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龔先生近年來關于中國文學的隨筆集,書中探討了不同歷史時代中國文學的特點,不同時代文人的特點和精神風貌;重談了中國文學史寫作中的問題與新的思路;討論了《詩經》《文心雕龍》等作品的價值與意義;也分析了李白、李商隱、蘇東坡等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的作品、個性和精神。書中提出,宋的代表文體并不是詞而是詩,清是文學繁榮的時代,道教思想對李白的詩歌影響至深,《菜根譚》是最早的雞湯文,等等。這是一本新見迭出、奇銳精敏、大破俗說的文學隨筆集。
龔鵬程 ·隨筆 ·18.8萬字
《玄霜》寫歷史、寫人物、寫風景、寫哲學、寫思想、寫情感,但是自始至終,沒有絲毫舍棄對“真善美”的追求,沒有舍棄對陽光鮮花的追逐,沒有舍棄積極昂揚的樂天做派。文以類聚,希望這樣的篇什積聚起來的是磅礴的單純的力量。
吳又洛 ·隨筆 ·10.9萬字
本書被認為是李宗吾的扛鼎之作,這些文字在成都《華西日報》,連載發表,以后同名結集單獨成書。書中先談老子與程明道,再述宋儒與蜀學,主要包括儒門易學、道教學派、佛學禪宗與川蜀文化的關系、淵源及影響,接著闡釋宋儒之道統,最后指出中西文化之融合是學術發展總趨勢。李宗吾是中國近現代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為中國現代思想所做出了不可多得的貢獻。
李宗吾 ·隨筆 ·5萬字
以一個游歷者的視角再現了海南的歷史文化、村落建筑、風土人情;中卷“南溟”收錄了《出海》《釣魚》《鴨公島》《赴甘泉島》《海上大風》等篇目,重在記錄作者在海島上的心境與日常生活;下卷“黎歌”收錄了《江山大美》《五指山》《漂流記》等篇目,再現了海南黎族人民的生活與風俗文化。
胡竹峰 ·隨筆 ·7.5萬字
《北京的古寺廟》一書,引領讀者穿越千年時光,探訪京城中一座座莊嚴古雅的寺廟。書中詳盡介紹了古寺廟的歷史淵源、建筑風格、佛像藝術及宗教文化,每一座寺廟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與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生動的敘述,本書讓讀者在品味古寺廟的寧靜與莊嚴中,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與宗教文化的獨特魅力。
楊天杰 ·隨筆 ·3.5萬字
《人生如逆旅,幸好還有蘇軾》原班人馬再聚首打造李白之書!國風插畫師符殊38幅畫作還原詩仙八個境遇的悲歡!《你當像李白長風破浪》是人文藝術品牌“為你讀詩”繼《人生如逆旅,幸好還有蘇軾》之后,攜手原班人馬散文作家湘人彭二、國風畫家符殊、朗誦家朱衛東打造的一本關于詩仙李白的插畫隨筆集。通過月亮、少年、行旅、英雄、道教、愁楚、獨處、多情八個側面展現李白身上雄奇、瑰麗的生命之力,引領眾人去探尋他的浪漫之核和瀟灑之芯,讓人們在這段追溯中,感受自己血脈中的從李白那里繼承來的文化DNA將會如何跳動。
為你讀詩主編 ·隨筆 ·6.2萬字
本書是著名出版人俞曉群先生近年來在工作閱讀之余輯錄的92篇隨筆和專欄文章。近四十年身居出版行業一線,讀書、品書、識人,通過熱情且鮮活的筆觸,回望他的成長經歷、家學傳承和求學閱讀之路,同時,帶讀者走進文化出版的幕后:編書、出書的樂趣,出版選題的創意迸發,遇見一個個性情各異的作者,以及一本本美書誕生的過程。本書由上編“六十雜憶”和下編“書后的故事”組成。上編共38篇文章,俞曉群先生回憶童年趣事、求學經歷,講述姥爺、父親等人的家族故事。下編共54篇文章,書寫俞曉群先生在近年來策劃出版的好書,由書及人,透露他與沈昌文先生、陳墨、韋力、王強、陳子善、陸灝、毛尖等人的交往,書寫他們不為人知的可愛一面。本書敘述作者主持“新世紀萬有文庫”、《萬象》雜志、“海豚書館”的往事,首次輯錄出版人俞曉群先生十年對西書裝幀藝術的研習與探索的文章。
俞曉群 ·隨筆 ·12.2萬字
作為歐洲最重要的國家之一,德國與中國在文化領域的交往,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本書作者常年處于中德文化交流的前沿,經歷和目睹了許多東西相遇時所迸發出的人文趣事。中國文化如何走進德國?德國如何接納和看待中國文化和文化人?德國文化的深層狀況和肌理如何?作者通過一個個真實發生的文化故事,為我們帶來有溫度的答案。而身為全球最大書展法蘭克福書展和國際出版巨頭阿歇特的在華業務負責人,作者又以記者的視角,深度還原了余華、麥家、劉慈欣、北島、王安憶等中國作家在德國的文化之旅,在中西文化雙向交流的語境下,發現中國當代文學的另一種可能。
王競 ·隨筆 ·14.4萬字
一個人或一個民族對待飲食和生活的態度,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個人或一個民族的思想和行為特質。在這本書里,龔先生暢談古今美食飲饌、女性處境、日常生活及其中體現的文化問題。不僅講述了蘇東坡、新月社梁實秋等人的飲食趣事,也記錄了自己與女兒斗嘴調侃中西美食的趣談。書中收錄的龔先生日記和其他專門文章,更是呈現了他對自己和當代人的物質及精神生活的觀察思考。
龔鵬程 ·隨筆 ·12.8萬字
奧野先生熱愛美食,人送綽號“食癡”。他有著豐富的美食經驗,對食物也有獨到的研究。《燕京食譜》收錄了他關于美食的隨筆散文,“覓食”足跡從東京一直延伸到北京。寫中國美食,他嘗遍古都經典豪華菜肴,也喜愛酸梅湯、烤羊肉這樣的市井小吃,更忘不了雪里蕻、荷葉粥等私房風味。寫東京味道,更多是對舊時食物的懷念,如小時候“緣日”活動的葡萄餅,天然且純粹的天婦羅、蕎麥面和壽司等。奧野先生寫美食,不單單是寫食物,他把生活的滋味、往昔的回味融進食物的酸甜苦辣里,筆調生動又真摯,文辭優美,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詩意且浪漫的生活態度,飽含對所經歷的深切感恩以及對逝去過往的淡淡愁思。
(日)奧野信太郎 ·隨筆 ·10.9萬字
人世的悲歡離合,都是在詞中凝結成的一曲輕吟,讀著她,仿佛看了許多的人生,像流星一樣閃亮旋滅,舞盡繁華,重歸寂寂。那么,珍惜這美好的時光,珍惜這塵世的一段輪回,走過的路,便是最好的回報。太多的人在詞的技巧上浸淫和研習,甚至有太多的長篇大論喋喋不休,而那些隱藏在詞的背后動人的故事,那些已經流失在時光里的情感,卻是最值得關注的表達。所以,就在讀詞的時候,讀一讀那些被忽略掉了的心事,他們依然是青衫磊落,紅袖婉約,還原著古往今來不變的追求和夢想。因為有夢想有追求,我們的世界才如此美好。
阿迪婭 ·隨筆 ·12.2萬字
該書探究卡夫卡、普魯斯特、凡·高、安徒生、叔本華、薩特、喬治·艾略特、簡·奧斯丁、梭羅、貝多芬、勃拉姆斯等西方近現代知名藝術家、哲學家或文學家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秘密,剖析他們孤高的精神向度,對存在的根本性的探求,他們的人生和作品何以超越俗見,獲得獨有的靈魂刻度,使讀者了解他們豐富的精神世界、人生故事、藝術成就及對藝術史的獨特貢獻。
方麗晴 ·隨筆 ·16.2萬字
本書收入著名作家王安憶的四篇長文,包括《劍橋的星空》《命運與無命運》《溫柔的資本》《音樂生活》,是一部風格獨特的讀書隨筆。作者將閱讀、思考、見聞、音樂、游記等經驗糅合在一起,自由徜徉于文學藝術的王國,比照中外文化的關聯和差異。從亨利·詹姆斯、艾麗絲·門羅、塞巴爾德、凱爾泰斯·伊姆雷、科爾姆·托賓、德萊塞、陀思妥耶夫斯基、羅曼·羅蘭到《紅樓夢》《聊齋志異》《傾城之戀》,作者旁征博引,打破作品和不同學科之間的界限,把握其中的暗流和脈絡,透過文字和生活的表面,呈現出獨特的個人經驗,并觸及更為深邃的存在。
王安憶 ·隨筆 ·10.7萬字
幽是隱微,玄是奧妙的黑,幽玄原指枯淡之心的深邃境地,諸行無常的人生真義。形而上的幽玄,在一首首和歌中發展出豐富的美學意涵,隱蔽、枯寂、妖艷、寫意,最后調和成一種在陰暗中追求的美感,攏之在內,時空無限,內在充實。引進陰影,而不是光。從陰翳中發現美,又為了美的目的利用陰翳。日式庭園、和室、壁龕……昏暗美感的空間中進駐了永恒的閑寂,靜謐、悠遠的幽玄余情,成為帶有神秘色彩的的東方美學經典。
(日)大西克禮 ·隨筆 ·11.8萬字
古代哲學思想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回顧古代哲學思想的發展歷程,為你介紹不同哲學家的思想主張和影響。你將了解到古代哲學思想的核心概念、發展脈絡和影響,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思考。同時,你還將認識到古代哲學思想對現代社會的重要性,它為我們提供了思考人生、社會和世界的方法和視角。
郜義 ·隨筆 ·12.2萬字
《人間滋味——尋味記》通過百十篇食譜,將河南滋味躍然紙上。不僅寫的是河南飲食文化,更有著對河南樸實人性的刻畫。大菜能吃,小菜也能吃,薺菜、茭草、蔥、白菜、大蒜等等以平常蔬菜為題的篇章卻寫出了平常物的不平凡,書中不僅深挖這些普通食材的文化底蘊,為其正名,更寫出了普通豫人身上的那種不平凡的象征。
張富國 ·隨筆 ·12.4萬字
本書以隨筆的形式記錄了多米尼克·洛羅旅居日本期間的感受和想法。通過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運用禪宗,綴以哲人雋語,洛羅詳述了回歸簡單生活的方法。自2005年出版以來,本書被翻譯為多國語言,暢銷海內外,此次出版為全新中文譯本。
(法)多米尼克·洛羅 ·隨筆 ·10.5萬字
本書是近年來龔先生關于近代中西文化的文章集合。書中介紹了近代思潮和近代思想人物,研究了西方理性主義、科學主義、人文主義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比較了中西文字、文學、審美、倫理道德等之間的異與同;也分析了當下世界該如何理性實現中西融合與共生。書中指出了近代中國對西方理性主義、科學主義的誤解、引入的滯后性,導致了一系類影響至今的問題;強調了切勿以西方的理論和方法來分析中國的現象。本書視野開闊、議論酣暢、說理有力。
龔鵬程 ·隨筆 ·15.9萬字
本書從宏觀出發,先把日本文化放在東西方以及中日對比的大視野中加以定位,然后依次評論了十幾位在日本富有盛名的優秀小說家及其作品。這些評論的一個重要特點在于,作者不限于單純從文學創作技巧的眼光來分析一個個文本,而是深入到作品底下的思想境界和心靈沖突,從而展示出評論者對原作者的內在精神的領悟、理解和挖掘,每每能夠帶給讀者意外的沉思和激動。
肖書文 ·隨筆 ·13.4萬字
媲美《菊與刀》的日本文化經典,在一杯茶中,讀懂東方美學的精髓。《茶之書》是岡倉天心享譽世界的茶道經典,被譯成法、德等多國語言。茶是日本文化的一切原點,作者從碗中見人情、飲茶之法、道與禪、茶室、藝術鑒賞、茶花之美、茶之宗匠的七個角度,把東方美學的精髓灌注在一杯茶中。我們通過茶探索神秘的東方世界,感受一期一會的哲學思想,“在不可圓滿的人生里,去達成某種可能的圓滿”。
(日)岡倉天心 ·隨筆 ·4.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