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書讀懂星云大師
最新章節
書友吧 72評論第1章 富足來自于知足
無論你是否信佛,這本書都是讓你心靈安靜的一滴甘露。
誠然,佛的主要觀點是生命無常,紅塵是虛,一切皆空。
那么,生命無常、一切皆空的觀點正確嗎?
從本質上說,沒什么不對,金錢、名譽、家庭都不能成為終極意義。但是,讓人們放下金錢、名譽、家庭行嗎?
其實不行。
正如世界上的一切物質都是由分子、原子組成的,而我們在生活中接觸的,并不是直接接觸分子、原子,而一定是分子、原子的不同組合形態。
例如一朵花或一片樹葉,組成它們的分子、原子可能區別并不大,但是,一朵花,一片樹葉,躺在我們手心的感覺卻完全不同。因此,對于社會中的人來說,即便生命無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按這樣的真理去生活。
世俗紅塵依然是絕大多數人不可能離開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師提倡“人間佛教”,以出世胸懷做人世事業。正如他所自言:“人間佛教,不但早在我心里,在我的行為里,也時時在我的思想里。”
星云大師講的“寬心”不是教人去吃苦,而是叫人懂得佛教的道理,去排解痛苦。
星云大師講的“舍得”不是消極者的避難所,而是讓你通透的看清人生,把積極帶入你的生命。
星云大師講的“厚道”告訴你,佛不只是禪坐、研究或儀式,還是一種日常生活和存在的方式。
因此,一切生命的主要本質是心,而心的本性則是清凈、安詳、圓滿的。心就是佛。心只要不受外界環境和情緒的壓力,就可以變得更安詳、開放、睿智、空靈。
星云大師以自己的慈悲,為我們準備了一個可行的良策。
他說:“一天當中,我們起碼應該保有十分鐘的寧靜,讓精神有喘一口氣的閑暇,有一個可以讓陽光照進來的間隙。在一年當中,都市里的人們至少要有一個月的安靜生活。”
星云大師乃方外之人,全無私心雜念,所以對世事看得透徹,將佛教義理生活化,本書對于大師的人生觀、財富觀、愛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際交往、成功勵志等諸方面進行闡釋。
不可否認的是大師的作品很多,對于很多讀者來說可能存在選擇上的疑惑,本書是將星云大師對于生活中最常見問題的指點做出歸納,在一個個小故事中,讓你恍然開釋,一切都為了讓你的心靈得到安寧和舒適。
祝福翻開本書的你,因為閱讀而心神安定,波瀾不驚。
樂是什么?就是能自在、安心、平安,獲得歡喜,獲得逍遙。
——星云大師
生命是一件簡單的事。
星云大師曾經講過,人的欲望像個無底的黑洞,永遠沒有填滿的一天。一個人即使賺了億萬財富,心被貪欲驅使,生活也享受不到富足的快樂。
那么真正富有的人是誰呢?答曰:“富而不知足,是亦為貧苦。雖貧而知足,是則第一富。”這樣的人,才能守住自己的家園,才有家。
現代人,常常難以自安,因為幻念無窮無盡,欲望無際無涯。所以,難以享受到這樣的感覺——自己的生命如江面一葉扁舟,上面無所承載,無欲望之沉重,隨心而行,輕松逍遙。反而,人們的心靈因附帶和承載的東西太多,如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有這樣一個傳說,講的是呂洞賓的故事。
呂洞賓云游四方的時候,來到太行山東南角下的一座小鎮,見一家客店的女主人在無精打采地搓草繩。上前一問,原來這位女店主開店卻沒人住,終日愁眉不展。
呂洞賓心存善念,就說:“讓我住到您的店里來吧!一個月后您就發財了。”女店主高興地答應了,轉眼二十多天過去了,女店主再也忍耐不下去了,一天早上趁呂洞賓正要外出之際上前攔住他:“你說住進我的店能讓我發財,眼看一個月快到了,賬上不見分文,這樣下去,我只有餓死了!”
呂洞賓眉頭一皺,說:“你后院水井已經變成酒泉,用時你就可以去打了。”女店主一聽,馬上跑到后院,果然酒香撲鼻,向井里一看,果然,美酒四溢,還咕嘟嘟冒泡。女店主趕忙打上半桶一嘗,真是濃香芳醇的美酒。從此,她把旅店改成酒店,買賣十分興隆。
日月穿梭,三年一晃過去了,呂洞賓又來到這個小鎮上。只見他三年前住過的小店鋪已全部翻新,幾個賣酒的伙計進進出出,打發著各處來的顧客,非常忙碌。呂洞賓問女店主:“你還認得我嗎?”女店主一怔,忙起身滿面春風地招呼他。
呂洞賓接著問:“現在發財了,你該滿意了吧,還缺什么嗎?”本以為女店主會非常欣喜地接受現在的生活,沒想到聽了呂洞賓的話之后,她還是一臉愁容,搖搖頭說:“要說缺的東西還多著哩:豬缺個圈,牛缺個槽,馬棚還缺把挖料勺。”
呂洞賓聽了哭笑不得,把拂塵一甩,正色唱道:“登了金鑾殿,還想上天橋,井水做酒賣,還說牛無槽,人心不足蛇吞象,無底的胃口填不飽。酒泉該干了!”說罷,揚長走出店外。
女店主忙跑到后院一看,果然酒井干涸了。后來,沒過幾年,女店主又以搓草繩為生了。
人人都聽得懂這個故事,卻很少給自己一點時間來思考這個故事。我們夜不能寐,是不是也像那個女店主一樣,只是因為一顆不知足的心。樹欲靜而風不止,萬物不得安寧——雞為了一把米而吵嚷;老鼠為了糧食而費盡心機;就連美麗的孔雀也可能為了炫耀而爭寵……人同樣如此,學生為了超過別人而奮斗;員工為了更好的職位而拼命;商人為了更大的利潤而算計……
所以,佛法普度眾人,星云大師說,縱使過著清貧的生活,只要覺得心安,日日都是花紅柳綠。倘若坐擁華廈的巨富,不知回饋社會,福澤大眾,身陷貪欲,怎能聽到清脆的鳥語,聞到芬芳的花香?
如何才能讓我們知足,如何才能讓生命之舟毫無負累,倏忽之間,劃過千萬重人生的高山險灘?
星云大師給了現代人這樣的建議,一個人不必以擁有很多物質為滿足。試看天上的日月星辰,其數無量,可以供我們自由欣賞;宇宙自然界的花草樹木,爭妍斗麗,可以供我們隨意觀看;東西南北的道路,任你奔馳;士農工商各階層,隨你交往。
這是一種多么豁達的胸襟。
實際上,這也是生活的真實,無論多富有,我們只能用短短一生的時間來享受;無論多富有,都比不上快樂和幸福的甜蜜感。
所以,郁悶困惑的時候,不要為我們得不到的東西而痛苦,多拿出一點時間清點一下自己的擁有:衣食無憂、健康的身體、生命的安康、愛自己的人、自己愛人的能力……每個人都會發現有值得自己微笑的事情。
不妨讓我們此刻,從日常的修行開始,用一顆知足心,感念我們的得到,感恩于我們的富有,細心觀察天地的賜予。認真觀察一朵花的美麗,拿出一點點時間去觀察星空的奧秘,多留一些空間給自己,與自然親近,會讓物質的欲望逐漸減少。
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讓攀比趕走了自己的安寧,在和他人的接觸中,星云大師說:“若是把富于我者、貴于我者拿來作為比較的對象,自然會心懷不平,生起不知足的意念;所以不妨把貧于我者、賤于我者拿來和我們對比,則自然會心平氣和,如此就不會心浮氣躁,痛苦郁悶了。”
無論是誰,對于赤裸裸來到這個世間的人來說,此外得到的一切都是生命的恩賜。
知足才能富足,這就是安守心靈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