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易經白話全譯正鑒于此,我們擇取古本、兼采眾本,精校精審,薈萃眾家之長,采用文、白對照的形式編成。《易經》的六十四卦詳解,是全書主體。按經上、經下分為兩章,每卦獨成一節,各節皆有原文、譯文、解讀,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或可先窺其門戶,后登其堂奧,由淺入深,從而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本書在保持了傳統《易經》的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努力為讀者提供可以深入閱讀的平臺,以期讓每個讀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讀出屬于自己的一本《易經》。
文史哲 ·中國文化 ·19.3萬字
為了進一步宏揚中醫文化,促進中西醫文化的交流,本書以中醫發展歷史為經,中醫文化事件做緯,分別從起源發展、基礎理論、治療方法、名醫經典、中醫諸科、文化交流、現代中醫等七個方面,對中醫歷史、文化、醫療、教育、產業、交流等各個方面進行介紹,對中醫發展歷史中的理論、名醫、名著、重大事件、發展前景等方面中的重要內容配以精美插圖,并附以簡短的文字說明。圖精言簡、通俗易懂,本書主要供中醫工作者參考、中醫愛好者閱讀。
王富春 李鐵主編 ·中國文化 ·4.6萬字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臺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橋身結構堅固,造型美觀,具有極高的橋梁工程技術和藝術水平,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橋梁建造的輝煌成就。
曾勛 馬良 王靜編著 ·中國文化 ·3.9萬字
根據《弟子規》的內容共分成八章九十二小節,每小節包含原典再現、重點注釋、白話翻譯、鑒賞評議和處事解讀五部分。全書在系統闡釋《弟子規》的字詞句義基礎上,廣泛而全面地圍繞《弟子規》展開了評議鑒賞,深入地對其處世意義進行了現代解讀。
宋娜燕飛編著 ·中國文化 ·14.7萬字
《精華薈萃的中國兵書》是一部濃縮了中國古代兵法精華的經典著作,匯集了從《六韜》《孫子兵法》到《三十六計》《武經總要》等眾多著名兵書的智慧。這本書不僅展現了古代將領們在戰場上的卓越謀略,還深入探討了他們在治軍、用兵、治國等各個方面的獨到見解。從戰爭藝術到國家治理,書中內容涵蓋廣泛,系統地揭示了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與應用。
秦思 ·中國文化 ·8.6萬字
《毓老師說大學》是毓老師講授這部經典的真實記錄,真實地反映了毓老師依經解經的特色。《毓老師說大學》首揭“學大”、“學天”,毓老師認為,《大學》是大人之學、天學。學大,故成大人,學天才能則天,行為與天一樣,故成“天人”。毓老師說,《大學》講《春秋》之道,被認為是中國最有系統的政治哲學之一,即談政之書,是儒學眾經之膽。毓老是說,《大學》講“為政在人”,注重用事、經世,自人心講到天下平。《大學》與《春秋》相表里,與《中庸》相表里。《大學》即佛經的《心經》,《中庸》即佛經的《金剛經》。學中國經典,應自《大學》與《中庸》入手。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中國文化 ·6.6萬字
中國自古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本身具有良好的實踐性特點,因此是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中小學生處于生活習慣、價值觀養成階段,其道德素質、禮儀修養如何,對將來社會風氣具有很大影響。因此,加強其禮儀教育,顯得尤為迫切與必要。本教材分容禮、倫常、社交、燕飲、經禮五冊,由個人而人際,由家族而社會,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同時,教材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因應時代發展而變革損益,具備良好的實用性和操作性,非常符合當前社會和時代的需要。
張德付 ·中國文化 ·5.6萬字
《紅學十論》一書圍繞紅學的研究范疇與方向、關于《紅樓夢》著作權研究的相關問題、曹雪芹家世生平研究與《紅樓夢》的研究、《紅樓夢》八十回后作者研究、《紅樓夢》與中國哲學精神研究、《紅樓夢》文學技法論、紅樓“六主”等方面展開研究。收錄的文章研究詳盡,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樊志斌 ·中國文化 ·13萬字
《論語日記(全2冊)》以日記的形式把《論語》二十篇作別開生面的解讀,如道家長里短般向讀者娓娓道來。作者注重對《論語》每一個重點字詞和句子的詳細解讀,且匯集歷代儒學名家的不同解構形式,讓讀者可以從不同角度梳理《論語》所反映的內涵。同時,作者還深挖《論語》中每一個字的來源及引申義,讓讀者可以了解漢字的由來和該字的微言大義。《論語日記(全2冊)》在闡述《論語》文本所包含的深意時,還結合經典佐證,以及史料、文獻、文學資料進行側面的闡述和對比,讀者從中得到的不僅是視野的擴增,更重要的是知識的累積和智慧的提升。總之,《論語日記(全2冊)》堪稱一本閱讀《論語》的工具書。
孫中興 ·中國文化 ·47.4萬字
本書是作者讀《大學》和《孟子》的心得筆記,是對《大學》和《孟子》逐章逐句的解讀,對原著章句作了比較準確通俗的闡譯。闡譯參照了古今諸多專家學者的注疏和詮釋,作者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和政學修養,深研原著義理,認真思考原著經典的現代價值,著重闡釋了《大學》的“三綱八目”和《孟子》的“性善、仁政民本、盡心養性”的思想,突出“誠意、正心、修身為本,仁政、親民、止于至善。”故本書以“止于至善”為書名,表達了作者對這兩部經典之作深刻體會。
劉家望 ·中國文化 ·20.9萬字
《書法雅言》是明代項穆所作的一部極具整體觀和系統性的書學著述。全書共分書統、古今、辨體、形質、品格、資學、規矩、常變、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知識等十七篇。作者從儒家的觀點出發,把書法推到“同流天地,翼衛教經”的地位。項穆強調書法的“正統”觀念,將王羲之與孔子并列。書中既有獨到的見解,又飽含著作者的責任意識以及豐富的情感,《四庫全書總目》評此書為“書家之圭臬”。
(明)項穆 李永忠 ·中國文化 ·10.2萬字
近幾年興起的國學熱讓民俗文化漸漸走入大眾的視線并受到人們的重視。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趕著這股國學潮流想了解民俗背后的故事。為了發揚傳統民俗文化,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民俗背后的故事,為了我們的生活能夠增加更多的樂趣,我們適時地編纂了這本《一書通識五千年中華民俗》。這本書以問題的形式,更直接地解答了讀者心中的民俗疑惑;以詼諧有趣的語言風格,讓讀者更輕松地學習民俗知識。本書從節日民俗、禮儀民俗、信仰民俗、服飾民俗、飲食民俗、工藝民俗、建筑民俗、民俗文化、俗語與稱謂等幾個方面,全面詳細地闡述了一些有趣的民俗現象和民俗由來。閱讀本書你將輕松而快速地了解最全面最系統的民俗知識。
李海龍 ·中國文化 ·22.6萬字
本套書系的特點是全景展現,縱橫捭闔,內容采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廣大讀者全面觸摸和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中華兒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創造未來中國特色的先進民族文化。
高立來編著 ·中國文化 ·7.2萬字
本書選取69條經典的俗語、諺語,按音序順序排列。包括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典故等多種類型,所講故事短小精悍,內容豐富。每則故事附“博聞館”,鏈接相關知識、人物以及有趣小故事等。相關配圖使內容更加豐富,版面更為美觀。本書最鮮明的特點是每句俗語、諺語都配有造句,幫助讀者更好地將俗語諺語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非常實用。
劉楊 ·中國文化 ·7.6萬字
區域文化不同于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往往只著眼于對一地之文化的認識,而區域文化則包含了對一個國家或民族整體文化的深切關懷。《中國區域文化研究》主要刊登與中國區域文化的理論和創意研究相關前沿成果,包括筆談、理論反思、專題研究、文化創意、特色史料等欄目,從理論到實踐、從研究到梳理、從史實到史料,全方位地觀照中國區域文化研究的各個面向,以期為中國區域文化的研究者提供盡可能全方位的高端發文和交流平臺。
卜憲群 ·中國文化 ·19.4萬字
這是一本講中國傳統音樂的、具有藝術普及功能的書,也是一本通過中華傳統音樂來講“中國”和中國人的書;是以中國傳統音樂、各地民歌為脈,飽含深情講述的“中國故事”。中國音樂究竟好在哪兒、美在哪兒?如何代表中國?如何感受各民族民歌的魅力?新音樂的力量在哪里體現?我們中國人有沒有自己欣賞音樂的邏輯?在這本書中,作者講了三個部分:中國傳統器樂與樂器、民歌與民族聲樂、新音樂,帶領讀者聆聽古箏、古琴、琵琶、二胡等傳統樂器的“金聲玉振”,走進南音、佛樂、道樂的神秘世界;領略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民歌的獨特魅力;體會“長亭外,古道邊”“風在吼!馬在叫!”“一條大河波浪寬”的時代精神。從音樂層面、地緣及歷史層面、人文層面,講述了蘊藏在音樂里的民族情感。中國音樂之獨特,在于其蘊含著一種人文精神。中國的傳統音樂之美,能觸及心底柔軟的一塊,它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和精粹。作者認為,我們也應該有這樣的文化自信,在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面對西方音樂的強勢沖擊,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和美美與共的態度,創造屬于中國人新時代的新音樂。
田青 ·中國文化 ·15.5萬字
茶詩是中國茶文化中的精品,由于中國是茶的祖國,所以茶詩亦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如把《詩經》中的荼(茶的原字)因未定論而暫且不談,則至少在晉代(3世紀)已產生茶詩;到了唐宋兩代,隨著茶業的不斷興旺發達,許多大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梅堯臣、歐陽修、王安石、陸游、楊萬里等參與吟茶,使得茶詩清新脫俗、琳瑯滿目。據粗略統計,自晉代迄今,已產生茶詩一萬三千多首,把這些浩瀚的茶詩收集整理成書出版,是一件富有意義之事。錢時霖、姚國坤、高菊兒編的《歷代茶詩集成(宋金卷上中下)(精)》從《全宋詩》72冊,《全金詩》4冊中細細尋找出宋代茶詩5315首,作者915人;金代茶詩117首,作者54人,整理成書。
錢時霖 姚國坤 高菊兒 ·中國文化 ·63.7萬字
本書為《中華傳統價值觀叢書》中的一種,著眼于知書達禮這一重要的價值取向,編選歷代關于讀書治學、修身復禮的文章,分“博學于文”“讀書之道”“好學故事”“約之以禮”“詩禮治國”“知行合一”六個板塊,并作簡潔明了的注釋和解讀。本叢書是了解中華傳統價值觀的優秀讀物。
袁媛 詹福瑞編注 ·中國文化 ·14.1萬字
復雜的機械能測算出群星的軌跡,石頭上的地圖可以準確地描繪山川河流,水羅盤指出通向海洋深處的航線。陽燧點燃火苗,魚洗噴出浪花,木牛和流馬輕松地翻越山嶺,復雜的數字和公式證明世界的豐富和多元。遙遠的古代,這些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古人擁有哪些聰明才智?他們的智慧怎樣啟發著我們?這正是《中華文化十萬個為什么?科學發明》要呈現給讀者的世界。
舒銀霞 ·中國文化 ·7.6萬字
圣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上千年的中華文化里,無數先賢留下了許多有關于修身治國的名言,而家訓因為相對較為私人化,所以著作較少,也因為相對私人化,所以諄諄教誨誠懇深切。本書匯集古代家訓中極有代表性的作品,希望全面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在親倫關系、修身齊家甚至于生活習慣種種方面的思考與智慧,給青少年的教育以有益的幫助。
趙伯陶選注 ·中國文化 ·1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