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易經白話全譯正鑒于此,我們擇取古本、兼采眾本,精校精審,薈萃眾家之長,采用文、白對照的形式編成。《易經》的六十四卦詳解,是全書主體。按經上、經下分為兩章,每卦獨成一節,各節皆有原文、譯文、解讀,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或可先窺其門戶,后登其堂奧,由淺入深,從而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本書在保持了傳統《易經》的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努力為讀者提供可以深入閱讀的平臺,以期讓每個讀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讀出屬于自己的一本《易經》。
文史哲 ·中國文化 ·19.3萬字
如果說在我們的文化傳統里有哪位神仙是從古至今都被萬眾一心真心愛戴的,那么非財神莫屬。所以過年吉祥話里排名第一的,一定是那句“恭喜發財”——對財富的美好向往已經寫進了我們民族的基因,基于這種樸素而健康的民族情感,先民們積極樂觀地塑造了一個司財運的神仙,財神。財神主財運,掌富貴,是民間普遍供奉的善神,歷來備受推崇和敬拜。有關財神的起源,頗為繁雜,眾說紛紜,因為財神不止一位,而是一個群體,每一位的來歷各不相同。在眾多的財神中,最受歡迎、香火最旺的當屬范蠡、比干、關羽、趙公明。天下財神廟中供奉的多是這四位,因而最出名,影響力最廣。本書以小傳的形式,為讀者厘清財神原型人物的生平以及財神文化的源流,從歷史視角去解讀我們津津樂道的傳統文化主題,引領讀者從我們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去汲取更多的吉祥、樂觀、奮斗不息的精神源泉。
郭曉暢 ·中國文化 ·10.2萬字
《趣說中華字源、詞源、句源:詞海拾貝》以故事為載體,把詞源融合在民風民俗、社會制度、審美情趣和思維習慣中,展現出詞語豐富的內涵和持久的美麗,構建了一個由詞語點綴的萬花筒,讓讀者從中了解豐富的詞語知識和文化。
宿春禮 ·中國文化 ·16.6萬字
如今人們對于花的理解,多來自西方,比如情人節要送玫瑰,母親節要送康乃馨。用這些含義代入情景去理解中國古人關于花的認知,會非常奇怪甚至荒謬。古人對花的觀察力和想象力遠遠比現代人豐富細膩。比如剪春羅、晚香玉,光聽到這些名字,就讓人賞心悅目;又如蜀葵始終向陽,還能衛足,所以象征忠誠。歷時兩年多,作者翻閱大量古代文獻資料,參考古籍對花的闡釋,在“中國古箋譜最后的輝煌”——《百花詩箋譜》中選取九十種花,輔以關于花的詩詞,彌補其有花而無詩、不能將花的名字和寓意逐一道出的遺憾,從而了解古人的花語評定,帶讀者找尋屬于它們的文化故事。本書插圖花朵圖案張力大,花色瀲滟多姿,構圖巧妙,伸展富于變化。全書圖文并茂,能讓讀者欣賞到百年前《百花詩箋譜》木版水印的美,讓這枚滄海遺珠被更多人看見;讓讀者借助中國花語,了解每種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含義,對于古人審美和生活情懷有一些深度認知。以花為切入點,讓讀者對古代歷史典故、名人逸事和文化品格洞悉一二。
李宏震 徐潔佳 ·中國文化 ·4.6萬字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后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并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韓震主編 ·中國文化 ·4.2萬字
本書是中國古代的文化遺產,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本書提供了生活篇、情愛篇、文化篇、身體篇、神鬼篇、動物篇、植物篇、建筑篇等12類與現代人息息相關的夢境解述,內容豐富、詳盡,為您解開心中的迷惑!
靳瑩編著 ·中國文化 ·6.3萬字
為了進一步宏揚中醫文化,促進中西醫文化的交流,本書以中醫發展歷史為經,中醫文化事件做緯,分別從起源發展、基礎理論、治療方法、名醫經典、中醫諸科、文化交流、現代中醫等七個方面,對中醫歷史、文化、醫療、教育、產業、交流等各個方面進行介紹,對中醫發展歷史中的理論、名醫、名著、重大事件、發展前景等方面中的重要內容配以精美插圖,并附以簡短的文字說明。圖精言簡、通俗易懂,本書主要供中醫工作者參考、中醫愛好者閱讀。
王富春 李鐵主編 ·中國文化 ·4.6萬字
這是一本不刻板復制歷史文獻,不守舊考據封建禮教,令你了解中國特色傳統婚禮、教會你籌備一場屬于當代中國人自己的精彩婚禮的書。民族的也可以是流行的,歷史的也能成為時尚。正所謂十年磨一劍,本書包含了筆者數百場中國傳統婚禮的實踐經驗和真實案例分享,供讀者學習借鑒和實踐參考。筆者期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中國人自己的婚禮文化進行傳播和發揚,讓漢式婚禮成為更多國人婚禮儀式的自發選擇。無論您是歷史文化的愛好者,禮儀服務類工作的從業者,正在籌備自己婚禮的新人,相信都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您感興趣的內容。
王輝 ·中國文化 ·6.5萬字
本書的民國版本,以歸有光曾孫歸莊所編清康熙刻本《震川先生全集》為底本,遴選出能夠反映歸有光的性格和文學特點的三十篇作品,加以標點和簡明扼要的注釋,這個選本是文學史上對歸氏文集的第一次校注。新編本更在名家注釋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和完善,使之更加契合于新時代的要求,是一部十分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國學讀本。
劉青松 ·中國文化 ·3.3萬字
《圖說天下·典藏中國:圖說三十六計》一書是“圖說天下·典藏中國”中的一種。《圖說天下·典藏中國:圖說三十六計》以通行的《三十六計》為藍本,在原著文言的基礎上,保留古文原語、按語的內容,并加以翻譯,進而將古今中外的計謀運用實例加以穿插評點,同時對計謀運用的條件和精髓加以精練的闡述。
李明宇 ·中國文化 ·13萬字
茶飲史話、文人茶客、茶路心香、茶栽培、茶制作、茶具、茶水、茶禮儀、陸羽茶經。茶飲史話、文人茶客、茶路心香、茶栽培、茶制作、茶具、茶水、茶禮儀、陸羽茶經。茶飲史話、文人茶客、茶路心香、茶栽培、茶制作、茶具、茶水、茶禮儀、陸羽茶經。
黃木生 涂連芳 李曉梅主編 ·中國文化 ·18.6萬字
本套書精選“三百千弟”(《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和“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12種我國古代啟蒙教育的經典,采用大字注音,并附有準確釋義,同時根據每節內容,配以精彩故事或文化常識、文學典故,閱讀性強,文、史、哲涉獵廣泛,專注塑造國學精神。在原文和故事中,配有原汁原味的古代珍稀插畫,或者相關的文物圖片,以反映傳統的生活情境,匯集豐富多彩的中華元素,打造與眾不同的國學盛宴。
蕭史 ·中國文化 ·5萬字
《簡明京劇詞典》是一本以通俗易懂方式向京劇初學者、京劇愛好者以及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介紹京劇知識的簡明詞典,詞典的編寫工作依托于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科研項目。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劉侗負責項目建設及詞典編撰的整體規劃,聘請《中國京劇》雜志編輯部主任封杰為顧問,把關詞條釋義的準確性及權威性,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中文教研室教師執筆完成詞條的具體編撰工作。
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編 ·中國文化 ·5.8萬字
中華傳統藝術門類繁多,精彩紛呈。本書以趣味問答的形式介紹了與傳統藝術相關的知識、趣聞、故事等,涵蓋音樂、舞蹈、戲曲、器物、書畫、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門類。在形式上采用一問一答式,提問生動活潑,發讀者心中之問,易于激發讀者興趣。例如漢代美女趙飛燕以跳“掌上舞”著稱,她真的能在人的手掌上翩翩起舞嗎?“唐三彩”包含哪三種基本色彩?它真的只有三種顏色嗎?“顏筋柳骨”常用來形容書法剛勁有力,那書法中的“筋骨”具體指什么?唐代書法家張旭的傳世名作《肚痛帖》真的是在肚子痛時創作的嗎?《韓熙載夜宴圖》中為什么會出現五個韓熙載?……解答問題時不僅介紹了相關的藝術知識,而且穿插了生動的逸聞趣事。每個問題還精心選配了精美圖片,圖注信息量豐富,活潑有趣,大大提高了圖書的趣味性與可讀性。
徐樑 孫晉諾 許友超撰寫 ·中國文化 ·7.4萬字
本書是宋朝時出現的一部在我國圍棋發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是第一部系統論述圍棋理論、全面探討圍棋戰略的作品。《棋經十三篇》總結了歷代下棋的經驗,全面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典的圍棋理論,是圍棋史上最重要的理論著作之一。同時本書收錄有班固的《弈旨》、馬融的《圍棋賦》等七篇經典篇目以及《圍棋近譜》,對讀者了解圍棋文化,有現實意義。
張擬 ·中國文化 ·2.7萬字
《國學大綱》是學者汪震和王正己合著的一部國學論著。《國學大綱》原為民國中學生經典國學教材,其中所含國學常識,條理清晰,不甚艱深,又不失偏頗。文經史哲,皆有涉及;總論分述,各有所長。《國學大綱》共分為九章,第一章綜述國學概義,余下各章分別從經學、史學、哲學、自然科學、文學、文字學等方面入手,用語淺白,介紹全面,脈絡清晰地將國學概況展示在讀者眼前,能滿足一般讀者了解國學之需要。
汪震 王正己 ·中國文化 ·6萬字
本書將傳統孝道與現代生活相結合,針對孝的內涵和外延進行分析,通過古今中外的小故事來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百善孝為先”的含義。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孝心”永遠不應該被人們淡化。因為這不僅僅是天性使然,更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責任。讓我們大家都先從孝敬父母長輩開始,學會助人和奉獻,學會做人和處世。
謝寒梅 ·中國文化 ·18.7萬字
《年畫上的中華經典故事·正義篇》以“正義”為主題,講述了包拯、鐘馗、神荼和郁壘、張天師、岳飛、楊家將、水滸豪杰、齊天大圣這些歷史上虛構或真實存在的人物的正義故事。每章有來龍去脈、知識視野、佳作欣賞、點悟絮語四部分,從不同角度介紹了人物的生平經歷、正義故事、相關知識,并配有和各章主題相關的年畫,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每一個人物的氣節,體現了“正義”的內涵。
沈泓 王本華主編 ·中國文化 ·5.9萬字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臺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橋身結構堅固,造型美觀,具有極高的橋梁工程技術和藝術水平,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橋梁建造的輝煌成就。
曾勛 馬良 王靜編著 ·中國文化 ·3.9萬字
區域文化不同于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往往只著眼于對一地之文化的認識,而區域文化則包含了對一個國家或民族整體文化的深切關懷。《中國區域文化研究》主要刊登與中國區域文化的理論和創意研究相關前沿成果,包括筆談、理論反思、專題研究、文化創意、特色史料等欄目,從理論到實踐、從研究到梳理、從史實到史料,全方位地觀照中國區域文化研究的各個面向,以期為中國區域文化的研究者提供盡可能全方位的高端發文和交流平臺。
卜憲群 ·中國文化 ·19.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