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到星云大師講的這樣一個故事:
甲驢很有才華,當它準備實現自己偉大的抱負時,發現自己愛上了乙驢。它想:縱使天下都是自己的,和愛情相比,又能算得了什么?
乙驢的理想是到南方生活。甲驢追隨乙驢到了那里。甲驢辛苦勞作養家,整日拉磨,大家只把它當成一頭驢,它的才華得不到賞識、應用。終于有一天,乙驢抱怨道:“你還是從前那只聰明、幽默、浪漫的驢嗎?我對你失望了。”
這個故事不知道別人讀了會產生怎樣的感受,我初次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不禁脊背發涼,人們常常甘于為了自己喜歡的人放棄自己的喜好,卻往往得不到想要的生活。
星云大師講這個故事,我認為對人們有這樣的提醒:提醒了人們盡量要以不變之心看待不圓滿。兩個人共同生活的緣分要懂得珍惜,同時,要用一顆最初的愛心來經營生活中所有的幸與不幸。
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個人不要為對方徹底放棄獨立的自我。慣于遷就對方的人,要懂得把握一個度,對一個人用情太深就會事事遷就,事事想為他做得周全。而對方也難免會覺得窒息,覺得不能承受。人性定然如此,就像你很喜歡聞一種花香,最開始聞的時候味道可能很濃郁,但后來聞得多了就會覺得味道變淡了,但實際上花還是原來的花,味道也沒有改變,只是聞者的感覺變了。
終有一天,還是同一種花香,可能已沾染了你的全身,但是你仍無所察覺,就像我們每天都要呼吸,卻沒有刻意去體會呼吸的感覺一樣。想來這便是“物極必反”這個詞兒在情感上的體現。有智慧的人,會用理性來引領自己的感情,不會肆意釋放自己的愛,而是適時表現自己的好。
除了不該過度遷就對方以至于對方無法承受,我們還應該看到:很多人在談戀愛時,對結婚懷著很美的憧憬,結婚應該是組織幸福家庭的開始,而不是很多人所認為和抱怨的“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還有的人,總是感慨婚姻常常在日常庸俗的生活中變得寡淡無味。
事實上,結婚后夫妻要怎樣共同生活,如何才能維持愛情不會消失,的確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星云大師還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大意是說,有一個青年剛結婚的時候,覺得人生太幸福了,他見到別人,就說結婚真好,有個家庭真是幸福,因為每天下班回家,門一打開,太太就拿拖鞋給他穿;進了屋子,小狗就圍著他汪汪叫,他覺得有個家,人生真是太幸福圓滿了。
可是過了一年以后,青年逢人就說結婚很苦,結婚不好。因為現在回到家里,打開門不是太太替他拿拖鞋,而是小狗銜著拖鞋給他穿;進到屋子里,不是小狗圍著他汪汪叫,而是太太圍著他汪汪叫,嫌他沒有升官發財,怪他每個月的薪水不夠生活開支等,真是苦不堪言。
有人對這個青年說:“青年朋友,聽了你的話,我覺得你應該繼續歡喜才對,因為你現在回家,雖然沒有太太拿拖鞋給你穿,但有小狗銜拖鞋給你,一樣有拖鞋穿;進了屋子里,小狗沒有圍著你汪汪叫,太太圍著你汪汪叫,一樣有汪汪叫。”
看完那這個故事,我們就更明了了這樣的道理:外部環境永遠不變是不可能的,我們不能控制別人一定要向著完美的一面發展,重要的是自己的心不能變。
回想當初結婚時,彼此有互相體貼、信任、了解的心,這顆心婚后要一直保持,要讓它更加散發愛的光輝。做到了這一點,結婚就不是走進墳墓,結婚就如同一朵花,要用心施肥、灌溉,讓花朵開放得更加芬芳美麗,這不是一個人的責任,需要兩個人共同來營造,因為結婚之后是兩個家庭的結合,不僅是兩個人要磨合,還要面對很多現實問題。必須以初心來對待一切的變化,才能得到歡喜心。
有這樣的情況真實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那些在婚姻中磕磕絆絆堅持不離婚的人,后來會比離婚的人生活得更加幸福。對自己的第一任妻子輕易放棄的男人,在第二段感情中也會很容易感覺疲憊,也會很輕易地放棄。而那些以最初的真誠對待感情,以恒久的耐力維系感情的人,往往容易在時光的洗滌中收獲幸福。
平淡不一定就是薄情寡義,那是把深情融入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體現在無論發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都以初心包容,化解。平平淡淡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