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晚清維新領袖康有為的重要作品,極具歷史意義,梁啟超贊嘆這是當時思想界之一大颶風,雖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但其石破天驚的論斷不僅否定了“清學正統派”漢學的立足點,而且打開了人們重新認識、估價一切傳統典籍的閘門。從而沖擊了正統派學術文化,動搖了“恪守祖訓”的觀念,解放思想之功不言而喻。《康有為講新學偽經》重新梳理和遴選《新學偽經考》中的思想脈絡,兼顧其儒學價值和思辨思維,由此作為考訂康有為治學理念的重要借鑒。
(清)康有為 ·中國哲學 ·19.2萬字
本書堅持主旋律,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研究,立足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持實事求是,從嶺南哲學的實際出發,力求對嶺南哲學做出實事求的評價,反映嶺南哲學的面貌;堅持探索創新,貫徹“雙百”方針,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努力抽象出嶺南哲學特有的“概念”“范疇”“規律”和理論體系;堅持傳承與創新并重,擦亮歷史文化名城品牌,推動嶺南文化與其他優秀文化互動發展,與時俱進弘揚嶺南文化,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李權時 ·中國哲學 ·33.1萬字
《菜根譚》是明代隱士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語錄體經典,集儒家的中庸、釋家的出世、道家的無為等思想為一體,在修身、養性、齊家、為學、處世等方面提供了諸多寶貴經驗,是一部集中華百家智慧的為人處世指南。本書輔以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給予廣大讀者最實際的人生導航。
諸葛文 ·中國哲學 ·10.1萬字
宋明理學亦稱“道學”,是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時代,占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漢儒治經重名物訓詁,至宋儒則以闡釋義理、兼談性命為主,因有此稱。本書是北大哲學系明星教師楊立華教授所開公選課的講義,全書從韓愈與唐宋儒學復興運動開始講起,系統地介紹了宋明儒學興起的社會文化背景、重點主題、重要的理學家(如宋初三先生、周敦頤、邵雍、程顥、張載、程頤、朱子、陸九淵、王陽明等)及重要的文化事件(如鵝湖之辯等),展現出這一時期儒學思想的蓬勃景象和精神氣質。本課程在北大已經講過四五年,在學生中口碑非常好,楊老師一貫舉重若輕的講課風格使原本相對艱深枯燥的理學,變得興味盎然,非常值得向讀者推薦。
楊立華 ·中國哲學 ·20.6萬字
本書是“什剎海書院經典讀本系列”中的一本。書稿分為概論和經文解讀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對《易經》的內容、版本、創作時代背景、研讀方法等角度進行提綱挈領的概述。第二部分分為經文原文、注釋、翻譯、解讀四個部分,全方位深度解讀《易經》。本書是了解《易經》的較好的入門書,對于中小學教師和家長有極高的借鑒意義。
臧守虎 ·中國哲學 ·24.5萬字
《孫子兵法》一書作為我國古代最偉大的軍事家和軍事著作,其軍事思想至今仍然光芒萬丈,具有世界范圍的影響力。不僅如此,作為軍事著作的《孫子兵法》,不僅對當今世界軍事學起著彌足珍貴的啟迪意義,其所蘊含的豐富而又深刻的哲理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尤其是現代商業競爭中,它的作用已被愈來愈多的商界人士所重視。一部論語可治天下,一部《孫子兵法》亦足以稱霸商場。大唐盛世的開創者李世民曾經說過,“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日本商界,《孫子兵法》幾乎人手一冊,更有甚者,號稱日本“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竟把《孫子兵法》列為松下公司全部管理人員的必讀書。
李世化 ·中國哲學 ·19.1萬字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是蔣維喬教授的力作,該書系統梳理了自清初至民國初年近三百年間中國哲學思想的演變歷程。蔣維喬將這一時期劃分為復演古代學術時期和吸收外來思想時期,深入剖析了各學派、各家的學說著述,并進行了詳盡的比較分析。書中不僅展現了哲學思想的傳承與發展,還揭示了社會變遷對哲學思想的影響。該書是研究中國近現代哲學思想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對于理解中國哲學史的發展脈絡具有重要意義。
蔣維喬編述 ·中國哲學 ·6.3萬字
周敦頤的學說對以后理學的發展產生極大影響,他的代表著作《通書》不僅蘊涵豐富的義理,而且渾淪簡潔,為后人提供了廣闊的想象與闡釋空間,被后世奉為宋明理學首出之經典。復旦大學哲學系徐洪興教授為本書撰寫了導讀。
(宋)周敦頤撰 徐洪興導讀 ·中國哲學 ·6.8萬字
《中國哲學史大綱》共分12篇,以人物為脈絡,系統地論述從老子到韓非哲學思想的歷史演變,是一部先秦哲學思想的專著。該書寫定于1918年7月,1919年2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只有上卷)。一經出版,立即引起轟動,多次再版。《中國哲學史大綱》是中國哲學史的開山之作,也是其成名作,至今仍然是很有影響、值得閱讀的中國古代哲學史經典著作。
胡適 ·中國哲學 ·16.9萬字
“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荀子·大略》)]然而,主觀化的民意必須經過客觀化才能落實為政治正當性基礎的建構,而儒家語境下的民意似乎又是由民生所決定的,在民生之外,吾人看不到另外還有決定民意的價值選項。民生福祉固然是優良政治的一個基本的效用體現,但我們并不能因此而反過來將民生本身作為政治的正當性基礎。當一個比方,當我們說自由戀愛相對于包辦婚姻而言是一種更為進步的婚姻觀的時候,我們顯然不是在自由戀愛一定會產生比包辦婚姻更為幸福的結果的意義上證成這一觀念的。[盡管從“結構→性質→功能→效用”連續傳導的視角看,我們確乎有充分的理由對基于自由戀愛(而不是包辦婚姻)的幸福抱以合理的期望,然而反例在某種意義上又總是存在的。]而是說,作為基于彼此自由選擇的兩性結合,自由戀愛體現了每一個體的自由意志,蘊含著對獨立的完整人格的尊重,因而是一種更為人道的兩性觀/婚姻觀,這才是自由戀愛的正當性基礎。
王楷 ·中國哲學 ·19.5萬字
《逍遙游》和《齊物論》都是主題明確、理路一貫和結構完整的論文,主題既互相否定又互相印證,開啟了一個任精神自由馳騁的未知領域。只有把這兩篇論文聯系起來讀,才能理解莊子哲學的深刻性和獨創性。從結構上說,《逍遙游》依順序展開為“破常識”、“別小大”、“立主旨”和“辯然否”四個部分,《齊物論》依順序展開為“別天人”、“破對待”、“辯然否”和“立主旨”四個部分。《從鵬扶搖到蝶蹁躚:《逍遙游》《齊物論》通釋》一書的寫法是按原文順序逐段串講下來,針對莊子撲朔迷離的推理行文,既通過對原文字句的具體分析來說明莊子獨特的論證方式和過程,又注重從整體上揭明莊子獨出機杼的哲學思維進路。
崔宜明 ·中國哲學 ·13.8萬字
《傳習錄》是王陽明的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集,是一部儒家簡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學著作。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它不但全面闡述了王陽明的思想,也體現了他辯證的授課方法,以及生動活潑、善于用譬、常帶機鋒的語言藝術。全書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經王陽明本人審閱;中卷里的書信出自王陽明親筆,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雖未經他本人審閱,但較為具體地解說了他晚年的思想。
(明)王陽明 ·中國哲學 ·23.2萬字
《王邦直律學思想研究》,王守倫、竇青等著。王邦直,山東即墨縣人。明嘉靖年間,以歲貢出任鹽山縣丞,后歸里積二十年著成《律呂正聲》六十卷,是樂類書籍巨著。王邦直的《律呂正聲》涉及到音樂、天文歷法、數學、政治、歷史、文學藝術等諸多內容,在當時被推崇備至,在后世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在中國古代音樂史與文化史上都占有較重要的位置。
王守倫 竇青等 ·中國哲學 ·13.2萬字
基于道德發展的繼承性特征,本書以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李二曲的道德教育思想為研究對象,并充分挖掘其現代價值,試圖為解決當前道德困境提供理論指導與對策參考。本書對于推進現代道德教育理論體系建設,進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申圣超 ·中國哲學 ·15萬字
《王學研究》由貴陽學院陽明學與黔學研究院主辦,圍繞陽明學研究,征集國內外學者的論文,匯集陽明學最新研究成果。本輯有八個欄目:王陽明思想研究、陽明后學研究、陽明學比較研究、陽明學現代性研究、陽明學與時代思想研究、陽明學與文學研究、陽明學應用研究、陽明學文獻考論。《王學研究》具有獨特、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中國陽明學研究的重要陣地。
趙平略 陸永勝主編 ·中國哲學 ·27.1萬字
近二十余年來,儒學研究已呈現國際化發展趨向,開辟出“東亞儒學”這一新研究領域。本書緊扣“儒學”“東亞”“日本化”這三個關鍵詞,對東亞儒學、日本儒學以及儒學日本化等歷史問題、理論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有關“東亞”問題的討論,對“東亞”“東亞儒學”概念的發生歷史以及演變歷程,乃至晚近“東亞”論述中的復雜面向,進行了全面仔細的介紹和探討,反映了最前沿的發展成果以及作者的獨到見解。第二部分深入德川日本儒學的歷史內部,對“儒學日本化”具有典型意義的徂徠學、仁齋學的思想展開了富有創見的研究,同時,對日本獨特的心學思想——石門心學及其講學運動中的“中國因素”等問題進行了仔細的考察,這些研究既吸收了日本學界已有的成果,又具有中國學者的比較視野。第三部分是對現代以來日本學界有關“日本性”問題的探討,主要透過丸山后期的日本文化研究,在充分肯定丸山思想有關“日本性”問題的思考具有重要學術意義的同時,深度反思了丸山后期提出的“古層—原型”論(又稱“執拗低音”論)的史學觀點。
吳震 ·中國哲學 ·33.7萬字
復旦大學陳引馳教授選《莊子》中近百個經典文句,以現代人的問題意識與關注的話題點導入,總結出有用與無用、自由與有待、同與異、夢與醒、工具與機心等88個關切點,配以注釋、譯文、解說,幫助讀者在充分理解原典的基礎上汲取思想活水。既回到莊子生活的戰國亂世理解《莊子》,又以《莊子》思想觀照當下社會與人生,處處閃耀著思想的光輝。
陳引馳 ·中國哲學 ·6.7萬字
梁漱溟新儒家法律思想是梁漱溟試圖以返本開新的方式重新確立儒家法律思想價值取向的統治地位,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秩序失范問題的法律思想。它是梁漱溟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文化思想的產物。該專著研究了梁漱溟新儒家的法律思想,在作者的博士畢業論文修改而成(導師為重慶大學程燎原教授),大部分章節已在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其中有CSSCI來源期刊,也有參加全國法理法學會、憲法學會的入選論文。
尹華廣 ·中國哲學 ·13.6萬字
王夫之,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本書通過生動的小故事,敘述了王夫之“六經責我開生面”的氣魄,以及他如何成為圣賢學脈中的一代大儒。王夫之上承宋代學統,下啟清代的源流,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在文、史、哲方面,王夫之進行了創新,他提出“均天下”“以理導欲”“知行并舉”等觀點。王夫之對民族光復的理想矢志不渝,曾國藩稱他為“命世獨立之君子”,其文人風骨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譚偉雄 ·中國哲學 ·3.6萬字
本書選編了16篇作者關于莊子研究的發表的或未發表的手稿,對《莊子》的思想進行了深入分析。這些文章具有獨立新見,影響深遠。其中《莊子校注辨正》等文,用力甚勤,受到學術界一致好評。這些文章對當前莊子研究仍具有較高的學術參考價值。
何善周 ·中國哲學 ·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