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精神交往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傳播觀(修訂版)
最新章節:
陳力丹《精神交往論》的第三個版本
《精神交往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傳播觀》從信息傳播的角度,系統展現了馬克思和恩格斯開放的思想體系。全書論證了他們歷史唯物主義的傳播理論、世界交往的基本理念,詳盡地闡述了他們所談到的幾乎所有涉及人類傳播的各種現象和形態,諸如思維、語言、文字、印刷術、宗教、文藝、宣傳、新聞、報刊等等。還論證了他們關于傳播與法、傳播心理、工人政黨內部的精神交往、人類傳播歷經的三個發展形態等等觀點。第2段作者寫作此書歷時十年,通讀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做了名目索引約1萬條、卡片3000張和一本提要筆記。書中介紹的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許多傳播觀點,是人們所不熟悉的,對于開闊思想很有教益。第3段本次修訂,除訂正個別訛誤,新增兩篇書評及作者的獲獎感言。第4段一些大學新聞傳播院系將該書列為研究生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基礎理論書目。
目錄(108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總序
- 懷念“板凳十年冷”的研究環境——《精神交往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傳播觀》獲獎感言
- 《精神交往論》評獎的曲折遭遇
- 懷念“板凳十年冷”的研究環境
- 《精神交往論》的內容和意義
- 做學術要較真與傾心
- 寄希望于新生代
- 題記:
- 緒章 “我們的交往!”
- 第一章 歷史唯物主義的精神交往觀
- 一、精神交往與物質活動
- 二、處于“力的平行四邊形”中的交往
- 三、“需要的體系”與精神交往
- 四、交往內容和形式的延續性
- 五、統治階級的思想與精神交往
- 第二章 從民族交往到世界交往
- 一、民族交往
- 二、世界交往
- 第三章 人的本質與精神交往
- 一、人的自然本質與精神交往
- 二、人的社會本質與精神交往
- 三、人對自己本質的全面占有
- 四、“需要的人的本性”與交往
- 第四章 交往媒介——語言
- 一、語言的產生
- 二、語言與思維同軌跡
- 三、作為人類群標志的語言
- 四、語言的分化與融合
- 五、現代文明語言的形成
- 第五章 交往媒介——文字和印刷術
- 一、文字產生的歷史過程
- 二、文字的演進
- 三、印刷術發明的意義
- 四、文字交往的局限
- 第六章 交往革命
- 一、交往革命的進程
- 二、交往革命與文明的傳播
- 三、用時間消滅空間
- 四、對信息時代的預見
- 第七章 交往形態——宗教
- 一、宗教交往的特征
- 二、人為宗教傳播的條件
- 三、宗教宣傳
- 第八章 交往形態——文藝
- 一、文藝的交往特征
- 二、物質生產發展同文藝生產的不平衡關系
- 三、創作方法和文藝批評
- 四、“世界文學”
- 第九章 交往形態——輿論
- 一、輿論的歷史演進
- 二、現代輿論的特點
- 三、輿論的力量
- 四、對輿論的社會控制
- 五、報刊與輿論
- 第十章 交往形態——宣傳
- 一、宣傳的內涵和意義
- 二、宣傳的理論“支柱”和物質基礎
- 三、宣傳者和宣傳媒介
- 四、宣傳對象
- 五、宣傳方式和宣傳效益
- 六、“灌輸”
- 第十一章 交往形態——新聞
- 一、事實與新聞的產生
- 二、作為新聞載體的報紙
- 三、新聞的社會作用
- 四、新聞時效
- 五、有機的報紙運動
- 第十二章 交往媒介——報刊
- 一、報與刊,報刊的種類和職能
- 二、報刊的社會地位和作用
- 三、報刊與政治
- 四、有產階級報刊和工人運動
- 五、“一般的公正”和客觀報道
- 六、報刊的監督職責
- 七、報刊經營
- 八、關于“報刊的內在規律”
- 第十三章 交往政策
- 一、書報檢查
- 二、知識稅及保證金
- 三、表現自由觀念與商品經濟
- 四、19世紀表現自由史論
- 五、表現自由與工人運動
- 六、交往政策與法
- 七、幾項具體的交往法律、慣例
- 第十四章 交往心理
- 一、外部環境與交往心理
- 二、交往中的認同心理
- 三、交往的心理障礙
- 四、交往中“注意”的形成
- 五、流言
- 第十五章 工人的精神交往
- 一、大工業與工人的精神發展
- 二、工人精神交往的歷史形態及特征
- 三、報紙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資料
- 四、巴黎公社的精神交往
- 五、馬克思主義工人政黨的精神交往
- 第十六章 交往的三種社會形態
- 一、交往的人的依賴形態
- 二、交往的物的依賴形態
- 三、交往的人的全面發展的形態
- 參考文獻
- 陳力丹和他的《精神交往論》
- 為文像個秀才 為人卻極為普通
- 他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一門真正的科學來研究
- 他默默地跋涉在理論原野上
- 陳力丹《精神交往論》的第三個版本 更新時間:2021-03-26 21:49:13
推薦閱讀
- “國家之謎”解答的開啟之作:《黑格爾法哲學批判》新讀
-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資本與生產力關系問題研究
- 《資本論》的讀法
- 回歸歷史:基于馬克思市民社會批判視角
- 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經濟生活世界的現象學闡釋
- “苦惱的疑問”及其解決:《萊茵報》—《德法年鑒》時期馬克思文獻及思想再研究
-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發展報告(2020)
- 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全面闡釋:《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新讀
- 《資本論》社會發展辯證法及其中國化
- 《反杜林論》“哲學編”闡釋
-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農民合作理論及當代實踐
- 北大馬克思主義研究(2013 總第3輯)
- 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深刻揭示:《雇傭勞動與資本》新讀
-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研讀
- 馬克思主義與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研究(國外馬克思學譯叢)
- 世界主要政黨規章制度文獻:尼日利亞
- 政治經濟學的經濟危機理論:經濟危機相關理論及其歷史作用研究
- 《資本論》基本原理求索
- 超越與回歸:馬克思主義正義理論研究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研究
- 后工業烏托邦
- 列寧的馬克思主義觀及其當代價值
- 《共產黨宣言》的創作與思想:MEGA視野下的文本、文獻研究
- 多元與共在:文化觀初論
-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民族問題文選 馬克思恩格斯卷(上冊)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研究:1949—1978(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二輯)
- 馬克思的20個瞬間
- 如何觀“世界”:《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