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無懼譏謗,自在逍遙

人們在生活中難免會遭遇謠言。

那么,我們怎么應對這些語言的毒箭?

在星云大師看來,人行走世間,一定會忍受很多譏嘲毀謗。處于此情形,一個人如何給予自己力量?那就是要從譏謗中學習莊嚴福慧。

一個人如果經常注意外部的謠言,則心里會很難過,一難過就沒有力量、沒有心情去做其他事情。要知道,“是非之言止于智者”,一個有智慧的人絕不會亂傳謠言,當然更不會輕易聽信謠言。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聽到別人對他的譏諷毀謗,不但不會氣憤,還會一笑置之。

布袋和尚曾經說過:“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由它自干了;你也省力氣,我也少煩惱。”

從這幾句話我們可以看出,布袋和尚對于別人的毀謗打罵處理得多么灑脫自在。而凡俗如我,即使做不到如此超逸灑脫,也不該被譏謗所累,只有不為所動,做自己手頭最應該做的事情,才能找到自在逍遙,讓生活安寧祥和。

星云大師的經歷也是一面閃亮的鏡子:曾經,星云大師因敢于建言,多次被教界人士議論為異端分子,后來由于軍工商各界官員來向他請益佛法,他又被新聞媒體說成與政治掛鉤。凡此都是打擊傷害的話題,星云大師并不予以理會,只是淡泊處之,默然以對。

后來,星云大師坦然說,事實的發展證明他的理念正確,時間的遞嬗也還給他清白公道。星云大師用自身多年的修煉和行為,在更難得的沉默中,向人們解釋了這樣一個道理:忍耐并不是懦弱無能,而是面對毀謗譏諷,還能擇善固執,無怨無悔。

謠言任何時候都會有的,空穴可以來風,無風也要起浪,記得曾經讀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人千里迢迢找到燃燈寺的釋濟大師說:“大師,我是一名普通的書生,平時我只是讀書耕作,從來不傳不聞流言蜚語,不招惹是非,但不知為什么,總是有人用惡言誹謗我,用蜚語詆毀我。令我心靈非常痛苦。”

他接著說:“如今,我再也不想忍受那些誹謗了,我想遁入空門削發為僧以避紅塵,請大師您收留我。”

釋濟大師靜靜聽他說完,微微一笑說:“施主不必太憂慮,同老衲到院中撿一片凈葉,你就可知自己的未來了。”

釋濟帶年輕人走到禪寺中殿旁一條穿寺而過的小溪邊,順手從菩提樹上摘下一枚菩提葉,又讓小和尚取來一個木桶一個葫蘆瓢。

大師手拈樹葉對年輕人說:“施主不惹是非,遠離紅塵,就像我手中的這一片凈葉。”說著將那一枚葉子丟進桶中。

接著,大師指著桶說:“可如今施主慘遭誹謗、詆毀,深陷塵世苦井,是否就如這枚凈葉深陷桶底呢?”

年輕人看著桶底的葉子,不禁嘆口氣,點點頭說:“是的,我現在正如秋葉,已經沉入了人生的低谷。”

釋濟大師將水桶放到溪邊的一塊巖石上,彎腰從溪里舀起一瓢水說:“這是對施主的一句誹謗,企圖是要打沉你。”說著就嘩的一聲將那瓢水澆在桶中的樹葉上,樹葉激烈地在桶中蕩了又蕩,便靜靜漂在了水面上。

釋濟大師又彎腰舀起一瓢水說:“這是庸人對你的一句惡語誹謗,企圖還是要打沉你,但施主請看這又會怎樣呢。”說著大師又嘩地倒下一瓢水在桶中的樹葉上,但樹葉晃了晃,還是漂在桶中的水面上。

年輕人看了看桶里的水,又看了看水面上浮著的那枚樹葉,說:“樹葉秋毫無損,雖然桶里的水越來越深,而樹葉依然輕松地漂于水上。”

釋濟大師聽了,微笑著點點頭,又舀起一瓢瓢水澆到樹葉上,說:“流言是無法擊沉一枚凈葉的,凈葉抖掉澆在它身上的一句句蜚語、一句句誹謗,凈葉不僅未沉入水底,反而隨著誹謗和蜚語的增多而使自己漸漸漂升,一步一步遠離了淵底。”

這個故事指明了星云大師所講的把譏諷轉變成激勵身心的力量。

我們不能奢望自己遇到的都是呵護自己的人,也不能勉強別人對自己的道德做一些應有的束縛。況且,有時候,別人也局限于自己的認識,產生了不理解和誤會。謠言難以避免,何不讓自己用堅忍成就自己的一切,用自己的能量向所有不理解自己的人或者蓄意傷害自己的人證明:我不屑于和你們爭辯,但是你們錯了!

同時,在平時的行為中,我們也應該有方法避免謠言,很多事情,不該聽的,就要讓自己聽不見,這同樣是鍛煉自身修養,提升自己定力,不畏懼譏謗的一種方法。

還有,當我們自己不可避免地聽到謠言后,要有清醒的頭腦,謠言都是拙劣的、破綻重重的,只要略微動一動腦筋,就可以判斷真偽,可以問自己一句:“我為什么要相信這個傳言?”這個疑問會讓自己對謠言索然無味,遠離“傳謠”的誤區。

謠言的市場,就在于蜚短流長,就在于以訛傳訛。傳謠者眾,少數別有其心,多數失之于愚,所以聽風是雨。如果大家不傳謠,都做令謠言“止”的智者,謠言就不攻自破,還能有什么市場呢?

所以,清者自清,提升自己的修養,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和世界相處,心無旁騖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不再被譏謗所擾亂。

星云大師的經歷很坎坷,他幼年出家,曾經因為疑問特別多,被老師一個耳光打過來,斥一聲:“這個地方有你講話的資格嗎?”

星云大師并沒有因此而埋怨老師,或者仇恨世界,他當時心想:“對!這是法堂佛殿,這么神圣的地方,我怎么有資格講話?”

一經內省,星云大師從此不隨便妄說。后來最長的一次禁語,整整有一年之久。那時候,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要一年不講話,實在痛苦,但是星云大師做到了。

當時的他,每當忍不住想講話的時候,就跑到沒人的角落,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你不是說不講話嗎?為什么又起心動念想說話?沒有出息!”一摑一掌痕,直打到嘴角流血為止……

星云大師的這段經歷,讓我們看到慎言的重要性之余,還讓我們領悟他所說的——至艱至苦的磨煉,是為了至深至久的幸福。

星云大師曾坦言,正是當年那種種刻骨銘心的磨煉,成就了他現在忍苦的能力和精神,來擔負更重大的責任,做更多人所不能做的事。他今天的一切所學所能,都是吃種種苦、耐樣樣勞而吃出耐出來的。

那么,看看我們自己,對于境遇,你是從里面選擇吸收一些東西,讓自己的將來有更好的成就,還是張開嘴,大罵這該死的命運?

不可否認的是,種種境遇都是不可選擇的,畢竟是腳選擇了路,而不是路選擇了腳。當人處于一種惡劣的環境中時,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能不能從惡劣的環境中找到有利于自己發展的養料,這就是智者與愚者之間的區別。

有一天,農夫的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枯井里。開始的時候,農夫還是很想把驢子救出來的,農夫想了很多方法,但是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里哀號著。

最后農夫放棄了驢子的生命,他想這頭驢子已經老了,不值得大費周折把它救出來。

但是不管如何這口井是一定要填起來的,于是農夫就找鄰居幫忙,想干脆一起將井里的驢子埋了。

每個人手里都拿一把鏟子,開始將泥土鏟進井里。當這頭驢子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時,剛開始哭得很凄慘。但出人意料的是,當驢子認識到人們已經下定決心要這么干的時候,它安靜下來了。

大家好奇地往井底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情形令他們大吃一驚:當鏟進的泥土落到驢子的背部時,它將泥土抖落一旁,然后站到泥土堆上面。

就這樣,驢子一步一步上升到井口,然后在眾人驚異的目光中頭也不回歡快地跑遠了。

一定有很多讀者聽過這個故事,如果不能把這個故事放到自己的心里慢慢品味,我們就白聽了這個故事,正如人們處在困境的時候,不能化雨為虹,我們所遭遇的苦也就白白忍受了。

人生歷程中,不可能處處都是陽光明媚。人生多磨難,正如四季景觀各不同。正如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名言:“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陰影構成”。

升學的不順,求職的受挫,愛人的遠去,家庭的不幸,疾病的痛苦以及自然災害的襲擊……這些境遇都會給人帶來一定的痛苦和磨難,使人在一些特定的境遇中身心受到壓抑和傷害。

盡管人生境遇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境遇對人生有不同影響,畢竟人生中的矛盾沖突是必然存在的,人生磨難也是不可避免的。這就是為什么人不可能一生都無憂無慮地生活,為什么人往往要經歷某種磨難、挫折甚至失敗的深層原因。

沒有人想刻意給自己制造“逆境成才”的故事,也沒有人能左右自己所有的人生軌跡,正如在這個大千世界上,有的人含著金湯匙出生,有的人終生生活在偏遠的農村,有的人活到了101歲,有的人僅僅來到這個世界三天,看了一眼世界,便離開了……

面對種種不同的境遇,我們只能控制我們可以控制的,而最容易被自己控制的就是我們自己。讓自己學會輕快地走路,不要帶著負面情緒沉重地趕路。

境遇不好的時候,也是人生最要緊的時候——你能不能穩住自己,能不能有足夠的承受力,能不能不那么歇斯底里,能不能保持理性和尊嚴,能不能在困難中保持清醒,同時采取最可行的對策與步驟,尤其是不采取任何不智不妥無效有害的言語和行動。

這是我們唯一可以做的,也是最必要的學習和努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海市| 麻江县| 泸定县| 阳泉市| 米林县| 乐安县| 白玉县| 阿克陶县| 镇赉县| 伊川县| 灵山县| 库尔勒市| 克拉玛依市| 长治县| 湾仔区| 扎囊县| 呈贡县| 水富县| 格尔木市| 衡水市| 永年县| 修文县| 乐至县| 星子县| 西平县| 海门市| 定陶县| 龙游县| 行唐县| 安塞县| 永德县| 额济纳旗| 鲁甸县| 宜兴市| 民乐县| 宝丰县| 全椒县| 迭部县| 青浦区| 邵东县| 芮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