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與賞月(文化之美·萬民節(jié)日)
最新章節(jié)
- 第21章 風(fēng)格迥異的各民族嘗新節(jié)
- 第20章 洋溢著浪漫與溫馨的歡聚
- 第19章 在各民族中都有對月的崇拜
- 第18章 海南和臺灣的祭拜祈求活動
- 第17章 蘊(yùn)含美好愿望的閩粵風(fēng)俗
- 第16章 有趣的請月姑和竊瓜祈子
第1章 源于古老浪漫的嫦娥奔月
源流演化——起源稱謂
每年的農(nóng)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我國的農(nóng)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jié)”,也有“秋節(jié)”、“八月節(jié)”、“八月會”、“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節(jié)”、“女兒節(jié)”或“團(tuán)圓節(jié)”等稱謂。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tuán)聚。遠(yuǎn)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tuán)圓節(jié)”。
那還是在遠(yuǎn)古時期,天氣異常炎熱,因為天上有10個太陽,每天都考著大地。有人說這10個太陽都是東方天帝的兒子,他們跟他們的母親以及天帝共同住在東海的邊上。
他們的母親經(jīng)常把自己的10個孩子放在世界最東邊的東海洗澡,洗完澡后,讓他們像小鳥那樣棲息在一棵大樹上。
因為每個太陽的形象中心都是只鳥,所以大樹就成了他們的家,9個太陽棲息在長得較矮的樹枝上,另一個太陽則棲息在樹梢上。
每當(dāng)黎明來臨,大地需要晨光照耀的時候,棲息在樹梢的太陽便坐著兩輪車,穿越天空,照射人間,把光和熱灑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10個太陽遵守著天地制定的規(guī)矩,每天一換,輪流當(dāng)值,秩序井然,天地萬物一片和諧,人們在大地上生活得非常幸福和睦。人和人之間像鄰居、朋友那樣,生活在一起,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過得既美滿又幸福,人和動物之間也能和睦相處。
那時候人們感恩于太陽給他們帶來了時辰、光明和歡樂,經(jīng)常面向天空磕頭作揖,頂禮膜拜。可是,這樣的日子過長了,這10個太陽就覺得無聊,他們想要一起周游天空,覺得肯定很有趣。
于是,當(dāng)黎明來臨時,10個太陽就一起爬上雙輪車,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可是,大地上的人和萬物就受不了了,10個太陽像10個大火團(tuán),他們一起放出的熱量烤焦了大地,燒死許許多多的人和動物。
在太陽的炙烤下,森林著火啦,所有的樹木莊稼和房子都被燒成了灰燼。那些在大火中沒有燒死的人和動物,豬突狼奔,四下流竄,發(fā)瘋似的尋找可以躲避災(zāi)難的地方和能救命的水和食物。
很快,河流也開始干枯了,大海也面臨著干涸的境遇,所有的魚類也都死光了,那些原本藏匿在水中的怪物便爬上岸偷竊食物,維持自己的生計。
就這樣,隨著農(nóng)作物和果園的枯萎燒焦,供給人和家畜的食物來源被斷絕了,人們不是被太陽的高溫活活燒死就是成了野獸口中食,人間一片凄慘的景象。人們在火海災(zāi)難中苦苦掙扎,眼看著再也無法繼續(xù)生活下去了。
這時,有個年輕英俊的英雄大神叫后羿,他是個神箭手,箭法超群,可以說是百發(fā)百中。一天,他被天帝召喚去,領(lǐng)受了驅(qū)趕太陽的使命。
后羿領(lǐng)命之后看到人們生活在火難中,心中十分不忍,便暗下決心射掉那多余的9個太陽,幫助人們脫離苦海。
于是,后羿不辭萬苦,爬過了九十九座高山,邁過了九十九條大河,穿過了九十九個峽谷,來到了東海邊,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腳下就是茫茫的大海。
后羿拉開了萬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的利箭,滿弓瞄準(zhǔn)了天上那顆火辣辣的太陽,“嗖”的一箭射去,第一太陽被射落了,天地間的溫度降下去了很多。
緊接著,后羿又拉開弓弩,搭上利箭,“嗡”的一聲射去,同時射落了兩個太陽。這下,天上還有7個太陽瞪著紅彤彤的眼睛瞪著后羿。后羿感到這些太陽仍很焦熱,又狠狠地射出了第三枝箭。這一箭射得很有力,一箭射落了4個太陽。
其他的太陽看到自己的兄弟一個個被射下來,嚇得全身打顫,急的團(tuán)團(tuán)旋轉(zhuǎn)。就這樣,后羿一枝接一枝地把箭射向太陽,無一虛發(fā),射掉了9個太陽。中了箭的9個太陽一個接一個地死去。
他們的羽毛紛紛落在地上,他們的光和熱也一點(diǎn)一點(diǎn)地消失了。直到最后剩下一個太陽,他怕極了,就按照后羿的吩咐,老老實(shí)實(shí)地為大地和萬物繼續(xù)貢獻(xiàn)光和熱。
從此,這個太陽每天從東方的海邊升起,晚上從西邊山上落下,溫暖著人間,保持萬物生存,人們安居樂業(yè)。后羿立下了汗馬功勞,受到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xué)藝。奸詐刁鉆、心術(shù)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jìn)來。
不久,后羿娶了一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嫦娥心地善良,時常將后羿狩獵得來的獵物分給鄉(xiāng)鄰,因此也備受人們的敬重,大家都很喜歡她。后羿每天除了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jīng)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jù)說,只要服下此藥的一半,就可以長生不老,如果將此藥全部服下,便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心愛的妻子和鄉(xiāng)親們,獨(dú)自離去。于是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jìn)了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這年的八月十五,后羿帶弟子們練功去了。蓬蒙卻中途溜回來,闖進(jìn)嫦娥的住處,逼她交出不死藥。為了不讓仙藥落到蓬蒙的手中,嫦娥迫不得已,一口將藥吞進(jìn)肚子。剎那間,嫦娥身輕如燕,沖出屋門直飛云天。
但嫦娥實(shí)在不愿意離開丈夫,只好在離地面最近的月亮上住下。后羿晚上回家不見妻子,急忙向人們打聽,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
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fā)現(xiàn),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就好像嫦娥正在看著自己一樣。
后羿心如刀絞,他拼命地朝月亮奔去,可是他追一里,月亮退一里,怎么也追不上去。在萬般無奈之下,他就在門前擺下供桌,上面放上嫦娥最愛吃的各種水果,遙向月亮上的妻子祭拜。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之后,鄉(xiāng)親們見后羿這樣做,也都照樣葫畫蘆地紛紛在月下擺設(shè)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在每一年的八月十五晚上,大家都會一起對著月亮祭拜,拜月的風(fēng)俗就這樣在民間一直被保留了下來。
據(jù)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的她想抓住點(diǎn)什么壓下身子,慌亂之中便抱起了自己一直喂養(yǎng)的一只白兔。
白兔兒當(dāng)然無法留住嫦娥,就隨著她一起上了月亮,成為神話中一抹可愛溫馨的色彩。據(jù)說玉兔在月宮有一只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
但是在我國的一些地區(qū),關(guān)于嫦娥奔月的說法又有了另外的一種說法。說后羿成功射落了天上的9個太陽之后,成為了為普天下所敬仰的英雄。但是后羿的豐功偉績,卻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到天帝那里去進(jìn)獻(xiàn)讒言,最終使天帝疏遠(yuǎn)了后羿,并把他永遠(yuǎn)貶斥到了人間。
滿心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在人間,靠后羿打獵為生。根據(jù)《淮南子》的記載說,后羿覺得對不起受他連累而謫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來了長生不死之藥,好讓他們夫妻二人在世間永遠(yuǎn)和諧地生活下去。
但是這樣貧苦的日子生活久了,嫦娥開始厭煩了,一天她趁后羿不在家的時候,偷吃了全部的長生不死藥。嫦娥由于背棄了丈夫,怕天庭諸神嘲笑,就投奔月亮女神常羲,想在月宮暫且安身。
可是月宮空無一人,出奇的冷清,她在漫漫長夜中咀嚼孤獨(dú)、悔恨的滋味,慢慢地變成了月精白蛤蟆,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藥,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
奔月以后的嫦娥,經(jīng)常回想起丈夫平日對她的好處和人世間的溫情,對比月亮里的孤獨(dú),倍覺凄涼。所謂“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于是,嫦娥向丈夫后羿托夢傾訴自己的懊悔之心,取得后羿的原諒之后,又說:“平時我沒法下來,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團(tuán)團(tuán)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連續(xù)呼喚我的名字。到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
第二天,后羿照著妻子的吩咐去做,果然在夜半三更的時候,嫦娥由月中飛來,夫妻倆終于團(tuán)圓了,中秋節(jié)做月餅供嫦娥的風(fēng)俗,也是由此形成,當(dāng)是世人渴望美好團(tuán)圓,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流露。
[旁注]
五方天帝就是指東方天帝大雌,屬神句芒;南方天帝炎帝,屬神祝融;西方天帝少皞,屬神蓐收;北方天帝顓頊,屬神玄冥;中央天帝黃帝,屬神后土。他們的命名之義和他們分處的方位或季節(jié)是密切相關(guān)的。
膜拜古代的拜禮。行禮時,兩手放在額上,長時間下跪叩頭。原專指禮拜神佛時的一種敬禮,后泛指表示極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禮方式。后多用“頂禮膜拜”形容對某人崇拜得五體投地。
后羿本稱“司羿”,是“群司”之一。“司”本義指知識和技能在家族中世代傳承。“羿”是“射師”之義。“司羿”是“世襲的射師”。在帝嚳時代,當(dāng)時一位射師被任命為羽林軍教頭。此后這一顯赫職務(wù)就在該家族內(nèi)部世代傳承。到了夏初,因太康不理朝政,作為羽林軍教頭的司羿發(fā)動宮廷政變,攝取夏政,史稱“后羿”。
弓弩弩是古代的一種冷兵器,用來射箭,也被稱作“窩弓”、“十字弓”,是古代兵車戰(zhàn)法中的重要組成部,也是步兵有效克制騎兵的一種武器。弩是一種裝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機(jī)等部分組成。
王母娘娘亦稱為金母、瑤池金母、瑤池圣母、西王母。傳說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災(zāi)疫和刑罰的大神,后于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慈祥的女神。相傳王母住在昆侖仙島,王母的瑤池蟠桃園,園里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是我國西漢時期創(chuàng)作的一部論文集,由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主持撰寫,故而得名。該書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chǔ)上,綜合了諸子百家學(xué)說中的精華部分,對后世研究秦漢時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閱讀鏈接]
關(guān)于月中玉兔搗藥的故事,還有一種說法。相傳在很久很久之前,有3位神仙閑來無聊,就相約變成了3個年過花甲的可憐老人,并向狐貍、猴子、兔子求食,狐貍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jì)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
后來,兔子就說:“你們吃我的肉吧!”
話音剛落,兔子就躍入進(jìn)烈火之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nèi),成了玉兔,陪伴嫦娥,并搗制長生不老藥。
古時候,文人寫詩作詞,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像辛棄疾的《滿江紅·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至于諸多的小說,也常常使用此等掌故以暗示月亮。在道教中,玉兔常常與金烏相對,表示金丹修煉的陰陽協(xié)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