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報紙版權問題叢生,與報紙被版權(著作權)法邊緣化有關,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在于現行的版權法沒有給予新聞作品以應有的版權地位。本書從報紙版權的哲學理論入手,探求了報紙版權的合理性。分別對報紙的轉載與摘編、圖片的版權問題、報紙作者的版權問題、報社的版權意識以及報紙版權的集體管理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該書既注重學理的剖析,也兼顧實務的討論,填補了報紙版權專門研究的空白。
劉海明 ·新聞傳播 ·20.8萬字
當前,我國電視界以新聞為龍頭的電視節目改革蓬勃興起,電視新聞節目向板塊結構發展成為趨勢,電視新聞的策劃導向也日漸深入人心。隨著電視新聞改革的深入,很有必要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把握和認識責任編輯角色的地位及作用,促進責任編輯隊伍的成熟與成長。
譚立群 ·新聞傳播 ·12.2萬字
本書從專家心理學研究出發,以新教師到專家教師這一成長過程為線索,剖析了教師在專業化發展中出現的主要問題與階段性特征,動態性是展現了教師成長的內在原因與實質,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促進新教師成為專家教師的系列化教學理念、觀點與方法,這有助于教育研究者與實踐工作者深入理解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律,有利于在觀念層面上樹立科學的教師人才觀,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師培養方法與措施。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編委會編著 ·教育 ·12.3萬字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面向國家重大戰略發展和國際前沿發展需求,深入貫徹十九大報告精神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踐行“互聯網+”“一帶一路”和創新型國家建設、軍民融合發展等一系列國家戰略,著力打造人工智能領域高端人才培養基地、創新成果研發中心和高層次團隊培育平臺。本書匯總了學院十余年科教結合探索和實踐,采取“國際化+西電特色”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國際學術前沿+國家重大需求”科學研究+創新實踐協同育人和“高水平平臺+高層次人才”服務人才培養的具有西電特色的本碩博一體化育人體系,全面闡述學院的本碩博培養體系以及平臺建設和人才培養成效,梳理了相關的特色課程大綱。并將雙語教育和全英專業培養采用雙語論著,便于與國內外同行交流。
焦李成 李陽陽 石光明 侯彪 ·教育 ·11.1萬字
近年來,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教學理論的研究和探索日益活躍,體育教學理論的著作也越來越多,這是體育教學理論研究和體育教學理論發展繁榮興旺的景象,本研究也是應運而生,作者主要針對體育教學改革與實踐應用的相關問題展開研究,旨在為日后相關研究的開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為我國體育教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賈振勇 ·教育 ·12.8萬字
《影視視聽語言》全面系統地講解了視聽語言在影視中的主要特點,幫助讀者正確理解視聽語言的概念,學習和掌握視聽語言的表現方法和技巧拓展讀者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創作水平。《影視視聽語言》是初入影視行業啟蒙的教材,學生通過學習影視視聽語言,了解影視創作的基本規律和表現技法,《影視視聽語言》強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實例教學的同時,安排了大量的課內外實踐作業,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掌握視聽語言的基本規律。《影視視聽語言》所涉及的內容廣泛,結合大量的經典范例,內容生動翔實,通俗易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能快速進入專業角色。
袁金戈 ·語言文字 ·7.4萬字
本教材依據當前黨政機關和社會團體對應用文寫作的實際需求和高等教育特點、符合教育教學改革、對接人才培養需要而編寫,具有高實用性、高吻合度等優勢。使應用文寫作課程能以“工作過程導向”進行教學。本教材共包括九個項目的內容,依次是應用文寫作基礎技能、黨政機關公文、事務應用文、經濟應用文、演講應用文、會議應用文、職場應用文以及日常應用文。涵蓋了人們工作、生活中最常用的近四十個文種。
譚靖儀 ·語言文字 ·16.7萬字
本書主要探討如何將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的現實生產力,以及這種轉化對產學研內部協同機制有什么要求、對產學研外部環境建設有什么要求,如何在內外要求滿足的情況下進行精準誘發,誘發之后如何合理地選擇實踐路徑等問題。讓產學研協同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前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當中的一項異常緊迫的戰略課題。
溫平川 李盛竹 ·社會學 ·22.1萬字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和中國人民的精神食糧,不僅是提振當代中國人精神力量的不竭動力,更是滋養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源頭活水,具有意義深遠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基于此,筆者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概念闡釋與理論基礎,探尋思想政治教育與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并從中華傳統文化網格與文化脈絡中探尋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根源,在人的文化教養、社會的文化傳播、歷史的文化綿延、當代的文化發展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發展的文化根脈,梳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類別。本書從現實問題出發,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從而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新思路、搭建新平臺、營造新氛圍、提供新途徑、打造新載體,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課程改革、融入宣傳媒體、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融入師資隊伍建設、融入教育對象生活場域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功能的實效性和凝聚力。
高安安等 ·教育 ·17.6萬字
部分學者、政府部門和民間力量已經開始關注農村留守人口問題、農村教育問題,相關的研究成果也正在積累。本書匯集了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舉辦的“農村留守人口、農村教育:反思發展主義的視角”研討會的研究論文16篇,共分為流動與留守、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四個部分,可為從事農村留守人口研究的機構和個人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和學術參考。
葉敬忠等主編 ·人類學 ·15.8萬字
本書分為文明傳播、文獻天地、漢學人物、馬可·波羅研究等專題,收錄了《從語言和知識體系的角度思考“國風文化”》《福開森的漢學評論生涯》《馬可·波羅文本的傳統》《唐代以前中國宮廷中的鶴》等文章。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編 ·語言文字 ·19.6萬字
中國新媒體技術標準發展存在若干問題。本書對CMMB、TD-SCDMA、HTML5等新媒體技術標準的案例進行分析,通過深度訪談,探尋對新媒體技術標準產生影響的因素及其影響過程,并討論如何合理有效促進新媒體技術標準形成與擴散的策略與建議。本書對規管部門和創新機構、規管系統、行動者、運營商等方面的參與者提出了建議,對中國新媒體技術標準的優化與持續性發展具有良好的啟示意義。
劉倩 ·新聞傳播 ·14.2萬字
建設性新聞是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立足于公共生活的一種新聞實踐或新聞理念。較之于傳統新聞學,建設性新聞強調的是從關注現象,到發現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從告知信息,到參與對話、推動社會發展,賦予新聞信息以社會意義和公共價值,從而提升新聞媒體的社會影響力。本書精選了當前歐美建設性新聞發展中的數十個典型案例進行深入解讀和分析,希望為中國的建設性新聞發展提供思考,進而產生共振、形成互鑒。
殷樂 唐緒軍編著 ·新聞傳播 ·17.8萬字
大學場域與學習慣習的交互建構,生成了大學生學習實踐的動力機制。科層型場域與常規性慣習導致大學生學習的結構主義視角以壓倒性優勢鉗制了存在主義視角,反映在現實層面上,大學教育的“育人”宗旨被“制器”所代替,“以文化人”理念被“以識造物”所代替。基于此,本書力圖從形式理性與實質理性辯證關系出發,以學習型場域的結構重塑與大學生反思性慣習的策略建構作為突破口,探索大學生主體性學習與發展的系統生成路徑。
吳俊 ·教育 ·21.9萬字
專家編寫:作者教授應用文寫作多年,受惠對象遍及政府部門及教育機構。種類齊備:書信類應用文、管理類應用文、禮儀類應用文、告示類應用文、會議文書、新聞稿、演講稿、內地貿易文書。闡釋精煉:說明精辟易明,多羅列寫作要點,方便讀者應用時快速查閱。-比較性強:羅列中、港、臺應用文例子,不論內容或格式都有差別,讓讀者比較出三地的寫作文化差異。實例豐富:收入大量日常應用實例,并適度更新,富直觀性和參照價值。資料實用:收錄常用問安語、稱謂敬辭、署名敬辭、家族近親稱謂等表格,檢索方便,適用于寫作應用文;另附中國行政區域圖、中國行政機構圖、簡體漢字示例表、內地日常稱謂表,方便公務與商務人員認識內地基本行政體系與通行文書,便于中港溝通;又有中文標點符號表、中文校對符號表,作為延伸參考。適用對象:大中學生、公務員、文職人員、商貿人員
劉北 ·語言文字 ·4.4萬字
為貫徹落實四川省教育廳《關于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施意見》(川教〔2019〕52號)和《西華大學課程思政實施方案》(西華行字〔2019〕165號)等文件精神,學校積極開展課程思政相關工作,并擬通過出版課程思政優秀教學案例集的方式,深入推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創新,本書文章集中闡述課程基本信息、課程建設情況、課程教學效果、課程思政教學樣例設計等方面的內容。大部分文章來源于獲批為校級及以上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優秀教學案例,少部分文章來源于有成熟課程思政教學成果但未獲批的課程教學案例。在鼓勵西華大學全體教師認真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工作,但同時希望產生校外輻射作用。
蔣珍菊主編 ·教育 ·6.7萬字
本書用十個章節的內容,系統地為讀者講述大學生就業形勢與程序、角色轉換與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就業觀念與就業心理、就業準備與求職技巧、大學生職業發展、大學生求職權益維護、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大學生創業實用技能等知識點。希望讀者通過閱讀本書,幫助大學生熟練掌握大學生創新創業所需的實戰技能,對大學生個人的發展及工作能力的提升起到積極作用。
劉韌 ·教育 ·16.9萬字
教師專業成長力是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來的積極勢頭與專業潛能,是導致教師專業發展現象的一切內在力量合成,是透過教師專業發展表象去思考教師專業發展問題的新視角。優秀教育家的成長不單單是專業知能的量增,更是其內在專業成長力的迸發與飆升,教師專業成長力理論無疑能夠為我國教師教育的體制“深改”與機制創新提供一枚全新的理論基石。本書從教師專業成長力的原點概念分析入手,堅持理論研究與案例研究兼顧、系統分析與焦點探討并行、政策研究與課程支持共進的原則,緊密聯系免費師范生專業成長力培育實踐,對教師專業成長力的培育路徑、課程建設與實踐經驗等問題進行了有理有據、有聲有色的探討。本書無疑是一部視野開闊、觀點新穎、視角獨特的教師教育研究力作,必將為我國教師教育改革注入一股清新的理論氣息。
龍寶新 ·教育 ·23.3萬字
本書是筆者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國家公派留學俄羅斯莫斯科大學(歷史系民族學教研室)期間的科研成果,圍繞“俄羅斯社會、民族狀況,環境與小民族生存”選題,通過比較廣泛、深入的實地觀察,從自身與俄羅斯社會接觸出發,對上述領域展開探索。特別是對中國人類學界目前尚少有人到訪的俄羅斯中西伯利亞腹地圖瓦共和國的田野調查,有利于我們了解當今俄羅斯民族國家認同。而女性人類學者特有的細致與敏銳,使本書別具特色和風采。
何群 ·社會學 ·25.7萬字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思想多元化的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分離,理論教育與實踐踐行脫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單一,感召力弱,實效性差等是我國高校面臨的較為普遍的共性問題。本書的內容主要包括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演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及理論、“三全六結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開展、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改革及實踐等方面。著重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論與實踐方面進行了研究和分析。書中探討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既是大膽積極的理論探索,又是切實可行的實踐方案,對我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較為普遍的借鑒意義。
張金秋 ·教育 ·14.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