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不畏苦,靠近甜 (1)

曾經(jīng)看到星云大師有這樣的一段經(jīng)歷,當(dāng)時看得自己觸目驚心。星云大師講到自己剛剛到臺灣的時候,為了報答寺院收留之恩,每天除了上課教書之外,還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苦役:

每天打六百桶井水;

清掃數(shù)小時落葉、水溝、茅廁;

拉車到十余里外的市場,購買八十余眾的油鹽柴米。

看到這巨大的勞動量,我們一定會吃驚,大師哪里來的這么大的力量?

實際上,星云大師并無超凡的力量,這么巨大的勞動量,已經(jīng)超過了身體的負(fù)荷。

但是星云大師的精神力量是極其強大的,他常常因為體力透支而暈眩嘔吐,但是往往一陣天旋地轉(zhuǎn)后,他又默默地咬緊牙關(guān),繼續(xù)完成這些苦役的工作。

在星云大師看來,這些“苦”正是靠近“甜”的根源。所以,他不以為“苦”。

他曾說:苦是人間的實相,比方說社會上有刀兵水火的苦,人們的身體上有生老病死的苦,心里面有貪嗔愚癡的苦,所以自然界也給予人類一些痛苦。每個人都要學(xué)會以苦為力量,把苦作為奮斗的動力。

想一想,我們當(dāng)下的生活是不是有很多苦惱,甚至有的人不堪忍受痛苦而選擇了自殺,這樣怕吃苦的人,很難靠近甜,也很難得到人生最終的解脫。

有這樣一個故事,講的是:

一座山上,有兩塊相同的石頭。

三年后,這兩塊石頭的命運發(fā)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一塊石頭脫胎換骨,成了一尊栩栩如生的佛,每天受著許許多多人的敬仰和膜拜;而另一塊石頭卻沒有半點這種待遇,它每天寂寞地立在那里,看著人們絡(luò)繹不絕地走過自己身邊,卻從不停下來望自己一眼。

它心里極不平衡地說道:“老兄呀,你知道我心里有多痛苦嗎?我們倆沒什么不同,憑什么人們對我的態(tài)度如此冷淡?”

另一塊石頭答道:“老兄,我們本是一樣的。你難道不記得了?三年前來了一位雕塑家,你懼怕他鑿在你身上那一刀刀的痛,就告訴他只要把你簡單雕刻幾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時夢想著自己未來的模樣,告訴他不要在乎我承受多大的痛,讓他盡情地在我身上施展才華。在一刀刀痛徹心扉的雕鑿中,我收獲快樂與愿望。就因為這一切,我們才有了今天的不同啊!”

從這個故事里我們能夠看到,兩塊石頭在苦面前作出的選擇是不一樣的,正因為當(dāng)初不畏苦,所以有一塊石頭成為了佛像,得到了歡樂;也正是因為畏苦,另一塊石頭只能永遠做一塊頑石。

成為佛像的第一塊石頭從痛苦中得到了歡樂,同時,它的關(guān)注點始終都在如何成就自己最終的模樣上面,最終他成為自己最想要呈現(xiàn)出的樣子,受到萬人敬仰和膜拜。

我們在苦的時候,想到的是什么?往往是深陷其中,不能超出物外地來看待“苦”。執(zhí)著于痛苦本身,就看不到未來和幸福的存在。甚至有很多人因為承受不了人生的真相,也就是本應(yīng)該承受的苦而輕生。

關(guān)于這一點,星云大師認(rèn)為人不可以自殺,畢竟生命不是個人的,父母生養(yǎng),國家培養(yǎng),怎么可以自己把自己殺死,他說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啟發(fā)那些輕生的人,重新看待人生的話,“一個人連死都不怕,還怕做事嗎?”

是的,有時候僅僅是把目光轉(zhuǎn)移,關(guān)注到苦后甜的到來,苦就顯得沒那么苦了。也不會因為身陷苦中,就誤以為自己的一生都是苦的,不會苦盡甘來。

星云大師曾在一次演講中講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說:有場足球比賽,十萬人都在那里盯著足球看。有一位先生抽煙,因為看得入神了,香煙燒到旁邊人的袖子,就趕快道歉。旁邊那個人也是球迷,球賽正在關(guān)鍵時刻,他有忘我的精神,回答說:“沒關(guān)系,再買一件就好了。”

這位先生繼續(xù)看球賽。后來,香煙又把前面一個小姐的頭發(fā)點著了,抽煙的人又趕快道歉,說:“是我這個香煙的罪過,對不起。”大概那個小姐的頭發(fā)是假發(fā),她也看球看得很入神,很忘我,說:“不要緊,回去再換一頂就可以了。”

從星云大師講的這個很幽默的故事當(dāng)中,我們看到了大智慧:原來,忘我的時候,一切苦都沒有了。

當(dāng)我們遭遇痛苦的時候,更要學(xué)會忘我,將精力從苦中轉(zhuǎn)移,站到另一個位置看自己的苦,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微不足道的苦,是自己將來成就偉大的一塊基石。而果然,當(dāng)你成功地控制了自己的情感,而不是被情感控制后,你會發(fā)現(xiàn),苦過后甜蜜的滋味已慢慢浮現(xiàn)在你的心頭。

星云大師說:做人處事的修養(yǎng)有百千萬種,心平氣和是修養(yǎng)中的修養(yǎng)。心平氣和的人,自然近悅遠來,家庭里,父母心平氣和,不但兒女樂于親近,就是一般的青少年,也樂于求教;團體中,心平氣和的長官,不但自己的部屬樂于請教,其他團體的干部也會樂于追隨。

是的,心平氣和的人會有一種寧靜的氣質(zhì),給人一種安定感,同時心平氣和的人,和自己的相處也會非常融洽和諧。

這里尤其要強調(diào)的一點是,大部分的人在順境的時候,做到心平氣和是不難的,但是當(dāng)一個人身處逆境之中時,如果能做到心平氣和,那就非常不易了。如果遇到逆境,不妨讓自己在解決問題之前,先修煉自己的心平氣和,這樣解決問題才能理性,在面對眾人的時候,說話才能中肯。

相反,如果一遇到問題心氣先亂,那么被沖昏了頭腦之后,人就不會運用理性和智慧了,常常會因為一時之氣,犯下大錯。

請聽我講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國家,豐足安樂,應(yīng)有盡有,國王內(nèi)心非常得意,他想:“我國好像什么都不缺少,應(yīng)該派一個聰明的大臣,到外國去考察,買一些國內(nèi)沒有的東西回來。”

于是,國王派了一個大臣到外國去采購一些自己國家沒有的東西,這個大臣是個博學(xué)多才的人。他帶著國王給他的五百兩黃金,走過許多國家,每到一個國家就到商店、集市去看,所看見的全是自己國家有的東西,因此,走了幾個國家,一件東西也沒買。

有一天,大臣來到一個海邊國家,看到一位白胡子老人坐在集市里,手里沒拿東西,面前也未擺放貨物,一動不動,一言不發(fā)。

大臣感到很奇怪,就上前詢問:“老先生,您是在這里賣東西嗎?怎么沒看見您的貨品呢?”

老人說:“是呀!我賣的東西是看不見的。”

大臣接著問:“什么東西眼睛看不見呢?”

老人回答:“我在這里賣智慧。”

大臣趕忙問:“您賣的是什么智慧?價錢是多少呢?”

老人說:“我賣的是人生智慧,價格是五百兩黃金,但是你必須先付錢,我才會賣給你。”

大臣想了想,覺得自己國家的確沒有人賣智慧,不如就買下來,回去送給國王。于是,他就把五百兩黃金付給老人。

老人說:“我賣給你的智慧是12字箴言,在人生所有的重要時刻都用得上,那就是:緩一緩,再生氣;想一想,再行動。總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它的珍貴。”

大臣聽見了,有點不悅,覺得自己花五百兩黃金只買到12個字,好像不劃算,但是已經(jīng)買了,只好怏怏地回國了。

回到國內(nèi)已經(jīng)是夜晚,月明星稀,他怕吵醒家人,便躡手躡腳地走過廳堂,到了臥室里大吃一驚,因為床前擺了兩雙鞋子。

他心想:“難道在我出使外國的日子里,妻子竟與別人在一起?”

他怒發(fā)沖冠,立刻拔出隨身寶劍,想一劍刺入帳中,腦海里突然浮現(xiàn)出購買的12字箴言:“緩一緩,再生氣;想一想,再行動。”

他口中念念有詞。這一念,驚醒了帳子里的人,大臣一看:原來在他出使期間妻子生病了,大臣的母親過來照料,晚上睡在一起。大臣聽出了母親的聲音,嚇出一身冷汗,提著劍跑到院子里自言自語:“太便宜了,真是太便宜了!”

大臣把買12字箴言的原委告訴了母親,說:“我原來以為買貴了,現(xiàn)在才知道得了便宜。母親和妻子,是無價之寶,就是一萬兩金子我也不會賣,今天卻靠著五百兩黃金買來的智慧之言而得以保全她們的性命,這不是太便宜了嗎?”

第二天,大臣興高采烈地把箴言獻給了國王,國王聽了這個故事之后,深以為然,又把這12個字送到了每一個家庭中,從此,這個國家進入了寧靜和諧的生活中。

想做到心平氣和并不難,也許這12個字就能給你的一生帶來很大變化,尤其在逆境的時候,不妨先忍一忍,怒氣有時候會自己溜走,稍稍耐心地等一下,不必急著發(fā)作,否則會惹出更多的怒氣,付出更大的代價。

這個世界上不乏有聰明才智的人,但是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時,能夠冷靜地運用自己聰明才智的人卻屈指可數(shù)。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當(dāng)一件事情發(fā)生的時候,由于當(dāng)時的六神無主導(dǎo)致的錯誤決定讓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非常后悔。

為什么會這樣?不平和就是喪失聰明才智的根源。想想看,當(dāng)你心境不平和的時候,是不是該想起來的方法都跑到爪哇國去了?

如果將來想有一番大成就和作為,想具備果敢的魄力和開闊的胸襟,想要擁有智慧和理性,心平氣和就是首要的修煉。

人的心究竟可以多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木舒克市| 德庆县| 南和县| 华安县| 湾仔区| 铜梁县| 庆阳市| 从化市| 即墨市| 云和县| 图木舒克市| 时尚| 冕宁县| 多伦县| 永修县| 方山县| 永宁县| 兰州市| 成安县| 长沙市| 法库县| 九龙县| 台北市| 延安市| 南华县| 修文县| 怀柔区| 镇宁| 巴里| 辰溪县| 文水县| 临西县| 岳阳市| 沙洋县| 丹棱县| 新巴尔虎右旗| 洱源县| 新干县| 巴彦淖尔市| 个旧市| 九龙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