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美學原理(第4版)》著重介紹了什么是美學、西方美學史上對美的本質的探討、中國美學史上對美的本質的探討、美的本質的初步探索等內容,并強調理論與實踐、歷史與邏輯、抽象與實證、概念與形象的統一,旨在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使學生掌握必要的美學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定的審美分析能力,以益于學生的審美實踐發展。
楊辛 ·美學 ·22.6萬字
在當代,無論是世界范圍內還是中國語境中,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都面臨著多重挑戰,世界政治格局、文學發展格局以及當代文化秩序已經發生了復雜的變化,但這并不影響作為一種思想精神與理論精神的馬克思主義美學仍然會有它的現實性,也不影響作為一種哲學理論和方法觀念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生命力。當下,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正走向綜合創新的發展過程,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的基本問題:即如何在學理層面上更切實地面對當代文化經驗,如何在根本上將那種學理層面上的理論建構與生活經驗和情感訴求層面上的現實發展結合起來,以增強理論對象化現實的能力,這是本書討論的主題。
段吉方 ·美學 ·16.2萬字
身心關系問題是中西哲學、美學及文藝美學研究領域中的一個傳統問題,同時也是關系到當下國人生存狀態和生存意義的一個切實問題,本書將在現代美學和美育思想范圍中對這一問題進行梳理和考察。主要關注梁啟超、王國維、蔡元培、宗白華、朱光潛等美學家的相關論述。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1、梳理中國現代美學家身心關系創生的理論內外譜系和歷史文化語境;2、總結美學家關于“心”概念的現代性轉化成果,關注其各自不同的審美形而上學(超越)傾向;3、考察美學家各自的身體概念、身體意識和身體意象,關注“身”概念在中國現代美學論域中的變化歷程;4、評述美學家身心關系理論的思想特色、學術價值和內在矛盾,關注各自的現實意義和歷史局限。
馮學勤 ·美學 ·20.6萬字
本書系我館輯刊“中國美學研究”(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主編)。該輯刊每年出版2輯,每輯25篇論文左右,刊載未正式發表并且還沒有出現在書中的首發論文。本輯分共收26篇文章,內容涵蓋“中國美學”“美學理論”“審美范疇”“藝術美學”“文藝評論”“西方美學”“會議綜述”“美學譯文”等主題。
朱志榮主編 ·美學 ·28.8萬字
本卷收入作者關于審美文化、文藝美學、傳媒藝術等領域的研究論文50余篇,從中可以見出作者對當代的審美文化的建構性理念,對于傳媒藝術的功能解析,對于視覺文化的批判性反思,對于藝術媒介、藝術語言作為藝術學理論的基本范疇,都有頗具深度的認識和理解,且有獨樹一幟的理論建樹。作者還將中國古代文藝理論作為文藝美學的重要資源,使古代文藝理論的當代價值得以彰顯。
張晶 ·美學 ·49.5萬字
作為國內第一部系統研究舒斯特曼身體美學思想的專題性著作,本書力圖以文本細讀的方式對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來龍去脈做出細致的梳理和審慎的分析,全面系統地呈現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全貌,以彰顯其生成動因、理論內核、面相特征和學術貢獻。在此基礎上,對身體美學在當代跨文化語境中的歷史境遇和發展趨向,以及中西方身體美學的邂逅與交融等現實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思考和探討。
韋拴喜 ·美學 ·17.5萬字
《在典雅與游戲之間:17世紀歐洲巴洛克文學審美張力研究》從巴洛克文學審美張力角度切入研究對象,深入揭示巴洛克文學豐富復雜的文化意蘊,富有創見地指出巴洛克文學具有典雅追求與俚俗趣尚交織并存的審美特征,中肯地評價了巴洛克文學的藝術得失及其在文學史上的貢獻與影響。
金瓊 ·美學 ·18.4萬字
一、“意象與藝術”,以及意象與審美范疇等。二、對“氣韻”審美范疇的詮釋和“氣韻”審美范疇的哲學與美學基礎的研究和探討”。三、對石濤畫語錄的研究與詮釋,其中包括畫“者從于心”與畫者形天地萬物等方面內容。四、對中國畫基本特征與藝術意境,以及中西方不同民族文化取向和藝術發展的研究和探討。五、對中國畫與文化的理論思考,以及對20世紀中國畫藝術現象的研究
曹桂生 曹陽 ·美學 ·19.3萬字
本卷收入作者多年來發表在各種學術刊物上的美研究論文50余篇,其中為經過融會西方法及哲基礎后加以整合審范疇、命題。具有鮮明獨創性質如美感興論化境觀照構形能力等本卷中關于國學的研究文占有二分之一以上比重。作者其深厚哲基礎,并西方法為參照系將中國美學的要命題予整合性建構如“透徹之悟”、自得興象天機等,通過西會闡發使具有當代的美學理論價值。
張晶 ·美學 ·60.8萬字
這是國內第一部系統評介朱光潛美學思想的著作。在學界對朱光潛的批判尚未完全止息的情況下,率先正面介紹和肯定了朱光潛在美學上的貢獻。書中將他的美學生涯分作綜合——批判——綜合三個階段,系統地和客觀地評述了他從克羅齊主義轉向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歷史過程。
閻國忠 ·美學 ·17.2萬字
本書以21世紀海外漢學的風景理論、圖像理論和草稿思維為研究工具,以朱子的山水美學為研究內容,探討朱子理學美學的歷史來源、研究方法、倫理內核和現代轉化。本書認為,長期以來對于朱子理學的義理化、哲學化的研究路徑,遮蔽了朱子思想的本來面目,有把朱子倫理思想法家化的嫌疑;而美學與理學視域的融合,不僅揭示了朱子的整體思想,而且還原了真實的朱熹及其生活世界,對于朱子思想研究以及中囯古代思想智慧特質的揭示均有重要的意義。
陳永寶 ·美學 ·18萬字
本書以焦慮體驗為研究對象,在現代文化轉型的框架中集中探討焦慮體驗帶給現代人審美現念的變化,挖掘焦慮體驗作為一個現代美學問題的理論譜系和文化成因。在西方現代主義藝術、中國現代文學表意實踐文本和后現代媒介消費語境中,索解中西方焦慮體驗的不同審美表征和文化意蘊,同時將焦慮放在不同審美范疇中考察,探尋作為一個審美范疇,焦慮與傳統審美范疇的關聯性及其自身的獨立性。本書從審美話語與審美表意實踐的層面上,系統深入地分析了焦慮體驗的審美內涵和文化價值,拓展了現代美學的研究領域,為反思現代性問題提供了有益啟示,也為在全球化語境和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中探索現代人的生存之道提供了有益參考。
史修永 ·美學 ·25.9萬字
本書上篇采用直觀的圖文呈現手法,用故事性的敘述語言講述美學的發展歷史,記錄美學大師的人生歷程,闡釋美學的重要理論;下篇將美學與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靈活地聯系起來,將美學學習根植于實際生活的土壤中,讓讀者在輕松的氛圍中明白深奧的美學理論。
常宏 朱珂葦 ·美學 ·44.2萬字
《中國美學》是由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美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期刊,內容以研究中國美學包括古代和現代兩大部分為主,尤其側重中國古代美學和審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學比較研究。本書為第5輯,設有“中國古代環境美學史研究”“中日韓美學交流”“中國古代詩學研究”“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家研究”“中國當代美學研究”“北京審美文化研究”六個欄目。
杜道明 鄒華 王旭曉 ·美學 ·21.8萬字
《談美》是朱光潛深入探討美學與人生的經典之作。《談美》順著美從哪里來、美是什么、美的特點等問題,層層展開,提出了“人生的藝術化”這一美學研究理想目標。朱光潛先生以一種對老朋友的語氣,從哲學、心理學和藝術的角度出發,闡釋了他對藝術與人生關系的深刻理解,將復雜的學術問題寫得生動易懂,構建出完整的美學圖景。幫助讀者從“淺薄”回歸“本質”,從“炫耀性審美”中抽離,倡導美學的“向內的覺醒”。
朱光潛 ·美學 ·6.9萬字
《西方美學史》是朱光潛先生最重要的一部美學著作,也是我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西方美學史專著。全書分為上下兩卷,對公元前6世紀到20世紀初的西方美學思想發展歷史作了全面、系統的論述。具有豐富的史料價值和開創性的學術價值,代表著中國研究西方美學思想的水平。長期作為高等學校文科教材使用,被許多學者認為是迄今國內學者撰寫的同類著作中最好的一部。行文深入淺出,通俗曉暢,廣受讀者歡迎,是一部不朽的美學經典。
朱光潛 ·美學 ·46.2萬字
在人們的常識中,感性與理性、藝術與哲學的對立已經根深蒂固了。西方哲學家們的一些說法也加強了這種對立。維柯斷言:感受強則理智弱,理智強則感受弱,兩者是不可能共生共長的。尼采曾提出一個反方向的問題:哲學家蘇格拉底還能搞藝術嗎?尼采的答案是否定的。但恰恰從尼采開始,時代精神風貌大變,藝術與哲學的邊界開始模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更有了當代藝術,藝術與哲學的關系被重構了。本書以藝術與哲學的關系為主線,大尺度地梳理藝術哲學的歷史,力圖呈現藝術哲學史從古典、近代到現當代三個階段的總體特征。我們要問:美是如何發生的?這既是一個藝術史的問題,更是一個哲學史的課題。
孫周興 ·美學 ·14.6萬字
《中國美學》是由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美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期刊,內容以研究中國美學包括古代和現代兩大部分為主,尤其側重中國古代美學和審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學比較研究。本書為第6輯,設有“中國古代審美文化研究”“中國古代詩學研究”“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家研究”“中日美學交流”“中國現代美學研究”“北京審美文化研究”六個欄目。
鄒華 王旭曉 杜道明 ·美學 ·20.2萬字
在生活美學研究已于中西方學界興起的背景下,如何找到生活美學的中國問題,凸顯生活美學的中國話語與本土經驗就成為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為此本書將目光投向晚明文人的生活美學,既從生成背景、日常生活審美實踐、功能指向和內涵特質等方面展現晚明文人生活美學的豐富性和復雜性,揭示晚明文人生活美學的實踐特色、社會文化意蘊和審美精神,又以當代再生產的視角充分挖掘、激活和利用晚明文人的生活美學資源,使其參與當今全球生活美學的理論建構和介入當代人的審美化生存實踐,發揮其應有的理論潛力和實踐效能,從而推動生活美學研究的古今中西對話,并由此彰顯生活美學的中國智慧與中國貢獻。
田軍 ·美學 ·23.3萬字
經典原著經過長期的歷史沉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今天仍然有著無窮魅力,是國人修身養性的重要源泉。對于當今的大學生來說,無論畢業后從事什么工作,自身的修養都是必須的。本書選取古典詩文、書畫、樂舞重要代表性文章14篇,每篇分題解、原文、注疏、精解、參考文獻、延伸閱讀六個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介紹,便于深刻理解和領會。
羅筠筠 ·美學 ·22.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