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恕己之心恕人
孔子說過:“君子有三恕:有國君而不能侍奉,有臣子卻要役使,這不是恕;有父母不能孝敬,有兒子卻要求他報(bào)恩,這也不是恕;有哥哥不能尊敬,有弟弟卻要求他順從,這也不是恕。讀書人能明了這三恕的根本意義,就可以算得上行為端正了。”
這就是一種推己及人的辯證法——“恕”,從字面來看,是“如心”,就是要以自己的感受推想別人的感受,也就是俗話說的“將心比心”。所謂“恕道”,...
上QQ閱讀APP看后續(xù)精彩內(nèi)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全書完
1.以恕己之心恕人
孔子說過:“君子有三恕:有國君而不能侍奉,有臣子卻要役使,這不是恕;有父母不能孝敬,有兒子卻要求他報(bào)恩,這也不是恕;有哥哥不能尊敬,有弟弟卻要求他順從,這也不是恕。讀書人能明了這三恕的根本意義,就可以算得上行為端正了。”
這就是一種推己及人的辯證法——“恕”,從字面來看,是“如心”,就是要以自己的感受推想別人的感受,也就是俗話說的“將心比心”。所謂“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