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 第7章 薪火相傳:智者的生存之道
- 第6章 相忘于江湖:平常心看世事
- 第5章 大智若愚:簡單幸福的生活
- 第4章 逍遙游:走出心靈的樊籠
- 第3章 破繭成蝶:自我超越的向往
- 第2章 漆園中的“真人”:莊周的故事
第1章 前言
我一直自詡為儒家,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當(dāng)作座右銘,不斷地讀書上進,努力,再努力。莊子,是我心中不敢觸碰的另一個精神世界。
對莊子最初的傾心是我還在讀碩士研究生的時候。我的研究方向是先秦文學(xué),先秦的所有經(jīng)典都要字字句句細(xì)讀。那時每天伴著朝陽,我梳洗得清清爽爽,夾著厚厚的書走向圖書館,就像走在朝圣的道路上,心中充滿了莊嚴(yán)感。圖書館里的君子蘭陪我度過了無數(shù)個朝圣的日子。還記得當(dāng)時的感覺是,讀《論語》,就像春日里攀上臺階去拜會莊嚴(yán)的天壇;讀《道德經(jīng)》,則像走進了興安嶺的原始森林,里面鋪著厚厚的落葉,靜穆無聲;而讀《莊子》,則像陷入了一場愛情,那華美的辭章令我一見鐘情,那深邃超拔的思想令我迷戀,那看破生死的瀟灑又令我欽佩不已。我每讀一段,就抄寫下來,再寫下自己的感受,有時想不通,就盯著君子蘭默默地思索,看著陽光中細(xì)微的灰塵飛舞,體會著白駒過隙的滄桑。莊子沒有孔夫子那種謙謙君子風(fēng)度,也沒有老子那種虛涵的長者胸懷,他的魅力來自漫話人生、得意自在、不為物質(zhì)所縛、不為誘惑所迷。細(xì)讀《莊子》的那一段時間,我常常若有所思,甚至圖書館中君子蘭由開到落的每一個細(xì)節(jié)我都了如指掌。我的一位師兄看見我這茫然的表情,曾問另一個同學(xué):“冬穎是不是失戀了?”不能明白莊子的心,我的確就像是失戀了,而且不能自拔,難以療愈。
年輕的我不想接受“失戀”的失敗,想把握更踏實的東西。于是我拿起了《論語》、拿起了《孟子》、拿起了《詩經(jīng)》,儒家的堅強、積極、信心等對人世的熱愛,給我的求學(xué)和工作之路點起了一盞盞充滿希望的、溫暖的燈,生活緊湊又忙碌,我?guī)缀醢选肚f子》忘得干干凈凈了。直到碩士畢業(yè)十年后,為了給學(xué)生開設(shè)“先秦諸子與中國文學(xué)”課程,我再一次拿起了《莊子》,那些年輕的歲月,隨著這本書,又展開在我的案頭。
儒與道,是中國人的兩件心靈外衣,當(dāng)你奮斗進取時,穿的就是儒家外衣;當(dāng)你休憩、自省時,穿的就是道家外衣。中國古代文化猶如一艘雙桅船,行進在歷史長河中。這“雙桅”,便是儒家的倫理道德和道家的率性自然。每一個學(xué)習(xí)古代文化的人,都會不自覺地同時受到這兩種哲思的熏染,因為,儒、道的思想早已藝術(shù)化地融合在了中國古代許許多多的作品中。中華兒女共同景仰的孔老師就曾對老子大加推崇,贊美老子是神龍見首不見尾;而《莊子》一書中也常常見到孔子的形象,莊子筆下的孔子盡管是虛擬的,但畢竟看到了莊子心中儒家思想的分量。莊子的很多思想就是為反對儒家而闡發(fā)的,其實,反對與駁難正是一種最大的重視和認(rèn)可。秦漢以后,儒、道更是中國文人雙重性格的精神源泉。我們在學(xué)習(xí)、研究中國古代的作品時,難免不受到兩家思想的共同浸濡。所以,我想拒絕莊子而不能啊!
既然是生命中不可回避的存在,那何不正視呢?用一顆成熟又充滿活力的心去面對莊子,從青春的青澀畏懼和茫然“失戀”中徹底解脫出來,用莊子巧解人生的智慧重新裝扮自己的心靈,以寧靜敦厚又美麗的心情來面對今后的多變?nèi)松M不妙哉!基于這種認(rèn)識,我在青年時代對《莊子》一書的體會和后來備課筆記的基礎(chǔ)上,寫成了《莊子:站在人生邊上》這本書。為方便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貼近莊子,我萃取了《莊子》原典的精華,拋卻晦澀沉重的古文,而用現(xiàn)代散文的寫法來彰顯其精神。在行文中通過解讀一個個精彩的寓言故事,展示莊子思想的獨特魅力,發(fā)掘莊子對當(dāng)代人生活的價值、意義。書中以漫游談心的筆調(diào)、講故事的形式,與讀者一起走近莊子,親近他的浪漫詩情、曠達幽默、妙解生死,讓莊子走向更廣闊的大眾。
在物質(zhì)欲望極度膨脹、科技文化高度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許多人陷入繁重的生活而不自知。就像海德格爾所形容的那樣,現(xiàn)代人是“腳下沒有大地,頭頂沒有天空,心中沒有靈魂”。生活在其中的人和井底之蛙又有什么區(qū)別呢?所以,尋找精神家園、追求自在本真就成了現(xiàn)代人心里的呼聲。此時,莊子的返璞歸真、自然灑脫為人類的心靈和諧吹來了一縷清新的風(fēng),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可是,現(xiàn)在有很多人讀《莊子》,只是想把它當(dāng)作心靈雞湯來滋補精神。其實,除此之外,莊子的許多人生智慧都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現(xiàn)實人生問題。那么,我們該怎樣讀《莊子》才能有所得呢?
首先,用對話的姿態(tài)走近莊子。
“走近莊子”,并不是說必須穿越時空隧道,回到戰(zhàn)國去接近莊子的生活,而是要打破兩千多年的時間阻隔,直接與莊子進行心靈的溝通。其實,幾千年來,盡管物質(zhì)和技術(shù)不斷豐富、進步,但人類生活的主題并沒有發(fā)生重大變化。莊子與我們一樣,也是面對生活、面對生存、面對發(fā)展來提出自己的理想主張的。所以,我們沒有必要把他神化,匍匐在他的腳下唯唯諾諾,而應(yīng)與莊子進行一種朋友式的平易親切的交流與對話,從他身上學(xué)到面對人生的智慧。
金圣嘆所選的六部才子書中,《莊子》被定為第一才子書。魯迅先生曾稱贊《莊子》一書:“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與“汪洋辟闔”的才子對話,定會明白那是多維度的愉悅。你正在驚異那思想的高超、語言的華美,在那兒陶醉的時候,再定神一看,那語言和思想的背后還有莊子對感情的體悟,而且常常一語中的。這樣與莊子一次次精神對話后,會使你心里酣暢、愉悅,甚至樂不可支,表情卻是淡淡的,波瀾不驚,是通透后的寧靜!
其次,用亦莊亦諧的心態(tài)讀《莊子》。
《論語》《孟子》的話語方式是實在的、沉甸甸的感覺,那些人生道理是要端肅地去領(lǐng)會的。讀孔孟之書,如同和一個深沉、儒雅又寬厚的長者對話,會讓你受益匪淺。《莊子》一書則常常寄深邃于悠閑,看起來很是嬉皮,但本質(zhì)上卻是深沉的。他講的一個個寓言故事,比如朝三暮四,比如東施效顰,再比如井底之蛙,都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快樂,但是千萬別簡單地把這快樂當(dāng)成莊子思想的全部,笑過之后,還要想想我們?yōu)槭裁葱ΑWx《莊子》,就像遇到了一個忘年交,他困窘時也能講笑話,受貶時也會反唇相譏,哲思深沉卻寄之于寓言。他看見草叢中的骷髏頭拿過來就枕,夢里還跟骷髏頭對話,充滿了莎士比亞式的智慧與諧趣,這也許就是真實的莊子吧?
莊子這個人是亦莊亦諧的,所以,讀《莊子》也應(yīng)該有一個亦莊亦諧的心態(tài)。千萬不要板著儒家傳人的面孔去讀《莊子》,也不要隔著經(jīng)典崇拜的面紗去崇拜莊子,更不必較真,從《莊子》的每句話都分析出微言大義來。心有所悟就讀下去,累了就放下,有趣了就笑,打動你了就沉思。這樣才能走入《莊子》的豐富宇宙。
再次,用親人的眼光看莊子。
真正深邃的思想從來不是艱深孤高的,而是面對生活、透視人生產(chǎn)生的思考。尤其是莊子,他的哲學(xué)主題就是對生命和生活方式的解釋。解讀莊子,不要把他當(dāng)作一個高不可攀的哲學(xué)家,而要把他當(dāng)作身邊的親人。想象一下,一個清貧但快樂、淡視功名卻看重生命的智者,他是你身邊的親人,你便更能體會出他思想的可貴,也更能感受到思想的可親。莊子的胸襟是博大的,如天地未開之前的混沌宇宙,自然地包容著世間萬物;莊子又是細(xì)膩的,他對生命的高度敏感和對世界的冷眼旁觀,使得他筆下奇思妙想不斷,總是洋溢著對人本身的關(guān)注與熱愛。讀的時候,要用我們的心去貼近莊子的心,盡管我們沒有莊子那樣的深沉思想,但是,我們生命中的某一部分一定會跟莊子有所共鳴。
假如為莊子設(shè)計一個徽章的話,這徽章應(yīng)該是蝴蝶!盡管莊子書中有無數(shù)的經(jīng)典意象,千古聞名。比如北冥里的那條大魚,一躍變成了在九萬里高空翱翔的大鵬鳥,曾引領(lǐng)無數(shù)中國人高飛。但我覺得,《莊子》的標(biāo)志就是那只蝴蝶,那只莊子在夢中化身的蝴蝶。盡管在《莊子》書中,它僅僅一閃而過。但它悠游自在地款款而飛,自得其樂,正是莊子的精神寫照。今天我們讀《莊子》,不應(yīng)該只局限于對其一字一句地?zé)┈嵔忉專I(lǐng)會其精神。這就是從《莊子》這部才子書的“繭”中化蝶!
把《莊子》放在你的枕邊吧,因為人在快睡著的時候,身心往往處于最放松、最自在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讀《莊子》再合適不過了。倦了,就合上書,放下日間的種種紛擾,做個好夢,在夢中你也會變成一只逍遙于花間的蝴蝶,像莊子一樣,快樂地扇動翅膀,飛翔,飛翔……
劉冬穎
二〇二一年谷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