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李娟編著的這本《如何寵愛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分為自我篇、愛情篇、婚姻篇、職場篇和育兒篇,涵蓋了自我調適、人際交往、教育子女等多個方面,在介紹心理學知識的同時還引用了諸多實例,為讀者展示了一個個活靈活現的生活樣本,從《如何寵愛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中,讀者能夠更加真實地體會到心理學知識如何巧妙地應用于生活中,由此更輕松地面對和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更深入地認識自己,寵愛自己的心。
李娟 ·心靈療愈 ·15.7萬字
我無法拒絕別人。我總怕別人不高興。我的想法就在嘴邊,但就是說不出口。如果你有這些問題,你可能就是一個討好型人格者,經常飽受著內心沖突的困擾。本書針對討好型人格的日常表現具體講解了8個方面:拒絕別人就心慌、無條件地附和別人、不能對別人提要求、主動為別人行方便、總是做別人期待的事情、停不下來的微笑、從不發脾氣,以及用極高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本書為大家分析了這些行為模式背后的深層原因,還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改變方法。在本書的最后一章,作者還介紹了以“自我救贖,活出自我”為目標的“SELF心理自助療法”,這套方法將幫助讀者在今后的生活中改變自己的認知與行為模式,擺脫討好型思維造成的困擾。本書適合那些為自己的討好型人格感到困擾與痛苦的人,希望在讀完本書后,每一位讀者都能對自己更好一些,活得更自在、更瀟灑。
滑洋 ·心靈療愈 ·8.2萬字
家庭代際創傷目前越來越被大家感興趣,隨著科學越來越深入的探索,我們知道創傷的影響可以從一代傳到下一代,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嚴重問題,其原因并不在于我們個人,而是由我們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甚至很多代以前傳遞而來,深入骨髓。即使經歷了初的創傷的人已經死去,或他的故事已經隨風而逝,但這些創傷會潛伏在記憶和感受里,傳遞給他的后代。遺傳學上的身體特征很容易被覺察到,而這種情感的遺產通常是十分隱蔽的。作為核心語言療法的創造者,作者花了20年的研究語言和創傷病人的表現癥狀之間的關系,特別是他們所使用的語言,可以讓我們看到根源問題,一般創傷是家族傳遞或者發生在童年早期。核心語言可以讓我們從不屬于我們的錯誤中釋放出來。
(美)馬克·沃林恩 ·心靈療愈 ·12.3萬字
自我分析心理治療師卡倫·霍妮的實踐手冊。愛、服從、權力、退縮,你在用什么方式過你的生活?本書適用于以下人群:孤獨、無助、緊張的焦慮者;無法接受自己的完美主義者;人際敏感的社交恐懼癥人群。霍妮認為,這個社會由于競爭的壓力充滿了普遍的敵意,人與人之間這種潛在的敵對性緊張,其結果是導致不斷產生的恐懼——害怕遭到失敗的恐懼以及對他人潛在敵意的恐懼,這種恐懼又因為害怕自己的敵意遭到他人的報復而增強。本書對病態人格的種種心態進行了精彩而透徹的分析:我們的焦慮、痛苦,以及我們在個人生活和他人交往中所遇到的種種障礙。本書系統地論述了我們這個時代競爭的加劇和安全感的喪失,指出當下個人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所能做的既不是反抗這個時代,也不是消極地適應,而是尋求一種積極的競爭模式。從這個角度來講,本書是一本很好的自省式讀物,它指引我們保持每個人的個性,而不是把所有的人放在競爭的大潮中聽之任之。
(美)卡倫·霍妮 ·心靈療愈 ·13.1萬字
每個人都能在書中看到真實的自己,發現內心隱藏著的孤獨、不安全感、失望等的心理真相,進而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本書指出,由于深受生活環境的影響,我們總是與我們想成為的人背道而馳,于是產生了這些足以主宰我們人生的內心沖突。為了解決這些沖突,我們不但自欺欺人地虛構了各種“理想化意象”,通過“外化”把責任推給他人,還基于不同的性格傾向發展出一系列各不相同的防御策略:順從型選擇了親近他人、對抗型選擇了抗拒他人、疏離型選擇了疏遠他人。但這些策略更像是精致的代償與逃避,不但沒有消除沖突,反而使我們深感恐懼、焦慮和絕望,無法真誠地投入任何關系或者工作中,覺得一切已經定型,在糟糕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美)卡倫·霍妮 ·心靈療愈 ·11.5萬字
心理學研究表明,生活中的許多問題與煩惱,都是“反芻”造成的。反芻是一種持久的、循環的抑郁思維,表現是使人們以自我為中心、以過去為主導、集中于負面內容,而且很容易陷入停不下來的惡性循環。每次想到過去做的蠢事,都覺得自己的人生完蛋了?凡事總是先想到消極的一面,每天負能量滿滿?一遇到大場面,就習慣性焦慮、失眠、不安?思慮過重,想太多,愁太甚,永遠處在焦慮狀態?以上都是反芻的表現。在本書中,兩位心理學博士基于30多年的執業經驗,為我們提供了8種焦慮自救良方,從理解自身的狀態到學會如何進入心流狀態,這些方法層層遞進,為我們破解反芻帶來的焦慮,幫助我們重獲安全、自控、自在的生活。
(美)卡羅爾·克肖等 ·心靈療愈 ·9.9萬字
為什么總是感覺不幸福?為什么越努力就越焦慮?為什么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我們努力活成別人告訴我們的“應該”成為的樣子,卻離真正的自己越來越遠。本書帶領讀者穿透種種思維和慣性的迷霧,重新思考真實的自我和人生的意義。唯有強大的心智,對自身、對外界的深刻認知,才能夠令我們在無常的生活中擁有內在的穩定和幸福的能力。
風墟 ·心靈療愈 ·8.8萬字
妨礙個體成為真正的自己、走向幸福的最大障礙,便是自戀,這樣的人沒有屬于自己的精神支柱,無法靠自己產生能量,只會把自己的安全感、價值感建立在他人的反饋之上。很多在童年時期沒有安全感、缺愛的人,即便已經長大,內心還會殘留著想要無條件被愛的欲望。他們表面看似優秀要強,內心卻只是敏感脆弱的孩子,恐懼而孤獨。這是一本幫助你與世界和解的手冊。作者提出,要想過上簡單的生活,方法只有一個,就是放松緊繃的神經,成為一個從容、有松弛感的人,懷著包容與接納的心態,學會關注“對方的感受”,不必過度在意“對方的評價”,哪怕自己的人生沒有觀眾,也一定要去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
(日)加藤諦三 ·心靈療愈 ·6.3萬字
《走出劇情:活在人生的真相里》只講了一件事,那就是——如何通過不斷地覺知,去看見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發生。到底發生了什么?你做了什么創造了這樣的發生?是你的經歷創造了你的選擇?還是你的選擇創造了你的經歷?李雪帶你一起探尋事情背后的真相,同時也去看創造出這個現實的你,到底是什么樣子、你的自我真相又是什么。一次次地看見,原來事情是這樣發生的、原來自己是這樣的人。直到有一天,你愿意穿過表象的迷霧,重新做出一個新的選擇、成為一個新的人,創造出你真正想要的現實。
李雪 ·心靈療愈 ·8萬字
為什么勸自己總比勸別人難?為什么當我們陷入負面情緒時,寧愿使勁為難自己,也不愿向他人傾訴。所有的心理指導,都抵不過自己勸解自己,因為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自愈力是現代成年人必備的能力。20余位實踐咨詢經驗豐富的心理醫生向讀者坦露了他們心理脆弱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他們講述了自己面對痛苦、恐懼、恥辱、失敗時,怎樣做到不消極、不縱容,如何邁過自己心里這道坎兒。這是心理醫生為自己開出的秘密藥方。他們真心而誠懇的敘述與建議,將啟發我們去思考和領悟,更將成為我們的心靈向導。
(法)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心靈療愈 ·12.1萬字
這是一位心理治療師的回憶錄,在書中,她回憶了自己25年職業生涯中最難忘的五位來訪者。這五個人在童年時都曾經遭遇過嚴重的心理創傷,要揭開傷疤,正視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需要當事人的勇氣和決心,也考驗著治療師的創造力和洞察力。這本書描述的就是這五個人在心理層面的“英雄之旅”,他們每個人都手握不同的武器,采取不同的戰斗策略,戰勝了內心的傷痛和恐懼。這些故事讀來令人心碎,卻展現了令人感佩的堅韌和勇氣,也展現了心理治療的奇跡。
(加)凱瑟琳·吉爾迪納 ·心靈療愈 ·20萬字
我們是殘缺的“病人”常常局限自己、扭曲自己甚至丟失自己、忘記自己表現出種種“病癥”但你仍然可以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讓我們拂去心靈上的浮塵掃去一身的“病癥”讓自己的生命閃閃發光病由心生,心理問題往往是疾病的源頭。我們是殘缺的“病人”常常局限自己、扭曲自己甚至丟失自己、忘記自己表現出種種“病癥”但你仍然可以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讓我們拂去心靈上的浮塵掃去一身的“病癥”讓自己的生命閃閃發光病由心生,心理問題往往是疾病的源頭。在追求高效率的時代,在一個競爭和壓力無處不在的社會,每個人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有些問題,焦慮、緊張、憂郁、悲傷、沮喪、挫敗感等經常困擾著我們,隨之而來的往往還有各種身體的小病癥,讓我們身心疲憊、痛苦不堪。解鈴還須系鈴人,心病還須心藥醫。身心擁有較強的自愈能力,我們可以運用自身的力量,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從身體、精神和心靈上改善自己的境況,找到人生幸福的方法。
花榮 ·心靈療愈 ·9.6萬字
這是一本能有效地幫助讀者擺脫抑郁困擾、重新奪回生活主權的心理學書籍。全書通過分享40個簡單可行的生活建議,包括“保證充分的休息”“和抑郁癥唱反調”“逮著機會就休息”“列希望清單”等,教給讀者在陷入抑郁時如何有意識地進行自省和自控,從而一步步地從抑郁的泥淖中掙脫,終重獲新生。
(英)詹姆斯·威西 ·心靈療愈 ·5.7萬字
許多人在不健康的家庭中長大,做了父母之后依然保持著不成熟的人格,在育兒方面也有各種不成熟的表現:情緒極其不穩定,控制孩子的生活,逃避自己的責任,拒絕和疏遠孩子……如果你有這樣的“情感不成熟的父母”,那么你在童年時會感到孤獨和被忽視。成年之后,你可能會難以表達甚至認識不到自己的情緒和需求;在人際關系中無法建立適當的邊界,容易受到其他情感不成熟的人的影響;父母可能仍然在嘲笑你的情感需求,輕視你的個人生活,控制你的思想自由。你怎樣才能走出這樣一個處處受限、沒有自我的人生呢?吉布森博士30年來一直在研究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對成人孩子的影響,《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是她撰寫的一部實用指南,提供了真實的案例、有效的練習以及積極的提示和建議,幫助你學會:減少自我懷疑和對他人評價的恐懼,重新與自己的情緒建立聯結,增加情感自主性和自我意識;與父母之間設立健康的邊界,擺脫父母的情感控制,確保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被尊重;識別其他情感不成熟的人,保護自己不被別人的情緒控制,在人際關系中建立適當的邊界感。本書最終將幫助你找到按自己方式生活的自由,真正走出原生家庭的影響,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美)琳賽·吉布森 ·心靈療愈 ·12.2萬字
本書從心理學中創傷研究和家庭系統理論的視角,探討了原生家庭對成年子女的影響、家庭成長周期的變化、家庭中權力結構的變化等,為你剖析原生家庭創傷的根源。同時,通過闡述愈合原生家庭之傷的過程,告訴你:怎樣走出原生家庭創傷,重新書寫自己的人生故事;怎樣理解家庭中的邊界,探索最合適的相處模式;怎樣找到一個親密伴侶,建立健康的依戀關系;怎樣成為更好的父母,為孩子創造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
朵拉陳 ·心靈療愈 ·11.9萬字
《如何才能不焦慮》為包括心理學杰出貢獻獎獲得者和佛羅里達心理協會杰出心理學家獎在內的三位心理學專家的新作(他們的《心靈療愈自助手冊》為臺灣憂郁癥協會推薦書)。《如何才能不焦慮》從日常的故事解讀焦慮,并提供真實例子和途徑來幫助我們對抗焦慮。《如何才能不焦慮》是一本針對心理學門外漢的自助書,筆調輕快、幽默,邏輯明晰,旨在幫助那些被焦慮困擾的人群,獻給一有風吹草動就好不淡定的你!
(美)克里斯多夫·柯特曼 ·心靈療愈 ·10.4萬字
治愈系心理學就是要溫暖你,讓你看透、舍得、輸得起、放下。把職場的傾軋、爭斗后的隱傷、輸不起一段情感,輸不起一截人生之敗統統放下;放下已經走遠的人與事,放下早已塵封的是與非。治愈系心理學,成就你一份強大的內心。
素素 ·心靈療愈 ·13.9萬字
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我們都曾受過傷。或許是爸爸媽媽期望太高,管教太嚴,總繃著臉,在提心吊膽中,我們無從反抗,只能壓抑自己,討好他們。或許是父母太忙,沒有時間照顧,在孤獨和無助中,我們變得性格孤僻。或許是父母不和,常大吵大鬧,對孩子也怒目相向,為了保護自己,我們開始反抗,逐漸變得脾氣暴躁。無論是性格中的討好、孤僻,還是暴躁,都是一種應激的保護策略,就像一層僵硬的外殼,讓自我扭曲,變形,失去原來的模樣。即使現在已經長大成人,我們的內核依然被這層外殼卡住,動彈不得,憋屈得透不過氣來。盡管傷心過、抱怨過,憎恨過,也努力掙扎過,但我們卻無能為力,不知道如何突圍,找回真實的自我。于是很多人悲觀地相信:原生家庭的傷害是“原痛”,就像“原罪”一樣,基本無解,即便通過漫長艱難的心理治療也收效甚微,只能終身背負。但德國著名心理醫生斯蒂芬妮·斯蒂爾通過多年心理治療經驗,開發出一套自行療愈童年心理創傷的方法,成功幫助無數人擺脫心理陰影,改變扭曲性格,做回真實的自我。而她的這本書也因此成為德國超級暢銷書。
(德)斯蒂芬妮·斯蒂爾 ·心靈療愈 ·12.4萬字
我們現在總是被很多的目標、很多的榜樣、很多的鼓勵圍繞著,逼迫自己不斷前進。當我們被一次次的失敗打擊時,我們為什么不能選擇勇敢地放過自己?為什么我們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潛力,而只能聽命于外部的聲音?本書作者通過研究發現,放過自己需要的是長期的勇氣,而不是瞬時的驅動力。我們需要堅毅、勇敢:敢于思考、訴說、行動、發明、表現獨特的自我,勇敢地跨過阻礙我們前進的障礙。在本書中,作者為“放過自己”賦予了新的含義:放過自己不是任性,而是為生命創造更多積極的意義。本書幫助我們認清內部和外部的障礙,看到妨礙我們前進的阻力,這些障礙可能連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以敢于探索的心態融入社會,找回天性中的積極、熱情、好奇與創造力,方能讓生命更有意義。
(法)薩維里奧·托馬塞拉 ·心靈療愈 ·8.1萬字
你是否在工作壓力下無所適從?你是否感覺被生活折磨地身心俱疲?你是否渴望放松點,可根本停不下來?你是否一有點風吹草動,就寢食難安?你是否很難允許自己放松享受片刻?當今的人們普遍處在緊繃的狀態下,活得越來越內卷,越來越不安,就像一個個緊繃的皮筋,不敢放松也不會放松。久而久之,身心問題就都出現了。想要生活得更舒服,就要提升松馳感。擁有松馳感的人,才能生活得游刃有余。本書作者范俊娟結合多年的咨詢經驗和心理學知識儲備,教我們停下來思考自己過度內耗和焦慮的身心狀態,并分析出現這種習慣性身心模式的原因,通過具體的認知和行動方案教會我們由內而外養出松馳感,提升內在力量,告別負面情緒,以更健康積極的心態來抵御世界的浮躁多變。
范俊娟 ·心靈療愈 ·6.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