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安武林編著
作品粉絲 3 人
全部作品
1852年,王同春出生在一個破落的商業地主家庭里。后在幾十年的時間里,王同春在后套先后開鑿了沙河渠、剛目渠、豐濟渠、灶王河等渠。以1904年(光緒三十年)以前情況統計,他共在后套自行開大渠5道,支渠270多道,可灌水田7000多頃,熟田27000余頃。在王同春開發后套的過程中,其家境也迅速致富。后其渠業交由政府經營,而王同春繼續受雇于政府,致力于水利事業。
安武林編著 ·中國兒童 ·2573字
元世祖忽必烈統治時期,郭守敬出生于在河北邢臺縣,年輕時因其水利天賦被水利重臣張文謙收為弟子。被推薦給忽必烈后修建了通州運河,歷兩次失敗,郭守敬終于在第三次治水成功。在天文、歷法、水利和數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安武林編著 ·中國兒童 ·2908字
元順帝執政期間,河患日益嚴重,人民流離失所。丞相脫脫召大臣研討“治河方略”,并找來賈魯一同治理。公元1351年,賈魯被任命為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賈魯采用疏塞并舉,先疏后塞,采取先易后難的方案,多次領導治理黃河,拯救民眾于洪水之中。
安武林編著 ·民俗文化 ·2949字
隋煬帝登基后,加強統治,遷都洛陽,并開鑿大運河。用6年時間,開挖聯通運河2000多里。在加強南北交通的同時,大運河也促使了隋朝滅亡。大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到了推動作用。
安武林編著 ·中國兒童 ·3046字
漢武帝元光三年,黃河在瓠子決口,洪水向東泛濫,南侵淮河流域,災情嚴重。漢武帝即令汲黯、鄭當時發兵卒十萬人堵口,堵口沒有成功。后汲仁、郭昌采用注重疏通的方法,最終堵口成功。漢武帝作《瓠子歌》悼之,并在堵口處修筑“宣防宮”紀念。
安武林編著 ·民俗文化 ·3057字
吳王夫差征服越國之后,想要一統中原。吳王派人修邗溝連接長江與淮河。邗溝落成,吳王揮師中原,獲得勝利。越王勾踐卻帶領精兵進攻了吳國都城,最終吳國滅亡。初為軍事的邗溝,后成為貨運主道,并最終成為了大運河的一部分。
安武林編著 ·中國兒童 ·3084字
阿里山里住著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大尖和水社。突然有一天兩只惡龍出現,吞噬了月亮和太陽,大地萬物瀕臨死亡。大尖和水社看萬物深受其害,決定除掉惡龍拯救蒼生。后來大尖、水社在小鳥的幫助下從阿里山取得了金剪刀和金斧頭,前去日月潭。經過三天三夜的戰斗擊敗了兩只惡龍拯救出月亮和太陽。
安武林編著 ·中國兒童 ·3096字
元朝忽必烈時期,滇池周圍及城鄉多水患。賽典赤時任云南省平章政事,修建3座節制閘,凡21孔,以泄洪、蓄水,合理解決了不同時間‘泄’與‘積’的問題,并建立了相應的水利制度進行有效的管理。賽典赤扶滇功勛卓著,忽必烈追封其為咸陽王。
安武林編著 ·中國兒童 ·3105字
東漢明帝劉莊登基后,各地水災情況嚴重,下決心要治理黃河與汴渠。王景得到推舉并得明帝欣賞,明帝排除眾異任命王景主持治理水患事宜。王景整整歷時一年,筑堤千余里,終于平息了肆虐數十載的黃河水患,實現了黃河歷史上800年安流局面。
安武林編著 ·民俗文化 ·3116字
唐代大和年間,時浙江鄮縣縣令王元暐在經費短缺的情況下,得法常大師指點和十兄弟的幫助,建成了它山堰,并修成通往明州城府的一套水利系統。它山堰為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迄今千余年,仍然發揮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
安武林編著 ·中國兒童 ·3126字
秦將白起攻楚國鄢城,鄢城固若金湯。后白起挖渠灌城,以水代兵、水淹楚國鄢城。戰后農民用此渠灌田,“戰渠”由此變為灌渠。這就是白起渠,長約百里,號稱“百里長渠”,歷代修整灌田至今。
安武林編著 ·中國兒童 ·3179字
北宋治平元年,錢四娘變賣家宅攜來巨金動員莆田當地百姓動工截流筑堰,失敗后投河以身殉陂。后李宏在智日和尚的幫助下,經數載實終于在錢四娘的基礎上修筑成木蘭陂。木蘭陂是當時福建最大的引水工程,也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古老陂壩工程之一。木蘭陂至今仍然橫臥中流,造福世人。
安武林編著 ·民俗文化 ·3179字
黃淮之間,有一人工運河叫鴻溝。公元前363年,魏惠王修建一條貫穿淮河和黃河的鴻溝。后鴻溝不斷卷入戰爭,也成為分割楚漢的水道。象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就是以鴻溝為界。鴻溝自建成后,在其后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直是黃淮間的主要交通線路之一。
安武林編著 ·中國兒童 ·3183字
上古時候,部落首領炎帝神農氏嘗百草,傳授人們治病知識。炎帝有個女兒女娃,聰明可愛,想看大海。女娃一次偷偷去海邊玩,被大海淹死,后化為精衛鳥,發誓要把大海填平。精衛鳥的后代從此開始了填海行動。精衛填海表現得是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
安武林編著 ·民俗文化 ·3184字
秦統一六國后,為擴大版圖,派大軍南下。為解決運糧問題,秦王命史祿開鑿長江與珠江的水道運河。史祿與三位能工巧匠帶人三年挖鑿了靈渠。渠成當年即平服嶺南。靈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譽,自古就是中國嶺南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
安武林編著 ·中國兒童 ·3193字
戰國末期,秦國國力蒸蒸日上,虎視眈眈,欲有事于東方,首當其沖是韓國。韓國為避免被秦所滅,派著名水利工程專家鄭國為間諜入秦,游說秦國在涇水和洛水間修鑿大型灌溉渠道。實為“疲秦”之策。識破后,鄭國陳以利弊,秦王遂命鄭國修渠灌溉。渠成秦王命此渠為鄭國渠。
安武林編著 ·中國兒童 ·3226字
古老的成都平原不是干旱就是洪澇。戰國時期秦蜀郡太守李冰為治理巴蜀,修成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都江堰是中國古代建設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安武林編著 ·民俗文化 ·3234字
魏文侯時,西門豹為鄴令。鄴城官紳和巫婆勾結在一起危害百姓,鄴城百姓為“河伯娶婦”所困擾,加之鄴郡屢遭水患,百姓生活困苦。西門豹便設計智斗地方惡勢力,革除“為河伯娶婦”的陋習,破除迷信;并發動百姓鑿渠引水灌溉農田,大力興修漳河水利,使鄴地又繁榮起來。
安武林編著 ·中國兒童 ·3273字
孫叔敖少年即有智慧膽略,后遇狐丘丈人學習治水。治理期思洪水后,孫叔敖被虞秋子推薦給楚莊王,受命接手大型水利工程芍陂,建成后為楚國富強奠定堅實基礎。芍陂,是中國最古老而又著名的水利工程,曾被譽為“水利之冠”。自古至今,它對淮河以南地區的灌溉、航運、水產養殖、屯田濟軍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安武林編著 ·民俗文化 ·3322字
漢元帝時期,南陽太守召信臣,在南陽建陂塘水庫蓄水,再筑渠引水,開辟了很多灌區。并立石碑建立約束用水制度,開用水制度先河。由于建設與管理并重,使得南陽水利得以長盛不衰,呈現一片興旺景象。吏民親愛信臣,號之曰“召父”。
安武林編著 ·中國兒童 ·3269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