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交往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傳播觀(修訂版)
- 陳力丹
- 506字
- 2021-03-26 21:48:52
第四章 交往媒介——語言
語言是除了人體以外的人類精神交往最早的也是基礎性的交往媒介,因而恩格斯把語言知識看作是人們交往的杠桿,他指出:“在目前的世界上至少有可能使人超越狹隘的民族觀點的兩種杠桿:古代語言的知識和現代語言的知識,前者至少給各民族中受過古典教育的人展現了一個共同的廣闊的視野,后者可以使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并且熟悉本國以外所發生的事情?!保?0卷346頁)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時代,東西方的文化交流促成了現代比較語言學和歷史語言學的建立。他們所闡述的唯物史觀,其中貫穿著對語言學成果的運用。他們從年輕時代起,就對研究語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馬克思指出過好幾位語言學大師的失誤;恩格斯的語言學造詣更為深厚。20世紀20年代,德國語言學教授弗格林和他的學生們在萊茵河流域進行大量的調查,弄清楚了中世紀各種法蘭克方言的分布情況。1935年,恩格斯的遺著《法蘭克方言》(1881年)發表,弗格林驚訝地發現,恩格斯在19世紀就已經得出了與他的研究成果大體一致的結論。馬克思稱恩格斯為“比較語言學的研究者”(32卷247頁)。馬克思和恩格斯有關語言的論述,吸取了大量前輩和同時代人的研究成果,對語言這一最古老而又最現實的交往媒介,提出了不少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