡,同時又將其連帶西周故都鎬京在內一并分封于秦。秦國在狄族包圍中艱難發(fā)展,四方血戰(zhàn),終于平定了華夏西北。秦國繼承了東周封地,故有秦周同源之說。秦國因此常以尊王攘夷、挽興禮樂而平蕩西域,東出函谷。周啟王六年,秦東出滅揚車。同年九月,鄭國集結晉、衛(wèi)、未、齊、楚、陽、蘊、吳越九國會盟而謀弱秦。次年三月,雙方在函谷關前進行大戰(zhàn)。
且說宇宙伊始,混沌初開,大神盤古開天辟地,始造天地。天地初開,日月明明。那個時候——有北地冰窟伸透地心,南山杕木直上青天;東池池水吞吐日月,西昆昆山孕育星河——有蟲獸神軀遮天蔽日,有鸞鳳仙音顫動山巍;有南山真龍盤上明月,有西淵魚鱉敢絕江河。
直到人的出現(xiàn)。
人一出現(xiàn),天地為之變色,日月為之黯淡。東池巨浪三千丈,直上青天;西昆星河九萬里,傾于長空。北地茫垌,暴雨不歇;南山翠林,狂雪不止。然而人通靈性,西方之人有神龜護佑之,東方之民有真龍庇蔭之,但即便是真龍神龜也奈何萬兆蟲虎兇獸殺人不得。
然而人確實依舊在如此險境艱難生存了下來。
有人在自然的摧殘下反過來參悟了自然,吸納了另一種區(qū)別于食和水的能量體——元氣。
自然中的元氣無行無色無味,然而在被人體吸納之后,元氣就會相應的變化出五種色彩——金、青、藍、丹、黃。有人吸納元氣羽化成仙,擺脫了自然無情的無盡摧殘。
世間第一位仙人名幾姓甚,人們已無從得知。好在仙人羽化登仙之后,留下了諸多能夠使人可以吸納元氣的方法,后人將其稱之為功法。
隨著時間推移,天上的仙人越來越多。于是仙人合力,在人間之上開拓出另一片空間,是為仙境。
仙人堆壘仙山,名曰蓬萊;仙人筑繕仙宮,名曰蓬萊宮。在次以后,仙人們便拋開人界六欲七情,自在天邊逍遙去了。
話說這西方有一大仙,名為西萊仙人。西萊仙人仙位頗高,這日正逢千歲壽誕,于是各路仙人云集在西萊仙府為其道賀。
仙府云霧繚繞,清風徐徐,天空仙人列如亂麻,西萊仙府翡翠瓦片徐徐生輝,一派氣象。
西萊仙人一身白衣仙服,手撫青白拂塵,一頭銀發(fā)飄逸,白胡髯髯,飄飛于仙府府門上空,迎接諸位賀歲仙人,好生瀟灑。
遠方云邊飄來一青衣仙人,眨眼睛便已至仙府府門上空。只見青衣仙人對著西萊仙人躬身作揖一道:
“聞得西萊仙人壽誕,晚生特來道賀也。”
西萊仙人呵呵一笑,作揖回禮道:
“曉風仙人久經風雨,光臨寒舍,實在令寒舍蓬蓽生輝啊——請入內一敘。”西萊仙人請曉風仙人入內敘舊,曉風仙人輕笑謝過,便飄進了西萊仙府。
西萊仙人沒有隨曉風仙人一同入內,而是依舊飄立于府門之上,等候迎接其他仙人。
曉風仙人環(huán)視左右,仙人列坐如麻;再次環(huán)視,見有兩位白衣仙人正在對坐交談。曉風仙人見狀,輕飄而去。
那兩位仙人見曉風仙人飄落而至,于是向曉風仙人作揖道:
“曉風,你來遲也。”
曉風仙人作揖回禮,而后道:“我矗立星河,觀望人間,故而稍有耽擱。曉風給青行、新月二位賠罪了。”
青行、新月二位仙人輕輕一笑,趕忙把曉風仙人拉著坐了下來。青行手中變化出一玉尊清酒,敬給了曉風仙人,道:“曉風若要賠罪,飲了這尊便是。”
曉風仙人笑著接過玉尊,一飲而盡。青行見狀,不由得爽朗一笑。新月卻急了,也變出了一玉尊清酒,遞給曉風仙人,急切道:“曉風飲了青行的酒,那也趕快將此尊飲盡。”
曉風與青行相視一笑,便也飲了新月仙人的酒,新月仙人這才安靜下來。
“不知人間有何趣聞異事能引得曉風仙人矗立星河而觀望之?”青行問道。
“我觀望星河,見鶉火星次柳、星、張三星黯淡無神;又見木象星次、風象星次、水象星次、火象星次除鶉火星次外其余星次參宿皆是光輝萬丈,群星璀璨——此番天象,華夏定會有一場大大的變局。”曉風應道。
新月仙人嘻嘻一笑,道:“曉風仙人多慮了。這鶉火星次自平王東遷之后便一直黯淡不明,這周室不也是好好的?這人間不也沒有大的戰(zhàn)事發(fā)生嘛。”
青行仙人沉思未言。曉風仙人搖搖頭,又道:“非也,華夏亂象已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初時之功。這周室愈加衰微,諸侯勢力愈加龐大。先前列國都是為爭天下霸主而禮樂征伐,許久時日方才會引出一二兩場小規(guī)模戰(zhàn)爭;而如今二十八宿星除鶉火三宿外皆是星光萬丈,人間列國紛紛發(fā)動滅國大戰(zhàn),不求問鼎稱王,只圖吞并天下,此不是亂象為何?”
新月仙人也沉默下來。
“此乃華夏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乃華夏文明千年未有之璀璨時。華夏四周狄族虎視眈眈,內部又征伐不止,如若有一國能夠一統(tǒng)天下,則華夏可傳萬世千年而為君,否則華夏族只能滅亡在這無邊的狄族侵擾浪潮之中。”
曉風不再說了,三人都陷入了沉思。
少傾,青行最先緩了過來。他變化出三尊玉爵,遞給了新月——新月這才回過神來,趕忙變出仙酒傾倒于玉爵之中,分遞給了曉風、青行二人。三人暢飲一爵。飲畢,那西萊仙人的壽誕儀式也便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