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序

李存山

好家風是潤物無聲的力量,值得我們這個時代好好涵養和傳承。

由是,繼《家風十章》之后,我們又將《家風十日談》修訂、拓展為這本《治家——中國人的家教和家風》(以下簡稱《治家》)?!都绎L十章》主要是從理論上闡述家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家文化與家風的關系、傳統家風的核心精神及其現代價值等。雖然在這種理論闡述中也要結合一些人和事,但它畢竟受到學理論說的局限,還不足以充分顯示家風在中國歷史上的社會生活和圣賢豪杰崇高人格生命中的“活”的特點。為了補此不足,我們選出周公、孔子、孟子、馬援、諸葛亮、王昶、嵇康、陶淵明、顏之推、李世民、房玄齡、范仲淹、蘇軾、陸游、朱熹、呂坤、黃宗羲、曾國藩、陳寶箴、梁啟超等二十位代表人物,用具體的人和事來彰顯家風對于這些圣賢豪杰的人格塑造和人生業績所起的重要作用。

家風是家文化的靈魂,家庭是家文化的載體,而家風的傳續是通過家教來實現的。因此,重視家庭、重視家教是傳承和弘揚優秀家風的前提。而優秀的家風并不局限于一家一姓,它不僅有助于一個家庭和家族的和睦興旺、代有才人出,還指向了“家國天下”的一體之仁,確立了以“立德、立功、立言”為人生價值的“三不朽”(《左傳》)。它所塑造的具有崇高人格的圣賢豪杰成為中華民族杰出的代表和人們爭相效法的楷模,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這也正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中華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夠世代傳承和不斷發揚光大的機制所在。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以農立國,以耕讀傳家。《周易·系辭下》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這段話說明,中華民族的先民在遠古時期就不斷地認識自然界與人類自身,創造了“八卦”(即后來所稱《周易》)的文明成果,從包犧(又作伏羲)之世的漁獵生產逐漸進化到了神農之世的農業文明。自此之后,中華民族歷代都是以農立國,而農業生產方式的特點決定了中國的廣大鄉村都是以家庭為基本單位,家與家的聯系形成了“聚族而居”的村莊,故而重視家庭和家族就成為中國文化的歷史必然。

孟子說:“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保ā睹献印る墓稀罚┢跏菆?、舜時期的人物,傳說他曾擔任火正,發明了以火紀時的歷法,這是農業生產所需要的。他還曾幫助大禹治水,后來被任命為主管人倫教化的司徒。這說明在堯、舜時期中國文化就已經有了崇尚人倫道德的價值取向,《中庸》說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由孔子編纂的《尚書》是從《堯典》開始,這并不是偶然的。孟子還說:“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保ā睹献印る墓稀罚┻@也說明,至遲在夏、商、周三代,中國就已經有了以“明人倫”為宗旨的學校教育。

《禮記·學記》說:“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古時候是以二十五家為閭,每閭有家塾;以五百家為黨,每黨有庠校;以一萬二千五百家為一鄉,其學校稱為“序”?!皣袑W”是指在國都設立的“國學”,而國都以外的學校則稱為“鄉學”。如朱熹在《大學章句序》中所說:“三代之隆,其法浸備,然后王宮國都以及閭巷,莫不有學?!逼鋵W又有八歲入“小學”、十五歲入“大學”兩個教育階段。在這套教育體制中,家塾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而在家塾之前則純屬“家教”的范疇。因此,家教是這套教育體制的基礎,亦可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

據西漢劉向所作的《列女傳》,周文王之母就已重視“胎教”,即所謂:“大任者,文王之母……大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后來周公輔佐武王滅商,又輔佐成王治理天下,其制禮作樂,重視家教,有《誡子伯禽書》流傳?!抖Y記·內則》記載:“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絲。六年,教之數與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后長者,始教之讓。九年,教之數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學書計……”這里的一些具體細節不必詳究,而從中已可見古人對于家教有詳密周到的安排,其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注重兒童的品德教育,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從《論語》中可見,孔子以“詩、書、禮、樂”教授弟子,而他對自己的兒子孔鯉也諄諄教導說:“不學《詩》,無以言?!薄安粚W禮,無以立。”(《論語·季氏》)由此開創了之后主要以“詩”“禮”傳家的家教傳統。孟子“私淑”于孔子,而孟子能成為儒家的“亞圣”,還因為他的背后有一位偉大的母親,《三字經》中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正說明優秀的家教為孟子養成圣賢的崇高人格和“大丈夫”精神奠定了基礎。

孟母教子實可以作為中國母親優秀家教的一個杰出代表,孟母是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雖然孟母教子的故事不止兩則,但是寫入《三字經》中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卻極具典型性。我們在童年時常聽母親教導我們“要學好”“要要強”,而“昔孟母,擇鄰處”正是母教中常說的“要學好”,“子不學,斷機杼”正是母教中常說的“要要強”。再往深處解讀,可以說中華民族的“厚德載物”精神就蘊含在“要學好”的母教中,“自強不息”精神就蘊含在“要要強”的母教中。

中國文化重視家庭,儒家把孝悌作為普遍仁愛的本始,把家庭成員之間那種真摯的溫暖的親親之情作為“仁民而愛物”的根源。這自有道德發生論的合理性,而且也得到了世界有識之士的認可,即《走向全球倫理宣言》中所說:“只有在個人關系和家庭關系中已經體驗到的東西,才能夠在國家之間及宗教之間的關系中得到實行?!痹谛┡c普遍仁愛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相反,只有將親親之情“擴而充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是真正的孝悌。這正如孟子所說,“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孟子·梁惠王上》),“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孫丑上》),如果“無以保妻子”“不足以事父母”,那么這肯定不是儒家所主張的孝悌。宋代的理學家程頤曾說:“分殊之蔽,私勝而失仁?!比绻麅H僅局限在血緣情感,那么就是“分殊之蔽”,這不過是“私勝而失仁”,并不是儒家所講的“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中國文化對家庭的重視,也折射到中國哲學的自然觀和世界觀中,此即把整個世界視為一個大家庭,人與萬物都是天地所生,故而天地就是人與萬物共同的父母。如《易傳》所說:“天地感而萬物化生?!保ā断特浴ゅ鑲鳌罚疤斓亍趵?,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系辭下》)“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保ā墩f卦》)《尚書·周書·泰誓》也說:“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因為人是萬物之靈,所以“天地之性(生),人為貴”(《孝經》);而人與萬物又都是天地所生,故人就應有“仁民愛物”或“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西銘》)的道德自覺。因此,儒家的孝悌觀念的擴充,就指向了“家國天下”或“民胞物與”的一體之仁。如朱熹在討論《西銘》時所說:“人之一身,固是父母所生,然父母之所以為父母者,即是乾坤。若以父母而言,則一物各一父母;若以乾坤而言,則萬物同一父母矣。……古之君子,惟其見得道理真實如此,所以‘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推其所為,以至于能以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而非意之也?!保ā吨煳墓募肪砣洞痍懽用馈罚?

錢穆先生在比較中西文化時曾說:“中國人的家庭,實即中國人的教堂?!保ā犊鬃优c心教》)在此“教堂”的優秀家教中,從來不是教孩子鼠目寸光、自私自利,而是教導孩子“要學好”,做個好人,“要要強”,做個胸懷寬廣、志向遠大、能為社會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前面提到的春秋時期“三不朽”之說,“不朽”本來可以是一個在個體生命結束之后靈魂繼續存在的宗教問題,而在中國文化中卻可以理解為一個“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絕祀”的家族傳衍問題,更加被肯定的則是以“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即能為社會做出重要而持久的貢獻,為人生價值的“三不朽”。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家文化的家教培養、家風傳承中,能夠在中國歷史上受人崇敬、彪炳史冊的杰出人物都是在“立德、立功、立言”等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的人。

我們之所以選周公、孔子、孟子、馬援、諸葛亮、王昶、嵇康、陶淵明、顏之推、李世民、房玄齡、范仲淹、蘇軾、陸游、朱熹、呂坤、黃宗羲、曾國藩、陳寶箴、梁啟超等二十人作為代表人物,是因為他們可作為中國歷史上優秀家教、家風和實現人生“三不朽”價值的杰出代表。我們稱他們為“圣賢豪杰”,而實際上他們又有所區別,如:周公、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圣人,范仲淹、蘇軾、朱熹和曾國藩是儒家的賢人,而諸葛亮和李世民則是偏重于事功的豪杰。這里的梁啟超比較特殊,在他人生的前一階段是追隨其師康有為,把學問與事功結合起來,在他人生的后一階段則較專心于學問。他曾自詡“梁啟超可謂新思想界之陳涉”(《清代學術概論》),故亦可稱他是新思想界之豪杰。這里說的“新思想界”就是中國近代以來古今嬗變、中西匯通的思想界,梁啟超的學問與事功既繼承了中國的文化傳統,又更具有中國近現代的學者人格。梁啟超所傳揚的梁氏家風,既是他本人立身處世的原則,又成功地助力他的九個兒女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我們從中恰可以思考,傳統家風在現代的價值及其如何創造性轉化為現代社會的新形態。

在《治家》即將付梓出版之際,我寫下以上感想,是為序。

品牌:廣西人民出版社
上架時間:2025-04-28 16:21:14
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廣西人民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加查县| 舞阳县| 永昌县| 红原县| 佳木斯市| 龙川县| 福泉市| 扬中市| 西平县| 诏安县| 平乐县| 交城县| 斗六市| 巴中市| 金沙县| 临湘市| 临湘市| 长岭县| 和田县| 丰城市| 阿图什市| 阿图什市| 阜宁县| 米林县| 昌乐县| 米林县| 沙河市| 弥勒县| 江孜县| 基隆市| 遂川县| 普安县| 延边| 怀集县| 区。| 灌南县| 肥城市| 康乐县| 高碑店市| 仁怀市| 平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