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通過古文字研究、歌謠等古代文學材料分析、中日民俗比較的方法,考察中國古代社會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祭神祝告等諸多方面,并發掘背后的民族特質與文化思想,從而探討了中國古代民俗的基本內涵、起源與早期發展脈絡。其中相應地介紹、吸取日本民俗學的成果,在民俗學理論和方法的發展上均有探索。
(日)白川靜 ·民俗文化 ·11.8萬字
《新年風俗志》是中國新年風俗研究的開山之作。自面世之初即受到東西方學界盛贊,周作人、顧頡剛、艾伯華(德國)先后作序推薦。該書“在最廣闊的意義上將全中國新年風俗與新年習慣采集了起來,從而樹立了此后關于中國民俗學研究工作的一個榜樣”。本書于1932年首次出版,時名《中國新年風俗志》,內容涵蓋江蘇、浙江、安徽、福建等11省共22個地區的新年風俗。1935年更名為《新年風俗志》,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增加云南、貴州2省5個地區。1967年該書再次修訂出版,作者增補北京、黑龍江、內蒙古等8省14個地區的相關內容所錄新年風俗合計464種。近百年來,該書多次再版,并被譯成多種文字成為中國人了解自己,西方了解中國的重要作品。
婁子匡 ·民俗文化 ·7.2萬字
日本民俗學奠基人柳田國男力作!從祖先祭祀的儀式、對死后世界的觀念等入手,徹底分析了日本人的祖先觀念,總結了其特點,及對日本人生死觀的影響!
(日)柳田國男 ·民俗文化 ·10.7萬字
日本民俗學奠基人柳田國男力作!集中展現了柳田對日本社會城市與農村關系的認識!
(日)柳田國男 ·民俗文化 ·11.4萬字
日本民俗學奠基人柳田國男力作!從不同側面論述日本社會婚姻與家庭的歷史!其中最重要的論文《入贅考》,論述了日本的婚姻形態由入贅到迎娶的歷史變化過程及關聯要素,是日本婚姻史研究的開創性成果!
(日)柳田國男 ·民俗文化 ·16萬字
日本民俗學奠基人柳田國男力作!講述日本社會女性在信仰、家庭中的地位與作用!指出后世信仰中對女性的禁忌!
(日)柳田國男 ·民俗文化 ·17.3萬字
商丘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華民族文明發源地之一?!段幕糖稹肥菑奈幕暯窍到y整理商丘地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挖掘保護傳承商丘地區優秀歷史文化資源。本冊《民間文化》是叢書之一。該書從帝王文化?;鹞幕瘋髡f、五谷醫藥月舞文化、遠古發明、英雄文化、節日文化等多個方面,系統論述了商丘多姿多彩的民間文化。
劉玉杰主編 ·民俗文化 ·15.7萬字
“對聯”,就是對句,也稱聯語,由上下兩句相對相連的話語所組成。上句稱作上聯,也叫出句;下句稱作下聯,也叫對句。對聯以其上下兩聯字數相等,句式相同,詞性相照,結構相應,平仄相對,意義相連而得名。
張允杰編著 ·民俗文化 ·13.1萬字
孫叔敖少年即有智慧膽略,后遇狐丘丈人學習治水。治理期思洪水后,孫叔敖被虞秋子推薦給楚莊王,受命接手大型水利工程芍陂,建成后為楚國富強奠定堅實基礎。芍陂,是中國最古老而又著名的水利工程,曾被譽為“水利之冠”。自古至今,它對淮河以南地區的灌溉、航運、水產養殖、屯田濟軍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安武林編著 ·民俗文化 ·3322字
上古時候,部落首領炎帝神農氏嘗百草,傳授人們治病知識。炎帝有個女兒女娃,聰明可愛,想看大海。女娃一次偷偷去海邊玩,被大海淹死,后化為精衛鳥,發誓要把大海填平。精衛鳥的后代從此開始了填海行動。精衛填海表現得是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
安武林編著 ·民俗文化 ·3184字
民俗文化因為經濟、政治、地域及宗教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多元性、復合性、階級性、地域性、穩定性和變異性等特點,它在民間世代傳承,有著獨特性和不可復制性。
楊豐源 ·民俗文化 ·16.8萬字
本套書系的特點是全景展現,縱橫捭闔,內容采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廣大讀者全面觸摸和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中華兒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創造未來中國特色的先進民族文化。
董勝編著 ·民俗文化 ·6.8萬字
張靈芝編著 ·民俗文化 ·6.2萬字
劉干才編著 ·民俗文化 ·6.8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源流演化——起源稱謂、源于古老浪漫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并傳桂子于人間、對月崇拜及拜土地的說法、玄宗游月宮并大力推廣、中秋被正式定名為節日、祭月在明清時期的演變、兔兒爺的出現和文化傳承、饕餮盛宴——飲食文化、月餅在我國的緩慢發展、北方地區的獨特飲食風俗、南方地區的誘人中秋美食、臺灣地區的別樣飲食習俗等內容。
陳秀伶 董勝編著 ·民俗文化 ·7.1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天河夜話——起源演變、牛郎和織女在漢水結緣終生、牛郎和織女在天河相知相守、牛郎和織女在茶豆架下定情、源于對自然和時間的崇拜、上古觀象授時知識的反映、七夕節在后世歲月中的演變、演繹形成經典曲目《天河配》、別致浪漫——七夕風俗等內容。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源于祭祀——臘八節、雜米粥意在警示后人勤儉、臘八節多種多樣的傳說故事、臘八粥起源于古時臘祭農神、臘八節中多樣的風俗習慣、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臘八粥、飲宴踏青——上巳節、節日起源及隋煬帝水飾流觴、上巳節在唐代的多樣風俗、傳統佳節中的飲食習俗、少數民族中的三月三節俗、曝曬紅綠——天貺節等內容。
陳秀伶 董勝編著 ·民俗文化 ·7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百變源流——端午起源、源于百越族的圖騰祭祀、愛國詩人屈原悲憤投江、紀念千古孝女曹娥娘娘、迎濤而上迎接濤神伍子胥、避諱惡日與勾踐練水軍、一脈相承——習俗流布、粽子相關食材的歷代變遷、粽子不同風味和多種樣式、風格迥異的節日飲食習俗、經驗衍化而成的基本風俗等內容。
陳秀伶 董勝編著 ·民俗文化 ·6.8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傣歷新年——潑水節、潑水節的起源和傳說故事、象征新年的傣族潑水節、德昂族規模宏大的節日、阿昌族青年戀愛的節日、歌圩之日——三月三、壯族歌圩節傳說和節日習俗、侗族三月三的傳說和民俗、瑤族干巴節的傳說和民俗、畬族烏飯節的傳說和民俗、各地布依族的不同節俗、黎族三月三的傳說和民俗等內容。
陳秀伶 董勝編著 ·民俗文化 ·7.4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群眾聚集——歲時廟會、社祭是廟會產生的源流、時代特征明顯的發展歷程、廟會上的求神和娛神習俗、源于遼代的百態京畿廟會、六朝古都南京的廟會變遷、河南獨特而豐富的廟會習俗、規模宏大的陜西各地廟會、豐富而盛大的山西各地廟會等內容。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