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1章 以仁為美:誠信源自善良寬容
- 第10章 得道多助:真誠和熱情助你成功
- 第9章 君子之交:誠信交友化敵為友
- 第8章 不失誠信:把握好說話的尺度
- 第7章 以德為先:價值觀是誠信的基礎
- 第6章 認真負責:莫因細節失誠信
第1章 前言
何謂誠信?顧名思義,誠實守信。人與人相互交往,坦誠相待就是誠信。
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一位睿智的老人——孔子,用畢生的精力著書立說,闡述誠信是人生立身之本,是國家立業之本,是人類發展之本……至今,延綿數千年,其偉大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誠信的火炬一直被人們高高舉起,代代相傳,燃遍中華大地的每個角落,并作為東方文明的精髓傳遍全世界。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詩人說:“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民間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極言誠信的重要。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于耳,廣為流傳。可見,誠信自古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經過漫長、沉重的生活之浪淘瀝而出的赤純之金。
誠信是最基本和根本的道德要求,是人之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也是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石。一個信用缺失、道德低下的社會,不可能有快速、持續、良性的發展和進步,只有講誠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經濟、生活秩序。只有講信用,才有人和人之間的相互信任,社會生活才能正常地運轉、前行。不講誠信者,也許能獲得眼前一時的利益,但難以長久。誠實守信的人,雖然有時眼前會若有所失,但卻能“心正、氣順、顏美”,贏得人生長久的可持續發展,能夠在人品名聲上和事業宏圖上基業長青。
誠信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也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有智者言:“失去信用是最大的失敗。失去了信用,就再沒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只有誠信才能取信于人,一個言而無信的人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會的認同,不可能擁有真正的成功。
誠信,更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生存技能,是一種真真實實的商業規則。蘋果公司的一位高級管理人員在《光明日報》撰文說:“我在蘋果公司工作時,曾有一位剛被我提拔的經理,由于受到下屬的批評,非常沮喪地要我再找一個人來接替他。我問他:‘你認為你的長處是什么?’他說:‘我自信自己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訴他:‘當初我提拔你做經理,就是因為你是一個公正無私的人。管理經驗和溝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學習的,但一顆正直的心是無價的。’我支持他繼續干下去,并在管理和溝通技巧方面給予他很多指點和幫助。最終,他不負眾望,成為一個出色的管理人才。”當今企業所尋找的人才需具有兩方面的特征:一是“聰明”,即無論智商、情商都很高;二是“努力”,即愿意盡其所能成為項尖人才。然而,如果沒有“誠信”作為這兩項能力的基礎,人才就不再是人才。
……
誠信,需要個人的堅守和踐行,也需要整個社會的弘揚和保障。當誠信的浩然正氣蔚然成風時,我們所呼吸的社會空氣將會更加清新宜人——這是人們對理想生活家園的共同追求,從古至今,不曾改變。
鑒于此,本書對于涉及企業和個人生存之本的“誠信”的內涵作出充分的闡釋。從修身、處世、做人、為官、為商等多方面闡述誠信的重要性,生動運用古今中外的大量事例輔助說明誠信的價值觀,希望讀者心懷誠信行走天下,做到“我誠信故我在”,讓誠信成為每個人心中和整個社會不變的主旋律,做到信義傳千古,美德恒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