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讀懂”是“說好”的基礎。《讀懂外交語言》一書將外交學和語言學相結合,通過古今中外大量的外交語言案例,闡明外交語言的語體特色、發展規律、語用策略及技巧,解決如何“讀懂”外交語言的問題,為“說好”外交語言創造前提條件。本書集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于一體,可讀性強,應用范圍廣,對學習和研究國際關系學、外交學、語言學及傳播學具有多方面的參考價值。
儀名海等 ·語言文字 ·18.9萬字
《復旦大學學生優秀英語作文選評》所選文章題材廣泛,比較客觀全面地反映了復旦大學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全書分記敘文類和議論文類兩部分,對每篇文章都作了簡要評語。
汪中平 邱東林 ·語言文字 ·14.3萬字
這些文章,或寫親友交往、家庭瑣事,或寫真實的見聞和感受,或是發表真實的議論,思想內涵極為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詩文玲瓏剔透、感情細膩、風格婉麗,頗富美感;建筑相關作品深入淺出、審美獨特,古典韻味十足。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可讀性和收藏價值。
林徽因 ·作品集 ·8.9萬字
本書圍繞教育發展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新需求及應對各種需求的技術應用,從互聯網+教育在教育信息化基礎上破繭而出的過程,到互聯網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改變人類自身進而推動教育發展的過程;從互聯網技術的具體內容,到互聯網技術在互聯網+教育領域的應用開發實例;從互聯網+教育的優勢,到互聯網+教育對其他產業的職業教育及終身教育的貢獻,全面系統地論述了互聯網+教育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高萬林 ·教育 ·22.9萬字
20世紀的上半期,在中國興起了一場由知識分子主導的聲勢浩大的鄉村建設事業,學術界稱之為“鄉村建設運動”。作為一種改良主義實驗,它希望在維護既存社會制度的前提下,采用非暴力的方式,通過興辦教育、倡導合作、地方自治、公共服務和移風易俗等措施,拯救日趨衰弱的農村經濟,刷新中國政治,復興中國文化,實現“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在實踐層面,“鄉村建設運動”的思想通常與國家發展的戰略、政策、措施密切相關,并呈現出“群體性”和“多樣化”的特點。“鄉村建設運動”在中國百年鄉村建設歷史上具有承上啟下、融匯中西的作用,有其獨特的學術內涵與時代特征,是我們認識傳統中國社會的重要基礎,也是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實施新一輪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忽視的學術遺產。
梁培寬等編 ·社科總論 ·27.8萬字
教育人學是教育哲學的當代形態,它以教育中完整的人為對象,研究完整的人及其教育的問題。本書以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為指導,分析批判了傳統教育哲學本體論的思維方式導致了人的失落。以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生成論代替傳統本體論,從社會歷史實踐中人的存在規定出發,回到“具體的人”,回歸教育的本真。本書依據中國社會發展的現實與趨勢,探討了主體與教育、生命與教育、公民與教育、教育承認正義與美好教育生活等新時代的教育人學主題,確立教育人學的思想,并以教育人學思想引領新時代的教育改革。新時代教育改革必須回歸育人初心,回歸教育本真,確立人是教育的原點,堅持育人為本,喚醒主體生命自覺,激揚生命潛能,培育在全面發展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本書以人學視野審視教育問題,建構教育理想,適合于充滿激情和理想的教育工作者閱讀。
馮建軍 ·教育 ·29.4萬字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本卷收錄了胡華編著和主編的五本學術著作,作者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讀中國近現代歷史,帶領讀者走進風云詭譎的戰爭革命年代。本卷內容緊扣中國時局,簡明精要地概括了中國革命發展歷程。同時收錄了胡華生前同事和領導為本文集作的序,并特別附上胡華生前珍貴的照片資料,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胡華的生平和思想。
胡華 ·圖書檔案 ·39.8萬字
本書再現了中國一流大學的博士生在美國一流大學的留學生活,展現了以史景遷、金安平夫婦為代表的美國一流學者們對中國學生的親切關懷和深情厚誼,見證了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牢不可破。
牛大勇 高岳主編 ·教育 ·13.2萬字
本書為“葉瀾教育思想文選”第二卷,是葉瀾教授投入大半生時間、首創并持續主持至今、交互生成的兩項事業(中國“新基礎教育”研究和“生命·實踐”教育學建設)的階段性生成的節點報告之首次結集出版。全書包括四個部分:“世紀之交中國學校變革研究”“跨世紀‘新基礎教育’研究”“當代中國教育學創建研究”“希望在明天”。內容呈現出兩大原創性研究的復雜轉化、理實互生,具有鮮明的過程生成性和獨特的具體綜合性。
葉瀾著 龐慶舉選編 ·教育 ·46.2萬字
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目前,我國在校大學生包括本科生、專科生和研究生約有2000萬。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崔付榮 ·教育 ·12.8萬字
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我們力求構建一個全面的商務公文寫作體系,將工作生活中涉及到商務活動的多方面公文類型進行介紹,比如商務投資決策、市場經營、產品管理、廣告文案策劃、商務談判、人力資源管理、工商稅務等等,這些工作領域中,免不了經常要與商務文書打交道,我們精心選取這些內容,正是為了給讀者提供切實可行的幫助。此書在正文結構的設置上,分為參考范文和寫作要領兩部分。在參考范文部分,編者考慮到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讀者需求,做到了同一文種每一個小項都有一則例文,每一個層次都有一則例文。所選的例文較為新穎,且與實際工作聯系緊密;在寫作要領部分,我們吸收了商務公文寫作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紹了每種公文的主要特點,以及寫作時的注意事項,讓讀者一目了然,極具實用價值。
陳星野 陳建中編著 ·語言文字 ·22.5萬字
自由教育是從庸俗中解放出來。古希臘人關于“庸俗”有一個絕妙的詞:他們稱之為apeirokalia,形容缺乏對美好事物的經歷。自由教育將贈予我們之于美好的事物的經歷。根據事物本身的狀況,我們可以期望從正確理解的人性人不得不在二者之間選擇,要么選擇令人愉悅的謬見帶來的心靈平靜,要么選擇令人煩惱的真理帶來的心靈平靜。哲學總在盼著世界的圍墻倒塌,它突破了世界的圍墻,放棄了對世界的眷戀(attachmenttheworld),這種放棄最令人痛苦。另一方面,詩歌如同宗教,深深扎根于對世界的眷戀....中比從科學中獲得更為直接的幫助,從敏感和精致中比從幾何學的精神中獲得更為直接的幫助。如果我沒弄錯,這就是為何現在的身由教育幾乎等同于閱讀古希臘經典。就像別人被一匹良馬、一條好狗或一只靈鳥取悅那樣,我自己則因好朋友們而獲得更高的快樂……古代的賢人們通過將它們寫進書中而遺留下來的財富,我與我的朋友們一起開啟它并穿行其中,而且如果我們發現了什么好東西,我們就把它挑出來,并當作一次豐盛的收獲,倘若我們因此而能相互促益的話。
劉小楓 陳少明 ·教育 ·26.8萬字
本書以導讀的形式“重訪”了西方新聞學領域的20余部經典著作,呈現了西方新聞學的發展歷史和演變過程。每篇導讀兼具“解讀”與“評析”,可以幫助讀者加深對名著的理解,并做到觸類旁通,探索新的理論資源和分析視角,帶來新的研究想象力。
白紅義主編 ·新聞傳播 ·24.4萬字
過去,日本凡有狐貍棲居的地方,必然流傳著許多“狐貍騙人”的故事。除了狐貍,偶爾也會出現貍貓、貉、黃鼠狼等戲弄人的逸話。然而以1965年為界,此類故事突然在全國上下銷聲匿跡了。這是為什么呢?當然很多人會問:“人被狐貍騙的故事都是真的嗎?”而我的回答是,這些故事是否屬實并不重要,唯有探尋“人為何不再被狐貍騙了”,才能得知更多真相。日本人會被狐貍騙的時代究竟是什么樣的?那時的人擁有怎樣的精神世界,又是如何在與自然的交流中度日?當身處現代的我們使用“被狐貍騙”一詞來形容人的精神世界時,只會讓人覺得怪異。但過去的人生活在與現代完全迥異的精神世界里。對他們而言,那是親身體驗、真切感受到的歷史。在不斷拷問“為何不再被狐貍騙了”的過程中,必然要涉及往日的自然與人類的歷史、村落的歷史、人與自然的交流史,并深入民眾的精神史。由此,必須從一般的歷史學出發,重新捕捉那些“看不見的歷史”。1965年左右發生的自然與人類的革命究竟是什么?而這個問題的答案,也許會告訴我們某段歷史的真相。
(日)內山節 ·社會學 ·5.9萬字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社會大動蕩、戰亂頻繁、各族人口不斷遷徙的歷史時期,在各族人口不斷遷徙的過程中,胡漢文化相互接觸、相互碰撞、相互影響,經過嬗變、趨同,最終在北朝后期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全新的漢文化。不過在這種文化的融合過程中,由于北朝后期在中國北方的農牧業地區同時出現了東魏北齊與西魏北周兩大敵對政權,分別統治著山東、關隴兩大區域,由于歷史、文化環境、自然環境不同,加之進入各區域的胡族人數多寡不同、文化水準也有高低之別,這兩大區域最終形成的全新漢文化也就必然存在著諸多差異。
黃壽成 ·民族學 ·35.2萬字
本書以系統的視角、辯證的態度來觀察、思考中國人的生活與習慣,辨析人情心智在社會生存中的現實表現及其原因,力求點明因人情而致人際關系中的優勢、劣勢,探求超越一般人情世故之上的幸福之路。“性情”“交情”“世情”三大板塊廣博擷取生動而富于啟發性的例證,以人事、人物、人言解讀人心,并力求以平白輕松的言語表達出來。厚實生活,淵博信息,獨立思考,誠善心靈!本書不是關于人情世故的技巧羅列或研究批判,而是基于中國文化與社會之上對人之常情、人性需求的反思,思考人的復雜與簡單,人的善惡美丑。無處不在的大事小情,與眾不同的觀察思考,讓人讀出情調,讀出苦笑,讀出味道。希望此書是閑情加激情,是真情,就不煽情,就不矯情。
萬鈞 ·社會學 ·9.8萬字
學科德育是上海中小學在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提出的重要主張,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新時期探索育人之道的重要實踐。目前,小學德育存在著重智輕德、學科德育被忽視、德育活動缺少新意、網絡文化滲透影響巨大的問題,而小學各學科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顯性和隱性的德育因素,挖掘這些德育因素并把它有機地滲透到教學全過程中,可以取得教學和教育雙贏的效果。本書通過文獻研究、問卷調查、行動研究、個案研究、經驗總結等方法,了解目前學科德育的相關成果,分析并梳理學科德育的經驗和模式,并立足于學校的文化特色,構建了學科德育的潤物無聲、循序漸進、因材施教、觸類旁通等原則,在德育目標、序列化內容、德育方法與途徑、制度創新等方面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
張蕊 ·教育 ·18.5萬字
本書詳細記錄了語言學家丹尼爾·埃弗雷特與巴西中部亞馬孫地區的皮拉罕人部落共處的非凡經歷和發現。他發現皮拉罕人的語言不僅顛覆了現有的語言學理論,還反映了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皮拉罕人沒有計數系統,缺乏固定的顏色術語,不認可戰爭和個人財產的概念,他們完全活在當下。埃弗雷特與皮拉罕人共同生活了七年。他對這段旅居生活描述是一次引人入勝的語言探索,對現代語言學理論提出了質疑。本書也是一部人類學調查、探險故事和引人入勝的回憶錄。本書以非凡的敏銳性和開放性寫成,從頭至尾都引人入勝,對語言、思想和生活的本質提供了深刻的洞察。
(美)丹尼爾·L.埃弗里特 ·人類學 ·18.5萬字
這本書是對中國“世道”、“人心”的探索。“世道”與“人心”原是中國人慣用的詞匯,世道指一般的社會生活或風尚,人心則指人們的心理傾向或心理活動。用更淺白的現代話語來說,世道就是社會,人心就叫心理;世道人心也可以說是現今人們所稱的“社會心理學”。一個人要在社會上安身立命,就不能不了解世道,明白人心。所以人在生活中,要不斷探索世道人心之間的關系。但是,一般人對世道人心的了解,往往只是以自己狹隘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既不系統,也不全面。要彌補這種不足,人們可以間接地學習他人的經驗,更可以閱讀與社會心理有關的書籍,掌握世道人心的基本原理。多年來,這方面的書籍可謂汗牛充棟,本書并不想重復前人的工作,而是想著重寫出自己的特色,讓讀者能從中對世道人心形成更深人的新理解。
何友暉 ·社會學 ·14.7萬字
本書是對近年來我國關于文化心理與測量議題的一次檢閱、展示與總結。所收論文涉及的領域較廣,從道家人格的測量,到中國人心理障礙的文化意義闡釋;從中國人思維方式與特點的剖析,到中國社會腐敗現象的研究;從中國人集體主義特點的評估,到中國人階層意識的解剖;從對中國文化心理的測量與解析,到關于對中國文化心理測量的理論與方法的宏論,可謂精彩紛呈。
楊宜音 童輝杰 特邀 ·社會學 ·13.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