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禮樂文化研究讀本》系夏靜教授編著,是一本有關歷代禮樂思想文化研究的資料性讀本。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歷代禮樂文化研究成果的述評;第二部分是舊學時期研究成果的整理研究,包括從先秦到清代的重要文獻,分為作者簡介、原文、題解、注釋、講疏、參考文獻等板塊;第三部分為新學時期的研究成果,包括馬一浮、楊向奎、朱光潛等學術大家研究成果的內容摘要介紹。
夏靜 ·中國文化 ·24.7萬字
當物質生活滿足后,人們開始追求精神生活。古代人的娛樂和怡情在今天仍然存在,比如詩歌,比如戲劇。但它們是怎么來的呢?本書就是帶著這個疑問,進入古代現場,為你解開影響中國人玩樂的器具和秘訣。本書閱讀起來頗為輕松,同時史料準確,故事有趣,可以讓你在沉醉于歷史的海洋的同時,享受豐盛的知識盛宴。
王二編著 ·中國文化 ·9.7萬字
啟功先生中國畫講記,講述唐、宋、遼、金、元、明、清歷代名畫:《游春圖》《韓熙載夜宴圖》《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匡廬圖》《瀟湘圖》《小寒林圖》《溪山行旅圖》《秋山問道圖》《萬壑松風圖》《龍袖驕民圖》《富春山居圖》《楝亭圖詠》卷……一本書讀懂名畫之美。
啟功著 李強編 ·中國文化 ·12.7萬字
對聯是做為民族傳統風俗文化之一,從其誕生起,就一直為歷代人民所重視。本書從歲時節日、人生禮俗、工商百業三大方面,選取精聯、名聯百余條以饗讀者。
蕭黃編著 ·中國文化 ·3.3萬字
《資治通鑒》被稱為帝王的教科書和讀書人的“不可不讀之書”,其中記載自戰國至五代1362年的歷史興衰經驗,是中華民族的智慧寶庫,也是中國人修身齊家、管理治理的指導之道。了解中華優秀的歷史文化,必須要了解《資治通鑒》。本書作者張國剛教授立足“通識”,以貫通古今的宏闊視野、積淀四十余年的學術研究和六十余年知人閱世的體悟,以“大家小書”講透《資治通鑒》到底是一部什么樣的書——為何編撰這部書、其架構如何、精華內容是什么、歷史上的評價有哪些、《通鑒》大家族是如何組成的、其對中華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影響有哪些,深入淺出,一氣呵成,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在體驗閱讀的酣暢淋漓后,提升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中華文化的自信。
張國剛 ·中國文化 ·6.8萬字
繼《陸羽茶經:經典本》之后,中國茶葉博物館原館長王建榮再獻力作,傾情解讀宋代著名茶學專著——《大觀茶論》,讓愛茶之人更懂中國茶的精髓。全文經典釋義,看得透徹、學得明白。晦澀難懂的文言文,不再是研習茶書的攔路虎。生僻字的注音,詞語短句的注釋,簡潔易懂的譯文,讓讀者不知不覺就讀完《大觀茶論》20個精彩的部分。
(宋)趙信原著 王建榮編譯 ·中國文化 ·6.8萬字
這是一套介紹中國民間剪紙的叢書,通過中國民間剪紙藝術透視中國的傳統文化。本冊主要介紹了中國草木類經典剪紙并加以闡釋其美學價值和內在含義。
舒惠芳 ·中國文化 ·3.9萬字
國學之美,漢字之議。套裝包含《國學通識課》《文字小講》《靈魂與心》《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共4冊。
龔鵬程等 ·中國文化 ·47.3萬字
本書編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來,精選出數百則典故,并對每則典故的出處、故事、含義、用法進行了詳解。為了方便讀者查閱,根據含義的異同對這些典故進行了分類,使讀者用起來方便快捷、得心應手。一書在手,盡覽中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竭寶峰主編 ·中國文化 ·10.3萬字
本書對于涉及企業和個人生存之本的“誠信”的內涵作出充分的闡釋。從修身、處世、做人、為官、為商等多方面闡述誠信的重要性,生動運用古今中外的大量事例輔助說明誠信的價值觀,希望讀者心懷誠信行走天下,做到“我誠信故我在”,讓誠信成為每個人心中和整個社會不變的主旋律。做到信義傳千古,美德恒久遠。
謝寒梅 ·中國文化 ·17萬字
《國學十六講》是辛意云在臺灣“建國中學”國學社的授課之稿,他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用孔子與弟子聊天的方式傳授心法,從青年的問題與煩惱入手,提出讀書是解決煩惱的途徑。辛意云通過傳統經典,教青年認識中國文化之精神,獲得人生經驗與智慧,獲得生命喜悅之道的途徑。書中通過《論語》,教人學做人、知愛人,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通過《大學》教人懂修身;通過《中庸》教人學用情,通過《莊子》教人學修養等。
辛意云 ·中國文化 ·13.9萬字
《毓老師說》為毓老師在臺幾十年講學或談論的語錄,為毓老師思想言論的綜述,由毓門弟子整理,一共十二輯。《毓老師說》中“思痛錄”、“訓勉錄”、“用知錄”為毓老師撰寫的題名;“政事錄”、“識往錄”、“司鐸錄”、“奉元錄”、“述學錄”、“問心錄”、“立本錄”則是毓老師提撕眾弟子的字詞;“倚欄錄”為毓老師對父母、妻子之情的動容記錄;“儼然錄”則是弟子記載毓老師的言行以及表達自己思慕之情。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毓門弟子恭錄 ·中國文化 ·9.4萬字
《節日之書》是一本解讀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的知識讀本和經典佳作,是知名學者余世存書寫的屬于中國人的“生活簡史”。本書解讀了春節、元宵、上巳、社日、寒食、清明、端午、夏至、七夕、中元、中秋、重陽、臘八、年關、過年15個傳統節日,從歷史故事、思想傳承、風俗禮節、文學作品、生活方式等方面,全方位講述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精髓。傳統節日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是中國人的情感紐帶。愛情和親情,生離和死別,不同的節日中包含著不同的生活情緒。節日來源于時間,只有理解這些時間,才能理解我們那些源遠流長、世代流傳的慶典、儀式、信仰、禁忌。更重要的,只有理解這些時間,才能理解我們跟這個世界深刻的聯系。
余世存 ·中國文化 ·9.4萬字
《春秋穀梁傳》,《春秋》三傳之一,儒家“十三經”之一。起于魯隱公元年,終于魯哀公十四年。體裁與《公羊傳》相似。其作者相傳是子夏的弟子戰國時魯人穀梁赤,起初也為口頭傳授,至西漢時才成書。晉人范寧撰《春秋穀梁傳集解》,唐朝楊士勛作《春秋穀梁傳疏》。《春秋穀梁傳》在西漢宣帝時曾經盛極一時,是研究先秦到西漢時期儒家思想的重要資料。
徐正英 鄒皓譯注 ·中國文化 ·29.8萬字
古人認為聲音是圣潔的,音樂可以潔凈人的思想、靈魂,創作和諧的音樂就是要和諧地使用“八音”,所謂“八音”就是指分別由青銅、石頭、陶器、木頭、竹子、蠶絲、葫蘆和皮革制成的金、石、土、木、竹、絲、匏、革八類樂器。中國古人是按照樂器制作的材質來區分不同的樂器,正是這些看似簡單卻凝聚了無數古人卓越智慧的樂器,在歷史的深處。
金開誠 ·中國文化 ·3萬字
本書將為您給出答案。該書作者對儒家經典《大學》可謂極深研幾,為我們提煉出了《大學》中有關“修身”這一課題的精華之論,又善以現代視角深入淺出,循著古人的足印,踏出新的步調。讀罷此書,相信探尋修身之道的您一定會豁然開朗,對“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也不會只是空洞的吟誦,而將有全新的理解和思考。只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修煉為謙謙君子,指日可期。
顧易 ·中國文化 ·6.3萬字
本書是一部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家風故事讀本,選取周公等自周代到清代的二十位先賢,彰顯家風對于這些圣賢豪杰的人格塑造和人生業績所起的重要作用,將傳統家風的基本條目、義理融于故事,完整地呈現了他們的高尚人格與家風傳承。
李存山主編 ·中國文化 ·16.8萬字
本書輯錄了朱自清的《詩言志辯》、吳梅的《詞學通論》)及古典詩學論文4篇(朱自清第五、六、八講3篇,聞一多第七講1篇),從了解音律、欣賞詞作的角度入手,講解詞學的基本知識及詞的演變歷史;并以歷史衍化為經,以拓展內涵為緯,勾勒了“詩言志”的完整體系。
朱自清 吳梅 聞一多 ·中國文化 ·21萬字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自問世以來,它就以故事中蘊含的淵博的學識、細膩的敘事、動人的情節、現實主義的風格,征服了無數讀者,在藝術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尤其是書中的詩詞曲賦散發著極大的魅力,成為這部不朽之作的靈魂。《紅樓夢詩詞全鑒》根據《紅樓夢》原著回目的順序,輯錄了書中的詩詞、楹聯等,對其進行了注釋和解析,力圖幫助讀者更準確、更深入地理解詩詞的含義,加深對原著的理解。
(清)曹雪芹 ·中國文化 ·13.2萬字
幾千年以前,我們的祖先便開始探討人性問題。孟子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孟子·告子上》。荀子則針鋒相對,指出:“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后正,得禮義然后治。”(《荀子·性惡》)。人性之善惡,是哲學家和思想家們探討爭論的話題,而世間存在邪惡之人卻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有邪惡之人,就會有邪惡的追求,而邪惡的追求,又誘發邪惡之人的產生。于是,邪惡之人便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邪惡追求就連綿不斷地繼續下去,為實現邪惡目的而使用的陰謀詭計便代復一代地產生出來。
石地 ·中國文化 ·11.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