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往心里放的東西太多了。
有的人把愛的人、恨的事通通放到心中,于是感覺自己的心很沉很沉。
那時候,心就會變得小小的。
想一想,我們?yōu)槭裁磿胁话驳母杏X,因為人生不能逃避一些災(zāi)難、不幸和離別等,很多事情突如其來,會擾亂人們的心境,那么我們小小的心也會因這些重負(fù)而動搖、難過、脆弱。
怎么破解這些負(fù)擔(dān)呢?在星云大師看來,人生往往因為想不開、看不破,所以煩惱重重。一間房子,沒有門出去,長久關(guān)在里面,怎么會快樂呢?
歸根結(jié)底還是心沒有足夠大。正如住在一座古堡里,多時不能出城,你也會感覺到自己的世界太狹小了。我們好名,被名枷捆綁了;我們好利,被利鎖縛住了。
人陷在自私的感情里,就會有執(zhí)著之愛;愛得沒有自由,愛得沒有出路,愛得束縛,就是因為自己沒有豁達(dá)的心胸。沒有豁達(dá)的人生,被圈圈圈住,被框框框住;所謂“坐井觀天”,哪里能看到廣闊無邊的天地呢?
反之,如果我們的心無限大,大到足以包容宇宙的寬度,把心放到大海里,心會像大海一樣寬;把心放到高山上,心會像高山一樣雄壯。我們還會因一點(diǎn)點(diǎn)小得失而痛苦和郁悶嗎?
星云大師說,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過得開開心心,但總會遇到那么一點(diǎn)點(diǎn)小波瀾,唯有用豁達(dá)的胸襟面對,才能讓生活充滿朝氣。
曾經(jīng)聽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富人丟了很多金銀珠寶,朋友勸他不要難過,他卻笑著說,我為什么要難過呢?我很高興。高興的是竊賊只竊走了我的財寶,而沒有連我的性命一起帶走。
這便是把心放在了宇宙間,天地在心中,就不會再為一點(diǎn)點(diǎn)物質(zhì)的得失而苦惱了。
把心放在宇宙間的人,總是有著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結(jié)實的軀體,他瀟灑、坦蕩、熱情、開朗,他絕不會被生活中瑣碎的小事所困擾,他是一條江、一條河,浪濤滾滾,直奔向大海。他自然也擁有了恢弘的氣質(zhì)。在他面前,你不必為說錯一句話擔(dān)驚受怕,也不必為做錯一件事而惴惴不安,因為他是個明智的人。他知道:人,包括他自己,是不可能不犯錯的。豁達(dá)的人,聽到逆耳忠言會報以感謝,聽到讒言誹謗只會一笑了之而不發(fā)怒。
正因為如此,我們看到的星云大師永遠(yuǎn)是氣定神閑的平和,看透了一切世事,超脫又智慧。
古時候,一位老和尚有個總是感受不到幸福的弟子,這個弟子長年皺著眉頭。
當(dāng)春天來了的時候,他的心情會不好,覺得春天終歸是短暫的;當(dāng)秋天來了的時候,看到萬物蕭條,他的心情還是不好。
于是,這名弟子常常覺得生活痛苦,心情沉重。
老和尚決定要開導(dǎo)他一番。
有一天,老和尚派這個弟子去集市買一袋鹽。
弟子回來后,老和尚吩咐他抓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待鹽溶解后,老和尚讓這個弟子喝上一大口。
弟子喝完后,老和尚問:“味道如何?”
弟子皺著眉頭答道:“咸得發(fā)苦。”
隨后,老和尚又帶著弟子來到湖邊,他吩咐這個弟子把剩下的鹽撒進(jìn)湖里,然后說:“喝一口湖水。”
弟子彎腰捧起湖水嘗了嘗,老和尚問道:“什么味道?”
弟子答道:“純凈甜美。”
老和尚又問:“湖水有沒有咸味呢?”
弟子答道:“沒有。”
老和尚點(diǎn)了點(diǎn)頭,微笑著對弟子說道:“生命中的痛苦是鹽,它的咸淡取決于盛它的容器。”
老和尚的那個總是感覺心情沉重的弟子,在老師的教導(dǎo)下明白了一個真理,同樣是一包鹽,當(dāng)溶于一杯水的時候,嘗一口咸得十分難受。可是當(dāng)其溶于一湖水的時候,卻絲毫感覺不到咸的滋味。
生活也是如此,固然有不少煩惱與痛苦,只要善于擴(kuò)展心胸,才能把以前認(rèn)為特別嚴(yán)重的事情看淡,把過去無法放下的困擾漸漸解脫。
我們此刻的心有多大?
你還在惦念上一次與朋友的不開心嗎?
你還在惦記某一個你放不下、心頭所恨的人嗎?
和自己的朋友打個招呼,告訴他你很在乎他;把不屬于自己的人放下,你對他的報復(fù)不再是恨,而是把他放到一個不再值得你記憶的心靈角落。
總之,我們的心只要足夠大,就沒有什么能動搖它。當(dāng)心量擴(kuò)展到相當(dāng)寬廣的時候,我們就會擺脫煩惱、憂愁的生命狀態(tài),轉(zhuǎn)變?yōu)樾腋!捕ǖ娜松?
此外,還可以嘗試著與自然做朋友,遇到利益糾葛的時候,一定要把利益放下,不要讓自己的心放在利益之中受折磨。
你只須掩上雙耳,閉上雙目,心如宇宙,笑看庭前花開花落,靜望天上云卷云舒。你就會聽到大自然生機(jī)盎然的勃發(fā)之聲。心境變寬了,天大的事也沒有你的心大。
每一個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覺得唯有“內(nèi)心安適,俯仰無愧”的人才是真正的幸福。因為心如不安,幸福要從何建立呢?
那么要如何,心才會安呢?
欲望不要太高,有利多和別人分享,這樣自然安然無煩惱。
只有透過與別人分享,你的成就才有意義,你的自私才得以融解,你才會知足、感恩,心也才會安。心安的人,自然能控制自己的欲望,畢竟“欲望”可以是推動你向上的一股力量,也可能是主宰你墮落的黑手。
星云大師說:“心安茅屋穩(wěn),性定菜根香;世事靜方見,人情淡始長。”
可見,只要心頭安慰,一碗菜根的香氣也是一種享受。萬味均從根底發(fā)香,厚培其根,其味必厚。人也是如此,本性若安然、穩(wěn)定,不妄求,不做非分之想,雖日日清茶淡飯,生活仍然舒適、暢快。
有一個農(nóng)夫,每天早出晚歸耕種著一小片土地,雖然土地的供給很少,但是農(nóng)夫卻春種秋收,生活得很快樂。忙的時候,他大汗淋漓,回家倒頭一覺,醒來心情舒暢;不勞作的時候,在田間地頭舒適地吹著風(fēng)。
一個魔鬼發(fā)現(xiàn)了農(nóng)夫的愉悅,就對農(nóng)夫說,只要他能不停地往前跑一圈,他跑過的地方就全部歸其所有。
于是,農(nóng)夫興奮地朝前跑去。過了一會兒,農(nóng)夫跑累了,想停下來休息一會兒,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兒女們都需要更多的土地來生活,于是就又拼命地往前跑……有人告訴他:你到該往回跑的時候了,不然,你就完了。可是,對別人的提醒和勸告農(nóng)夫根本聽不進(jìn)去,他只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錢、更多的享受。
于是,他不停地跑,最終心力衰竭,倒地而亡。
古希臘的《伊索寓言》里也曾告誡我們:“貪婪的欲望往往是禍患的根源。那些因貪圖更大的利益而把手中的東西丟棄的人是愚蠢的。”農(nóng)夫由于貪婪的欲望,生命沒有了,土地沒有了,一切都沒有了,貪婪的欲望使他失去了一切。
相反,如果能夠在清貧時享受清貧,在安樂時感恩安樂,有了這種氣節(jié),生活就會給出不一樣的風(fēng)景。
中國古代偉大的文學(xué)家范仲淹年幼時家里貧窮,他在南都學(xué)院讀書時,天天煮兩升米來做大一鍋粥,經(jīng)過一晚上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塊,早晚各拿兩塊,配著一些腌菜吃。
留守有個兒子和他一起學(xué)習(xí),那個留守的兒子要回家鄉(xiāng)陪父親,臨走前送給范仲淹一些美味菜肴。
但范仲淹放在了一邊,不久后食物全腐爛了。留守的兒子說:“家父聽說你過得清淡貧苦,送來這些吃的,可你為什么不吃呢?”
范仲淹說:“不是我不感謝你們的好心,只是因為我吃粥吃久了,心里安定,你如今讓我享用如此豐盛的飯菜,以后的日子里我怎么會再平靜安心地吃下這些粥呢?”
正是靠著這份坦然,他學(xué)習(xí)更加刻苦,夜以繼日,有時通宵達(dá)旦,終于成為一個很有學(xué)問的人。
一位王子來到花園散步,使他萬分驚奇的是,花園中的一切花草樹木都枯萎了,原來這些花草樹木是死于心情不佳。
橡樹看到自己沒有松樹那樣高大挺拔,因此輕生厭世死了;松樹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樣在架上,不能像桃樹那樣開出美麗可愛的花朵,也死了;牽牛花因自己不能像紫丁香花那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也病倒了。
其余植物都沒精打采垂頭喪氣,只有一株小小的心安草正在茂盛地生長。
王子問道:“其他植物都枯萎了,為什么只有你依然那樣樂觀呢?”
心安草說:“因為我知道,您讓園丁把我種上,并不是讓我像松樹那樣高大挺拔,也不是讓我像桃樹那樣開出美麗可愛的花朵,不是像紫丁香那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而是讓我安心地做一顆小小的心安草。”
肚子餓壞時,有一碗熱騰騰的面放在你眼前,是幸福;累得要命時,有一張軟軟的床讓你躺上去,是幸福;哭得傷心欲絕時,旁邊有人溫柔地遞過來一張紙巾,是幸福……幸福沒有絕對的定義,幸福只是心的感覺。
幸福與否,只在于你的心怎么看待。你要是總感覺自己錢沒有別人多,地位沒有別人高,妻子沒有別人的漂亮,丈夫沒有別人的體貼,孩子沒有別人的聰明,你能感到幸福嗎?
人們無節(jié)制地攀比和不自量的要求,都將給自己帶來超量的心理負(fù)荷,提出不必要的煩擾。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空間,心安則意得,意得則福在!只要心靜、心安,我們自然都能擁有“心安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