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部作品,以優美大氣的散文筆法鉤沉宣紙創生的歷程,探尋附麗于古宣紙上的歷史之謎,爬梳宣紙上的書法、繪畫,以及古往今來大家名流寄情宣紙的因緣,揭示宣紙的前世今生與營造技藝,進而透析宣紙所蘊藉的“天人合一”的哲學精神與文化氣象。本書還通過對宣紙誕生于皖南進行細致描摹和深入分析,抒發了對江南文化的一往情深和對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深情禮贊。
趙焰 ·隨筆 ·14.2萬字
《味綠居閑話》一書以文化的視角鉤沉各類藝術的精妙意蘊,同時融入作者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從而凸顯出其廣博的文化視野與深摯的文化情懷。全書文字清雅,感情豐沛,予讀者美的熏染和滋養。
嚴克勤 ·隨筆 ·12.9萬字
陳嘉映經典學術隨筆。世界在感覺里,感覺又在哪里?真正的理解里也總有不曾完全明了的東西,清明的理解連到更深的曖昧處。一方面哲學外在于我的職業,另一方面則內在于我的生命,是我立身于世的眼光,甚至血肉。哲學一半是精神一半是世故,中國人從來不缺世故,等精神重新來到我們中間,這個沒有哲學的民族也許會成為哲學的明天。
陳嘉映 ·隨筆 ·16.6萬字
30年從業經歷,探訪過全球370余家博物館、美術館,陳履生先生以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的實踐,從收藏、策展、運營等角度描繪了“理想中的博物館”;作為藝術家,Mr.陳拍了數以萬計的博物館攝影作品,以攝影講述世界各地博物館的建筑與光影之美;作為普通觀眾,他感嘆于偉大的歷史遺存,流連于博物館藝術品商店、咖啡館,也被博物館志愿者的熱情打動……
陳履生 ·隨筆 ·13.8萬字
一支柔軟而富于彈性的毛筆,看上去是那么古老,卻包孕著倔強的青春。它為什么被這個智慧的民族所選擇、堅守,并演化為不可替代的載“道”之“器”?由此產生的中國書畫藝術具有怎樣的獨特屬性?“書為心畫”“畫如其人”,生命與藝術如何融為一體?……作者以二十年之苦心孤詣,試圖解答傳統文化所面臨的種種時代命題。
何光銳 ·隨筆 ·6.9萬字
《大秦之道》起自《石鼓山之謎》,結于《三秦之游》,五十二篇文章,一以貫之,是一個人的路。阿瑩先生在陜西這片土地上一路行去,尋幽探勝,撫今訪古。一邊走著,有所見、有所感、有所思,形諸筆底,蔚為大觀,一個人的路竟被他走成了“大秦之道”,大道朝天,所通者古今之變、文明之理。
阿瑩 ·隨筆 ·9.5萬字
在物質生活高度繁榮的今天,人們時常被外物所累,“想”回到相對貧乏的過去,重回人與物的和諧關系。為什么柴火灶比煤氣灶燒菜更香?為什么自行車比汽車似乎更能承載?為什么爐子比暖氣更暖人心?這種對過去生活的羅曼蒂克的想法值得玩味。作者王小偉琢磨了一種恰當的、刻畫生活的手段,從懷舊的影像中梳理內心,透過自身的經驗和長輩的回憶,回顧八九十年代以來我們熟悉的技術人工物(俗稱“東西”)是如何生滅的,試圖解釋為什么在之前的歲月物件是如此金貴,仿佛家庭成員,而現在的物件變成了純粹的商品,不再需要人花心力照顧,只剩下干癟的使用價值。這或許反映了人們生活底層的邏輯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本書中所談論的諸多技術物是“70后”“80后”和“90后”共同的回憶,有些是比較單純的設備,比如電視、手機,有些是直接和生活相關的技術產品,比如住房和穿衣,還有飲食。王小偉以技術哲學為基,打破學術和文學的壁壘,寫下這本以日常用品為主角的小書,刻畫一段我們共同走過的集體歷史。
王小偉 ·隨筆 ·8.4萬字
《二十四鎮》系一本有關江西高安市的散文紀實文學作品集,該書由高安市作家協會組織實施的文學創作創作計劃。內容以高安的二十四鎮的文化歷史,風土人情,飲食物產,旅游資源以及時代變遷等為主題。文體偏向于散文紀實類,收入該書的作品具有較強的文學文本價值,語言優美,情感豐沛,形式多樣,思想雋永,文學性與思想性兼而有之。在主題上能夠以點帶面,從多個面反應高安的人文歷史,文化內涵。對于地方的旅游產業振興具有助力之作用。該書圖文并茂,形式多樣活潑,是一部具有一定潛在價值的地方人文讀本。
蘭洪彰主編 ·隨筆 ·14.5萬字
《素以為絢的風景》為“涵芬學人隨筆”叢書之一種,作者為清華大學劉石教授。全書總字數約二十萬字,另配有插圖數十幅,分為“學海隨泛”“典籍談片”“前賢憶念”三輯。“學海隨泛”一輯所收乃對于文學史、文化史相關問題的想法,所涉內容廣泛,作者立論平實,語言活潑,帶有作者的鮮明個性特征。“典籍談片”所收為對古今著述的相關評價,既有《藝概》《唐詩三百首》等古代經典,也有《宋詩選注》《啟功叢稿》《良鏞求索》等今人著述,體現出作者“不薄今人愛古人”的灑脫襟懷。“前賢憶念”所收21篇文章乃追懷前賢之作,所懷念的對象為啟功、傅璇琮、王利器、楊明照、葉嘉瑩、歐陽中石等名家。因作者曾與他們中的多位有著過從甚密的師生緣分,因而文中頗多傳神寫照的細節,讀起來令人興味盎然。
劉石 ·隨筆 ·17.6萬字
所謂國學,就是中國之學、中華之學,尤以先秦諸子學說為重。他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等。(這句話說明國學所包括的不是一個,而有很多,后面還有一個等)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偶爾在聚會間,說一說這些話,即能增長知識,又能高談闊論,這有多好,這就是這本書的意義。
谷偉偉編著 ·隨筆 ·41.4萬字
本書收入的是記者們對作者的訪談、報道,以及學界對作者研究的相關論文等,由此可從生動活潑的口語或他人的視角等來了解作者及其思想。
湯一介 ·隨筆 ·36.1萬字
《域外古藝》是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馮驥才先生的一部文化散文合集,同期出版的還有一本《域外古城》。兩本書都是從全球性視角關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體現了作者對文化遺產保護這一世界性問題的思考。《域外古藝》收錄與英國、美國、法國、意大利、奧地利、德國、俄羅斯和日本等國與傳統技藝及傳統技藝保護者相關的游記三十二篇,多角度展現了世界各國的傳統技藝、傳統民俗及傳統技藝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果及面臨的困惑。
馮驥才 ·隨筆 ·8.1萬字
莊子是個非凡的思想家——他是中國思想富有浪漫詩情、生命體驗和批判頭腦的詩人哲學家,他妙解生死、漫話人生的曠達與幽默,讓一代代的中國人傾心。《莊子:站在人生邊上》從平凡的角度,以女性的角度,站在紅塵之外觀照紅塵,通過莊子中精彩的寓言故事,了解真正的莊子,并發掘莊子思想的魅力,讓我們站在紅塵之外觀照紅塵,以一顆平常心看待生活。
劉冬穎 ·隨筆 ·10.1萬字
陳嘉映經典學術隨筆。我們這代人有過什么呢?我們這代人還有什么呢?我們只有精神。于是我們在這里相會了。讀一本新書,不再像是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蹦出一個新想法,不再像是徹照整個心靈的令人狂喜的日出。一本書,是千千萬萬本書中的一本,不過增長一點點知識,一個想法,不過是融入思想海洋的涓滴。一葉小舟,在狹窄蜿蜒的河道里,感到自己疾行。河道漸寬,徐徐融入海洋。在這茫茫大海上,不再感覺到自己前行,甚至不再有前行的方向,四顧茫然,所謂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我開始感到生之有涯知之無涯,開始感到一個人只能學到一點點東西,只能思考一點點問題,那種盡收世間學問、獨立于天下至道之巔的期許,不知不覺中顯露其虛妄,盡管還要很多年,這種感覺才逐漸變成默默的體會,還要很多年,這種體會才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克服青年時期的理性驕狂。隨之而去的,還有青年時期對理性光明的無界激情。幸與不幸,思想的青春結束了。今后是為伊憔悴的工作。越到觀念的深處,論證的理據就越發內在于論證過程本身。在觀念深處,我們較少談論對錯,更多談論不同、差異,更多談論深度和道性。
陳嘉映 ·隨筆 ·18.1萬字
《樊登講論語:學而》解讀了《論語》的上半部;《樊登講論語:先進》解讀了《論語》下半部。《論語》是對樊登人生影響的一本書,他捧著《論語》反反復復地研讀了20年。樊登發現,《論語》幾乎能夠解決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煩惱。我們當下遇到的各種痛苦,孔子早就解釋清楚了。本書的特色,是既還原了《論語》本來的意思,又站在應用的角度講透《論語》,結合中西方經典書籍,讓讀者能夠把《論語》用在當下的生活、工作、學習、創業、人際關系中。
樊登 ·隨筆 ·29.5萬字
這是一本以語錄、箴言、詩歌等形式呈現的充滿人文情懷的小書。書稿分為哲思錄、醫思錄、恩思錄、游思錄四部分,并配有一定的圖片。這是作者在繁忙的臨床醫療、教學和科研之余,所寫的對于工作、生活、讀書的詩性思考,更著意于人性、情感、哲理的深刻揣摩,體現一個資深醫生的心靈感應和寬厚襟懷。是熱烈的感情與冷靜的理智的結合,是科學與藝術的共融,是科學的詩與詩的科學。書稿還收錄了他對師長的感恩和懷念之情的小詩,以及頗具獨特風格的各種手書。本書為作者“一個醫生”系列的又一部新書。
郎景和 ·隨筆 ·3.8萬字
本書包含《環七丘城》與《狹水悠悠》兩部作品。這兩部作品均是龔古爾文學獎得主朱利安·格拉克寫作的與空間、歷史密切關聯的文化隨筆。格拉克是法國當代著名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和評論家,龔古爾文學獎得主,在法國和西方享有極大聲譽。《環七丘城》是圍繞古城羅馬展開的一場思想漫步。這座七丘之城所承載的神秘歷史與它觸手可及的現實——城墻、雕塑、噴泉——之間構成了一種充滿魔力的共振關系。《狹水悠悠》則由格拉克童年記憶中的一條河流寫起,以電影式的節奏展開,在回憶中的水面上悠然滑行。
(法)朱利安·格拉克 ·隨筆 ·5.3萬字
此書為散文家、戲曲理論家齊如山關于飲食文化的隨筆集。從中國傳統官席的必備菜式到街邊的各色雜食,從中西方甜食、面食的差異,到中國菜的烹飪方法,齊如山先生對中國飲食文化做了詳細的研究,闡釋了中國美食各方面的精髓,為后來的研究者們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齊如山 ·隨筆 ·4萬字
臺北,曾經是一個湖,而今已由水城變為一座陸城。2010年作家舒國治出版《水城臺北》,謝海盟讀后深受啟發,于是風雨無阻地在臺北城整整走了七年,每日步行至少五個小時,踏查臺北城殘存的水路痕跡,打撈出那些被掩埋、已消失的河流,告訴它們,你的名字叫什么?憑借實地踏查與嚴謹考據所展開的“找河之旅”,不僅記錄下掩埋在現代都市底下的“水城臺北”,也復活了河神曾經見證、如今已被人們遺忘的城市歷史和島嶼記憶:萬盛街的如火歲月、三毛的舒蘭街、王文興的紀州庵、牯嶺街95巷、上埤的浮水蓮花、東西神大排、舒暢公公的如意新村、郭松棻筆下的溫州街、大安支線的黃金歲月、帶著無數臺北人記憶的瑠公圳……《尋找河神》是一個年輕人對所在城市的深情凝視,克制中有孤意,冷峻下見深情。它既是一部豐富詳實、極具啟示的城市河流志,思考人與土地、人與建筑的關系,探尋何為理想城市及實現路徑,也是一本探索城市人文記憶的思想隨筆,這是《尋找河神》在自然與人文方面的雙重書寫意義。
謝海盟 ·隨筆 ·15.8萬字
本文集搜集整理了朱自清先生與讀書有關的代表性文章,重點呈現了朱自清在讀書方面的心得、感悟及見解方法。全書四章各有側重,第一章“讀書知味”系朱自清對書齋生活及讀書的心得體悟,見解獨到。第二章“開卷有益”談對具體著作的讀書心得,既反映了作者的讀書審美及趣味,也給當今讀者以啟發。三、四兩章原為《讀書指導》一書,如今亦收入本書,通過大量文例說明了精讀與略讀應當注意的問題。全書主題突出,內容通俗易懂,對于當下讀者的讀書生活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朱自清 ·隨筆 ·15.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